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 泥巴乐(共含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市民何贝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泥巴乐作文500字
童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挖泥巴、蹚泥水了!
不少人赞雪,但大概没有太多的人赞泥。那多脏!玩雪是值得一玩的';可玩泥又少不了挨一顿骂。殊不知,那里的乐趣实在不少
挖一块石头,找几根木棍,挖一条弯弯曲曲的河道。胖乎乎的小手上去摸一摸,也顾不上满手的泥,只有河道底下平了,心中就充满了自豪。将水引向河道中间----若是淘气,拣一块石子儿,啪地往池子里一扔,那水就如无数受惊的鱼苗儿跃出水面,泥点溅在衣服上、裤子上、脸上、手上,却咯咯地乐着:不脏、不脏!
玩够了,木棍挖一挖,泥巴搓一搓。这时,小手就变巧了:一会儿做条鱼,一会儿做只青蛙,放进水里,它们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小鱼在水中,尾巴拍打着水面,发出啪啪的声响;青蛙蹦啊蹦,蹦到荷叶上,又蹦到池边的岸上,总是咕咕呱呱地叫着,炫耀着自己的嗓子。再捏一捏,十只手指又变出一只小小的泥船,遥望着天空,想起银河上的小白船,泥船会不会也飘到天上去呢?太阳眨眨眼睛,原来它也不知道!
找些纸条,写下我们的心愿与祝福,轻轻放进小船里。于是,它便载着我们小小的心,驶向远方
大班英语活动:泥巴乐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不同颜色的泥及工具。
2、愿意在认识过程中,体验捏泥的乐趣。
3、学会用不同颜色的泥混色
4、单词:mud board knife red yellow blue
句子:This is ....
准备:各种彩泥若干块、垫板若干块、工具若干套。
重点:认识彩泥及工具
难点:如何将泥混色混得均匀。
过程:
1、听音乐传泥工板,拿彩泥
2、介绍彩泥及工具(幼儿认识不同颜色的彩泥和使用工具)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新朋友,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师:这些工具,有的可以用来切泥,有的可在制作细小物品时,例如眼睛,可以用来挑泥,甚至可以用来沾泥,因为呀,有时候我们要做很小的东西,小到连我们的手指头都觉得大。还有垫板,我们在玩泥时,一定要将泥放在垫板上,因为我们的小桌子还需要用来吃饭,可如果将泥放在桌子上,那么会很不卫生。
师:它是彩泥,你们看看他们有多少种颜色呢?
幼:它们有……
师:对,它们有……,可是你确定他们就有这么多颜色吗?
幼:确定。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
3、游戏:变变变(介绍彩泥混色的方法)
师:(教师用少许黄色和红色彩泥,将颜色进行混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如果把红色和黄色的泥在一起,像这样重叠是不断揉捏,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师&幼:变成桔色
师:如果我将黄色和绿色混合,你们觉得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试一试)
师&幼:变成了绿色。
师:好,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如果我们要完成一件作品,可这件作品只需要一种颜色,那能不能将其他颜色和需要的泥的颜色混在一起呢?因为如果将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变脏的,而且作品也会变得不好看。但如果需要混色作品,小朋友们可以尝试混色。
师:好了,今天我们认识了泥,也认识了工具,我想小朋友们也想去捏捏泥,摸摸泥,看到老师将其他你混在一起,你们也想试试看看别的'颜色混在一起是什么颜色对不对?
幼:对。
师:好,那我们就去体验完你的乐趣吧!
4、幼儿涅泥,教师巡回指导评价
5、听音乐收泥交泥工板
效果分析
第一次上泥工活动,能感觉到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老师介绍的颜色、工具都能一一跟读,虽然幼儿对英语的介绍不太理解,但当老师操作时,幼儿观察仔细,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从幼儿操作中可以看到,幼儿能够掌握揉的技能。在活动中,马维实也能够非常认真的、快乐的玩泥巴。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也许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什么叫泥巴宴?泥巴宴怎么做?等等,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我和宁宁正闲着没事做,我们突然看到了一堆泥巴,宁宁提议:“我们来玩泥巴吧!”“对,玩泥巴宴!”我大声说。说干就干,我们就动手来做这顿好吃的 “泥巴套餐”了。
我端来水,采来野花和果子,我先做了个特大号的“冷盘”,接着把捏好的泥蛋像分割松花蛋似的切成橘瓣状,摆在“冷盘”四周,再拿一些果子摆在四周,这一道“菜肴”就做好了!宁宁端起“菜盆”学着店小二的声音,怪腔怪调地叫了一声:“菜来了”!笑得我前仰后合!笑得宁宁也怪不好意思的!
宁宁见我一会儿就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菜”,也赶紧做起自己最拿手的水饺来。她把“饺子皮”用棍子摊好,把“肉丸”包进去,然后,把“饺子皮”叠起来,这样一个“宁宁”牌的饺子就做成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一般饺子是白的,可她做得却是黑乎乎的。她看见小狗“白雪”正在脱毛,就有了主意,何不借“白雪”的毛一用。于是,宁宁把“饺子”在狗毛上滚来滚去,这不,“饺子”变白了。
只有菜和饺子,没有酒怎么行呢?我又即兴做了“白酒”、“黄酒”。
这下齐了,我对宁宁一本正经地说:“宁宁公主,泥巴套餐已经做好,请慢用!”逗得宁宁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泥巴宴,饱含着欢声笑语的“酒宴”!
在一个美丽而安静的公园里,有一条鹅卵石小路,行人们看到鹅卵石都夸漂亮,这让鹅卵石们十分得意。因此每天,它们都要炫耀一番!而且还讽刺在它们之下的泥土!
“今天太高兴了,又有好多人夸我们呢!”一个鹅卵石骄傲地对泥土们说。“是啊!是啊!恭喜你们,深受这么多人的夸赞!”泥土不紧不慢的回答!鹅卵石们又异口同声地说道:“不像某些,只能在地下暗自羡慕别人,自己却无能为力,永远不能像我们这样光鲜亮丽!”“你们!不要太过分了!”泥土们生气的喊道。但鹅卵石们不但不停下,反而说的更加激烈了!其中一个说:“不是我们过分!而是这是事实,你们本来就不能像我们这样。只能躲在阴暗的地下!”……
到了明天,泥土们实在受不了鹅卵石了,大家便齐心协力,把鹅卵石们推翻到外面去了!那些小孩子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鹅卵石,便争先恐后的去抢来玩儿!可是还没玩儿到一会儿,小孩们觉得并不是很有趣!还没弹珠还玩儿呢!于是就一起丢到了河里,随它们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就这样,公园里原来美丽的鹅卵石小路,变成了一条泥泞路!而鹅卵石们,却不知飘到了何方!
在风景优美的八一公园旁,有一家名叫”哈哈泥”的捏泥店,店面不大,装修的却很时兴。小朋友们可以穿着漂亮的小围裙在店里捏泥巴。店里最有趣的还要算橱窗里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有形态逼真的小白兔、憨态可掬的“功夫熊猫”……真不敢相信这些作品竟是出自小朋友之手。
这天,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就来到这家店里捏泥巴。我们围着橱柜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小玩意儿,不知道选哪个才好。最后,我们选中了一个小烟盒。看!姐姐在做烟盒的底板,只见她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黄色胚泥摔在布上,然后拿起来,又摔,这样来回摔了好几次,终于把一团圆圆的泥打成一块薄薄的“饼”,烟盒的底板做成了。我们开始做烟盒的身子,它是用各色彩泥搓成小球做成的,老师要求我们把小球尽量搓圆,大小均等。然后,这些搓好的小球还得整齐地固定在烟盒的底板。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别小看这些步骤,这可是非常关键的,稍不注意,堆砌好的小球很容易塌陷。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将小烟盒做好了,老师还用剩下的泥巴做了一只小牛,立在烟盒底部。看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我们开心地笑了。
捏泥巴,不光能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灵巧,还开发我们的大脑发挥了想象,最重要的是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是在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要表现的东西,还得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的方法:泥条盘制法(泥条盘筑成型法是制陶技法中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泥板成型法(利用泥板制作陶器,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根据泥板的湿度可以随意变化)、徒手捏制法等(徒手捏成型是我们祖先最早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原始,也最简单,最能表达初学者的构思、手法和情感,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一种陶艺成型方法)。
泥巴课_小学作文
这一天(星期一),许老师来到班里郑重地说:“星期三,玩泥巴。”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班,全班喜气洋洋,议论纷纷。“你带什么东西?”“护袖,围裙。你呢?”“蓿湍阋谎!
星期三到了,我们跟许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陶艺室,向四周张望,只见展览架上的作品琳琅满目,有高有低,使人眼花缭乱,但也让人一饱眼福。但桌子上可就惨了,一片狼藉。有泥巴,有转盘,有铲子……(真是一片狼藉。)
要开始了,我早就迫不及待地等不及了,又不得不无奈的听老师说了一些烦人必须遵守的规矩。“发泥!”一声令下,发到泥的'同学笑着做了起来,好似像早就胸有成竹了;还没发到泥的同学不耐烦地等着,不时暗自嘀咕了几句。等泥发到手时,我惊奇地发现全是烂泥。嗨,等了半天功夫,却等到了烂泥,运气真不好。抬头一看,呀,捏泥巴就应该用烂泥啊。
做什么呢?恐龙太难。小人,太简单。这时,我眼睛一亮,做艘军舰吧!多好玩。我先扯开一块大泥,揉成长方形。我用抹的方式把头抹尖,把后方也抹成梯形,然后把长方形掏空,接着切下一块,捏成正方形,把它拼在掏空的地方。大炮、导弹、桅杆、飞机也陆续装好了。咦,飞机怎么放呢?一个困难出现在我眼前。“这样不好?”“不能这样吗?”我把飞机安放在艇尾,和大炮挤一下。做好了,你看,它多雄伟,大炮闪闪发光,桅杆耸立。我命名为“中国:飞电一号”。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展览架,观看自己的作品,许多人“啧啧”赞叹,不只是表扬自己,还是在赞叹别人。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展现了自我的动手能力。也是一睹别人风采的好时机。这次活动真有趣,让我记忆很深刻。
泥巴600字作文
无意间,看到了一群孩子在路边玩泥巴,思绪便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我曾经非常地喜欢在小区的空地上玩泥巴,总是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后,给它们洒上一层干沙,再拿到隐秘的地方放上几天,当再玩时也就很有型了。妈妈曾多次教训我:“不要再玩这种东西了!多脏啊!”但我从未觉得玩泥巴有什么不好,小区里经常玩泥巴的也不止我一个,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我们很快因为玩“泥巴”而成了朋友。
一次,我们比赛捏泥巴鸡蛋,先是弄了一些泥巴来,只用手一抓,揉一揉便圆了。再往干沙中一混,放上几分钟,再收到各自找到的秘密基地。我俩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各自的秘诀。几天后,我去取那泥鸡蛋,却又见当初的泥鸡蛋全都碎掉了,我想着肯定是那个朋友破坏了我的杰作,我也不记得当时对他说了些什么,我们之后就很少在一起玩这个游戏了。
长大一些后,我已不再对泥巴有什么兴趣了。而更有兴趣和伙伴们捉迷藏,下午开始玩,能一直玩到天黑。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撞见了当初玩泥巴的同伴,他也一起在玩捉迷藏,我们两个什么也没说,之后的几次游戏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又玩到了一起。这之后,我们又开始一起玩耍,有时还一起去捏泥巴。
直到六年级我们搬了新家,我找到他并赠给也一的小雕塑做为纪念,聊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之后也很少见到。
现在看到泥巴,我依然能够清晰地想起童年与他一起捏泥巴的欢乐情景,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充满了憧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泥巴人生作文
美术课上,我们在玩泥巴,一种有粘性能塑造出“艺术品”的泥巴。下课时,几乎每个人手中的泥巴都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团。
一块泥巴放在艺术家手里,是一件艺术品放在烧砖的窑中,也不过是一块砖放在农民手里,他只是一把地里的黄泥放在一个凡人的手中,泥巴还是泥巴。
我们总是羡慕艺术家手中如诗如画的作品,总是惊叹身经烈火的红砖所筑成的巍峨建筑,也总是陶醉于泛起金色波浪的.麦田中。却很少有人去留意,去塑造自己手中的泥巴。
其实,面对生命,人们的态度往往如此。
人们往往将“我不行”挂在嘴边,可是,你不去尝试怎会知道自己不行。我也一直认为体育800米会不及格,可是我及格了,试一试,给自己一点希望,给生命一些曙光。
人们总爱用“我没有比尔。盖茨的头脑”之类的话来回答好心人的帮助,但是,你错了。诗仙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许我们没有过人的智慧,但是我们有刻苦的毅力也许我们没有金钱的支持,但我们拥有永不腐朽的精神做支柱。我们是硬币的两面,纸笺的双页,谁也不必替代谁,谁也不必僭越谁,伟大自有伟大者的巍峨,平凡自有平凡者的坦荡。
不要再羡慕,不要再惊叹,更不要陶醉不醒,你可知道那绝世惊作的身后是多少个昼昼夜夜的加工打磨,又有多少败笔被丢弃在阴冷的废墟中,你可知,那生长着庄稼的黄泥中也孕育着庄稼的天敌――蝗虫。
不是每一条路都是笔直的,不是每一座山都是平坦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只有精彩而未承受过痛苦。继续的是心跳,谁又说它不会停止继续的是流水,谁又说它不会干涸继续的是春天,谁又说它不会消匿继续的是生命,是灵魂,是精神,直到没有人去说它们的意义。
今天,美术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回家做一个泥塑圆雕。圆雕,顾名思义,就是圆形的雕塑啊!哈,开个玩笑,不要当真。圆雕,就是从四周都能欣赏的雕塑。
沉浸在做圆雕的喜悦当中,可是没有泥巴怎么做呢?挖呗!这个连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却让我苦恼不已。这个时代,哪还有泥巴呀?即使是住在我们这个“绿色宝库”,也很难找到。
我摆了个思想者的poes,立刻开始了思索。“有了!”灵感来袭,“狮象桥下的河边不是有泥巴吗?”
哈,忘了告诉你,狮象桥就是我家对面的一座桥。我得意极了,不禁为自己的才智骄傲起来。当然是开个玩笑了。我立刻准备好工具,给桂涛打电话:“桂涛,let’s go!”
来到狮象桥边,我远远地看见桂涛抱着一个大盆子,来往的人都惊奇地盯着她,她却一丝一毫也没有发现,还兴奋地跑过来跟我打招呼。
我小心翼翼地走下堤岸,却听见桂涛在后面惊叫,没想到她还怕高。走到河边,臭烘烘地水让我不敢呼吸,用筷子在水中一搅,没有一点泥巴,全是青苔。恨恨地走到下一处,还是没有,我皱皱眉头。只见桂涛指着一块田地上的一堆色泽鲜艳的东西大叫:“黄也,那儿的土好肥沃!我们快去挖!”我仔细一看,不禁哭笑两难,她疑惑地看着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原来――原来那是一堆别人给土地施肥的牛粪!“哈哈哈!”显然,她被我笑得不好意思了,主动说带我再去找。
我们东蹿西跑,一点收获也没有,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该爱护环境了呢?
童年就像是美丽的贝壳,而我的童年就是这其中最五彩斑斓的那一枚。
我又回忆起了小时候我和姐姐用泥做泥巴掌的快乐时光。
我小时候啊,特别调皮。有一次,因为妈妈不给我买冰棍而感到委屈,正闷闷不乐,姐姐发现了我的郁闷,打算带我去村头土坑边去玩。到了土坑边上,我看到一堆堆沙子、土,便问姐姐:“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不来呢!”姐姐看了看我不情愿的表情,对我说:“你错了,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姐姐说完之后,便去邻居大妈家要了一小桶水,捡了一根木棍,接着在土堆那边忙活着。我则在一旁用小木棍画画,心里想:切!那有什么好玩的,还是我画的画好看!可是,一阵“风暴”涌来,刮坏了我漂亮的画儿。我心里正埋怨这风,却看见姐姐在土堆那玩得起劲儿。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往那边探,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没有知觉般的双脚朝姐姐那边迈去。我看到姐姐在土堆中央挖了个小坑,往里面倒少量的水,再把许多土倒往小坑里,姐姐还用小棍搅拌搅拌。她笑着抬起头,看着好奇的我,便邀请我和她一起玩。
我学着姐姐的做法,也挖了个小坑,也加入了水和土,搅拌后,我发现它成了一堆泥巴!姐姐让我把泥团成一个团,扔向远处。可我却扔到了邻居大妈家,恰好姐姐也扔到了邻居大妈家的墙壁上。邻居大妈气得几乎脑浆都要迸裂了,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我和姐姐吓得赶紧拖下那堆“烂泥巴”,没命似的跑了……
后来,姐姐告诉我,这堆泥巴叫“泥巴掌”。
姐姐带我这么一玩,不但让我消气、解烦了,还让我认识到,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地烦闷,要懂得去找乐子,学会苦中作乐。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那次游戏,那团“泥巴掌”。
终于放暑假了,我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坐在家里好无聊,想起小时候玩过的泥巴,有好久都没玩儿了,趁妈妈不在家,我何不再玩儿一次,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小时候的感觉。
我家住的是平房,而且还有一片菜园子,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少有人有啊!说干就干,泥巴很容易就和好了,用它来做什么呢,记得小时侯常常是捏一些‘鸡蛋’和‘苹果’这些简单的造型,现在这些太小儿科了,我要进行一场浩大的工程,嗯,我要给正在搬运食物的蚂蚁们建一座城堡,还要包括游泳池才行。我的‘工程’可用不着任何图纸,只要按我心里的想法捏就好了,长长的城墙外围还有一条护城河呢,城里的设施一应俱全,还都是古代欧式风格的,圆圆的层楼还有很高的塔尖呢!当然塔尖是插了根木棍代替的,窗玻璃也是找来了一些碎玻璃安的,最方便的便是草坪的制作了,从菜园里拔了一些韭菜种在了‘花园’里,还别说,韭菜还真像野草的呢!在‘花园’旁边就是华丽的游泳池了,游泳池里也给注满了水。没用多长时间,这座超级城堡在我的手下竣工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蚂蚁们了,得赶快请蚂蚁们入住才好。
我爬在蚂蚁洞口用一张纸‘请’蚂蚁们搬新家,谁知蚂蚁们毫不领情,到处乱跑,没办法,我又在纸上和‘城堡’上都撒了些糖水,蚂蚁们还是挺贪吃的,都纷纷聚了来,我又给它们分了蚁王和蚁后,还有一些士兵.....正当我玩儿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传来了开门声,不好了,妈妈要回来了,我赶紧甩了甩泥手,上前帮妈妈开了门,幸好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泥手,'城堡'也没被发现,我暗自高兴,当我躺在床上时,还时不时地回想起玩儿泥巴的情景,真是越想越觉得'城堡'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是再有几个伙伴一起参与就更好了。
玩儿泥巴的感觉和玩儿橡皮泥的感觉一点也不一样,那感觉好极了,不管多么浩大的工程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我多么期待能再玩儿一次泥巴呀!
我很爱听妈妈讲故事,她有时候讲书上的故事,有时候讲生活中的常识,还有她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住农村,兄妹四人,家里并不富裕。外公外婆没有钱买玩具,大家经常会自制玩具,最常玩的便是“泥巴炮”。
“泥巴也能做玩具?”我才不相信呢。
“当然能,农村随处都是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妈妈立即眉飞色舞地说起当年最有趣的游戏,仿佛一下子回到童年。
据妈妈的描述,当年的小伙伴们先用手抠些半湿的泥巴,然后把泥巴放在石头上揉揉捏捏,拍拍打打,塑成正方体的泥砖,再慢慢把它捏成一个碗的形状。
这个泥碗就是妈妈口中的“泥巴炮”,怎么玩呢?很简单,砸!
大家把“泥巴炮”托在手中,高高举起,同时喊“一、二、三――”,猛地将“炮”反扣过来,使劲地往地上砸去,“嘭”、“啪”声一片。所有人立即把头凑过来瞧,不仅要比谁的“炮”炸得响,还要比谁的“炮”口子炸得大。
有的人砸下去的“炮”既不响也不破,叫做“哑炮”。这个人就要在自己的“泥巴炮”上抠出一块泥巴替开口最大的“炮”补上缺口。谁的“炮”口子炸开得越大,赢的泥巴就会越多。
听妈妈说得有趣,我也嚷着要玩“泥巴炮”,可惜城里没有那么多泥巴。上次去外婆家探亲,总算让我逮着机会“一试身手”啦,那团泥还是外婆到河边帮我抠的呢。
妈妈的“天然玩具”还有很多,螺丝壳、河贝壳、柳条做的“花棍”、碎瓦片做的“七粒籽”……每样都一文不花,快乐却一分不少。
都说泥巴是最脏的东西,可也是一种玩法,一种别具一格的玩法。要想知道,咱们还得从上个星期日讲起。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吃了午饭,妈妈要去奶奶家,我不想去,妈妈硬拉着我出了门。真凑巧,我们刚到门口,就看见刘怀谷他们也正好刚来。哎!真无聊,什么好玩的都没有。这时,刘怀谷正在邻居家门口的一小块凹进去的地方摆弄着。我好奇的走过去……
原来,他正拿着手扶喷雾器正在给那块凹进去的地方加水,形成了一个小湖泊。我说:“应该再建几条小河流,让它分布到个个地方去。”“那你来建造小河吧!”刘怀谷说。我用喷雾器在离湖泊不远处的小坑里喷水,等水满了,再流到湖泊里。我迅速的猛加猛加,湖泊立刻涨潮了,顺着斜坡往下流,“ 别再加水了,赶紧防汛呀!”刘怀谷一边大喊我,一边把找到的纸巾堵住流水。虽然平时看他反应迟钝,但关键时刻并不含糊。我也得到了一个教训,慢慢加水。“先别加,我们把坝建好后再加水,看看它牢不牢固。”“那好。”我答应了。我找来两张废纸,把它们折成长方形,然后把路旁的细沙一点一点的运到湖泊前方。刘怀谷却不一样,他用比我长的时间找来许多大泥块,既结实,占地面积又大。也许是天长日久,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小河形成了一条大河。开始洒水了,一股强大的水流迎面而来。刚开始“堤坝”还挡的住,后来有点吃力了,我问:“要不要用纸巾?”“先不要。”他回答。最后,水流从一处稍矮的地方穿破了。“快把纸巾拿来。”“你不是说不需要吗?”“现在要了,而且很需要。”一张不够,两张也不够……六张都用上了,也还没止住水。幸好我们眼疾手快,纷纷找来两张纸巾。大家松了一口气。刘怀谷还找来一个容器,将湖泊里的水乘起来。
啊!一个“举世闻名”的巨著完成了。
谁说泥巴不好玩,这才是真理。
一阵泥土味儿的香,悠悠地飘进了我的鼻孔,我忍不住猛吸了几口气,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气味便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久久不肯消失。那味道像一只巨大的手,把我的脸推到了右边我看了看,没东西;又把我的脸推到了右边,我看了看,没东西;那手又让我转了半个圈,嘿,果真有小孩在捏泥巴!
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蹲下身来,抓起一块泥巴,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捏着,一种亲切的感觉便荡漾而生。雨后的泥巴,很潮湿,很松软,只要拣掉泥巴中的石头,再加一点干泥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自己想捏的形状。我抓着泥巴,在手中翻来覆去捏结实,幻想着我捏好后,每个小孩都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争着叫我教他们。可我捏了好一会儿,手中的泥巴仍没一点儿形,不是太松就是太结实,不好捏。这时,一个胆大的小孩抢过我手中的泥巴,娴熟地捏着,不一会儿,就捏成了一个孩子形状的泥巴块,我一下子就对他刮目相看,可那小孩却说:“这才是我的一般水平呢!我认真捏的话,比这还好看呢!”
再把日历翻到20xx年,回忆起童年捏泥巴的场景,心里就会亲切无比。那年,我5岁,正是孩子们最贪玩的时期。那个时候,我家门前有许多土块,每次我想捏泥巴了,便拣来一些比较松软的土块捏。我的想象很丰富,每次捏都会捏出许多新奇的玩意儿,有时候连大人都赞不绝口!有一次,我捏了个小汽车,一个邻居的小孩看了很是喜欢,那时我只知道钱可以买许多好吃的东西,便让那小孩拿钱和我交换,结果那小孩拿了一张100元和我交换。我把100元拿回家,可想而知,我被家长臭骂了一顿,100元也还给了那个小孩,可小汽车却送给了他。
现在,一个个学习作业压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这么自由的玩耍,但想起以前的事情,多么怀念。
下雨的乡下,都是水坑和泥巴。我来到了外婆家,突然看见了一大滩水坑,旁边有土堆,可是已被雨水浇成了泥巴。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思绪又飘回了几年前。
没有笑声的童年,哪里叫童年。
那个时候,乡下的孩子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疯玩儿。尤其到下雨天时,孩子们就会穿着各种样式的雨衣,找到一个有泥巴有水坑的地方在那里玩打泥仗。
我们每人找一块泥巴地,用一个小塑料盒装满雨水,再把泥巴地挖一个大坑,把水倒进去,一盒又一盒,直到把水坑装满为止,孩子们持之以恒,非常认真。大雨毫不留情,哗啦啦地下着,风婆婆扯开放风的.大口袋,不停地吹着。可小孩子一点也不在乎。悠闲自在地把泥坑填满后,再用泥巴盖上,找来一根树枝和面似的,搅来搅去,有的孩子动作熟练,马上就完成了。但是都起了坏心眼,趁着对方不注意,用手拿着泥巴,“啪”的一声,打在了对方的背上,再用余下的一点泥巴抹在了对方的脸上,对方的脸瞬间便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像一只小花狗。
旁观的小孩便捧腹大笑,眼睛眯成了一条风缝。虽然寒风刺骨,但是孩子们的脸都是通红通红的,“受害者”眉头紧皱,噘着个小嘴,眼里充满了恼怒,趁我得意洋洋时,“受害者”反击了。“啊!救―命―啊―!”“受害者”用自己做的“战利品”啪的一声打到了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几个人欲哭无泪了。
孩子们在村里快乐地玩着,家长在家里却想孩子有没有摔倒,有没有觉得冷,要不要家长送外套……可是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玩着,并不在乎各种困难。“哈,哈哈哈……”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村庄。
我凝望着眼前的泥巴堆和水坑,沉浸在童年的快乐里,脑子里装着满满的回忆,仿佛当时的那个画面就在眼前,如此真实。
但我深深的知道,不会再有那时的画面了,也不会再有那时无所顾忌的快乐了……
星期日,我从辅导班出来,妈妈去医院检查也回来了,而且没什么问题,我们很高兴,就去了乡下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兴奋极了,在奶奶家的小院里到处撒欢,尽情地玩耍。在院子的一侧,奶奶摆放着几盆花,开得很茂盛。忽然,我发现有一个花盆里边只有土,却没有花苗。我喜欢玩泥巴,所以我用手撮弄着土玩着,不小心我的脚把地面上的的一盆水给踢洒了。看着流淌在地面上的水,一个鬼点子便产生了。
我戴上了脸盆架上放着的一副胶手套,把盆子里剩余下来的水倒进了这个没有苗的花盆里,用戴着手套的手和起了泥巴。开始时,泥和水没有融到一起,我用手揉着,尽里让水和泥融和到一起,直到把泥巴揉到软软的,就开始捏了起来。
捏个什么呢?我看见了奶奶花盆下的盘子。对,就捏个盘子吧,给奶奶垫花盆用。把抓起一些泥巴,揉成一个球,然后用力的按,使它变成一个扁平的圆形,再拿起来,想加工一下盘子的边沿。可是一拿起来,盘子就破了。我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我想,是因为盘子太大了,泥巴也薄,所以容易破裂。捏个盘子不行,就换成小一点的碗吧,也许可以。
我又揉了一个球,稍微压一压,把它捏成类似碗的形状,再用中指在泥巴的中间扎了一个洞,向周围扩一扩,又向里面洒了一些水,用手轻轻地压压里面的四围,使它的里面的表层光滑一些。为了让它快速成形,最后我把它放到了土堆里滚了滚,又捏了捏,放到了太阳底下晒着。
端详了一会儿,我又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在碗上刻几个字呀?刻什么呢?泥巴碗?不好。黑沙瓷碗,赵英博制。可碗太小了,刻不下这么多字。算了,还是不要刻了,万一刻不好,再毁了碗就糟了。
妈妈叫我回家时,我特意嘱咐奶奶照顾好我的碗,下雨时一定要收回去。等干了以后,要放在屋里,等我下次再来。
我坐在回家的车上,心里还想着我用泥巴做的“艺术品”呢。
★ 滑泥巴作文
★ 泥巴课
★ 玩泥巴字作文
★ 作文 远去的泥巴
★ 乐作文
★ 童年的泥巴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