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henq258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nq25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

篇1: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

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非管管,不实于,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FF。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溃不可救药。

天之方迹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篇2:诗经《大雅·板》原文赏析

诗经《大雅·板》原文赏析

《大雅·板》是《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系周朝大夫借讽劝同僚以讥刺暴君,其用意是规谏统治者挽救颓败的统治,也暴露了当政者的腐败昏聩以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周厉王之世。《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々。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译文

上帝昏乱背离常道,下民受苦多病辛劳。说出话儿太不像样,作出决策没有依靠。无视圣贤刚愎自用,不讲诚信是非混淆。执政行事太没远见,所以要用诗来劝告。

天下正值多灾多难,不要这样作乐寻欢。天下恰逢祸患骚乱,不要如此一派胡言。政令如果协调和缓,百姓便能融洽自安。政令一旦坠败涣散,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做笑话儿戏。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天下近来正闹灾荒,不要纵乐一味放荡。老人忠心诚意满腔,小子如此傲慢轻狂。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做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老天近来已经震怒,曲意顺从于事无补。君臣礼仪都很混乱,好人如尸没法一诉。人民正在呻吟受苦,我今怎敢别有他顾。国家**资财匮乏,怎能将我百姓安抚。

天对万民诱导教化,像吹埙篪那样和洽。又如璋圭相配相称,时时携取把它佩挂。随时相携没有阻碍,因势利导不出偏差。民间今多邪僻之事,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好人就像篱笆簇拥,民众好比围墙高耸。大国犹如屏障挡风,同族宛似栋梁架空。有德便能安定从容,宗子就可自处城中。莫让城墙毁坏无用,莫要孤立忧心忡忡。

敬畏天的发怒警告,怎么再敢荒嬉逍遥。看重天的变化示意,怎么再敢任性桀傲。上天意志明白可鉴,与你一起来往同道。上天惩戒无时不在,伴你一起出入游遨。

注释

(1)板板:反,指违背常道。

(2)卒瘅(cuì dàn):劳累多病。卒通“瘁”。

(3)不然:不对。不合理。

(4)犹:通“猷”,谋划。

(5)靡圣:不把圣贤放在眼里。管管:任意放纵。

(6)亶(dǎn):诚信。

(7)大谏:郑重劝戒。

(8)无然:不要这样。宪宪:欢欣喜悦的样子。

(9)蹶:**。

(10)泄(yì)泄:通“呭呭”,妄加议论。

(11)辞:指政令。辑:调和。

(12)洽:融洽,和睦。

(13)怿:败坏。

(14)莫:通“瘼”,疾苦。

(15)及:与。同寮:同事。寮,同“僚”。

(16)嚣(áo)嚣:同“聱聱”,不接受意见的样子。

(17)维:是。服:用。

(18)询:征求、请教。刍:草。荛(ráo):柴。此指樵夫。

(19)谑谑:嬉笑的样子。

(20)灌灌:款款,诚恳的样子。

(21)蹻(jué)蹻:傲慢的样子。

(22)匪:非,不要。耄:八十为耄。此指昏愦。

(23)将:行,做。熇(hè)熇:火势炽烈的样子,此指一发而不可收拾。

(24)懠(qí):愤怒。

(25)夸毗:卑躬屈膝、谄媚曲从。毛传:“夸毗,体柔人也。”孔疏引李巡曰:“屈己卑身,求得于人,曰体柔。”《尔雅》与蘧蒢、戚施同释,三者皆连绵字。

(26)威仪:指君臣间的礼节。卒:尽。迷:混乱。

(27)载:则。尸:祭祀时由人扮成的神尸,终祭不言。

(28)殿屎(xī):毛传:“呻吟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殿,《说文》作念;屎,《说文》作吚。”

(29)葵:通“揆”,猜测。(30)蔑:无。资:财产。

(31)惠:施恩。师:此指民众。

(32)牖:通“诱”,诱导。

(33)埙(xūn):古陶制椭圆形吹奏乐器。篪(chí):古竹制管乐器。

(34)璋、圭:朝廷用玉制礼器。

(35)益(ài):通“隘”,阻碍。

(36)辟:通“僻”,邪僻。

(37)立辟(bì):制定法律。辟,法。

(38)价:同“介”,善。维:是。藩:篱笆。

(39)大师:大众。垣:墙。

(40)大邦:指诸侯大国。屏:屏障。

(41)大宗:指与周王同姓的宗族。翰:骨干,栋梁。

(42)宗子:周王的嫡子。

(43)戏豫:游戏娱乐。

(44)渝:改变。

(45)驰驱:指任意放纵。

(46)昊天:上天。明:光明。

(47)王(wǎnɡ):通“往”。

(48)游衍:游荡。

鉴赏

正如邵公所言,尽管当时厉王在国内对敢言者采取了监视和屠杀的严厉手段,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们还是用种种不同的形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首相传为凡伯(郑笺说他是“周公之胤”,“入为卿士”;魏源《古诗源》说他就是《汲冢纪年》中的“共伯和”)所作的讽刺诗,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与后代一些讽谕诗“卒章显其志”的特点相反,作者开宗明义,一开始就用简练的语言,明确说出作诗劝谏的目的和原因。首二句以“上帝”对“下民”,前者昏乱违背常道,后者辛苦劳累多灾多难,因果关系十分明显。这是一个高度概括,以下全诗的分章述写,可以说都是围绕这两句展开的。

对于“上帝”(指周厉王)的“板板”,作者在诗中作了一系列的揭露和谴责。先是“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不但说话、决策没有依据,而且无视圣贤,不讲信用;接着是在“天之方难”、“方蹶”、“方虐”和“方懠”时,一味地“宪宪”、“泄泄”、“谑谑”和“夸毗”,面临大乱的天下,还要纵情作乐、放荡胡言和无所作为;然后又是以“蹻蹻”之态,听不进忠言劝谏,既把老臣的直言当作儿戏,又使国人缄口不言,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对于“下民”的“卒瘅”,作者则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同情。他劝说历王改变政令,协调关系,使人民摆脱苦难,融洽自安(“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他为了解民于水火,大胆进言,甘冒风险(“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同时,他又不厌其烦地向厉王陈述“天之牖民”之道,强调对国人的疏导要像吹奏埙篪那样和谐,对民众的`提携要像佩带璋圭那样留心;最后他还意味深长地把人民比作国家的城墙,提醒厉王好自为之,不要使城墙毁于一旦,自己无地自容。

作为谴责和同情的汇聚和结合,作者对厉王的暴虐无道采取了劝说和警告的双重手法。属于劝说的,有“无然”三句、“无敢”两句,“无为”、“无自”、“无俾”、“无独”、“勿以”、“匪我”各一句,可谓苦口婆心,反覆叮咛,意在劝善,不厌其烦;属于警告的,则有“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等句,晓以利害,悬戒惩恶。这种劝说和警告的并用兼施,使全诗在言事说理方面显得更为全面透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拳拳之心,忠贞可鉴。

在这首诗中,最可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者的民本思想。他不仅把民众比作国家的城墙,而且提出了惠师牖民的主张,这和邵公之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通的,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二是以周朝传统的敬天思想,来警戒厉王的“戏豫”和“驰驱”的大不敬,从而加强了讽谕劝谏的力度。如果不是冥顽不化的亡国之君,对此是应当有所触动的。

至于全词多用正言直说,也使其更具后代谏书的作用,作者心胸之坦荡、感情之激切于此可见一斑。而叠字的多处运用、比喻对照的生动工整等,又使它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这首《板》与另一首《荡》同以讽刺厉王著称后世,以至“板荡”成了形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专用词,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篇3:诗经: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小子蹻々。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多将熇々,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注释:

1、板板:反,指违背常道。

2、卒瘅:劳累多病。卒通“瘁”。

3、不然:不对。不合理。

4、犹:通“猷”,谋划。

5、靡圣:不把圣贤放在眼里。管管:任意放纵。

6、亶:诚信。

7、大谏:郑重劝戒。

8、无然:不要这样。宪宪:欢欣喜悦的样子。

9、蹶:**。

10、泄泄:通“呭呭”,妄加议论。

11、辞:指政令。辑:调和。

12、洽:融洽,和睦。

13、怿:败坏。

14、莫:通“瘼”,疾苦。

15、及:与。同寮:同事。寮,同“僚”。

16、嚣嚣:同“聱聱”,不接受意见的样子。

17、维:是。服:用。

18、询:征求、请教。刍:草。荛:柴。此指樵夫。

19、谑谑:嬉笑的样子。

20、灌灌:款款,诚恳的样子。

21、蹻蹻:傲慢的样子。

22、匪:非,不要。耄:八十为耄。此指昏愦。

23、将:行,做。熇hè、熇:火势炽烈的样子,此指一发而不可收拾。

24、懠:愤怒。

25、夸毗:卑躬屈膝、谄媚曲从。毛传:“夸毗,体柔人也。”孔疏引李巡曰:“屈己卑身,求得于人,曰体柔。”《尔雅》与蘧蒢、戚施同释,三者皆连绵字。

26、威仪:指君臣间的礼节。卒:尽。迷:混乱。

27、载:则。尸:祭祀时由人扮成的神尸,终祭不言。

28、殿屎:毛传:“呻吟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殿,《说文》作念;屎,《说文》作吚。”

29、葵:通“揆”,猜测。

30、蔑:无。资:财产。

31、惠:施恩。师:此指民众。

32、牖:通“诱”,诱导。

33、埙:古陶制椭圆形吹奏乐器。篪:古竹制管乐器。

34、璋、圭:朝廷用玉制礼器。

35、益:通“隘”,阻碍。

36、辟:通“僻”,邪僻。

37、立辟:制定法律。辟,法。

38、价:同“介”,善。维:是。藩:篱笆。

39、大师:大众。垣:墙。

40、大邦:指诸侯大国。屏:屏障。

41、大宗:指与周王同姓的宗族。翰:骨干,栋梁。

42、宗子:周王的嫡子。

43、戏豫:游戏娱乐。

44、渝:改变。

45、驰驱:指任意放纵。

46、昊天:上天。明:光明。

47、王:通“往”。

48、游衍:游荡。

译文:

上帝昏乱背离常道,下民受苦多病辛劳。

说出话儿太不像样,作出决策没有依靠。

无视圣贤刚愎自用,不讲诚信是非混淆。

执政行事太没远见,所以要用来劝告。

天下正值多灾多难,不要这样作乐寻欢。

天下恰逢祸患骚乱,不要如此一派胡言。

政令如果协调和缓,百姓便能融洽自安。

政令一旦坠败涣散,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

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

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作笑话儿戏。

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天下近来正闹灾荒,不要纵乐一味放荡。

老人忠心诚意满腔,小子如此傲慢轻狂。

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

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老天近来已经震怒,曲意顺从于事无补。

君臣礼仪都很混乱,好人如尸没法一诉。

人民正在呻吟受苦,我今怎敢别有他顾。

国家**资财匮乏,怎能将我百姓安抚。

天对万民诱导教化,像吹埙篪那样和洽。

又如璋圭相配相称,时时携取把它佩挂。

随时相携没有阻碍,因势利导不出偏差。

民间今多邪僻之事,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好人就像篱笆簇拥,民众好比围墙高耸。

大国犹如屏障挡风,同族宛似栋梁架空。

有德便能安定从容,宗子就可自处城中。

莫让城墙毁坏无用,莫要孤立忧心忡忡。

敬畏天的'发怒警告,怎么再敢荒嬉逍遥。

看重天的变化示意,怎么再敢任性桀傲。

上天意志明白可鉴,与你一起来往同道。

上天惩戒无时不在,伴你一起出入游遨。

赏析:

这首诗据《毛诗序》记载,是凡伯“刺厉王”之作。西周从夷王起,即衰落不振。厉王执政,朝纲大坏,民不堪命。《国语》曾记邵公谏厉王弭谤一事,就是对其暴虐无道的真实反映。正如邵公所言,尽管当时厉王在国内对敢言者采取了监视和屠杀的严厉手段,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们还是用种种不同的形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首相传为凡伯郑笺说他是“周公之胤”,“入为卿士”;魏源《古诗源》说他就是《汲冢纪年》中的“共伯和”、所作的讽刺诗,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与后代一些讽谕诗“卒章显其志”的特点相反,作者开宗明义,一开始就用简练的语言,明确说出作诗劝谏的目的和原因。首二句以“上帝”对“下民”,前者昏乱违背常道,后者辛苦劳累多灾多难,因果关系十分明显。这是一个高度概括,以下全诗的分章述写,可以说都是围绕这两句展开的。

对于“上帝”指周厉王、的“板板”,作者在诗中作了一系列的揭露和谴责。先是“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不但说话、决策没有依据,而且无视圣贤,不讲信用;接着是在“天之方难”、“方蹶”、“方虐”和“方懠”时,一味地“宪宪”、“泄泄”、“谑谑”和“夸毗”,面临大乱的天下,还要纵情作乐、放荡胡言和无所作为;然后又是以“蹻蹻”之态,听不进忠言劝谏,既把老臣的直言当作儿戏,又使国人缄口不言,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对于“下民”的“卒瘅”,作者则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同情。他劝说历王改变政令,协调关系,使人民摆脱苦难,融洽自安“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他为了解民于水火,大胆进言,甘冒风险“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同时,他又不厌其烦地向厉王陈述“天之牖民”之道,强调对国人的疏导要像吹奏埙篪那样和谐,对民众的提携要像佩带璋圭那样留心;最后他还意味深长地把人民比作国家的城墙,提醒厉王好自为之,不要使城墙毁于一旦,自己无地自容。

作为谴责和同情的汇聚和结合,作者对厉王的暴虐无道采取了劝说和警告的双重手法。属于劝说的,有“无然”三句、“无敢”两句,“无为”、“无自”、“无俾”、“无独”、“勿以”、“匪我”各一句,可谓苦口婆心,反覆叮咛,意在劝善,不厌其烦;属于警告的,则有“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等句,晓以利害,悬戒惩恶。这种劝说和警告的并用兼施,使全诗在言事说理方面显得更为全面透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拳拳之心,忠贞可鉴。

在这首诗中,最可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者的民本思想。他不仅把民众比作国家的城墙,而且提出了惠师牖民的主张,这和邵公之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通的,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二是以周朝传统的敬天思想,来警戒厉王的“戏豫”和“驰驱”的大不敬,从而加强了讽谕劝谏的力度。如果不是冥顽不化的亡国之君,对此是应当有所触动的。

至于全词多用正言直说,也使其更具后代谏书的作用,作者心胸之坦荡、感情之激切于此可见一斑。而叠字的多处运用、比喻对照的生动工整等,又使它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这首《板》与另一首《荡》同以讽刺厉王着称后世,以至“板荡”成了形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专用词,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篇4:板诗经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非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篇5:诗经·大雅——《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非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注释】:周大夫讽劝同僚以刺暴君。

板板:反也。指反常。

瘅(音丹):病。

出话不然:出其善言而不行之也。

犹:道也。指政策,谋划。

靡:无。管管(音贯):无所依也。

不实于亶(音胆):言行相违。亶,诚也。

宪宪:欣欣。

蹶(音贵):动也。指**。

泄泄:多言貌。

辞:谓政教也。辑:和也。

怿(音义):败坏。一说喜悦。

莫:病。指政令病人。一说安定。

异事:职务不同。

嚣嚣(音敖):傲。一说不听善言。

服:事。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谑谑(音血):喜乐貌。

灌灌:诚恳貌。

蹻蹻(音决):骄貌。忧:优,调戏也。

熇熇(音贺):火势炽盛貌。

懠(音齐):怒。

夸毗(音皮):指屈己卑身以柔顺人。

卒:尽。迷:迷乱。

善人载尸:贤人君子则如尸矣,不复言语。

殿屎(音西):呻吟。

葵:揆,度。蔑:无。资:财。师:指众民。

牖(音有):通诱。诱导。

如埙如篪...携无曰益:比喻诱导下民很容易。

辟(音必):法,刑。

价(音介)人:善人。一说披甲之人,掌军事者。

大师:大众。一说三公。

大宗:王之同姓之適子也。宗子:群宗之子。

渝:变。驱驰:指放纵自恣。

王:往之假借。游:行。

衍:溢。游衍,放散之义。

【赏析】:

《板》讽刺了周王荒淫昏愦,骄妄邪僻,破坏礼仪,败坏社会风气,使国家,人民陷于灾难,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劝谏位者敬天保民。《板》篇也属长篇,直赋其事,这正是《大雅》的直体特点。不过,诗却注意赋诗也有曲折,借“天”而言人事,并且层层深入,“上帝板板”、“天之方难”、“天之方虐”、“天之方懠”。反面的讽刺用“天”,正面的规律,仍然是借“天之牖民”。再者就是对比方法,有“天”与人事,我与同僚,还有老夫民小子,都从不同侧表现,丰富了诗人主题。

篇6:诗经名句——《诗经·大雅·板》

《诗经·大雅·板》原文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诗经·大雅·板》译文

上帝行为太荒诞,天下人民都遭难。光说好话不实践,制定策略眼光浅。目无圣人自称贤,没有诚意胡乱言。政策制定没远见。所以我来大谏劝。

上天正在降灾难,不要这样空喜欢。上天正在降**,不要喋喋多语言。政治教令能和缓,人民就会抱成团。政治教令若败坏,百姓遭殃不得安。

我们虽然职事异,毕竟和你是同僚。我来和你同商量,一听我言显骄傲。我的话儿是事实,不要以为开玩笑。古人有话讲得好:要向樵夫多请教。

上天正在肆残暴,不要嬉笑瞎胡闹。老夫态度很诚恳,小子神气耍骄傲。非我年老话糊涂,你把忧患当玩笑。要知坏事做多了,烈火焚烧无救药。

上天正在发脾气,不要卑躬又屈膝。君臣威仪尽迷乱,贤人闭口如死尸。人民痛苦正呻吟,无人对我敢怀疑。死丧祸乱生计无,没人施惠去救济。

上天诱导老百姓,好像吹埙和吹篪,好像玉璋和玉圭,好像取物提东西。如提东西无阻碍,教导百姓就容易。如今人民多邪辟,不可自把邪辟立。

善人好比是篱笆,人民大众是围墙。大国诸侯是屏障,同姓宗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家安,君王嫡子是城墙。莫使城墙遭破坏,不要孤立自慌张。

上天发怒要敬仰,不敢嬉戏图欢畅。老天变故要敬畏,不敢放纵太狂妄。上天眼睛很明亮,随你出入共来往。上天眼睛很明亮,随你一道在游逛。

篇7:活板原文及赏析

活板原文及赏析

活板

沈括〔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已后:即“以后”。已,同“以”。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板本:板印的本子。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钱唇:铜钱的边缘。印:印模、字印。令坚:使……坚硬。和(huò):混合。以:用。冒:蒙、盖。欲:想。范:框子。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止:同“只”,仅仅。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自:别自,另外。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以:用来。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旋:旋即。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兼:又。不可取:拿不下来。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qì):终了,完毕。拂(fú):擦拭,掸去。殊不:一点也不。予:我。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赏析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正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形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整版印刷,紧扣“活”整,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整、设版、排整、炀版、平整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整,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整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整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整,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整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整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篇8:质量月板

质量月板

质量月(Quality Month)是指在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由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的一年一度的专题活动。

我国的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当时正值十年的浩劫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质量问题严重。为此,原国家经委于1978年6月24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决定每年9月份在全国工交战线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

为搞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原国家经委于1978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质量月活动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由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动员讲话。会后由原国家经委主任及副主任带队、国务院各工业部门的领导参加,分头到全国各地检查产品质量。质量月期间,不仅有厂长、局长,而且还有部长亲自“站柜台”,听取用户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把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亲自带回来研究解决,这在当时被叫做“背废品”。

此后至1984年,质量月活动连续开展了7次,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并且从1979年开始,每年质量月期间还颁发国家产品质量奖。到1985年,鉴于质量月活动的各项内容已基本形成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为了避免在一年里设置过多的专题活动月,停止了质量月的明确称呼,但质量月活动的主要内容仍然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全社会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其中提出要继续开展质量月活动。因此,从开始,我国又恢复了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

恢复后的质量月活动仍然定为每年的9月份。为搞好每年的.质量月活动,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都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提出当年的活动主题,部署当年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一般质量月的主要活动有:召开主题大会、开展大规模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宣讲《质量振兴纲要》、拍摄质量月主题公益电视广告、举办质量知识竞赛、组织开展“五查一访”、表彰质量效益型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及打假活动、宣传名牌产品展示名牌战略成果等。

质量月活动的实践证明,每年集中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月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月活动应当每年坚持下去。

近年来,质量月活动正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质量月活动不需很大投入,却可产生推进质量振兴的社会效益,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自愿地参与、开展质量月活动,表明重视质量的风气正在我国社会逐渐增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财产的安全。企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既是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经营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社会认可,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企业更要履行主体责任。一方面要有更加明确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加强质量管理,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并排除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将实现“产品零缺陷、顾客零抱怨,质量零风险”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学习和应用质量技术方法,在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广大企业要注重管理创新,加大质量改进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争取转危为机,为迎接新的发展做好准备。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质量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产品质量事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形象。质量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切地认识质量的重要性,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领导质量的责任。值得欣慰的是,在去年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不少企业组织开展了质量自查活动,努力建立质量管理状况自我评估机制,摸清自身质量管理状况,明确与国内外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的差距,寻求改进创新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真正搞好产品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企业自觉地把质量看作是自己的生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一部分企业做得确实不错,他们对产品质量负责,质量就对企业负责。因此,尽管这些企业也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但是他们抗冲击能力强,转危为机行动快,效益就比别人好。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没有把质量看作是自身信誉的保证,看作是“命根子”。有的企业只是把质量挂在口头上,讲是讲了,但没有扎实去做;有的睁一眼、闭一眼,抱侥幸心理;还有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根本不讲质量诚信。可见解决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大问题,还要花大力气。

对此,我们有四点建议。第一,进一步组织开展集中宣传,讲清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不断加深对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性、方向性、战略性、长远性的认识和理解,使之深入人心。第二,继续加强质量培训教育工作。首先要搞好企业员工质量知识培训,这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员工素质提高了,质量方法掌握了,产品质量就有了一定保障。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全国企业员工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百万新员工参加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今后还要扩大培训规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把这项培训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其次要抓好领导干部的质量培训。要对企业领导(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开展质量知识的培训,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而且知道怎么去领导和加强质量管理。第三,大力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推广工作。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实践证明,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方法,是质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质量协会组织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学习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改进质量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起到明显作用。比如,我们从美国引进的“卓越绩效模式”,就是一个包括以战略为导向,全面实现质量改进,提高组织综合绩效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可以评价管理成熟度的指导性标准。该模式用系统的方法、战略的思维,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绩效能力,获得市场成功。实践证明,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我国推广的效果很好。我们应该把类似的好做法在全国更大范围加以推广。第四,抓企业应当抓质量,抓质量应当抓“源头”,把工业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贯穿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检验、销售及用户的全过程。要明确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更要明确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成员的不同质量责任,解决人人都与质量有关,人人都应当关心、重视质量的问题,营造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扎扎实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篇9:《活板》

《活板》是一篇说明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活”字布局谋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因此理解文意对学生来说就是个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课上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需掌握的字的读音、一词多义、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等。让学生照着自主学习内容自学课文,然后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这样既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本课教学中学生对重点的实虚词掌握不理想,我将重点的实词虚词提出来重点讲解,最后再次强化学生记忆,结合课后题和其他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每节课字词理解讲解的较少,但从作业及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着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表演活板印刷,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同学听说这样的表演之后个个兴趣十足,准备好了军旗做为道具,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弥补了语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真是一举多得。

本课是有关制作的说明文,学习此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乐,因而充满了幸福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篇10:打水板

署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学游泳,教练给了我一个漂亮的打水板。

打水板的正面是绿色的,反面是红色的。打水板正面的下边有七个字母使它显得格外美丽。

我非常喜欢我的这块打水板,每次去游泳我都要把它带在身边,它使我不再害怕水,现在我虽然学会了游泳,但我还是让它陪着我,看着我在水里开心地自由的游来游去。

我爱我的打水板。

篇11:学蛇板

不只是我心血来潮,还是想在暑假里学一样新的本领。竟对爸爸和妈妈说我要买蛇板。原本以为他们只是随口应一下,谁知晚上妈妈就带我去临平买。我挑了一个喜欢的蛇板。       回了家,一路上在想:明天我一定要开始学。我早早的起了床,这喜悦的心情“飞”下楼。连准备好的早饭都没吃就拿起蛇板去练了。我刚以为不就是这么个东西,只要掌握技巧.保持平衡就可以了。我自信满满跨上去“啵咚”可想而之,哎!这是自讨苦吃。我揉揉屁股,继续练。我这下吃一智,长一摰,扶着墙就可以了吗?我扶着墙,小心翼翼的站上去,左脚前,右脚后。刚站上去,虽然扶着墙当还是不停的摇来晃去。我一下自己就被迫跳了下来。我不甘示弱又站了上去,可是有一次一次的失败。这时的我已经满头大汗,有点想放弃。可138元不就浪费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蛇板。我只知道,后板是前进的,前板是控制方向的,又开始练。有时刚站上去就摔了个“四脚朝天”但我不哭;有时脚腕被刮了一下直冒汗;有时……我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肯付出就有回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打败我。渐渐的在失败之中去我学会了站立,可是不扶墙的哦!慢慢的我有了信心,滑的越来越好。经过3.4个这样坚持不懈的小时练习。我终于有了很大的进展,能滑一小段的路了,我相信只要我在坚持几天就能得心应手了。

“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是经过千万次失败才磨练出来的。

篇12:活板

宋代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

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

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

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

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旋即。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赏析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字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诗经《大雅·板》原文赏析

活板翻译

打水板作文

空间签名板参考

自然之道板说课稿

个人工作计划表格板

打板师简历

滑龙板比赛作文

滑蛇板小学生作文

时钟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板,板诗经,板的意思,板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