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威化饼干真好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共含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威化饼干真好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

篇1:《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

①植物在太空中能否顺利生长呢?

② 在太空失重等多种环境影响下,许多被送上天的植物,特别是种子会发生一系列神奇微妙的变化。太空实验证明,根的生长方向取决于重力,苗的生长方向则决定于重力和阳光。根会因没有重力丧失了向地性而旋转180°向空间伸展,而它的叶细胞分裂则大为加速,细胞核体积则变大。向日葵在超重情况下,其向日运动明显减慢。相反,在失重情况下,向日运动则加快。

③在太空中曾试种过芹菜、胡萝卜、小麦、洋葱、绿豆、松苗、烟草、郁金香等多种植物,发现太空小麦的成熟比地面加快13天。12月,俄罗斯和美国经过合作,成功地在“和平”号空间站暖棚里培养并收获了第一批太空小麦,在这只有900平方厘米的 “麦田”里收获了150多穗小麦。这批墨西哥矮小型杂交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只有97天。

④失重环境还会影响植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地面上的植物80% 的能量用于茎的生长,而在太空的植物几乎没有茎,但叶子繁茂,果实丰硕。同时植物由于受失重影响,改变了根向地和茎背地的生长习性。但是,这些植物返回地球后,又恢复了原有的生长习性。这说明失重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有可逆性。

⑤更为神奇的是,植物种子受失重等因素的影响,遗传性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为了探索空间条件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我国早在1987年就开始对辣椒、苹果、西瓜以及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进行太空“修炼”试验。天上走一趟,就是不一样。这些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逗留5~15天。逗留时间越长, 种子基因变异程度越大。种子经过太空“修炼”返回地面,与未经“修炼” 的种子相比,出现令人惊奇的增产、优质效果。太空辣椒比一般辣椒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单个平均重量从一般种植的90克提高到160克,有的可达 300~400克,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大哥大”。亩产可达4000~5000千克,比对照组增产1倍以上;病情指数减轻55%左右,可食性物质提高 25%,维生素含量提高20%。

⑥同样,太空芦笋比一般的芦笋的出笋率高31%,苹果的个体平均重量增加15%,品质也有所提高。西红柿平均产量增加20%以上,病情指数减轻11.7%。人参组织培养基进入太空培植实验,10天后发现人参在太空的生长量已相当于地球上1个月的生长量。

1.题目中“修炼”一词可用哪个双音节词替换?作者为什么不使用可替换的词语?

答:

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太空作物神奇微妙的变化的?

答:

3.作者是怎样说明“植物种子受失重等因素的影响,遗传性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答:

4.作物由于脱离地球的重力环境进入太空,导致自身的优化发展。所谓“环境改变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自身经历或他人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变异(或变化优化诱变)。“修炼”本指道家修身养性练功炼丹等这里的“修炼”一词含有“提升”“打造成精品”的意思。用“修炼” 一词说明了作物通过太空“旅行”其性能变得更优更好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生理结构变化(叶细胞分裂加速细胞核体积变大)生长周期加快生理功能变异遗传性状变化。

3.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辣椒芦笋苹果等例子通过太空品种与一般品种的对比具体说明了种子经太空“修炼”后遗传性发生了变化。

4.①同意。可结合自身经历或他人事例围绕良好环境对自身进步的作用来谈。

②不同意。可结合自身经历或他人事例谈自己或他人与不良环境抗争仍然保持良好品德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篇2:《在太空中理家》阅读答案

《在太空中理家》阅读答案

①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里似的。

②尽管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③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欢户外活动,以致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但踩在跑步机上我觉得跑步时肩上像坐着什么人。我的脚底,不能适应任何负重,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都像有针扎了进去。A训练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会B底板摩擦而升温,有时候,C到了能闻到橡胶灼烧味道的程度。

1、第①段中语句“将近……才……”有什么含义?

1、第①段中的哪些语句说明了“我” “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

2、第②段中,作走介绍怎样才能“获得任何训练收益”?

3、在第③段中的A、B、C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5、对画线部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将近……才……”表明适应太空时候很不容易。

2、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

3,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

4、随着 、因为、甚至

5、D

篇3:《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geming: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哈勃望远镜。(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体现了材料的权威性,突出了哈勃望远镜的意义和价值。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不能。以外表明哈勃望远镜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句意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名了说明的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哈勃望远镜的特点,非常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篇4:《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4分)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xx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xx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1.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二字能删去吗?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1分)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2.不能。以外表明哈勃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句意与实际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篇5:《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第6期,略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2.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5.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答案:

1.哈勃望远镜

2. 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3. 体现了材料的权威性,突出了哈勃望远镜的意义和价值。

4. 不能。“以外”表明哈勃望远镜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句意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名了说明的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哈勃望远镜的特点,非常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篇6: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答: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

[参考答案]

15、哈勃望远镜。

16、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17、体现了材料的权威性,突出了哈勃望远镜的意义和价值。

18、不能,“以外”表明哈勃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句意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点明了说明的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哈勃望远镜的特点,非常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少年先锋队发阅读兴趣。

篇7:《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的有关情况,积累相关太空知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识,并能适当拓展,增强知识面

3、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4、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5、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理念:

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

“学、探、测”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美丽动人的嫦娥,凄婉忧伤的织女,曾勾起了多少中国人对太空的无限神往.,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也将变为现实。大家一定想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与美国宇航员杰瑞?利宁杰共同体验《在太空中理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的有关情况,积累相关太空知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识,并能适当拓展,增强知识面

3、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4、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5、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三】自主导学

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搓 拽 茬 吮吸 脉络

灼烧 沮丧 着陆 牙龈 脉脉含情

2、解释词语

纯粹 无暇顾及 沮丧习以为常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衣食住行,生活;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活动。

2、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太空生活是怎样的?

——新奇、刺激、有趣。

3、这篇文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的,写了他哪些方面的生活?

——总的来说,太空生活包括“跑步、长高、穿衣、洗漱(洗澡、洗头、刷牙、刮胡子)、睡眠乃至吃饭、走路”等方面的情况。

4、统观全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把这些日常生活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特色。

【五】合作探究

1.理清本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第二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2、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3、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4、宇航员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

(1)藐视困难,无暇顾及。

(2)坚持不懈。

(3)想办法克服困难。

(4)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5、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在太空生活中,运动、穿衣、沐浴、睡眠等,无不具有与地面生活不同的特点。作者一方面要叙述情况,一方面要解说事理,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为什么要跑步运动的问题,作者指出“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不适应再变成地球人的需要,甚至也不能处置着陆里的紧急情况,于是就需要锻炼。而跑步运动如果不穿上“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的铠甲,不费力气地跑,哪怕几个小时“也没有用”。作者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有关的记叙处加以阐释,使读者明白了太空生活另有特点的原因,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起;对于壮大未来太空探险者的队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反馈检测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脉搏(m) 垒球(něi)

B.沮丧(jǔ) 瞥向(piē)

C.灼烧(zhuó) 凝成(níng)

D.脊椎(jǐ) 拖拽(zhu4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练。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炼需要耗费我能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

B.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C.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半点了五彩班斓的世界。

D.我们忙得根本无瑕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3.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②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了——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③在我的保险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戴在手指上的套形湿润棉纱垫。

④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A.①解释目的 ②解释原因 ③补充说明 ④解释原因

B.①解释原因 ②解释物件 ③解释目的 ④补充说明

C.①解释原因 ②解释原因 ③解释物件 ④解释目的

D.①补充说明 ②解释物件 ③解释原因 ④解释原因

板书设计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利宁杰

适应太空生活。 (总)

如何适应太空生活。 (分)

乐观、奉献精神。 (总)

(叙事明理相结合)(语言严密生动)

篇8:汽车在空中飞 阅读答案

汽车在空中飞 阅读答案

①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上班族来说,塞车恐怕是最令人头痛不过的事情了。每当这时,人们恨不得汽车能长出一双翅膀,腾空而起。19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后不久,制造能够在空中飞行的汽车便成为当时一些思想超前的人追逐的梦想。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这种无翼空中汽车终于诞生了。

②目前,科学家制造出来的空中汽车,可同时乘坐4个人。即使遇上风雨交加的天气或漆黑的夜晚,它也能畅行无阻、正常飞行,其飞行本领绝不逊色于一般的飞机。其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千米/小时,比直升机快2倍,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最远航程1500千米。

③ 从外观上看,空中汽车更像是一架小型飞机,但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却和直升机一样,令它能在车道上和自家后院里自由垂直起降。前端左右两个发动机舱酷似飞机发动机舱,后面也有相似的.两个,中间是一个透明的大驾驶舱。置身于舱内,人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另外,尾部有飞机上常见的双垂尾和高高的平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功能是维持飞行中车身纵向稳定和平衡。不像飞机的是,它没有机翼。为保证空中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飞行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并由卫星系统导航。一旦发生事故,空中汽车将自动释放设置在内部和外部的降落伞及气囊。

④空中汽车在经济上的潜在优势也值得一提。其低耗发动机及可使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会降低燃料费用。空中汽车的耗油量只相当于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或高性能直升机的1/4.空中汽车潜在的军事用途将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空中医疗疏散、空中侦察、指挥与控制、搜索与营救、特种部队渗透、空袭作战、空降作战、强行进入作战、宪兵机动与调动保障、通信传播、分队补给的战场分发、单兵或班级替换人员的运输、武器平台、非战斗人员的疏散行动、战场物资运输以及战损评估等。

⑤当然,空中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它有限的有效负荷是一个不利因素。它的使用将会使空域指挥与控制复杂化。不久以后,这种空中运载器技术就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空中汽车充分发展了,高速公路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机场也会大受影响。人们可以享受每小时600千米以上的空中汽车,谁还愿意去坐车速每小时几十千米的出租车呢?飞机需要机场、跑道才能起降、飞行,而且每次乘客需提前1小时—2小时赶往机场等候。而有了空中汽车,人们可以从家里直接出发,2小时内就能从上海飞抵北京。

⑥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公司在进行空中汽车的研究:以色列的“城市之鹰”两人座小型飞行汽车,计划在今年进行测试;麦道公司正在研制“索科尔400”四座飞行汽车。不久以后,交通堵塞可能将成为历史,因为天空是广阔无垠的。专家们认为空中汽车预示着一次彻底的“交通革命”,也许人们会把这一发明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

1.第②段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可能”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3.纵观全文,空中汽车有哪些优势?(4分)

4.从全文看,空中汽车还面临的挑战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3分)列数字、作比较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空中汽车飞行本领之高。

2.(3分)不能。“可能”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4分)飞行速度快 高度高 航程远 起降方便 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 军事用途广泛 (以上只要说到4点即可)

4.(3分)(1)有效负荷有限 (2)使空域指挥与控制复杂化

篇9:《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阅读答案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2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1分)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分)

4、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2)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阅读答案:

1、(2分,每空1分)太阳帆 环保、无污染

2、(1分)指代“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3、(2分)具有面积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全反射的特性。

4、(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定面积的太阳帆在太阳光的正射下获得的推力及产生的加速度极其微小(2分)。

5、(4分)(1)“大约”表估计,说明太阳光产生的压力是个约数,并未经过周密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2)“出头”本指“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在地面上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到了太空中就能作为太空动力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分)

篇10: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题答案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geming: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第6期,略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答案:

哈勃望远镜 。(2分)

2.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3.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体现了材料的权威性,突出了哈勃望远镜的意义和价值。

4.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

不能。以外表明哈勃望远镜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句意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5.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答案:

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名了说明的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哈勃望远镜的特点,非常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篇11:修炼善心阅读答案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构建一颗善良的心。

②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品质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人类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③《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了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童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

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善良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强调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谐非常重要,这需要人们有一颗善良之心。

⑤如何修炼善良之心?

⑥善良虽宝贵如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是善哉了。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作为工人,兢兢业业,就是善良……

⑦善良虽博大如海,却又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有时,它是寒冬里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时候,善良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的祝福。

⑧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的人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安定、和谐。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答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修炼善心。

22.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引用论证。运用引证法,引用名人的说话或典籍名句来证明论点,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

23.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内容来自

A.帮助别人就能得到金钱 B.播种善良就收获希望

C.与人方便就是为了自己方便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篇12: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本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用分泌“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试题答案:

1、D

2、C

3、B

4、C

《在太空中理家》的练习题

太空中的对话作文

童话故事创作:太空中的故事

修炼爱情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励志美文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晋太元中阅读答案

自我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修炼经典散文

《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作物在太空中“修炼”》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