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houwanghui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共含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ouwangh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篇1:大型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

为了确保吊装的安全生产,在起重机上应有安全装置,超负荷限位装置,超负荷限位装置又分起重力矩限制装置和起重量限制装置,起重量限制装置是用来限制起重机荷载重量超过允许值的装置,要求载荷重量超过允许值时(最大不得超过5%)限制器就动作,切断吊钩上升电源,停止作业,

变幅限位装置,对俯仰臂起重机是限制起重机起臂、落臂极限位置装置。起臂时,当仰角达到60°时,上限位器就动作,切断起臂电源,停止起臂动作,使起重臂不致仰得太高以免造成背杆等事故。当臂杆仰角到10°-0°的某一位置时,下限位器动作,切断落臂电源,停止落臂动作,使臂不致落的太低,以免臂杆受力不利,造成摔杆等事故。

吊钩限位装置,是用来控制吊钩起升最高极限位置的装置,当吊钩快要接近臂头时,限位器动作,切断电源,以防发生吊钩冲顶、拉断钢丝绳等事故的发生。

行程限位装置,是控制吊车在轨道上最大行走极限位置的装置,不致使吊车撞上止挡器,造成出轨倾翻事故。

吊钩保险装置,是防止吊钩上吊索由钩上自动脱落的保险装置。

卷筒保险装置,是防止卷筒钢丝绳松脱勒出的装置。

起重司机的职责,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重发“信号询问”,

明确指挥意图后方可开车,司机必须熟悉掌握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通用手势信号和有关各种指挥信号,同指挥人员密切配合,当指挥人员发出信号违反标准规定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司机在开动车前,应鸣铃示警,通知地面上人员,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起重机司机应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合格证件,持证上岗。

指挥人员的职责,指挥人员应根据标准信号要求与起重司机进行联系,指挥人员应站在司机能看清指挥信号的安全位置上,当跟随负载运行指挥时,应随时指挥负载避开人员和障碍物,当司机看不清指挥人员时,应增设中间指挥人员,负载降落前,指挥人员必须确认降落区域安全时,方可发出降落信号。指挥人员应佩戴鲜明的标志,精通指挥信号,要经上级主管部门专业培训。

起重机司机操作的基本安全要点

起重司机操作基本要求是:稳、准、快,稳是指启动制动平稳,吊钩或负载不得摇摆;准是在稳的基础上,吊钩或重物准确的停在所需要的位置上;快是在稳的基础上,尽快协调各机构的工作,缩短工作循环时间。司机在作业前,应检查机械各个部件的可靠性,信号确认,起重司机只有与地面指挥人员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后才可进行各种操作,正确吊物重量,掌握吊运平衡,熟练各种操作安全技术,熟悉吊运事故状态的处理方法。

篇2: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1. 撬棍

橇棍是一种工具式拉杆,长度一般为1.5m左右,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撬棍工作时要承受较大的弯矩,选用时其形状、大上应便于操作;不要用其它杆件替代,以免造成难以操作或折断、压扁、变形等。

(2) 撬拨重物时,支点要选用坚固构件,不要用易滑动、易破碎或不规则物体,以免因打滑而伤人。

(3) 高处使用撬棍作业时,其临边危险处禁止操作。防止撬棍滑脱,人体重心失控,造成人员坠落。

(4) 使用撬棍时,不可随意加长和松手,防止滑倒,掉落伤人,多人同时作业须有统一指挥。

2. 滚杠

滚江是人工搬运重物进行短距离运输时,将重物与地面的滑动磨擦转为滚动磨擦的圆形杆件。它可大大地减小重物与地面的磨擦力,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同一重物下所用滚江一定要保持规格一致,即直径、长短、材质相同。滚江长度须大于重物底宽,且两端应露出不少于15cm的长度。

(2) 在摆放滚江时,应注意手的位置,当滚杠为钢管时,应拇指在外,其余手指伸在管内以免压伤手指。

(3) 滚江在滚动时应注意观察,发现有歪斜、偏位时应用大锤或撬棍拨正,严禁用手、脚直接与滚杠接触。

(4) 滚杠可用圆木、圆钢、网管或钢管内灌入砂子、混凝土做成。

3. 手拉葫芦(倒链)

手拉葫芦是以环形链条作为它的起重柔性件的手动起重工具。即可垂直吊物,又可横向拉物,是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链式起重机械,

主要有WA、SH、 SBL三种类型。起重量为0.5~30t,起升高度为2.5~3m,特制的量大起升高度为12m。这一起重工具,在施工中应用相当广泛,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 手拉葫芦必须按其额定起重量范围使用,严禁超载。气温在—10℃以下使用时,起重量减半,操作时拉动环链不得过快、拉力要均衡,拉链方向始终应与链轮的切线方面一致。

(2) 垂直吊物时,拉动环链的操作人员应站在葫芦的侧下方。接链人数可依据吊物轻重设置,最多不可超过4人。但在正常吊物中,若突然拉力增大,应先查明原因,不可盲目增加人力。

(3) 起重前要认真检查吊钩、链条、齿轮是否完好,制动力矩是否有效。如传动齿轮有裂纹、断齿或齿厚磨损达30%应报废;链环产生塑性变形或直径磨损10%应报废;制动力矩可采用试吊方法检验,认定确定可靠后,方可进行正常作业。

4. 绞磨

绞磨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卷扬设备。

这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只要推动推杆,鼓轮转动,依靠钢丝绳与鼓轮产生的磨擦力,带动钢丝绳即可牵引或提升重物。

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绞磨需用地锚固定,用钢丝绳锁牢。绞磨前第一个钢丝绳导向滑轮必须与鼓轮卷入的钢丝绳在同一水平面上。

(2) 钢丝绳缠绕在鼓轮上的圈数一般为3~5圈,缠绕方法是拉稍绳头在上,牵引绳头在下,顺序缠绕不准压绳。

(3) 绞磨转动时,拉稍绳应随之绷紧,即边牵引起绷紧。拉稍力较小时可用人力,较大时可借助其它物体。

(4) 绞磨应有制动设施。停止时应用别棍将鼓轮别住,将拉稍绳锚住,以防推杆受反作用力回转伤人。

(5) 应根据起重物的牵引力配备推杆和人力,人均推力可按150N(15kg)计算,其牵引力不宜超过5t,推杆人应用力平稳,精神集中,互相呼应。

篇3:安装工程起重吊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安装工程起重吊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1、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起吊方法和工程内容,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规程规范,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3、有吊装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操作岗位协调动作。

4、吊装时,整个现场由总指挥指挥调配,各岗位分指挥应正确执行总指挥的命令,做到传递信号迅速、准确,并对自己职责的范围内负责。

5、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清理,清除障碍物,以利操作。

6、施工中凡参加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操作时系好安全带,并系在安全的位置。工具应有保险绳,不准随意往下扔东西。

7、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如冬季施工,应将防护耳放下,以利听觉不受阻碍。

8、带电的电焊线和电线要远离钢丝绳,带电线路距离应保持在2米以上,或设有保护架,电焊线与钢丝绳交叉时应隔开,严禁接触。

9、缆风绳跨过公路时,距离路面高度不得低于5米,以免阻碍车辆通行。

10、在吊装施工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了解天气情况,一般不得在雨雪天、露天或夜间工作,如必须进行时,须有防滑、充分照明措施,同时经领导批准,严禁在风力大于六级时吊装,大型设备不得在风力大于五级时吊装。

11、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利用构筑物系结索具时,必须经过验算,能够安全承受且经批准后才能使用。同时要加垫保护层,以保证构筑物和索具不致磨损,但对下列构筑物不得使用:

(1)、输电塔及电线杆;

(2)、生产运行中的设备及管道支架;

(3)、树林;

(4)、不符合使用要求或吨位不明的地锚,

12、吊装前应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共同进行全面检查,其检查内容为:

(1)、施工机索具的配置与方案是否一致;

(2)、隐蔽工程是否有自检,互检记录;

(3)、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位置(指预埋螺栓)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与设备裙座或底座螺孔是否相符;

(4)、基础周围的土方是否回填夯实;

(5)、施工现场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6)、待吊装的设备是否符合吊装要求;

(7)、施工用电是否能够保证供给;

(8)、了解人员分工和指挥系统以及天气情况;

(9)、其它的准备工作如保卫、救护、生活供应、接待等是否落实。

经检查后确认无误,方可下达起吊命令,施工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后,仍须再对本岗位进行检查,经检查无误时,方可待命操作,如需隔日起吊,应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卫。

13、在起吊前,应先进行试吊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情况正常方能继续起吊;

14、在起吊过程中,未经现场指挥人员许可,不得在起吊重物下面及受力索具附近停留和通过;

15、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人随同吊物升降,如特殊情况下确需随同时,应采取可的靠安全措施,并须经领导批准;

16、吊装施工现场,应设有专区派员警戒,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指挥和操作人员均需佩戴标记,无标记者一律不得入内;

17、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则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使重物悬空过夜;

18、一旦吊装过程中发生意外,各操作岗位应坚守岗位,严格保持现场秩序,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原因。

篇4: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一、起重吊装作业中的安全管理规定

(一)起重吊装的作业计划是确保安全生产的第一步。

计划必须在具体施工之前进行,具体的作业计划应该包括:相近的任务描述;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具体工作的实施步骤;作业环境和地点;负责人;所涉及到设施设备与工具;约定的指挥信号;员工防护用品等。其中员工的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头盔、手套、防滑胶鞋、全身式安全带、听觉和视觉保护装置。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的自然情况,引起施工环境变得恶劣并影响正常施工。这种情况会涉及到关键性起吊的规程。安全性起吊主要是指出现施工过程中使用多台起重机、货物总质量高于最大负载、操作员无法目视起吊货物时、毗邻电线、管线1.5m之内、遇到严重恶劣天气条件,如暴风雨、沙尘暴、雷电等情况时所涉及到的起吊计划。

起草关键性起吊计划的时候,除了注意一般计划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包括解释为何为关键性起吊、起重机的类型的生产厂家、吊臂的长度与角度、作业半径、货物重量、指点、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吊具以及索具类型的内容。

起吊计划应该由专业的起重技师和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并按照附录中的检查表逐一检查,最后由生产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签字批准。

(二)作业中的安全管理

(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吊装质量大于10t的货物必须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

(2)施工作业中,夜间必须有足够的灯光照明,如遇大风、大雾、大雨等天气应该立即停止作业。

(3)吊装质量大于40t的物体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必须提前编制吊装预方案。

(4)必须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安排专门人员监护,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5)高处作业应遵守厂区关于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吊装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

(6)实施作业期间,必须分工明确、坚守自己的岗位并按照信号灯统一工作。

(7)起吊作业前,按照规定对于将会用到的所有起吊设施进行检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保证安全可靠。

(8)吊装机械时,注意遵守通用标准和机械的操作规程。

(9)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货物一同升降。特殊情况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且由现场的安全指挥员批准。

(10)吊装作业时,必须根据规定符合合理安排被吊货物并据此选择适合的吊具、索具。在被吊的货物高于核定吊装载荷时,应随时检查制动器,并且低空试运行之后,再平稳吊起。

二、了解起重机械的使用特点是确保起重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

起重机械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机毁人亡,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重机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必需结合安装企业起重机械吊装作业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不断归纳总结,将全面了解起重机械的性能、特点作为保障安装企业在用起重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本人结合安装企业完全机械化作业吊装的实际情况,将起重机械的使用特点归纳为:

(一)是高空吊装受风力影响,吊机受冲击载荷大;

(二)是设备就位吊装复杂,容易造成吊机斜拉斜吊;

(三)是作业过程中指挥不当,造成被吊物件或吊钩绊到周围已固定的设备,使吊机受到额外负荷;

(四)是施工现场电焊作业多,容易造成吊机的钢丝绳被电弧烧坏;

(五)是作业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

(六)是施工作业处于交叉状态,特别是所谓的“三边”(边设计、边订货、边施工)工程,施工现场这边开挖、那边立柱,下面挖基础、上面搞吊装,整个施工现场吊机伸臂林立,操作时稍不留神吊机伸臂就会相碰;

(七)是现场施工道路大部分是临时通道,路面凹凸不平且松实不一,吊机在移动过程中易产生晃动或倾斜,破坏吊机的平衡而发生倾覆;

(八)是吊机要做大范围转移,操作动作多;

(九)是安装过程中,吊臂转动常常是几个方向的,技术难度大,操作比较复杂;

(十)是大件、重件的吊装难度大,对吊机的要求高;

(十一)是吊机的安全使用与人身设备安全有关,组合性安装往往是群体作业的过程,常常需要多人配合,共同完成等等这样的特点。

三、分析起重吊装作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是确保起重机械安全的基本条件

起重机械和吊装作业的安全与否,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根据以上安装企业起重机械吊装作业的使用特点,引发起重机械事故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因素

1.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起重机械的保护装置没有或失灵就会发生起重机械倾翻、过卷等恶性事故;操作人员的技术心理素质差,对传动机构、制动系统和保护系统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能正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2.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监护不到位。

3.起重指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和实际起吊指挥经验不足。

4. 起重操作、起重指挥人员原则性不强。

(二)管理的因素。企业起重机械管理规定和制度执行不力;起重机械零配件采购管理混乱;不能定期组织岗位操作技能培训;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方案本身存在问题。

(三)技术的因素。一机一档技术资料缺损;技术业务素质不全面;技术鉴定存在问题。

(四)环境的因素。一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与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安装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全面管理的运作水平;二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与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安装企业现场起重机械各使用单位(自有的、分包的、租赁的)对起重机械使用与管理的综合水平。

四、起重吊装作业事故的特点及常见事故的分析。

(一)起重吊装作业事故的特点

(1)发生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的事故较多。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如起重机械挤压碰撞人、高空坠落等伤害事故,主要是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发生。

(2)事故的伤害类型较集中。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吊物坠落、挤压碰物、触电、高空坠落等,其占全部起重机械作业事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30%、10%和8%,4项合计约占82%。其中,以吊物坠落和挤压碰撞两类突出,两项约占64%。

(二)起重机械作业常见事故分析与预防

(1)常见的挤伤事故。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和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吊具或吊载与机器设备、墙壁、立柱等障碍物之间,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人员发生的挤伤事故;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升降机械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吊笼与架体之间而造成的挤伤事故;吊物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的挤伤事故。吊物放置方式不当或摆放不稳、现场管理混乱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翻转作业中的撞伤事故是从事吊装、翻转、倒个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等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起重机械挤伤事故,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最常见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很大,后果严重。

(2)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作业人员由于触电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由于起重机械作业经常处在有电或靠近电源的环境作业状态,触电也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常见的伤亡事故。最具普遍性的就是接触电气设施漏电触电事故。

(3)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从事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体等高空处发生向下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也包括工具、零部件从高空坠落使地面作业人员致伤的事故)。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例如,检修吊笼时或吊笼设备不合格而坠落、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系安全带)而发生坠落、检修作业等人员跨越起重机时坠落、维修工具零部件坠落砸伤事故等。

(4)吊物(具)坠落事故。起吊机械吊物(具)坠落事故,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高空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常见的吊物(具)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种: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落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a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太大(>120°),无平衡梁,使吊装绳上的拉力超过极限而拉断;b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的吊装绳断裂;c吊装绳与重物尖锐角边接触处无护垫等保护措施而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出现吊装绳破断事故。

(5)吊钩破断事故。吊钩破断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吊钩破断事故的主要原因:吊钩材质有缺陷;吊钩因长期磨损,使断面减少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破坏以至于断裂破坏。

(6)过卷扬事故过卷扬事故,是指吊钩冲顶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使吊钩继续上升直至拉断钢丝绳;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如主触头溶断,动作迟缓),不能及时切断电源。起重机械吊物(具)坠落事故,主要发生在起重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除了脱绳、脱钩、断绳、断钩和过卷物外,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3~4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固定压板、及锲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落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事故也会发生失落事故。吊物(具)坠落,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最常见的伤亡事故,也是发生在各类起重机械作业中的带普遍性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极大,后果非常严重。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制度,健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起重机械司机、指挥作业人员、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章以及起重机械维修保养制度等。

(2)加强培训教育,要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对起重机械司机、指挥作业人员和起重司索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做到持证上岗作业。

(3)实行系统安全管理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全面、规范、有序。

(4)强化安全监察力度各级监督部门和人员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的规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

篇5: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有哪些?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有哪些?

一、工程概况

(一)吊装工程概况,施工场地内及周边电缆、管道情况,

(二)工程地质状况、地耐力。

(三)吊装工程结构、尺寸、吊装高度,单体重量与外形几何尺寸。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五)吊装工序流程图。

二、吊装工作的网络计划

三、吊装作业队伍资质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单、上岗证编号(吊车司机、指挥、司索、电工、焊工等)。

四、吊装前准备工作

(一)熟悉吊装作业环境,弄清作业现场内的各吊车作业点的地耐力和处理措施。

(二)了解施工现场的水电、电信电缆、管道情况。

(三)吊装工序交底。

(四)吊装作业的通信工具与联络方式,

五、吊装工艺流程

六、吊装设备选型

(一)吊装设备的规格、型号。

(二)吊索、卸甲的规格、型号及选型计算。

(三)吊装作业中所需工具、材料的种类数量。

(四)吊装设备的起重力矩曲线图。

七、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一)吊装设备的检验合格证明与验收。

(二)吊装设备的超高和力矩限制器、吊钩及滑脱装置。

(三)钢丝绳的安全使用及报废。

(四)滑轮的规格及要求。

(五)试吊工作的进行方法。

(六)人员上下通道的设置方式或爬梯的设置与固定。

(七)作业平台的设置与高处作业防坠措施。

(八)高处作业人员身体体检。

(九)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十)吊装作业警戒区的设立与警戒人员。

(十一)结合工程特点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括紧急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篇6:火电施工起重作业安全技术分析

起重作业是火电厂施工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进度、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起重是一门特殊的技术工种,它与力紧紧相联,同时在施工中与安全永远挂钩。

1 起重作业的特性

1.1起重作业的技术性

在起重施工中,起重工每时每刻都跟千变万化的力打交道。每进行一项起重施工,哪怕是很小的一项起重施工,都得考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问题,都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考虑重物在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在起重工作中,不管是吊装还是拖运,起重工都要考虑所使用的起重机具、索具及物体本身的受力点及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这是深层次涉及到力学的一门技术,与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起重作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火电建设施工中,很多工种是按图施工,而起重作业不一样,没有标准可查,没有统一的图纸或者工艺卡可查,唯一的就是根据设备图纸资料和现场施工条件、人员组成、技术力量、机械能力等来制定具体的起重作业方案。

对同一时、同一地、同一项起重施工任务,因每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不同,又由于不同的人考虑问题的方法,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存在着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施工方法,这时就看施工主要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如何对各种起重方案的安全、经济、工期和劳动强度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思考,选择最佳方案。

起重施工方案的确定往往取决于起重施工人员的生产实践经验,一个起重工经验越丰富,对起重技术和力学掌握得越好,他做出的方案也会越好。起重的灵活性相当大,起重施工最佳方案的形成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的本质。

1.3起重作业的群体性

一般的工种都可以单独作业,而起重作业非得大家一齐动手才行,就算最普通的装卸车最少也要2个人以上。因为在重物捆绑时一个人只能看到最多3个面,照顾到2个捆绑点,另一面和另外2个捆绑点是无法顾及的,而且还需要1名指挥,复杂的起重作业就更不必说需要多少人员了。所以起重作业是一项需要大家互相默契配合的工作。

起重作业的群体性又和安全紧紧挂钩,哪怕只有其中一个施工人员不了解方案或者施工步骤有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设想的危险。在作业前,任何一个操作步骤,任何一点安全注意事项都要交待清楚。

1.4起重作业的危险性

起重作业的危险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在火电施工中,起重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事故呈大型化,一起事故有时涉及多人,并可能伴随机械设备或者大面积设备设施的损坏;起重伤害又是火电施工中的4种频发事故之一,伤害涉及的人员可能是司机、起重工和作业范围内的其他人员,其中起重工被伤害的比例最高;起重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只要是伤及人,往往是恶性事故,一般不是重伤就是死亡,所以起重作业切不可麻痹大意。

2 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起重作业引起的事故伤害多种多样,在火电厂施工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等都会引起重物坠落。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几十吨甚至几百吨重的设备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钢丝绳断裂。钢丝绳因长期磨损、断丝断股、设备棱角处没有包垫、钢丝绳选择不当等原因都会造成钢丝绳断裂。钢丝绳断裂轻则损坏设备,重则人员伤亡。

(3)人员高处坠落。起重工高处坠落也是火电施工中一大高危现象。比如锅炉受热面吊装时,炉膛内一片空荡荡,起重接钩人员根本就没有地方可攀附,没有平台,也没有走道,起重工往往跟随设备在高空中接钩,只要一不小心,或者安全带、速差保护器没有挂好或使用不当都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4)起重机械设备损坏。由于起重工指挥不当,或者司机操作不当,造成起重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也是起重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这类事故一旦发生都是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3 起重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3.1钢丝绳断裂事故

1981-11-11,某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t机床,当时用2条直径为13mm的钢丝绳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1条钢丝绳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枕木垫好,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起重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放下时,2条钢丝绳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事故原因:一是钢丝绳选择不当,超负荷吊装,按规定吊4t的设备,应选用直径为17.5mm的钢丝绳;二是违反起重安全操作规程,一端绳长,失去平衡,另一端加重负荷导致钢丝绳拉断。

这起事故的发生,说明准备工作很重要,若在工作前,有关人员经计算采取符合规定直径的钢丝绳,就会避免事故发生。从这起事故中也反映出面对事故隐患,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当试吊离地时,1条绳有些松,这时有关人员应冷静认真地面对出现的问题,检查出现松的原因,若这时处理好了,同样能避免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克服人员无知、自负、求快的心理,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对起重工作的一些计算和知识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起重作业人员的水平。

3.2 起重机械设备事故

-07-17,在某造船工地,由某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 t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 000多万元。

事故原因: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施工作业中违规指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的重要原因;施工现场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

事故的教训:工程施工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

严格按章办事,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指挥、凭经验办事和侥幸心理;必须落实建设项目各方的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工程中外来施工队伍的管理;要重视和规范高等院校参加工程施工时的安全管理,使产、学、研相结合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4 起重作业安全技术分析

起重作业中的安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起重机械和起重作业方案。

4.1 人的安全技术因素

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包括起重工和起重机械操作司机,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实际操作及有关安全规程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他们要具备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起重机械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要掌握起重机械的结构、性能及现场起重作业安全技术。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和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安全意识差和安全技能低下、操作技能不熟练、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非司机操作、无证上岗、违章违纪蛮干、不良操作习惯、判断操作失误、指挥信号不明确、起重司机和起重工配合不协调等都会引发事故的发生。

4.2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因素

起重机械由于形式不同,其安全技术规定也有所不同。在火电施工中最常见的有轨道可行走的塔式起重机(如DBQ4000型塔机)、固定附着的自升塔式起重机(如FZQ型自升式塔机)、各种吨位的履带吊(如CC2500履带吊)及各种吨位的门吊和汽车吊。国家对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作了专门规定,《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85是任何一个组织、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程。这部规程从通用的角度对起重机械作了规定,但是针对具体的一台起重机械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在使用说明书里都作了详细规定。例如DBQ4000型塔机在小幅度作业时有这样的规定:在塔式工况下当副臂仰角在65。~70。工作时为小幅度作业,进入小幅度后,必须先挂钩后收幅,并注意派人监护副臂撑杆是否正确进入支座情况,重物就位后,卸载应平稳,严禁突然卸载,要求松钩后先增幅至副臂仰角65。再脱钩,禁止小幅度空载回转和行走。每一部吊车都有其特殊性,要严格按照其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4.3 起重作业方案的安全技术因素

在火电施工中起重作业最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就是“十不吊”,不管是起重工还是吊车操作工,“十不吊”就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法宝,是每一位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1) 起吊物体的质量不明确不吊;

(2) 起重指挥信号不清楚不吊;

(3) 钢丝绳捆绑不牢固不吊;

(4) 偏拉斜吊不吊;

(5) 被吊物体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土中不吊;

(6) 施工现场照明不足不吊;

(7) 6级以上大风时,室外起重工作不吊;

(8) 被吊设备上站人,或下面有人不吊;

(9) 易燃易爆危险物件没有安全作业票不吊;

(10) 被吊物体质量超载不吊。

4.3.1 起重高空作业安全技术分析

在火电施工中,锅炉起重高空作业多,汽机起重室内作业多。上高空的起重工必须穿软底鞋,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及塑料鞋;上高空必须戴好安全帽,绑好安全带;在锅炉的高空作业更应该注意挂好速差保护器。

对一个起重工来说,在工作时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尤其上高空作业,比如在锅炉炉膛内吊装水冷壁接钩时,面对七八十米高的高空要有胆量,知道观察炉膛内的各种设备的布置情况,了解安全带挂点在哪里,哪些构件是可靠的着力点,还有速差保护器挂哪里,在作业前就必须考虑好,并做好准备,在心中对本次作业要有一个可靠的安全技术轮廓;在作业过程中要熟练掌握起重接钩技巧,心里要有应急的预案,万一碰上突发事件,紧要关头能马上作出反应;接完钩也不可麻痹大意,要认真按照起重方案步骤,做好安全工作。

4.3.2 双机对抬作业安全技术分析

火电施工中起重时双机对抬作业很常见。在重物的质量超过1台起重机额定起重能力时,在设备外形尺寸特别大,1台起重机的半径或者高度不够时,以及设备翻身时,锅炉受热面对抬起吊等情况都要用双机抬吊。

双机对抬作业时首先要注意设备重心和捆绑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各吊车吊点位置的选择是分配吊车载荷时最重要、最需要考虑和计算的安全技术问题。当重物起升时,参与对抬作业的2台起重机吊钩速度不可能完全一样,重物始终是在两端高低交替中起升,起重机的负荷也是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化,两机各处的负荷量不得超过起重机作业半径下的额定起吊重量的80%。双机抬吊过程中进行走车或者回转动作时,也会因两机相互牵扯而增加起重机的负荷量,所以一台起重机在对抬时不得同时进行2个机构的操作,2台起重机同时动作时,要进行同样性质的动作,而且动作应平稳。双机对抬的指挥信号要明确、统一,必须是专人指挥,并需由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

4.3.3 电器瓷瓶等起重作业安全技术分析

电器瓷瓶是属于易碎设备,在起重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技术措施。当利用车辆放倒运输时,要用橡皮或软物垫稳,并与车辆相对固定,捆绑要牢固;当利用车辆竖立运输,应在瓷瓶的上、中部与车辆的四角用绳索捆稳,在运输中要避开空中障碍物。在安装时,必须将电器瓷瓶等在空中翻身,不能着地,起重绑扎绳要采用较柔软的麻绳,如果质量大用钢丝绳起吊时,要用软物包垫钢丝绳和瓷瓶,起吊、落钩速度要缓慢平稳。

4.3.4 起重作业计算模型选择的安全分析

在起重作业方案确定时,最重要的是计算模型的建立。起重与基础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等有关系,在方案确定时采用哪一种计算模型,对起重作业时的安全紧密相关。选择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计算模型,是起重作业是否安全的关键。吊耳焊缝形式的确定,角焊还是对焊,强度计算就大不一样;定子拖运时轨道强度的校核,采用哪一种强度形式校核,套哪一种公式,区别都非常大。正确的选择起重作业计算模型是起重施工成功的一半。

起重作业是一种特殊的作业,其危险性是火电施工中最大的,一旦出事故,都是大事故。对起重作业而言,永远没有第二次。只有做好每一次安全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每一次作业的顺利和安全。

篇7:起重钢丝绳吊索应符合的安全技术规定?

起重钢丝绳吊索应符合的安全技术规定?

依据: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

1)吊索可采用6×19,但宜用6×37型钢丝绳制作成环式或8股头式(图4.3.1-1),其长度和直径应根据吊物的几何尺寸、重量和所用的吊装工具、吊装方法予以确定,使用时可采用单根、双根、四根或多根悬吊形式。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1104/11/23EB3CDB4C7FCC9527F84281ACE39F23.jpg“ />    (a)环状吊索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20141104/11/F7F6D141945206ECD651C4F9104A2441.jpg” />    (b)8股头吊索

图4.3.1-1  吊索

2)吊索的绳环或两端的绳套应采用编插接头,编插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

8股头吊索两端的绳套可根据工作需要装上桃形环、卡环或吊钩等吊索附件。

3)吊索的安全系数:当利用吊索上的吊钩、卡环钩挂重物上的起重吊环时,不应小于6;当用吊索直接捆绑重物,且吊索与重物棱角间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时,应取6~8;当吊重、大或精密的重物时,除应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外,安全系数应取10。

篇8:框架柱吊装应符合的安全技术规定?

框架柱吊装应符合的安全技术规定?

依据: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2012

1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进行,

2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必须使用横吊梁起吊,

3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榫式接头的应对称施焊四角钢筋接头后方可松钩;钢板接头各边分层对称施焊2/3的长度后方可脱钩;H型柱则应对称焊好四角钢筋后方可脱钩。

4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5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篇9:钢屋架吊装应符合的安全技术规定?

2 屋架吊装就位后,应经校正和可靠的临时固定后方可摘钩。

3 屋架永久固定应采用螺栓、高强螺栓或电焊焊接固定。

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吊装方案

起重设备管理规定

起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总结

吊装运输合同

设备吊装方案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石材加工企业吊装作业安全整治方案

钢结构吊装工程安全监理要点有哪些?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吊装、起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