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孩子应当注意言辞(共含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owm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长教育孩子应当注意言辞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父母长期的细心的培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言辞,如果言辞不当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影响。
经常说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傻吗?专家表示家长措辞不当,会影响孩子心理! 李女士有个儿子,这孩子在上学前就不太听话,有时出门特别丢面子,家长们好声好气的教育,但效果不好。没办法,家长就经常训斥他,暴力之下,儿子有所收敛,就是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乖乖的。有一次,他因为要一件东西达不到目的,就睡在地上打滚,被孩子的爸爸打了一顿屁股。事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问他话,他就有口吃的现象。上学后,很简单的题目,他常常因为粗心做错,家长也会忍不住说他“笨蛋”,要求他细心点,经常提醒,他还是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把大人都愁死了。李女士疑惑,是不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真的变傻了?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表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说孩子笨蛋,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变傻了的假象。像孩子有口吃的`现象就是心理问题,并不是生理问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说明儿童早期受到了不适当的影响。傅教授说,多动症的孩子自卑多,为啥?其实,多动症本身不会造成孩子自卑,但会造成他违反社会规范和一些规章制度,老师、家长会因此批评他、训斥他,造成他心理压力大,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老是挨批评,时间长了,越来越自卑。 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多观察孩子的行动、语言,不要过多干涉他的行为,适时地给予引导。
孩子首次学乐器应当注意什么
1、应该选择什么
就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应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钢琴、电子琴等。这是因为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而弦乐器音准则很难掌握,它要求弦调得准、手指按的位置正确,这两点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
另外,学习钢琴或电子琴是双目、双手的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协调能力,可以开发两侧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右脑。不论选择什么乐器,最初都要注重视唱练耳,因为学习音乐不只是为了学会演奏、演唱,而是学会欣赏演奏和演唱。视唱练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钢琴等键盘乐器。
另外最好首先学习西洋乐器,因为西洋乐器用的是五线谱,可以与国际接轨,以后转学民族乐器识简谱就容易得多了。
2、不适宜选择什么
有人说,小的孩子最好先不要学习乐器,当然声乐课什么的上上倒也没什么还可以培养乐感。弹钢琴的时候,孩子眼看、耳听,脚踩踏板,手脑并用,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协调能力很有帮助。
也有发现,协调性好的孩子将来背课文、背英语单词都快,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但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呢?一个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掌握乐器的条件,不能操作与乐器,另外就是孩子若是不能通过乐器获得乐趣,儿却不得不这样做的话,只会对乐器产生厌恶,进而导致后来的`学习事倍功半。所以在孩子刚好能够掌握某一乐器的时候给孩子进行启蒙是最佳时机。
在孩子能够操控乐器之前,当然可以让孩子上上声乐课,让孩子感受节拍和旋律,对以后学习乐器也有帮助。声乐课的形式最好多样化。“通过各种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比如:小鸡唱歌、造房子等,让五线谱等基本的乐理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游戏活动中。”
3岁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开始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尽量不选择不便于携带的重型乐器,重型乐器孩子无法在各种场合表演;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3、学习过程要注意什么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学习动机主要于兴趣。父母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强迫他进行学习。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乐器感到厌倦。
家长教育孩子的注意点
家庭教育是一个很讲究艺术和技巧的话题,家长不可忽视,以下是家长需要掌握的要领:
1.抱着尊重和体谅的心情去对待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要满足孩子这种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满的时候,成人能接纳他,体谅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一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说,成人一定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儿童。这个“谦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试图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对儿童的态度不谦卑。
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过活动,给孩子游戏、活动的机会,抱着我不了解孩子的诚恳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从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相反,成人不谦卑的态度则是固守成见,自以为对孩子的情况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这样”,“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这样就把孩子活动的兴趣、独立发展的意愿打击没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2.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游戏
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时,要用正确的语言,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孩子多交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3.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罗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
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成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4.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怎么去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不要总是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这些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都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我在美国参观一家幼儿园时,见到2岁多的孩子喝果汁,孩子自己拿着果汁盒往杯子里到。盒没拿稳,果汁倒洒了,老师没有马上取而代之,仍然让孩子自己倒,可见他们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实际上,孩子把果汁倒洒时,自己也看见了,成人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5.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孩子愿意模仿成人,成人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孩子做事慢,时间观念差,我们就要耐心,给他足够的时间。孩子是愿意做事的,有时听见成人老说“磨磨蹭蹭”,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工作和成人工作的目的不一样。成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结果,因此会尽快地完成工作。孩子工作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过程,积累这些新的经验。所以孩子做事会比较慢,成人觉得孩子磨蹭,其实他是在体验这个过程。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耐心,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通过孩子独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长。
6.让孩子从小过有规律的生活
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应该是有秩序的,而不是凌乱的环境。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家庭中生活的规则。比如吃饭应该到哪里去,喝水到哪里去,大小便如何进行,玩儿到哪个区域。哪个房间是游戏的房间,哪些东西是可以动,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等等。这样孩子的生活就有了可遵循的规律,同时也养成了孩子的秩序感和纪律性。
7.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儿童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
8.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当成人引导孩子学做一件新的事情时,要以清晰的步骤和放慢的动作向孩子展示每件事情的正确做法,并相应为孩子提供他易于使用的物品,这样孩子便会模仿操作。每次让孩子练习操作的步骤不宜超过3条,这样,孩子能够记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自信,激发自发性。
父母教育孩子应当以身作则
宝宝从出生以后,开始学习适应与母体子宫完全不同的时间。对这个时间的探索,他一是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听父母的解释才了解懂得;另一方面就是模仿,模仿周围的人,当然模仿最多的就是他的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并跟着学习。
宝宝从出生以后,开始学习适应与母体子宫完全不同的时间。对这个时间的探索,他一是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听父母的解释才了解懂得;另一方面就是模仿,模仿周围的人,当然模仿最多的'就是他的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并跟着学习。例如语言,婴儿生下来不会说话,周围的人说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决定了他们以后说的语言,这就是模仿中最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学了会对他的一生都造成负面影响。
有科学家研究证明,人脑中含有像神经元,专门负责模仿。中国俗话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人从很小开始,就模仿外界事物,并且影响深远,有时甚至是一生的影响,因为习惯是最可怕的。拿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和老人还有孩子都住在一起,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等自己老了孝顺自己,那么从现在起你就要孝顺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做表率,让孩子知道孝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这种身教的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其实,父母如果没有以身作则,说一套做一套,但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肯定不会听从的,他会理直气壮的说“你都没有这么做,为什么让我来做?”
孩子平时的模仿都是无意识学习的,他们和可以学习不同,这种影响会深入人心,难以改变。因此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学到好的一面,同时也更赢得孩子的尊敬。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能送给孩子全天下最好的礼物,包括名字、衣服、玩具等等。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爱,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可以让孩子在礼物中成长,父母同时受益,从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受孩子喜爱的合格父母。
一、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二、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却是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
三、以身作则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自己最好就不要与香烟为伴。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四、自尊
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现你很难理解,你也应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你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关注着他。
五、良好的自我形象
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当称赞是重要的,但假如称赞言过其实,反而会有损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指责和嘲笑,传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你没有能力做这事情,必须由我来代替你完成。”这种凡事包办的做法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建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直到他完全掌握,然后说一声:“做得好!”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
六、良好的健康习惯
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父母的行为是很重要的,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都是无意地向你孩子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建议: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体检,同时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七、多跟孩子在一起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建议: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八、学习动力
所有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也应注意不要拔苗助长。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建议:给孩子选择优秀的学习资料,比如特级教师主编的xhbzs,com《新华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你要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九、幽默感
与你的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和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一些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十、伙伴关系
从两岁开始,孩子就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你所要做的是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
建议:不要总让孩子关在家里做一些早已设计好的游戏,要鼓励他多与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这样,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孩子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注意哪些
1.首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父母共同开展,不能仅有妈妈负责教育,父亲不管,或者仅有父亲负责教育,妈妈不管。这样会让孩子体不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也会让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偏差,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2.其次,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亲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哪里错了,该如何改正,以后该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或者谩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只觉得无厘头。
3.再次,在孩子犯错或者做错作业的时候需要通过自己帮助孩子纠正后需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从而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味地指出错误,而不加鼓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就很笨,没有办法了,孩子自然也不会上进了。
4.同时,在孩子放假或者周末或者有空闲时间的时候父母亲需要带着孩子去外面旅游,因为通过旅游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适当放松放松,让自己更愉快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旅游认识新的朋友,知晓外面的世界,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另外,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让孩子看书或者看电子产品,而要注意休息,按时睡觉,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也需要保护好孩子的视力,不要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戴眼镜了。
6.最后,父母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真正的兴趣爱好,所谓的真正的兴趣爱好是指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而非父母亲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孩子如果不喜欢,父母强加于孩子会让孩子痛苦万分。
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从小关注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让孩子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您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您记住,老师管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他们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自然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4.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你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也会这么想。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如果不能,就不要有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同学格格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最痛苦的。而那些从小就刻苦的孩子,往往将来会拥有自信,拥有更多快乐。
请您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孩子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那么,他就没有快乐,相应的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您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5.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其实,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6.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7.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骄纵出来的。
家长要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完成作业,免得孩子养成临时赶作业的习惯。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必须要注意这一点。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的知识量,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8.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最近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
家长必须要知道,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抵得上最优秀的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因为,如果那样做了,将来的您,也许会饱受孤独之苦。
为什么父母一辈子都停不下来,这是因为从孩子还没有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就要做好一切的计划,从自己要补充营养开始为孩子做好基础,在怀孕过程既要补充营养,又要上一些课程,待到孩子出生后就要专注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了。虽然他还那么的小,但是在父母的心中已经是很重要的,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的出生带给了这个家庭很多的惊喜。
都说了孩子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因此如何从小教育孩子,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好,对于全天下的父母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了。虽然孩子是与父母心连心的,责骂孩子甚至比父母自己受苦更难受,但是并不代表父母只能一味盲目的宠溺孩子,教育孩子是需要方法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放弃的东西就要放弃。
★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
★ 家长教育孩子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