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后汉书 乐恢传》译文和练习题(共含3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云朵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后汉书 乐恢传》译文和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 (2)诸公多其行( )
(3)其极不测( ) (4)除子己为郎中(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 C帝始亲事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诸公多其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21.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22.本文表现了乐恢 和 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拘禁(2)称赞 (3)结果 (4)任命;赐与
18.(2分)D
19.(3)C
20.(6分)
(1) (2分)(乐恢)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对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关键点:补主语、阿、固定格式无所)
(2)(3分) (乐恢死后,为他)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十分悲痛。(关键点:定语后置、庶众、痛伤)
21.(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 恢 以 意 不 得 行,乃称 疾 乞 骸 骨(提示:从前提和结果的关联分析)
22.(2分)刚直不阿;忠心耿耿;勤奋好学。(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
【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要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回来后,乐恢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耿耿,(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jiǎn,清白)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cuī,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絰(dié,丧服中的麻带,系在腰间或头上。)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选自《后汉书?任延传》)
5、下列对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书记,致医药致:送去
B.吏使相望于道相望:相互看望
C.遂署议曹祭酒署:暂任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暴害:残暴凶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任延造福于民的一组是()(3分)
①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②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③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⑤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⑥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延就任会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就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垦荒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8.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句。(9分)
①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②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参考答案
5.B(连绵不断)
6.A
7.B(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8.(见译文)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自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贴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来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日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太守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耻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俸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收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残暴凶恶。任延将男绀逮捕办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镇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人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