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溪村即事诗词鉴赏(共含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起到永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1.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鉴赏
这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薰染。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 。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 却于平常中显出不平常来。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 ,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 知是哪一家的 。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 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明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顺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飘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 ,溪居的那种恬静 、平和的景象便被摄进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 ,生气 盎然,饶有诗意。
【作品介绍】
《江村即事》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原文】
钓罢归来不系船⑵,江村月落正堪眠⑶。
纵然一夜风吹去⑷,只在芦花浅水边。
【注释】
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⑵罢:完了;系:系好。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
⑶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⑷纵然:即使。
【白话译文】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九二。诗写江村眼前事情,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可能对安然入睡会有影响。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担心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作者介绍】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人,进士。曾随韦皋在剑南节度使幕中任职,历任洛阳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身世羁旅之思、悲欢离合之叹、常寄兴山水,内容较单调、贫乏,但语言质朴,情深意婉。现存诗七十余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溪居即事》的诗词鉴赏总结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
注释
1.溪居:溪边村舍。
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3.系(xì):栓,捆绑。
4.却关:打开门闩。[1]
5.疑:以为。
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1]
鉴赏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掩着的柴门。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作者简介
崔道融
唐末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县)人。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避战乱入闽。工诗,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2]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
司空曙《江村即事》的诗词鉴赏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 字文明,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1 2)“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
问题: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请结合全诗分析
不系船是诗眼,以下三句由此生出。第二句点出不系船的原因:宁静的江村,月落夜深,鱼翁夜钓晚归已是困倦欲睡因而懒得系船。最后两句点明不系船的原因,纵然,明天芦花边可找到。三个字细节统摄全篇,生动表现出宁静优美的景色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3 4)“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
问题: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请坐概括分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渔翁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在的情调。渔翁的深入检出,自食其力,闲适散淡:环境宁静优美,江月相应,芦花摇曳:不系船体现了人物和环境之间和谐而有生趣的关系。
《溪村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溪村即事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创作背景
周权早年不得志,延祐六年(公元13)游京师,受知于翰林学士袁桷,荐为馆职,未获批准。后回江南,专心词章,此诗可能就作于此期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在悬崖峭壁的青松像腾空而起的蛟龙,与喧嚣繁闹的尘世分成了两个世界。
仙鹤在着雨的松径里缓缓行走,僧人倚在石栏边目送着天上的流云。
在清溪的南边,竹影摇曳,曲折的溪水边传来阵阵梅花的幽香。
山村里的老人邀请我去做客,谈论的是与世道无关,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注释
寒翠:指松柏一类树木,这里喻指瀑流。
尘嚣(xiāo):尘世的纷扰、喧嚣。
石阑(lán):栏杆状的岩石。
溪阴:溪的南岸。
闲话:指与世道无关、与人事无关,只是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赏析
诗的首联写山村与世隔绝,一尘不染。颔联写野鹤僧人,超然物外。颈联写竹树梅花,秀丽清香。尾联写人物,志趣相投。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表现了作者鄙薄世俗,甘居林泉的思想感情。
诗的一二句写出山村与世隔绝,不染红尘的清雅幽深。“翠”而日“寒”,可见是松柏一类岁寒不凋、象征高洁之士的树木。一个“飞”字,化静为动,续以“崖壁”,极显松柏天矫如龙,身处悬崖峭壁而更傲岸挺拔的风姿。这“寒翠”之木,自然也是诗人耿介人格的自我写照。在山崖之外,便是尘嚣鄙伪之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今日脱彼人此,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
三四句续写山村中所见之景,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萧散情趣。鹤缓行曲径而不飞,动中有静;僧倚石栏目注流云,静中亦有动。“松径雨”之“雨”,未必是实写,极可能是用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意,状山林之苍翠欲滴。“僧倚云”则令人想到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闲爱孤云静爱僧”一语。而“石阑”亦可以推断是天然形成的.栏杆状山岩。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一联,清丽优美,活色生香,王维、孟浩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佳句,可谓嗣响有人。所以顾嗣立《元诗选·周权小传》说“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并举此联及其他一些句子为证。清溪南修竹曳疏影,曲岸后梅花传暗香,加之鹤行其下之松林,岁寒三友全都萃集诗中,令人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之感。
最后二句,从景物转到山村中的主人与客人。“山翁”可能是隐居岩林的高士畸人,也可能是躬耕山村的淳朴老农,不管是哪种人,不管他们僻居深山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诗人心目中,他们都是归真返朴的体道者。他们邀请偶入此中、赋性与之相近的诗人饮酒,不须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须谈什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平凡闲话,便是世间至文,斐然成章。一个“总”字是全诗唯一的虚字,却最实在地表达了诗人企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朴归真的情愫。可以想象,诗人会像陶渊明那样与山翁一醉方休,吟出“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元诗多以唐人为宗,是对宋诗的反拨,所以颇有风神秀朗之作,此诗便是学唐而深有所得者。
作品介绍
《人日即事》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1卷第56首。
原文
人日即事
作者:唐·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注释
①人日:旧时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据诗中·“荆俗”、言“离家二年”,似为大中二年(848)在江陵作。
②文王喻复:相传周文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易》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谓冬日阳气剥尽,剥尽后七天又恢复。喻复,即喻人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理。
③子晋: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道士浮丘公接以上篙高山。三十馀年后,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见《列仙传》卷上。
④舜格有苗:《尚书·大禹谟》载,苗民逆命,舜乃大敷文德,七旬而有苗前来归顺。格:来,至。七旬,故云太远。
⑤《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旧说豳风系周公所作。
⑥镂金作胜:用金纸雕刻成人形或花卉,以贴屏风或戴在头上,称人胜或花胜。此为荆楚一带的风习。见《荆楚岁时记》。
⑦晋风:谓剪彩造人胜的风习起于晋代。见《初学记·人日》。
⑧道衡:隋代诗人薛道衡,其《人日思归》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文王喻複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周稱流火月難窮。
镂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爲人起晉風。
獨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周权《溪村即事》的阅读答案及诗词赏析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1)古人曾赞“寒翠飞崖壁”中的“飞”字用得好,你认为呢?(3分)
(2)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参考答案:
(1)“飞”字用得准确传神,“化静为动”,写出了青松长在悬崖峭壁如飞之状,显出傲岸挺拔的风姿。
(2)通过描写了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赏析:
首联的“寒翠飞崖壁”中)“飞”字用得准确传神,“化静为动”,写出了青松长在悬崖峭壁如飞之状,显出傲岸挺拔的风姿,“尘嚣此地分”总的说明溪村是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颔联承上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溪村世外仙境,鹤,松径,僧,云都表示意境悠远不同凡俗。颈联通过视觉嗅觉角度来写它的幽深冷僻,显出它的精神。竹色、溪阴色调阴冷,暗曲闻到梅香突出幽深。竹寓意节操耿直,梅寓意品格孤傲,衬托出山翁的高贵的品格。尾联正面写山翁,“总成文”体现出高雅,反衬出诗人的志趣。总的说来,全诗用重彩渲染手法描写了溪村的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表现了山翁的不同凡俗耿介孤傲高雅脱俗的品格,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情趣。
★ 诗词鉴赏
★ 山居即事试题答案
★ 李白诗词鉴赏
★ 诗词一组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
★ 李隆基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