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牡译文及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利润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四牡译文及鉴赏(共含3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利润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牡译文及鉴赏

篇1:四牡译文及鉴赏

《四牡》

先秦:佚名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四牡》译文

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宽广的大路遥迢而又漫长。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内心里禁不住暗暗悲伤。

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黑鬃白马累得喘息腿发慌。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没有闲暇安享静好时光。

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高空飞有时低处翱翔,最终栖落在茂密的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父亲来奉养。

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自在飞有时收起翅膀,最终落在茂密的枸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母亲来奉养。

我驾驭着四匹黑鬃的白马,风驰电掣般在大路上奔忙。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不得已苦心创作这首诗歌,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

《四牡》注释

四牡:指驾车的四匹雄马。

騑(fēi)騑:《广雅》:“騑騑,疲也。行不止,则必疲。”

周道:大路。倭(wēi)迟(yí):亦作“逶迤”,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

靡:无。盬(gǔ):止息。

嘽(tān)嘽:喘息的样子。骆:黑鬃的白马。

不遑(huáng):无暇。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启,小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跪着,臀部贴于足跟。

翩翩:飞行貌。鵻(zhuī):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

集:落。苞:茂密。栩(xǔ):柞树。

将:奉养。

杞:灌木,即枸杞树。

骤:疾驰貌。骎(qīn)骎:形容马走得很快。

是用:是以,所以。

谂(shěn):想念。

《四牡》鉴赏

此诗为行役诗,与《诗经》中其他同类题材诗一起,是后世行役诗的滥觞。

全诗五章,基本上都采用赋的手法。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以下各章内容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全诗渗透着一种伤感色彩,这也是那个纷乱艰难时世氛围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吧。“四马騑騑,周道倭迟”,马儿跑得快,跑得累,而道路又是那么曲折悠远,漫无尽头。风尘仆仆的小官吏知道马车跑得越快,离故乡和亲人就越远。他脑子里不是想那神圣的“王事”差使,他只在想一件事:“归”。却又用“岂不怀归”那样吞吐含蓄的反问句式来表达,表现了丰富细腻一言难尽的思想感情,非常耐人寻味。这“周道倭迟”,也正象征着漫长的人生旅途。多少人南辕北辙地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而有“怀归”之想,而“王事靡盬”无情地鞭笞着他们无奈地违心地前进着。除了陶渊明式人物能毅然“归去来兮”外,谁也免不了会有“心中伤悲”的阴影掠过。诗的抒情韵味相当悠长。

全诗有三章写到马,因为马是载客的主体。有二章写到鵻,是行途所见。路上所见必不少,单单拈出鵻,自有一番良苦用心。鵻又称夫不。《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疏云:“祝鸠,夫不,孝,故为司徒。”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因云:“是知诗以鵻取兴者,正取其为孝鸟,故以兴使臣之不遑将父、不遑将母,为鵻之不若耳。”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夫不乃孝鸟,其载飞载下,或以恋其父母使然。”诗人见孝鸟而有感于自己不能在家“启处”(安居),更谈不上尽孝于父母,让孝鸟与客观上已成了不孝的人作对照,感喟良深。又鹁鸠非常逸豫闲暇,自由地飞上飞下,累了可以任意停歇,在柞树上行,在枸杞上也行,爱停哪里是哪里。而可怜的四马,虽然是精心选拣出来毛色划一的华贵的骆马,但不得不终日拼命地跑,累了也得跑,累得气喘吁吁也还得跑。王家公事有规定期限,不容半点差迟。在这里,鵻的闲又与马的累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而写马的苦和累,其正意是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可见,诗中写马,写鵻,都非泛笔,而有很深的匠心在。

从谋篇布局来看,首章“我心伤悲”是定调,二章“启处”是安居乐业尽孝的基础,三、四章写父、母,“父天母地”是古人的观念,次序不能移易。末章念母,是承四章而来,以母概父。全诗层次井然。末章结句“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篇末揭旨,道出不能尽孝的悲哀。手法与《小雅·四月》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相同。

尽管这首诗是发泄牢骚,不满“王事靡盬”之作,但也可被曲解成忠孝不能两全而勉力尽忠王事之作,所以统治者用此诗来慰劳使臣的风尘劳顿。”《毛序》说此诗“劳使臣之来也”。所以《仪礼》中的燕礼、乡饮酒礼中也歌此诗。在笺释上,最典型的是毛传和郑笺。毛传云:“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郑笺云:“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都将此诗的“怨”思化为“美”意,实有悖于原作的主旨。《诗经》中像这样被曲解的诗,数量还相当不少。

《四牡》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某个公务缠身的小官吏驾驶四马快车奔走在漫长征途而思念故乡、思念父母的行役诗。《左传·襄公四年》载穆叔云:“《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明末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四牡》是“文王劳使臣之诗”。晚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说此诗为“勤王事也”。

篇2:《学者有四失》原文及译文鉴赏

《学者有四失》原文及译文鉴赏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长(zhang):助长。

【译文】

学生可能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可能错在贪多,可能错在求少,可能错在不专注,可能错在不求进取。这四种果实产生的原因,其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了解了心理状态,然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读解】

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任何磁器活了。方法都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金钢钻,就揽不了失去了针对性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

就人而言,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状态。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而不是只是懂得一些条条框框的空谈家。

儒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全面研究,在中国古代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讨论的问题之全面、深入、细致,完全是前无古人的。

篇3:《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原文及译文鉴赏

《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原文及译文鉴赏

《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作者为清朝诗人朱彝尊。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

【前言】

《四合香·小小春情先漏泄》是清代著名词人朱彝尊的词作,词中描写了一位年纪尚小、情窦初开的少女,作者通过对其仪态、神情、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将少女既羞涩又含情的心理栩栩传神地表现出来。

【注释】

①春情:指男女爱恋之情。

②同心结: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

③莫愁:即“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而词人笔下的“莫愁”,正是位“解语花”。

④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睛如秋天的水一般清澈。

⑤心字:即“心字香”,炉香名。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鉴赏】

词的开篇首句即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楚楚风姿的女孩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双声叠韵的“小小”,是对小姑娘的昵称。太白诗:“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正是天真烂漫中人,一举一动无不惹人怜爱。可是词中的“小小”,却在天真烂漫中另有出格的表现,“爱绾同心结”,犹如东风中初探春信的小花,已将其心灵深处的'秘密全然泄漏。同心结者,是以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着如胶似漆的感情。古来吟咏同心结的诗文极多,其中不乏摇魂动魄之作。南朝梁武帝有首《有所思》便是言此:“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在唐代,被称作古心古貌的诗人孟郊也写过一首《古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诗中的同心结,与其说是一种结衣束裳的实物,不如说是一种柔肠百结的情意。相爱的人,总免不了奢望为欢百年,一世同心。“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词中的主人公还是个小女孩,可为什么却“愁不绝”呢?也许那是初恋的少女都会有的这般情态吧。此处的描写十分传神,仿佛主人公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在读者的心里呈现出来。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初恋之人,有时勇气十足,有时又非常犹豫。虽已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同心结,但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每次见到自己欲赠同心结的那个人,却都腼腆得抬不起头来。只得挑起垂帘,一再偷眼观瞧。“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揭帘遥望,于失望之中又暗生希望。那印成篆文心字的四和香,如同纯真炽热的情感越烧越烈。虽然他也知道这份情感是多么的难,但又能如何呢?且到户外去向月神深深下拜吧。一个“且”字,当真计出无奈。

“爱绾同心结”、“难烧心字灭”,欢乐为痛苦的根源,痛苦为欢乐的牵系。此结何时解,此情何时了?谁能回答她的这些问题呢?只能交与时光,交与岁月吧。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可会见明月变得丰盈圆满?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在同样的月光下,那冉冉行来的身影是忧是喜,是单是双。

《子衿》鉴赏及译文

《衡门》鉴赏及译文

《望岳》译文及鉴赏

《同题仙游观》译文及鉴赏

《干旄》全文鉴赏及译文

韩愈《晚春·其一》译文及鉴赏

《文王有声》诗经鉴赏及译文

《望江南·江南蝶》译文及鉴赏

诗经:葛覃译文及鉴赏

王维《画》鉴赏译文及赏析

四牡译文及鉴赏(锦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牡译文及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