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be led by the nose; under your n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zpxfbgh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8讲:be led by the nose; under your n(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pxfbg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8讲:be led by the nose; under your n

篇1:电脑基础知识教程第8讲:学习画图

计算机基础知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指法和鼠标,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汉字,那么怎样在电脑中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呢?在开始菜单的附件中有一个画图,用它就可以画画;

1、启动画图程序

1)启动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这样就打开了画图窗口

2)在窗口 中,左边是工具箱,里面放了许多画图的工具,像铅笔、橡皮、直线等等;

3) 下边是颜料盒,里面有各种颜色,点一下就可以选中这种颜色,默认的是黑色和白色;

左键点的是前景色,也就是铅笔的颜色,右键点一下是背景色,也就是纸的颜色;

2、绘图操作

1) 在工具箱里头选择油漆桶工具,在颜料盒中点右键选择蓝色,然后在中间白纸上点一下右键,把纸喷成蓝色,我们 要画一个小鸭;

2) 再选择椭圆工具,在颜料盒中点左键选择黑色,在纸上画两个椭圆,作为小鸭的头和身子;

3)再选择油漆桶工具,在颜料盒中点左键选择黄色,在两个圆中间喷上黄色;

4)再选择刷子工具,在工具下边选第一个大些的,再在颜色中点左键选黑色,把小鸭的眼睛点出来;

5)再选择铅笔工具,给小鸭子画上嘴巴并喷上黄色,画嘴巴不能有漏洞,如果喷错了,就按一下Ctrl+Z撤销一步,两个键同时按;

6)给小鸭画上翅膀,画上水波就完成了;

7) 点菜单“文件-保存”命令,以“小鸭”为文件名,保存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篇2:机械制图教程第8讲-点的投影

课   题:1、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5、两点的相对位置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2、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3、讲解特殊位置点的投影4、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2、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3、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4、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5、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性的判别方法教学重点: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教   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方位关系的基本训练,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

机械制图教程第8讲-点的投影

。这部分教学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运用直观教具,采用讲授和演示教学法,讲情三投影面体系的有关内容和展开方法。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投影面展开前:(1)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对应坐标的关系。(2)空间点的投影与其对应坐标的关系。投影面展开后:要演示两投影连线与投影轴的关系,从而引出投影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简要复习有关投影法的几个基本概念。重点复习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二、引入新课题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的投影。三、教学内容(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如图2-11(a)所示,假设空间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 和a″)表示。根据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规律将其展开,可以得到如图2-11(b)所示的带边框的三面投影图,即得到点A两面投影;省略投影面的边框线,就得到如图2-11(c)所示的A点的三面投影图,(注意: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区别。)(a)                                   (b)课   题:1、点的投影及其标记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5、两点的相对位置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2、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3、讲解特殊位置点的投影4、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2、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3、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4、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5、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性的判别方法教学重点: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教   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方位关系的基本训练,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这部分教学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运用直观教具,采用讲授和演示教学法,讲情三投影面体系的有关内容和展开方法。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投影面展开前:(1)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对应坐标的关系。(2)空间点的投影与其对应坐标的关系。投影面展开后:要演示两投影连线与投影轴的关系,从而引出投影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简要复习有关投影法的几个基本概念。重点复习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二、引入新课题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的投影。三、教学内容(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如图2-11(a)所示,假设空间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 和a″)表示。根据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规律将其展开,可以得到如图2-11(b)所示的带边框的三面投影图,即得到点A两面投影;省略投影面的边框线,就得到如图2-11(c)所示的A点的三面投影图,(注意: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区别。)(a)                                   (b)(c)图2-11   点的两面投影(二)点的三面投影规律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从图2-11(a)、(b)可以看出,Aa、A a′、A a″ 分别为点A到H、V、W面的距离,即:A a = a′a x = a″a y (即a″aYW),反映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A a′ =a a x = a″a z ,反映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A a″ = a′a z = a a y (即aYH),反映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上述即是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若已知点的空间位置,就可以画出点的投影。反之,若已知点的投影,就可以完全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由图2-11中还可以看出:a aYH = a′a z      即a′a⊥OXa′a x = a″aYW 即a′a″⊥OZa a x = a″a z这说明点的三个投影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而且这个关系不因空间点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把它概括为普遍性的投影规律:(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3)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 到OZ轴的距离,即a a x = a″a z 。(可以用45°辅助线或以原点为圆心作弧线来反映这一投影关系)根据上述投影规律,若已知点的任何两个投影,就可求出它的第三个投影。3、讲解例题(例2-1) 已知点A的 正面投影a′ 和侧面投影a″(图2-12),求作其水平投影a 。(a)题目                           (b)解答图2-12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强调:一般在作图过程中,应自点O作辅助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以表明a a x = a″a z的关系,(三)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三投影面体系可以看成是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可用直角坐标确定点的空间位置。投影面H、V、W作为坐标面,三条投影轴OX、OY、OZ作为坐标轴,三轴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由图2-13可以看出A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点A到W面的距离 = Oa x = a′a z = a aYH = x坐标;点A到V面的距离 = aYH = a a x = a″az = y坐标;点A到H面的距离 = Oa z = a′ a x = a″aYW = z坐标。图2-13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用坐标来表示空间点位置比较简单,可以写成A (x,y,z)的形式。由图2-13(b)可知,坐标x和z决定点的正面投影a′ ,坐标x和y决定点的水平投影a,坐标y和z决定点的侧面投影 a″,若用坐标表示,则为a (x,y,0),a′ (x,0,z),a″ (0,y,z)。因此,已知一点的三面投影,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个坐标;相反地,已知一点的三个坐标,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面投影。2、讲解例题(例2-2)  已知点A的坐标(20,10,18),作出点的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图。其作图方法与步骤如图2-14所示:(a)                                                        (b)                                                                       (c)图2-14    由点的坐标作点的三面投影立体图的作图步骤如图2-15所示;(a)                                                           (b)                                                       (c)图2-15    由点的坐标作立体图(四)特殊位置点的投影1、在投影面上的点(有一个坐标为0)有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另一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例如在V面上的点A,如图2-16(a)所示;2、在投影轴上的点(有两个坐标为0)有一个投影在原点上,另两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例如在OZ轴上的点B,如图2-16(b)所示;(a)                              (b)                        (c)

图2-16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3、在原点上的空间点(有三个坐标都为0)它的三个投影必定都在原点上。如图2-16(c)所示。(五)两点的相对位置1、两点的相对位置设已知空间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则z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H面的距离改变;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则y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V面的距离改变;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则x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W面的距离改变.综上所述,对于空间两点A、B的相对位置(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2、举例如图2-17所示,若已知空间两点的投影,即点A的三个投影a、a′ 、a″ 和点B的三个投影b、b′ 、b″,用A、B两点同面投影坐标差就可判别A、B两点的相对位置。 由于xA >xB,表示B点在A点的右方;zB >zA,表示B点在A点的上方;yA >yB,表示B点在点的A后方。总起来说,就是B点在A点的右、后、上方。图2-17  两点的相对位置3、重影点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这两点是该投影面的重影点。这时,空间两点的某两坐标相同,并在同一投射线上。当两点的投影重合时,就需要判别其可见性,应注意:对H面的重影点,从上向下观察,z坐标值大者可见;对W面的重影点,从左向右观察,x坐标值大者可见;对V面的重影点,从前向后观察,y坐标值大者可见。在投影图上不可见的投影加括号表示,如(a′)。4、举例如图2-18中,C、D位于垂直H面的投射线上,c、d重影为一点,则C、D为对H面的重影点,z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图中zC >zD,故c为可见,d为不可见,用c(d)表示。四、小结1、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2、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5、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五、布置作业习题集2-1(1)~(8)

篇3:中考现代文复习第8讲:段落层次 (九年级)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8讲:段落层次 (九年级)

【考点概说】

通读全文之后,划分段落层次。抓住特殊标志(如时间、地点、关键词语、提示语等),可以依次划分;区分描写对象,关注情节发展;如有过渡词语,上下分开适宜;如有中心句子,一般可以断开;如有总结句式,不要忽视不理;明确每节内容,同类归在一起。

【考点解读】

一、什么是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一是指某段落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二、总体规律。

划分段落层次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总体来看,必须弄清文章结构。弄清文章结构,才有助于划分段落层次。一般说来,文章安排有如下结构:

1. 纵式结构。纵式结构的文章,或按时间先后,或按事件发展的过程,或按事理的逐步深入来展开结构,写法可以多样。如《我的叔叔于勒》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生物入侵者》则是先说结果,后介绍原因;小说《变色龙》则是根据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的;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则采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写法。以上几例,都是采用的纵式结构。

2. 横式结构。横式结构的文章的主体部分一般是从几个方面来分别写的,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或是由主到次的关系,如《大自然的语言》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3、纵横结合式结构。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从整体上看讲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是横式结构,但在列举事例时又按照时间顺序,是纵式结构。

4.总分式结构。此种结构方式是文章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般说来有三种: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如《苏州园林》一文是先概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个部分,采用的是总分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叙述故事,最后再概括出寓意,采用的分总式。

下面多说几句“总一分一总”式。通常写记叙文的时候,老师常要求学生开头点题,中问具体叙述事件,最后扣题,这是“总一一分--总”式。在分析议论文时,总要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分析,最后作出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仍是“总分总”式,因此,这种结构方式是最常见常用的一种。如《谈骨气》一文,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从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中心-最后总结全文。

三、分体规律。

划分段落层次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又依文章体裁的不同有各自的思路要点。掌握这些要点与规律,是划分段落层次所不可缺的。

(一)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1、先抓住时间标志。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安排的记叙文,宜注意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抓住了这一特征,段落划分就迎刃而解。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有“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接下来表示时间和事件的词语还有:我终于爬山去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暮色苍茫,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的等等。抓住这些表时间的词,事情的先后顺序就能很快理清楚。

2.抓住地点转移。可根据地点的转移划分层次。如《藤野先生》一文根据“东京--仙台--北京”地点的不同,很快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3、抓住情节转换。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据情节的推进就能划分出层次。如《皇帝的新装》可以依据情节的发展“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看新装一展新装”来划分层次。

4.抓住描写角度,可以按描写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层次。如《春》描写的对象分别是盼春、绘春、颂春,该文即可分为三部分。在第二部分“颂春“中,又可根据其描绘对象的不同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个层次。在“春风图”中,又可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细分层次。

5.抓住感情变化。如《阿长与山海经》可从情感的变化“厌恶一神力一敬佩一怀念”来划分层次。

(二)划分说明文的段落层次

要划分说明文的段落层次,一要了解说明顺:序,二要结合划分层次的`一般规律弄清各大小层次之间的组合关系。

1.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层次与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弄清了说明顺序,层次划分迎刃而解。

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

① 时间顺序。包括按时间的先后,从古到今或由今及古,按事物演变的过程安排的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在举例时先是“旅人桥”,再是赵州桥,卢沟桥,最后说到现在的桥,脉络清楚,层次明了。

② 空间顺序。包括:由远而近,从上到下,由外到礼物,由内到外,东西南北等等。说明建筑物、名胜古迹多采用这种顺序。比如《故宫博物馆》、《核舟记》等等,依次介绍,条理清楚。

③ 逻辑顺序包括按事物的内部联系安排顺序和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用了这种方法。

2.注意分析句与句之问、句群与句群之间、各个小的层次之间的组合关系。有的段落中有首括句(中心句)或尾括句,对分析层次都有帮助。如《大自然的语言》第六自然段,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下面四个自然段,第五段和下面四段之间既是一个总分关系,它们又一起组成一个部分,成为全文的一个层次。

(三)划分论说文的段落层次

1、了解论说文的基本结构形式。论说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首先由《礼记》和《老子》中的句子引出论题:敬业与乐业,是人生的法门,然后从“有业”的重要、“敬业”的重要、“乐业”的重要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最后总结全文,盼望诸君敬业乐业。

2.理清本论部分的内部结构,本论部分是议论的主体。内部结构还可以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等。

3.注意段落中的中心句(或关键词语)。议论文中常常在一段中有一个中心句,或在段首,或在段尾,或在段中(有时一个层次中有一个关键词语),如能准确地把握,该段的层次关系就容易划分。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先分别论述,总起来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以上谈到的是划分段落层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仔细阅读文章,理清内部联系,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划分段落层次就会变难为易。

【真题再现】

一、十堰

一双皮鞋的秘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 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佚名 文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想要皮鞋--(            )--(            )--(            )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11.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的不同心理。(2分)

爸爸的心理:

“我”的心理:

12.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分)

13.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2分)

14.文章结尾写到,“我”觉得头发花白、驼背的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结合全文,分析“我”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3分)

二、2013山东烟台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 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11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8.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3分)

故事情节:接了桩大买卖 →             → 想起母亲,感受母爱→ 成为大师

↓                ↓               ↓              ↓

心理状态:            →    沮丧     →       感动      →     □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20.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中“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石匠认为这是一次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机会。

B.第⑤段中“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句,说明石匠雕出的人像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

C.第⑧段写财主“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苦起来”,“一下子”表现出财主看到人像立刻被打动了,从侧面表现了石匠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文章最后一段,借别人之口说出“你的名字就叫大师”,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收束全文。

21.如何才能成为大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三、2013安徽

西塘古镇

①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 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 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 “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 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 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5.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3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6.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对象 特        点

古桥

廊棚

7.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2分)

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迭效果?(2分)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9.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

袁长俊

篇4:第8讲:考场作文选择文体能力•散文文体(z)

第8讲:考场作文选择文体能力•散文文体(z)

第8讲:考场作文选择文体能力散文文体

【要义解说】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采用的,语言使用的怎样,都可以看作是属于“形”的一类。在一篇散文中,材料常常是“散”的,材料的组织,从表面上看也是“散”的。表达方式上,散文可记叙、可描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几种方式交替出现,同样是散的。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篇散文的“神”总是集中、凝聚的。优秀的散文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

【策略解读】

1.题目鲜亮。散文题目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散文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樱桃红了》),有的是感觉入题(《路是月的痕》),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明亮》),有的比喻(《给感情一把尺》),有的口语(《其实阳光也很灿烂》),有的化用成语诗词(《无边落木》),有的繁复(《认知请不要屈从于感情亲疏》),有的简洁(《我爱唐装》)等等。

2.取材广泛。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篇好的散文,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古论今,比拟象征,由此及彼,挥洒自如。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坚强不屈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进而想到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热情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紧密团结、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3.表达灵活。散文表现形式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

4.富有情趣。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这是散文的“质”。就像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一样,散文也有自己的写作目的,那就是“动人”,衡量一篇散文成败优劣的标准是是否能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打动人心就是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情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的“情趣”就是“真情实趣”。具体地说,散文就是作者借助文章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特定状态下对生命之光、生活之理的某种理解,甚至是二者的兼而有之。

5.语言精美。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书面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例文解剖】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高考作文题)

你是一道风景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你虽然是一条小溪,却养育了一池的精灵,灌溉了一方的沃野。

你虽然是一滴水珠,却折射出了太阳七彩的光芒,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不管如何渺小,你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生命的童话,创造这大千世界的.奇迹。其实,你就是一道风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它们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我们无需藏在阴暗的角落独享那份寂寞,我们头顶的是同一片蓝天,脚踩着的是同一方土地。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忘记,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我们不能总是极力推崇别人,而努力贬低自己。不要忘记,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相信自己,不是不听别人劝告的我行我素,相信自己是你乘风破浪的勇气,是你傲霜凌雪的意志,是你绽放生命之花的土壤,是你勇往直前的信念。相信自己,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可能变成现实。

朋友,相信自己吧!即使古代砖窑里规格相同的陶俑,也一定要认为自己是最独特出色的一个。

朋友,相信自己吧!别人是座山,你也是座山,山一样的巍峨屹立,峰也一样的挺拔雄健。

朋友,相信自己吧!即使站在高楼上看风景,也一定要坚信:风景也自然地看着你。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解剖:这篇散文立足于相信自己,可也并没有排斥听取别人意见,说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符合生活的逻辑,符合题意。本文情理交融,相映成趣。作者用情感的羽翼放飞理性的思索,思雨飘飞,情丝袅袅,与文章的旨趣相映生辉。文章妙喻迭出,文采飞动。作者巧借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成有形,排比句气势如虹,使文章意荡神驰,焕发出哲理散文独特的美感。

【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人吃年夜饭。

“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

“我的愿望是样样考第一!”刚进国中的大儿子说。

“我的愿望是希望能不惹爸妈生气!”就读高年级的二儿子说。

“我没有愿望……”小女儿讲。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只知道要存钱买一套故事书。”

每个人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当别人在“愿望”时,她却已经决定要“做”了。

请以“最高明的愿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解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这是鼓舞人前进的力量。愿望即目标,不至于使人迷失了方向。但是如果仅有目标,却没有计划,有了计划却没有行动的话,愿望往往会破产。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提高,也拟定了周密可行的计划,却摆脱不了惰性,最终在一个“做”字上败下阵来。

篇5:第168讲:whistle in the dark...

第168讲:whistle in the dark...

大家肯定看到过那种喜欢吹口哨的人。为什么他们要吹口哨呢? 这恐怕个人情况不同。有的人心里高兴的时候就会吹口哨,但是,也有的人心里害怕的时候往往会吹口哨来壮自己的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习惯用语:Whistle in the dark。

Whistle就是吹口哨,dark就是黑暗。To whistle in the dark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在黑暗中吹口哨。这就好像一个男孩儿半夜在坟堆里一边走,一边吹口哨,以表示自己不怕鬼。下面我们要举的例子和鬼毫无关系,但是它显示一个人想证明自己不害怕危险的处境。这是一个人在说他的朋友所面临的危险。

例句-1: Dick is dating a football player 's girl, and claims he's not afraid what the player will do when he finds out. But Dick is just whistling in the dark -- the football player is as big as a grizzly bear and twice as mean.

这人说:“迪克最近开始和一个足球运动员的女朋友一起出去玩。他说即便那个足球运动员发现,他也不怕。但是,迪克只不过是给自己壮胆而已。那个足球运动员个子大得像一只大灰熊,而且比大灰熊要厉害得多。”

开汽车实际上并不难,不过也就是掌握油门、刹车和方向盘这三样东西。但是,没有在高速公路上开过车的.人一开始是很胆战心惊的,因为旁边的车好像都开得飞快。你一上高速公路就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开。在美国,十六岁的孩子就可以拿到正式的驾驶执照。有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开起车来横冲直闯,但也有胆子小的。下面是一个爸爸在说他那刚拿到驾驶执照的儿子:

例句-2: John says he'll drive to Baltimore by himself to be interviewed by the school he applied for. He's just whistling in the dark. As a matter of fact, he's never driven on that big 8-lane highway and he's a very nervous, inexperienced driver.

这个爸爸说:“约翰说他可以自己开车到巴尔的摩去他报考的那个学校去面谈。他这是在壮自己的胆。实际上,他还从来没有在有八个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开过车。他开起车来很紧张,而且也没有经验。”

我们一开始就讲了,吹口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上面讲的是为了壮胆,下面要讲的一个常用语也是和whistle这个字有关的,但是吹口哨的目的却完全不同。这个习惯用语是:To blow the whistle。

To blow the whistle作为一个俗语,它的意思是:为了阻止骗局或不正当的事情继续下去而把它揭发出来。人们经常把进行揭发的人叫做:whistle-blower。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在说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如何揭发他的上司:

例句-3:Mister Green did us taxpayers a favor. When he discovered his boss was taking bribes, he blew the whistle and wrote his congressman about it. They investigated, the boss got fired and he may end up in jail.

这人说:“格林先生为我们纳税人做了一件好事。当他发现他的上司受贿以后,他就告发了。他写信把情况告诉了来自他居住地区的国会议员。他们进行了调查,然后他的上司就被解雇了,他最终还可能坐牢呢。”

美国虽然有各种法律来保障人民的利益,但是贪官污吏犯罪行为还是存在的。不同的是,在美国你可以告任何人。你甚至可以告总统,而且想掩盖和包庇也要担很大风险,因为要是一旦查证,包庇的人也要被判

篇6:高考英语二轮语法专讲教案 第8讲 强调句

高考英语二轮语法专讲精品教案 第8讲 强调句

高考英语二轮语法专讲精品教案  第8讲 强调句 来源:中学学科网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都按照下面的句型去施教。即:It is / was …that /who…用来强调一个句子中除谓语以外的任何句子成分。例如: I bought this car in that shop last month.(原始句) It was I who/that bought this car in that shop last month. (强调主语) It was this car that I bought in that shop last month.(强调宾语) It was in that shop that I bought this car last month.(强调地点状语) It was last month that I bought this car in that shop.(强调时间状语)   就这样,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练练,该语法讲解到此结束。可是,高考并不单纯考查这样一些基本的句式,下面几点还有待于老师去延伸讲解。 先请看下面的两个句子: (1) It is on this arable land that the farmers produce food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China. (2) It was from the early 1990s that scientists started to develop new techniqu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out harming the environment. 以上两个句子都是It is(was)…that…结构引导的强调句,在该句型中it没有任何意义,常用来强调主语、宾语、状语等。考查时常把被强调部分结构复杂化,即名词或代词后常跟有定语从句、动词不定式或同位语对名词起修饰,补充说明,同学们常把它和其它相似结构混淆,难以掌握。近几年的高考对强调句的考查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现归纳如下,希望同学们能突破这个难点。 一、强调句子主语 句子主语结构设置复杂,有跟不定式作定语的,有跟定语从句作定语的,还有用主语从句、并列结构或同位语结构的,这些会干扰同学们的解题思维,但只要我们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 It was what he did that made his parents upset. It is I who am responsible for this case.  注意:强调某人时,可以用who代替that, that(who)后部分的谓语动词要和被强调部分的主语部分在语法上保持一致。 【真题回顾1】It is what you do rather than what you say _______ matters. (天津)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this 解析:题意是“是你所做的而不是你所说的起作用”,强调句子主语,主语是并列连词rather than 连接的两个主语从句充当,故选A。 二、强调句子中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状语 这些状语可以是状语从句,介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中的名词后再跟有定语从句等。如: It was because it was raining hard that I was late for school. It was with great joy that she accepted the birthday gift I bought for her. 【真题回顾2】 It was with great joy________ he received the news that his lost daughter had been found. (福建) A.because  B.which  C.since  D.that 解析:强调作方式状语的介词短语,故选D。 如果对not…until句型进行强调时,常将not和until短语或引导的时间从句放在一起,置于It is(was)…that之间,其后部分用肯定形式,如: It was not until yesterday that I knew this. 【真题回顾3】 It wasn’t until nearly a month later   I received the manager’s reply. (2005全国卷一二) A.since B.when   C.as D.that 解析:句意是“直到近一个月后我才得到经理的`答复。”强调not…until句型,要将not提前,和until一起放到被强调的位置。故选D。 注意:强调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时,不用when和where。 三、强调句的一般问句和特殊问句 一般问句形式是:Is/Was it + 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其他成分?如: Was i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at his grandfather died?  特殊问句形式是:特殊疑问词 + is/was +that/who + 句子其他成分?如: When is it that 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真题回顾4】―___________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2005山东) ―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A. Where was it  B. What was it  C. How was it  D. Why was it 解析:根据下文的答语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可知上文是强调方式状语。故选C。 四、强调句和其他相似句型的区别 区分强调句和定语从句的方法是将It is /was…that/who去掉,句子成分完整,则是强调句,反之则是其他从句。 (一)强调句与定语从句 It was in the hall that we held the English party. (强调句,去掉it was…that后,句子成分仍完整:We held the English party in the hall.) It was the hall where (in which) we held the English party. (定语从句) (二)强调句与时间状语从句 It was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museum. (when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It was at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at they arrived at the museum. (强调句) 【真题回顾5】― Did Jack come back early last night? (2005福建) ― Yes. It was not yet eight o’clock________ he arrived home. A.before B.when  C.that D.until 解析:句意是“他到家时还不8点钟”,故是时间状语从句,而不是强调句,选B。 五、特殊的强调句型 英语中对谓语动词的强调一般是强调一般过去时或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方式是在谓语动词前加上相应时态的助动词do, does,或did,用于加强句子的语气,其后动词用原形。也可以在祈使句句首加助动词do表示强调。如: I do believe you. Do be careful.

篇7:第180讲:brain drain; brain trust

第180讲:brain drain; brain trust

人的脑子不仅是各种思想和情绪的源泉,而且还控制着人体各部门的功能。人脑是人身体上非常关键的组成部份。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脑子”这个字经常出现在美国人日常用的成语和俗语当中。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brain drain. 大家要注意的是,brain drain这两个字的拚法只差一个字母。Brain的第一个字母是b,而drain的第一个字母是d。大家都已经知道,brain就是脑子,那么,drain是什么呢?Drain在这里的意思是:外流。Brain drain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成了:脑子外流。我们一般都把这称之为:人才外流。Brain drain这个说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时有好多国家的学生,为了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都纷纷到美国的大学来念书。可是,好多学生毕业以后就留在美国了,因为他们在美国工作所得到的工资要比回到自己国家去要高。Brain drain就是指一个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被别的国家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其它条件所吸引而移居国外了。但是,现在的人才外流已经跟过去的情况有所不同。请听下面这个例句。

例句-1: The brain drain to Europe and America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the situation is changing for countries which have managed a high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 more of their professionals living abroad are going back home these days.

这句话的意思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不断地外流到欧洲和美国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在那些经济增长很快的国家,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在来自这些国家的专业人员当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纷纷从外国回到原来的国家中去。”

中国的`一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是外流还是回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客观条件。有许多留学生出国以后想方设法地要留在外国,而有些留学生却刚好相反,学完以后马上就要回去,请他们留下来,他们还不肯。下面这个学生就是在讲在美国的台湾留学生。

例句-2: There used to be a brain drain in Taiwan when most overseas students from there wanted to stay in America after graduation. But now it's different. The majority of them prefer to go back to Taiwan.

这个学生说:“过去有一段时间,大多数来自台湾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留在美国。但是,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似乎都愿意回台湾去。”

现在我们来讲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和brain这个字有关的习惯用语:brain trust. Trust是信任的意思。Trust这个字可以用做动词,也可以用做名词。在brain trust这个俗语当中,trust是当做名词用的。我们先把brain trust这个习惯用语的出处给大家讲一下,你们听了以后就会懂得它的意思。Brain trust这个说法是六十年前开始的。当时罗斯福刚上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请了一些政府以外的专家来给他提建议、出主意。新闻界就说罗斯福信得过这些人的聪敏才智,也就是这些人是他认为信得过的人才。这个说法逐渐被大家所采纳。现在,凡是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在他手下工作人员之外请一些人来给他出主意,做顾问,都可以称为brain trust. 下面是一个例句。

例句-3: The president of our company is a young man who likes to hear fresh ideas. So he's organized a brain trust of the professors he had in college who meet once a month to give him advice.

篇8:第178讲:jump the gun; stick to the gun

第178讲:jump the gun; stick to the guns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解的两个习惯用语都是以“枪”这个字为主的。“枪”在英文里就是:Gun.美国人在日常口语里,gun这个字是用的比较多的。枪,也就是 gun,是一种致命的武器,不过它并不见得老是用来杀人。比如说,赛跑的时候一贯都是以朝天开枪作为开始跑的信号。这就和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有直接关系。这个习惯用语就是:to jump the gun. To jump就是“跳高”或“跳跃”的“跳”。要是一个参加赛跑的运动员在枪还没有响就开始跑,那他就是jump the gun. 要是发生在规模比较大的运动会上,这个运动员还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但是,to jump the gun作为俗语已经超越了体育的界限。它可以使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意思就是:过早地开始一个行动,或者是过于匆忙地做某件事。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听众们恐怕有时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

例句-1: We certainly jumped the gun when we packed our winter clothes away the first warm day in March. Two days later it turned cold and six inches of snow fell. We had to get the clothes out again.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三月份天气一暖就把冬天的衣服给收起来了。这实在是过于早了一点,因为两天后天气突然又变冷,还下了六寸雪。我们不得不再把衣服拿出来。”

性子急的人往往会做事太匆忙。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位当律师的丈夫在告诉他的.朋友他的太太如何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就指责他:

例句-2: My wife saw me in a restaurant having lunch with a female client. Not knowing who my client was, she jumped the gun and accused me of having an affair. I had a hard time convincing her it was purely business.

这人说:“我太太看见我和我的一位女顾客在饭馆里吃午饭。她还没有弄清楚跟我一起吃饭的是谁,就指责我有外遇。我花了好大工夫让她相信我和那女顾客一起吃午饭纯粹是为了生意。”

许多人认为美国人在男女关系方面非常随便。美国的电视和电影很可能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这不能说不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方面,但是根据一份新的报告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对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很忠诚。人们经常能看到一对对结婚几十年的老年夫妇。他们退休后一起出门旅行、游览,共享晚年。

请大家想象一下两百年前的一场伟大战役。正当一队士兵在急忙往大炮里装炮弹的时候,他们看见有大量敌军骑兵向他们直冲而来,手里还拿着闪闪发光的大刀。就在这些炮兵拔腿想逃的时候,他们的上校着了急,大声对这些士兵说:stick to your guns!

To stick to one's guns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习惯用语。To stick在这里的意思是:坚守。也就是坚守岗位的“坚守”。To stick to one's guns就是:坚守某人的枪。但是,这个俗语已经演变到美国的日常用语中来了。它的意思跟战争或枪毫无关系。To stick to one's guns作为俗语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压力多大,一个人要能坚持自己的计划。下面是一个珠宝商在讲话:

例句-3: Business is so terrible my partner wants to close up shop, but I told him we should stick to our guns and not give up -- business is bound to pick up this winter if we can keep our doors open.

这人说:“由于生意很不好,我的合股人要把店关掉。但是我告诉他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因为要是我们能维持下去,继续营业的话,今年冬天生意一定

篇9:第183讲:under the gun; gunshy

第183讲:under the gun; gunshy

我们曾经讲过几个和gun也就是枪炮的“枪”这个字有关的习惯用语。我们讲过:To jump the gun. 那是过早地采取行动的意思。我们还讲过:To stick to the gun. 这是指不管在什么压力下都坚持自己的计划。今天我们再来给大家介绍两个以gun这个字组成的习惯用语。第一个是:Under the gun.

Under the gun就是一个人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而受到很大的压力,几乎就好像有人拿着枪逼着他把事情干完一样。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吧。许多美国人认为在一个星期紧张工作后,周末应该好好地轻松一下,休息一下。有的比较富裕的人往往会在郊区安静的地方,或靠海的地方买一栋房子,周末就开车到那里去过两天安静的日子。没有条件买别墅的人则往往会开车到郊外去,或者到海滨去。下面就是一个公司职员在说他的老板打乱了他的周末计划。

例句-1: I'd planned to go to the beach this weekend but I had to cancel my reservation. The boss has me under the gun to finish the company's annual program report by next Monday.

这个人说:“我原来计划好这个周末要去海边玩的,但是我不得不把我预定好的旅馆等都取消,因为我的老板非要我在下星期一之前把公司的年度报告写完。”

每年年底一般都是美国人最忙的时候。这恐怕在别的国家也是一样。工作的人在年底要做总结,要完成年终报表。学生要准备期终考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节日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十二月初人们就开始写贺年片,寄贺年片,买圣诞节礼物,给外地的亲友寄礼物等。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学生在说他的感受。

例句-2: I can't afford any time before Christmas for parties because I'm under the gun to get ready for term exams. If I fail any of the courses I won't be accepted into medical school next year.

这个学生说:“在圣诞节之前,我不能花任何时间去参加聚会,因为我要为期终考试做好充份准备,压力很大。要是我有一门课不及格,我明年就进不了医学院。”

下面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俗语实际上是gun这个字的变形,它就是:gunshy. Gunshy这个字就是在gun后面加上 s-h-y. S-h-y本身也是一个字。它的意思就是:“怕羞,不好意思”。可是,gun和shy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成了一个字以后,它的意思跟gun和shy都没有关系了。Gunshy这个字的意思是:一个人由于以往不太愉快的`经历而在面临某种情况的时候感到很迟疑和不安。你们听了下面这个例句以后就会明白gunshy的意思了。这是一个哥哥在为他的弟弟担忧。

例句-3: All his friends kept telling my brother Bill he ought to get married again. But he's gunshy about having another wife after his first marriage turned out so badly.

他说:“我弟弟比尔的所有朋友都不断地对他说,他应该再结婚。但是,由于比尔第一次结婚结局很坏,所以他对再次结婚感到很迟疑。”

美国的航空事业非常发达。飞机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不少人由于工作关系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乘飞机到别的地方去。有的人开玩笑说,这些常坐飞机的人好像把飞机当成公共汽车了。虽然美国的航空公司一般都还安全,但是飞机出事也时而发生。下面这个例子是一个人在说他的朋友由于经历了飞机事故而不太愿意再乘飞机了。

例句-4: John used to travel by plane at least once a month on business. But since he survived

篇10:第84讲:throw to the wolves...

第84讲:throw to the wolves...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两个由throw这个字组成的俗语。第一个是to throw to the wolves。Wolf就是狼,to throw to the wolves的意思就是:牺牲别人来解救自己。这个俗语可能是来自一个俄罗斯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对父母带着几个孩子坐着雪橇在雪地里行走,后面有一群狼在追他们。那个做父亲的就把他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扔给狼吃,这样他自己就可以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这个俗语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用的:

”The voters have been demanding that the mayor do something about all the corruption at city hall, so he threw a couple of minor officials to the wolves--he accused them of taking bribes to issue building permits and then fired them.“

这是说:“选民们要求市长对市政府内部所有的贪污行为采取行动,于是他就把两名基层官员做牺牲品来保全他自己。他指责这两个基层官员在发放建筑许可证方面接受贿赂,然后就把他们解雇了。”

但是,比这位市长更凶狠的人也并不少见,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Louie, we've got to find some small-time guys to throw to the wolves for murdering that cop. Otherwise, the cops will trace the killing right back to us.“

这是一个流氓头子在说话,他对手下的一个打手说:“路易,我们得在谋杀那个警察的事上找一些小喽罗来做牺牲品,否则,警察就要把这案件追根儿追到我们这儿来了。”

我们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俗语是:to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water。To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water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在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一起泼掉了。这是很难想象的。但是这个俗语真正表达的是:在扔掉你不要的东西时把宝贵的东西都无意地一起扔掉了。我们举个例子吧:

”Our company thought they'd be smart and save money by stopping the bonuses they had been giving to the salesmen who sold the most cars each month. Well, they saved a little money, but they thre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water--our best salesmen quit and went to work for our biggest competitor.“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公司取销了给每个月出售汽车最多的推销员奖金的制度,以为这样做很明智,可以省钱。可是,他们省了一点点钱却失掉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们最好的推销员就此不干了,他到和我们竞争最激烈的公司去干了。”

下面这个例子里的公司主管比较聪敏,他正在考虑要不要解雇那个他不满意的雇员:

”I'd really like to fire this man tomorrow. But if I fire him, his brother will probably leave with him. His brother is one of our best people, and I don't want to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water."

他说:“我可真想明天就把那个人解雇了。但是,要是我解雇他,他的哥哥也许会和他一起走。他哥哥是我们这儿最好的雇员之一,我可不要因为解雇他弟弟而失去他。”

今天我们讲了两个俗语,它

劳动合同法第8

食品安全法第8

第38讲:pain in the neck; neck and neck

第193讲:fat farm; chew fat

机械制图教程第1讲――绪论

第20讲:up in arms; at arms length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作文

我是党课主讲人第18讲

第149讲:everything from soup to nuts

第103讲:give up the ghost; ghost town

第8讲:be led by the nose; under your n(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8讲:be led by the nose; under your n,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