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ululemonlu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共含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lulemonl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

篇1: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律

晓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

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①此诗写雨后初晴的早春景象,可与上一首诗联读。

②鱼跃:冬夏时节,鱼避寒暑,多在深水区活动,春季雨后,水中溶氧多,鱼儿觅食活跃,并因水温回升快,而乐于游到浅水区。池满:雨后常见池水涨满。绿树低:树的枝条因沾满雨水而显得沉重。两句是典型的春雨过后景象。

③妆面:指花朵。这里把花朵比作女子化过妆的面庞。

④纽:连接帷幌的小绸带。此以比喻山草。斜齐:写草受风雨梳理后欹斜而齐整。

⑤雪:李白集作“云”。

翻译:

四野清凉疏雨停歇,春色更加浓郁。

池塘涨满绿水、不时跃出小鱼,绿树枝条低压,传出串串莺啼。

野花湿润、好似刚刚补过妆容,山草欹斜、丝绸带一样的整齐。

尚有零星的残雪,被风儿吹着、挂落在溪边的竹林里。

句解: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这两句是说,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早上天气放晴,青池积满了水,鱼儿在里边欢崩乱跳;黄莺在树上欢快地吟唱,雨滴压弯树枝,显得绿树低了。观察入微,运笔细腻,将雨后景象写得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晓晴》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两句是说,昨霄一夜风雨,早上起来,天气放晴,只有几片零零落落的`残云,经风而挂在竹溪的天空上。写天空的晴朗,用残云来表示,而这残云,恰“挂”在竹溪的天空上,构成一幅明快的“残云”图。“挂”字用得奇。不用“飘”字、而用“挂”字,显出“残云”之残、之薄,残得似乎连飘都飘不动了,所以“挂”在天上更形象、生动、传神。

篇2:李白《秋思》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秋思》全诗翻译鉴赏

秋思

【作者】: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注释:

1、燕支:山名,见《王昭君》上注。

2、白登:山名。《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汉高祖)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围上。集解:白登,台名,去平成七里。索引:桑干河北有白登山,冒顿 (mòdú)围汉高祖之所。

3、海上:指辩驳地的大湖大池。

4、单于:匈奴天子。见《从军行》注。此处指匈奴单于的领地。

5、玉关:即玉门关。见《从军行》注。

6、蕙草摧:言花草衰败。蕙草,香草名,见前一首《秋思》注。这里泛指花草。

译文:

燕支山上的黄叶已经簌簌地落下了,妾独自登上燕支山向远方的白登台望去,期望能够见到征戍在外的丈夫。如今胡地大漠肯定已经笼罩在一片凉凉的秋意中,已不见夏日里的碧云蓝天。胡兵兵合一处,在战争中暂时占有优势,这消息从玉门传到京城。可悲的是出征在外的'丈夫不能回来了,而蕙草已渐渐枯萎,妾也己经随岁月流逝而渐渐老去,这怎不让人伤悲?

简析:

此诗写闺中女子思念在胡地征战的丈夫。

前四句写女子想象胡地的秋色。关注胡地秋色,从思念丈夫而起。燕支、白登、海上,单于,是胡地;黄叶落、碧云断、秋色来,是秋色。四句全由“望”字领起,点明“秋”。下四句写胡汉交兵 ,使节往来,夫无归日,花草衰败,深感青春飞逝,故尔悲伤。“蕙草摧”,一语双关,伤时的同时,又愁容貌之改。 “胡兵”二句为互文。“胡兵沙塞合”指胡汉兵沙塞合,“汉使 ”指胡汉双方使臣奔忙。后四句全在一“悲”字 ,修饰以“空”字,说明现实难改,无可奈何。“悲”与“望”呼应,为全诗之眼。望秋色,悲无归,即全诗脉络。

诗评:神藻飞动,乃所谓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也。以此及“ 塞虏乘秋下” 相比拟,则知五言近体正闰之分。

篇3:李白《从军行》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从军行》全诗翻译鉴赏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赏析一: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赏析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军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篇4:《新晴野望》全诗鉴赏翻译

《新晴野望》全诗鉴赏翻译

《新晴野望》

王维

新睛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溪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翻译:

雨过天晴。阳光又镀亮了绿绿的庄稼,更远处,风的手指拨响了稻芒的琴弦,一浪接一浪的舞蹈,涌向初夏的边缘。几朵闲云也被三、两只远走他乡的小鸟衔走了,天空净得象块安静的镜子,挂在目光的`湖里。

渡口边的城门楼,是一位等待游子的老人么?来来去去的船只,只不过是一块季节的钟摆,荡来荡去,最后,只剩下一副风蚀的残骸。一排翠树在村旁举起嫩嫩的手臂,帮小溪找到了大河的家,它终于理解自己是大地上一条很小很小的血管了。

田野尽头,河水激动的往上窜,又被阳光刺得眼冒银星,波粼闪亮,好象一条项链挂在小村的颈上。村庄背后,刚刚在雨中冲洗干净的山峦争相展示青秀的身材,远远近近,重重叠叠。

农人们似乎预感到了一年的收成。南边的田垄下,望得见一家老小忙忙碌碌的背影。

在这个风调雨顺的日子,没有谁抽闲留意如诗如画的风景,也没有谁注意一位手持画笔的诗人,用另一只手捋着一株稻穗,掂了掂,面带幸福的微笑。

篇5:《梦李白》全诗翻译注释及鉴赏

《梦李白二首》全诗翻译注释及鉴赏

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1]

注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2]

译文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再被人陷害。

背景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因而写下这首梦李白·其一。

鉴赏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4]

注释

楫:船桨、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译文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5]

背景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先囚于浔阳【今江西九江】,被流放夜郎【治所咱今贵州桐垶西北】,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

鉴赏

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篇6:李白《凤台曲》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凤台曲》全诗翻译鉴赏

凤台曲

李白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注释:

“曲在身不返”一句,一本做“心在身不返”。

①彩箫:系着彩饰的箫。 ②绿云:喻指凤凰。 ③凤台曲:乐府曲名。梁武帝制《上云乐》七曲,其一曰凤台曲。凤台又作凤女台,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乐府诗《凤台曲》是李白早期的'作品,有人说作于开元三年(公元7)李白十五岁时。

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这几句是说,人吹彩箫,乘凤凰升天而去,至今曲在人却永远不复还,空留下萧史与弄玉的名声。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译文:

曾经听说秦穆公之女弄玉,传得鸣奏凤凰声的绝技。

那一天相逢天仙子,一见如故,别有亲情。

弄玉吹彩箫去,上天遣绿云相迎。

凤凰曲还在,弄玉身不返,空馀千载仙名。

篇7:李白《白鹭鹚》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白鹭鹚》全诗翻译鉴赏

白鹭鶿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译文:

一只孤独的白鹭鶿,欲下到秋天寒冷的河水中捕鱼喝水,像一片飘飞的霜雪。

心闲体娴不忍离去,独立在沙滩的边缘。

《白鹭鹚》是一首五言绝句。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这两句是说,一只白鹭从空中飞入秋日的水中,像是白霜坠入水中那样洁白鲜亮。秋水泛白,蓝天之上孤飞,其白鲜明。白鹭、秋水、孤飞、坠霜全状白色,不觉其赘,反觉愈美,可谓神来之笔。

人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篇8:李白《行路难》全诗鉴赏

李白《行路难》全诗鉴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文解释】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词语解释】

箸:筷子。

顾:望。

安:哪里。

济:渡。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篇9:李白《高句丽》全诗鉴赏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25岁起离蜀,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742)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二年被赐金还乡。安史之乱中,受牵坐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至寻阳。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此诗摘自《全唐诗》,因涉池南史事,故录。

注释:

①《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见是帽上加金饰的“贵者”了。

③“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1、折风帽:《北史·高句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

2、迟回:即徘徊。

简析:

此诗写高丽人的装束打扮即翩然若飞的舞姿。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全诗翻译鉴赏

王昌龄《从军行》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鉴赏

李白《将进酒》全诗

将进酒 李白 全诗

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小池》全诗鉴赏

李白《杨叛儿》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之五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白《晓晴》全诗翻译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