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共含10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28.(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意对即可)
2.说明陈太丘的朋友不守信用,也交代了客人发怒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意对即可)3.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讲礼义等。(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3)去后乃至 ▲ (4)下车引之 ▲
2.翻译句子。(3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3分)
_ ▲ __
答案:
1、(4分)(1) 约定 (2) 同“否” (3)离开 (4) 拉
2、(3分)(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期”、“委”、“去”重点词要解释正确)
3、(3分)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写出一个启示得2分,两个得满分。)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这一章出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é),如何能走呢?”正因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信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资本。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有这样的企业家:当他处于困难时期,为了维护产品的信誉,宁肯工厂倒闭,也不以次充好,这样当他东山再起时,又能用老牌子开创新局面。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自立,也要靠信誉。我们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无疑也应该重视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荡涤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残存的形形色色的不讲信誉的这种侵蚀民族健康肌体的病菌,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这样,四化大业才有成功的希望。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对财力物力的浪费是犯罪,对时间的浪费是不是犯罪呢?难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诿等等痼疾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资金不足可以借贷,而时间谁能借给我们?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我们的事业比起大禹治水来要宏伟艰难得多,难道不该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许 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那个人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这个人听了大怒,骂起陈太丘来,陈元方就回答道:“你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不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边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去努力,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聪明机智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值得让人学习的人!
17.解释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
18.翻译句子。(3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3分)
17、(4分)(1) 约定 (2) 同“否” (3)离开 (4) 拉
18、(3分)(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期”、“委”、“去”重点词要解释正确)
19、(3分)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写出一个启示得2分,两个得满分。)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