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记叙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确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泥巴记叙文(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确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童年的泥巴记叙文

篇1:童年的泥巴记叙文

童年的泥巴记叙文

童年是人生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是花园中最炫烂的花朵。童年那一团团棕褐色的泥巴,一点点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外婆家,外婆家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密密匝匝地种着一些平常不过的蔬菜,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把田野分成了一块一块的,像网格一般,整齐的排列着。小路两旁长着一些野草和野花,绿茵茵,黄澄澄的,因此总会吸引来一只只蝴蝶,它们时而在花丛中盘旋嬉闹,你追我赶,时而落在花上,合拢翅膀,休息一会儿。旁边的那棵柳树垂下少女一般的长发,在地上映出稀疏的倩影,树上的蝉总是不停地叫啊叫,却总是寻不见踪影。蓝宝石般的天空,飘着几片白云,如梦境一般,令人陶醉。

村里没什么好玩的,却有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刚学会的时候,高兴地满村骑着跑,引来好多人在旁边围观。中午吃完饭,总喜欢拿一件大衣,跑到田野里,东扑一下,西扑一下地抓蝴蝶,抓住后就放在袋子里,一下午总能满载而归。那时候,我的口袋里总塞满各种各样的东西,有路边的一棵白石子,一片自认为最完美的树叶,一些苍耳,一朵小野花……有时捡到一根鸽子毛,就会激动好长时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泥巴。无聊时,总会用一个小铁锹铲起一小堆土 ,浇上水,浇的少了,和不成泥,浇的多了,成了稀泥,所以水量还是很重要的。和好泥,总喜欢把它弄成泥人,因为这个比较简单。其次就是弄成抽象的猫猫狗狗,再要是突发奇想,就捏成一只正在飞的`鸟……总之只要没人打扰我,我可以乐此不疲地玩上一整天。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这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可当我现在回到外婆家,最多也是和表妹去田野里抓蝴蝶,常常忘却了那团曾给了我无数欢乐的泥巴。

中年人已经远离了童年,青年人刚刚与童年说再见,少了几分纯真,却多了一些成熟。儿时的许多游戏也已慢慢的变得模糊,甚至遗忘。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努力奋斗时,才意识到童真才是我们最稀缺的东西!

童年是一片群星闪烁的夜空,是一个春天永驻的花园,是每个人一生的绝版。童年那不起眼的泥巴,给我留下了美好童真的回忆!

篇2:《童年的泥巴》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 点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难 点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 踩 胖 猪 饿

付 烤 狼

上下结构:梦 盐

独体字:丫 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 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篇3:泥巴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也许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什么叫泥巴宴?泥巴宴怎么做?等等,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我和宁宁正闲着没事做,我们突然看到了一堆泥巴,宁宁提议:“我们来玩泥巴吧!”“对,玩泥巴宴!”我大声说。说干就干,我们就动手来做这顿好吃的 “泥巴套餐”了。

我端来水,采来野花和果子,我先做了个特大号的“冷盘”,接着把捏好的泥蛋像分割松花蛋似的切成橘瓣状,摆在“冷盘”四周,再拿一些果子摆在四周,这一道“菜肴”就做好了!宁宁端起“菜盆”学着店小二的声音,怪腔怪调地叫了一声:“菜来了”!笑得我前仰后合!笑得宁宁也怪不好意思的!

宁宁见我一会儿就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菜”,也赶紧做起自己最拿手的水饺来。她把“饺子皮”用棍子摊好,把“肉丸”包进去,然后,把“饺子皮”叠起来,这样一个“宁宁”牌的饺子就做成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一般饺子是白的,可她做得却是黑乎乎的。她看见小狗“白雪”正在脱毛,就有了主意,何不借“白雪”的毛一用。于是,宁宁把“饺子”在狗毛上滚来滚去,这不,“饺子”变白了。

只有菜和饺子,没有酒怎么行呢?我又即兴做了“白酒”、“黄酒”。

这下齐了,我对宁宁一本正经地说:“宁宁公主,泥巴套餐已经做好,请慢用!”逗得宁宁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泥巴宴,饱含着欢声笑语的“酒宴”!

篇4:泥巴

在一个美丽而安静的公园里,有一条鹅卵石小路,行人们看到鹅卵石都夸漂亮,这让鹅卵石们十分得意。因此每天,它们都要炫耀一番!而且还讽刺在它们之下的泥土!

“今天太高兴了,又有好多人夸我们呢!”一个鹅卵石骄傲地对泥土们说。“是啊!是啊!恭喜你们,深受这么多人的夸赞!”泥土不紧不慢的回答!鹅卵石们又异口同声地说道:“不像某些,只能在地下暗自羡慕别人,自己却无能为力,永远不能像我们这样光鲜亮丽!”“你们!不要太过分了!”泥土们生气的喊道。但鹅卵石们不但不停下,反而说的更加激烈了!其中一个说:“不是我们过分!而是这是事实,你们本来就不能像我们这样。只能躲在阴暗的地下!”……

到了明天,泥土们实在受不了鹅卵石了,大家便齐心协力,把鹅卵石们推翻到外面去了!那些小孩子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鹅卵石,便争先恐后的去抢来玩儿!可是还没玩儿到一会儿,小孩们觉得并不是很有趣!还没弹珠还玩儿呢!于是就一起丢到了河里,随它们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就这样,公园里原来美丽的鹅卵石小路,变成了一条泥泞路!而鹅卵石们,却不知飘到了何方!

篇5:泥巴

在风景优美的八一公园旁,有一家名叫”哈哈泥”的捏泥店,店面不大,装修的却很时兴。小朋友们可以穿着漂亮的小围裙在店里捏泥巴。店里最有趣的还要算橱窗里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有形态逼真的小白兔、憨态可掬的“功夫熊猫”……真不敢相信这些作品竟是出自小朋友之手。

这天,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就来到这家店里捏泥巴。我们围着橱柜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小玩意儿,不知道选哪个才好。最后,我们选中了一个小烟盒。看!姐姐在做烟盒的底板,只见她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黄色胚泥摔在布上,然后拿起来,又摔,这样来回摔了好几次,终于把一团圆圆的泥打成一块薄薄的“饼”,烟盒的底板做成了。我们开始做烟盒的身子,它是用各色彩泥搓成小球做成的,老师要求我们把小球尽量搓圆,大小均等。然后,这些搓好的小球还得整齐地固定在烟盒的底板。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别小看这些步骤,这可是非常关键的,稍不注意,堆砌好的小球很容易塌陷。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将小烟盒做好了,老师还用剩下的泥巴做了一只小牛,立在烟盒底部。看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我们开心地笑了。

捏泥巴,不光能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灵巧,还开发我们的大脑发挥了想象,最重要的是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篇6:童年往事作文:泥巴大战

童年往事作文:泥巴大战

人们都说物以稀为贵。也许是因为我从小住在楼房里的原因,我一直对泥土情有独钟。从记事起,我就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玩土,拌泥。记忆中,玩土拌泥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是那一次的泥巴大战却成了我童年中最值得怀念的一件往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姥姥见了我们,立刻拿出早为我准备好的一袋沙土,让我和哥哥去姥姥家旁边的一个鱼塘边玩。我立刻一蹦三尺高,欧耶!

我和哥哥叫上其他小伙伴,拿着铲子,背着沙土, “吭哧”“吭哧”地去了鱼塘。

到了鱼塘边,我们立刻各做所好——我和泥,哥哥和其他小朋友忙着网鱼。正当我用铲子拌土拌得兴致盎然时,不知谁碰住了我的胳膊,铲子上的`泥巴突然“呼”的一下飞了出去,“啪”的一声,泥巴不偏不倚,正巧扣在了哥哥的额头上,就像一个小饼似的紧紧地贴着哥哥的皮肤。

我们一时愣住了,但在0.01秒后,大家就笑,大笑,狂笑起来。哥哥看我们笑得欢,也傻傻地跟着笑。看到他这种滑稽不堪的样子,我们更是笑得肚子疼。

哥哥终于反应过来,意识到了自己是“受害者”,于是迅速反击,弯腰拿起一团泥巴向我投过来。我的脸一侧,躲过了“泥团弹”。对于哥哥的“报复”,我心有不甘,刚才也不能怪我呀,我真是冤,比窦娥都冤。

软弱必定挨打,我想让哥哥知道,本妹妹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我不能就此罢休!于是,我又拿起一个泥团,脑中迅速拟定了自卫反击四部曲;1、造弹——拿出泥巴握一个团;2、装弹——把泥团放在手心里;3、瞄准—— 让手心瞄准哥哥的脑袋;4、射击——把泥团弹射出去。哇!泥团正中哥哥的脑门,欧耶!成功了!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立刻变成了我的同盟军,手里的泥团也飞了出去,成为众矢之的哥哥不一会功夫就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了还手之力,顷刻之间活活变成了“落泥鸡”。

我们就这样不知疲倦地打啊打,渐渐地天黑了。再看看我们,只只“落泥鸡”身上到处沾满了泥巴。哥哥最悲催,耳朵被泥堵着,一丝丝头发被泥粘着,鞋里还塞满了泥巴,活像泥塑的一般,可他还乐得直笑。

这件童年往事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我真想再玩一次!

篇7: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篇一: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是老师的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却在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如在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第二天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摘抄本上认真地抄写了好词佳句;有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捏的惟妙惟肖橡皮泥作品;有的同学拿来了MP3,里面录制了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畅谈他们童年的录音;还有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名人童年趣事的故事来和同学们分享……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一份份精美的作业,说明学生在设计时融入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是进行了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篇二: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在上周我进行了一个语言教学活动《童年的'泥巴》。活动的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录像直观形象的了解豆芽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第二环节是理解学习儿歌。

在第一环节中,当我播放起小豆芽是如何钻出泥土的录像时,孩子们立刻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家家拍起了小手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也露出了愉悦的表情。我开始讲起了故事:“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了一会,动了一下,钻啊钻啊,使劲钻,露出小小脑袋瓜。”(也就是本次儿歌的内容)边说边抽拉着手里的小豆芽,看着“小豆芽”从土里冒了出来,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听完了两遍故事,我问道:“小豆芽是怎么从土里钻出来的呢?谁会做?”何东烨和小宝立刻蹲在了地上,然后又一下子站起来。“是这样钻的。”小宝边做边说道。尽管孩子的表现没有象老师预期的那样,但我还是肯定了孩子们的模仿。在接下来模仿小豆芽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也玩得很开心。

幼儿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用了直观的录像来演示小豆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既生动又易懂,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篇8:《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把自己读的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不要写成段意,试一试,看谁写的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⑵、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展开想象,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的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的--------、-------的--------。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篇9:三年级《童年的泥巴》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

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孵小鸡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呀,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这么多蛋呀?他连蹦带跳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觉得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咱们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着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不久,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

爱迪生上哪儿去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看见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在鸡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

“孩子,快回家去吧!”“不,不!我正在孵小鸡呢!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

妈妈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

1、读关于爱迪生的《孵小鸡》,说一说你的感受。

2、写一写你的感想,与大家交流你的感想。

3、关于爱迪生你还知道什么,介绍给大家听。

篇10:《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 踩 胖 猪 饿

付 烤 狼

上下结构:梦 盐

独体字:丫 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 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篇11: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把自己读的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不要写成段意,试一试,看谁写的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⑵、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展开想象,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的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的--------、-------的--------。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拓展阅读:《童年的泥巴》课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篇12: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 活()活() 开()破() 狼()虎()

爽()舒)() 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 ()的长耳兔 ()的小绵羊 ()的老爷爷 ()的老奶奶 ()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再读课文,圈画字词。

2、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3、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4、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5、练习书写。

二、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大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有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

3、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4、照样子,写词语。

天蓝蓝( )( )( )

一层层( )( )( )

无法无天( )( )( )

咿咿呀呀( )( )(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鲜花()的收获()的田野

()的小河()的模样()的童谣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篇13:《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课题: 玩 课 时 共2 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 、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

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d、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

(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

(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

(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

e、玩游戏,比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

f、教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

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

h、学生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C、小结

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励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如果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

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D、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

练习设计:

(1)、泥条练习。

(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我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我感受。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篇14:《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目标依据】

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子,带着学生在玩学、玩中悟。

从“玩泥巴”的需要出发,分为挖泥土的活动(取材),筛泥土的活动(选材),和泥、捏泥的活动(制作),泥塑烧制的资料学习或操作活动(再加工)。

第一个活动通过看图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交流是怎么玩泥巴的;第二个活动针对做泥塑这个任务,带着学生一步步的选出适合的泥土。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在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教学目标】

1、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可以被烧制成人们常用的砖、陶器等。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亲自动手,用筛取的细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种形状物体。

4、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5、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作品。

【课前准备】

为每一个人:科学记录单。

为每个小组:水槽、小玻璃瓶、细铁丝、橡皮泥、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回形针、抹布等。

为全班准备:浮沉子演示器、剪刀、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速聚焦

1.提问: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章鱼。(出示泥塑小章鱼实物)。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2.谈话:泥土覆盖着地球的表面,它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我们把泥土进行加工造型,就可以做成形式多样的泥塑。泥塑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播放:泥塑作品。

3.激趣: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到了,老师从美术老师那里得知他还需要一组泥塑作品。想不想做一件属于你的泥塑作品来参加展览?4.质疑: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料?(泥土)今天,我们一起给泥土造型,走进玩泥巴的课堂。(板书课题:玩泥巴)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1、质疑:(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这是我家园子里的土,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

2、讲述:没错,这里面的树枝、草根、石头等都不是土,我们得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拣出什么呢?

3、讲述:还有这些大的土块还需要用手捻碎。(板书:捻)好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把不是土的东西拣出来,把大土块捻碎。

4、提问:我看大家都完成了任务,可是这样就行了吗?(课件出示两种土)想要用泥土捏造型,你觉得哪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5、讲述:没错,这是老师已经处理过的土,才能这样细细的。小章鱼就是用处理过的`土捏成的。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做到的?提醒大家,我可不是一颗颗挑出来的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6、讲述:(出示筛子)筛子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我这里有三个筛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筛孔大小有什么不同?

7、提问:如果给你们筛子,你想怎么用它们呢?先用哪个?后用哪个?为什么?你们先商量商量。

8、讲述:看来想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啊?指着黑板:先挑拣出树枝、草根等,再把大土块捻碎,最后用筛子筛土,先用筛孔大的筛,再用筛孔小的筛。怎么筛呢?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演示:筛土的方法。

9、讲述:一会我们就来筛土,先听老师讲要求:小组同学要互相帮忙,不许争抢,筛完土后立即坐好,注意卫生。

10、提问:各个小组都筛完了,大家看看,三个筛子筛出来的土有什么不同?讲述:真的是最细啊!看来,不同的筛子能筛出不同的土。

11、(出示课件)我请大家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它们来筛土,可以得到下面的几号土呢?

12、讲解:你们发现没有?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粗细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而且我们还发现: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课件出示)

三、捏泥塑

1、谈话:细土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看行不行?

2、启发:土太干了,太散了,捏不上怎么办?

3、水怎么倒啊?一下子全都倒进去吗?(出示课件)演示:和泥方法。

4、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软程度适中的土)你觉得需要揉捏到什么程度?

5、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把手伸到这个盘子里和泥好还是请一个同学集中操作为好呢?

6、出示和泥要求,小组活动和泥。

7、分配活好的泥,并整理器材。

8、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四、总结与拓展

1、作品展示。

2、讲解:今天大家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泥塑。但是我们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时间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烧制。

介绍:高温烧制900摄氏度的时候就成陶器,能装水。经常听说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陶器。烧至120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瓷器,还有什么作用?

4、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不仅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还为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园。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篇15:《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把自己读的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不要写成段意,试一试,看谁写的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⑵、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展开想象,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拓展阅读:《童年的泥巴》课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童年往事作文:泥巴大战

《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泥巴课

作文 泥巴乐

滑泥巴作文

记叙文童年的烦恼

温暖的童年记叙文

童年趣事小学记叙文

玩泥巴字作文

童年的泥巴记叙文(锦集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童年的泥巴记叙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