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1353803336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整理和汇集归档构成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审计档案是注册会计师在规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和签署审计报告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综合整理分类后形成的档案资料。
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宝贵财富,应妥善管理。
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审计档案和当期审计档案两种。
永久性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如备查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报告、管理意见书。
当期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如业务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部分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按照一定的标准归入审计档案后,应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档案保管制度,以确保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对于永久性和当期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分别如下:
⑴永久性审计档案应长期保管。
⑵当期审计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
⑶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其永久性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
对于保管期限届满的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决定将其销毁。
销毁时,应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
综合类工作底稿
综合类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总结、未审会计报表、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汇总表、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注册会计师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所有记录和资料。
业务类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为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它包括:符合性测试中形成的内部控制问题调查表和流程图、实质性测试中形成的项目明细表、资产盘点表或调节表、询证函、分析性测试表、计价测试记录、截止测试记录等等。
备查类工作底稿
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
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章程、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结构图、董事会会议纪要、重要经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验资报告的复印件或摘录。
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随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应详细列明目录清单,并将更新的文件资料随时归档。
注册会计师在将上述资料归为备查类工作底稿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将其中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内容复印、摘录、综合后归入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审计项目之后。
通常,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是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或代为编制,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审核,并对所取得的有关文件、资料标明其具体来源。
由于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经过委托人同意,在下列情况下,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⑴被审计单位的后任会计师事务所。
⑵审计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子公司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⑶联合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相互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⑷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应属于执业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拥有审计工作底稿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他部门或单位依法查阅时,应给予密切的协助,讲明查阅要求和限制,对于查阅人要求复印或外携审计工作底稿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性质以及影响。
根据有关档案法的规定,由于查阅人悉知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而泄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拥有审计工作底稿所有权的会计师事务所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维护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
但由于下列两种情况需要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属于泄密情形:
⑴法院、检察院及国家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理了必要手续。
⑵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委派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进行检查。
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财务审计工作底稿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期初余额为874.65万元,期末余额为1,132.52万元,公司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比率是否恰当,坏账准备是否充分;
(二)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坏账准备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坏账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报表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程序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2、复核加计正确并合计与总账数、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
注意坏账准备发生额中借贷方发生的内容,避免期初期末余额正确但发生额位置或内容填写错误的情况。
(二)执行“检查计提坏账准备是否符合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本期有无发生变更,审核其理由及影响”审计程序
查验公司制定的坏账会计政策,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本年未发生变更,具体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本期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需要关注变更是否有为满足管理当局调节利润的需求、是否公司的行业、业务发展相应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有较大的变化。对变更的影响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要单独按原有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计提坏账准备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三)执行“按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标准复核已提坏账准备是否恰当,若有大额差异应进行调整”审计程序
按相应其他应收款的审定数重新编制按账龄的分析表,按审计确认的公司合理的坏账政策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与账面数的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底稿见索引
(四)执行“对账龄长且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查验其可收回性”审计程序
对账龄长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如金欣房地产、股份联合会、连英物资等根据不同情况已查验可收回性,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余额较大长期挂账而一直有发生额的应收款项即使有函证回函确认,若可能仍然需要进一步取证该单位是否为关联方,是否实际有偿还能力,是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等状况,最好能有近期的比较会计报表供分析,经分析后若累计有较大亏损或资产不实等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追加计提坏账准备。
(五)执行“对采用个别计提法计提的特别坏账准备应审核计提依据,取得相关证据”审计程序
特别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提示:
主要证据可以参考相应公司比较会计报表、经营状况、资产不实、债务人信用不良等状况来判断。
(六)执行“检查年度内确认坏账损失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所作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审计程序
经查验本年确认连英科技坏账损失按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底稿见索引;本期无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账款的`情况。
提示:
1、权限审批主要依赖于查阅公司有关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涉及坏账事项的文件,并对照相关会计处理复核其流程、授权是否合规;
2、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需要查明收回的原因,并追查以前相关已作坏账损失处理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处理。
(七)执行“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审计程序
询证函回函未发现例外及有争执事项。
提示:
询证函可能存在有关事项与账面不符或有争执情况存在,对该等事项需要了解判断相关事项真实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公司账务处理是否存在不当,并评估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视其重要重大程度请专家或律师出具有关意见再行判断。
(八)执行“检查重分类调整转入的应收款项是否已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按其他应收款已审定数重新进行账龄分析,并重新计算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九)执行“检查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检查有无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审计程序
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已收集相关依据,见索引号,符合现行制度规定。
经查验,未发现有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
★ 审计工作安排
★ 检查工作底稿范文
★ 工作底稿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