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共含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vid2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怎样培养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写作指导:由“素材”到“主题”
1、转。素材中,本身天然地含有与主题相契合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相对较为明显。那么,只要将这些内容“转移”过来就可以了,不会费多大心思。
2、整。打个比方更易于说明。比如,主题需要的是铁样的素材,而现在手头的素材是铁矿石,那么,就需要你来高温融化这铁矿石,炼出铁来。也就是说,将素材中的与主题相契合的因素,重新整合,凝成主题所需要的新材料。
3、化。如果说“转”和“整”是沉于材料本身内部的话,那“化”则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审视之,活用之。比如可去批驳它,或是捕捉住因受它的刺激而闪现的灵感,并由此生发开去。化得高超,化得了无痕迹,会让别人觉得这些话,就是他自己的。我们得在读写中孜孜求之。
作文指导:恰当拟制小标题
1、突出中心,明晰思路
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就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和所要表达的观点。因此,每一个小标题在拟制上要能抓住该片段的中心或重点,以此来突出本段的内容和特色。同时为下文标题的拟制做好铺垫,保持上下文的连贯性。如高考作文要求围绕着“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来论述,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就以《选择一片快乐的晴空》为题,文中分列了三个小标题,“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是意志的较量”、“选择也可以很温暖”,鲜明的突出了主旨,同时以放弃--较量--温暖的过程,保持了思路的连贯性。
2、格式相近,善用标点
小标题的出现能够使行文看上去整齐优美,关键就在于各个标题之间结构的相似性,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在结构整齐的基础上如若能够恰当的运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标题整齐而不呆板,规矩而又富有趣味。如:以“兴趣”为话题,有篇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古韵之“趣”、风雅之“趣”、水墨之“趣”,以引号强调趣味所在。再如:一篇以《读花》为题目的文章,两个小标题并列开来:读花·花初绽,读花·花凋零,以间隔号来划分读花的时令,这样两个独特的题目来写阳春三月和秋风萧瑟时的不同景象,让人在开卷之前便有了读花的“韵味”。
3、体现关联,富有逻辑。
小标题虽然将不同事情以模块的方式划分开来,但是各模块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有着内在的关联,有的小标题之间是并列关系,有的则是层层递进,直指主旨。因此把握好小标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化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制标题时切忌标题间内容的重复或者逻辑次序的颠倒。如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则呈现的是一种横向联系。例:以“真情告白”为话题,在一篇题目为《成功的告白》的文章中,四个小标题是: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欲速而不达、机遇就在你的眼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四个方面;而层进关系是以事物的发展变化或情感的深入为线索组织小标题,体现一种纵向关系。
《答谢中书书》文章主题思想
文章主题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微有惆怅寂寞之感.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默写理解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2、①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② 自康乐以来 未复者能与其奇者
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原文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确定文章立意小技巧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确定文章立意的技巧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确定文章立意的方法
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一、先开始编织美梦,包括你想拥有的、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散播的。现在请坐下来,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动手写下你的心愿。
要记住,一动笔就不要停下来,写个10到15分钟。你在写的时候,不必管那些目标该用什么方式去达成,就是尽量写,不要限制。另外你得写得越简明越好,如此方能立即接续下个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有关于你的工作、家庭、交友、情绪、健康、生活等,别自限范围,涵盖越广越好。你要像个国王一样,掌握住每一件和你有关的事,因为要达成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它是什么的结果。
另外,你要以游戏的态度来设定目标,如此才能使心灵任意驰骋,否则心灵受限,将来的成就亦会受限。今后当你一有自限的念头时,就要赶忙丢得远远的,就像在脑海里有幅摔跤的画面,你把对手掷出绳圈。
这个视觉画面可以适用于任何会限制你的消极思想,你要把它们抛开,同时记得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这件事。现在就进行第一步,写下你的心愿吧!
二、审视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你希望何时达成呢?六个月?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告诉你,如果你的目标有达成的时限,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可能有些目标你希望一蹴可及,另有些目标却遥遥无期。如果你的目标多半是近程的,那么你就得把眼光放远,找出一些潜在而有可能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多为远程的,那么你也得建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时你得特别铭记于心,那就是慎始固然重要,克终亦不可忽视。
三、选出在这一年里对你最重要的四个目标。从你所列的目标里选择你最愿意投入的、最令你雀跃欲试的、最能令你满足的四件事,并把它们写下来。
现在我要你明确地、扼要地、肯定地写下你实现它们的真正理由,告诉你自己能实现目标的把握和它们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做事知道如何找出充份的理由,那你就无所不能,因为追求目标的动机,远比目标本身更能激励我们。
罗恩是我人格发展的启蒙老师,他常说一个人若有充份的理由,便能胜任各样的事情。
在人生当中,我们常想得到某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因为对那些东西有兴趣而已,却从未下定决心要得到它们,结果我们依然两手空空,这就是有兴趣与有决心最大的分野。
如果你光说想要致富,那只能算是个目标,激不起你的斗志。如果你晓得要致富的原因,晓得财富对你的意义,你便会倍受豉舞促其实现。的确,知道为何要做比知道如何去做重要得多,如果你的动机够强烈,便能永远寻得做事的方法,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便没有任何事能阻拦你。
四、核对你所列的四个目标,是否与形成结果的五大规则相符。你对这些目标是否有肯定的期望?对预期结果的感元是否具体?这些目标是否在达成过程能查验出来?当你达成目标时,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达成了目标,带来的结果是不是对你及社会都有利呢?如果不是就请修正它。
五、列出你已经拥有的各种重要的资源。当你进行一个计划,就得知道该使用那些工具。列出一张你所拥有资源的清单,里面包括自己的个性、朋友、财物、教育背景、时限、能力,以及其他。这份清单越详尽越好。
六、当你做完这一切,请你回顾过去,有哪些你所列的资源曾运用得很纯熟。回顾过去找出你认为最成功的两三次经验,仔细想想是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才造成事业、健康、财务、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请记下这个特别的原因。
七、当你做完前面的步骤后,现在请你写下要达成目标本身所应具有的条件。你是不是得有很好的教育和训练呢?你是不是得知道如何运用时间呢?假使你想做个突出的民意领袖,你就得列出吸引群众的能力和条件。
我们听过不少成功的故事,但是很少知道那些成功者本身的特质,例如他们的个性、信念、行为等。如果你不能确知他的这些特质,就很难看出他成功的原因。所以现在该你写下你若要成功,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和条件。
八、写下你不能马上达成目标的原因。要克服自我的限制,便得确实地去认识它。首先你得剖析自己的个性,看看是什么原因妨碍你的前进。是你不懂如何计划吗?还是你不知如何执行?是你分身乏术呢?还是你太过于专注于一件事呢?是不是你过去因为得失心太重,使你不散尝试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限,定出跨不出去的界限,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限制,便能马上改变它。
我们知道追求的目标和原因,我们也知道贵人何在,但是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达成心愿的因素,还在于我们的做法。要想顺利达成目标,我们得有循序渐进的计划。
就像盖栋房子,难道你以为有木头、钉子、榔头、锯子便可以动工了吗?难道要胡乱拼凑吗?像这样子盖的房子,是不太可能会成功的。盖房子一定得有蓝图、有计划,你才能知道怎么进行,否则你只是把木板胡乱拼凑而已。人生亦复如此,现在你就得画出自己的蓝图,追求成功。
要想达成自己的心愿,你得不断采取什么做法呢?如果你不确定,可以想想有哪位成功者值得你去学习?你得从最终的成就倒算,往你目前的地位一步步列出所需的做法。
例如你希望未来能在财务上不虞匮乏,可能得先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要做总裁之前,你得先是副总裁或公司的重要主管。另外一步是,你可能得找一位投资顾问或税务律师来帮你计划如何运用手中的金钱。像这样子从最终的目标往回溯,一步步找出每一阶段的做法,直到目前的你。
或许目前你就得在银行开个户头存款,或者买本教你如何致富的书。如果你想做个职业舞者,你可知要怎么做吗?你可知有哪些步骤?
你可知在目前、在明天、在这个礼拜、在这个月、在今年得做那些事,才能达成心愿吗?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音乐家,要怎么走这条路呢7.不管你是想做什么,从目标往回计划,一步又一步,直到目前的你。
就你在第七条中所找出的资料做为你设计未来计划的参考,如果你不敢确定未来的计划,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妨碍了你不敢去追求想要的呢?当你找出了答案,就立刻把它给改变,在这些问题能解决之际,它就成为你的阶段目标或踏脚石,帮你逐步达成心愿。
九、现在请你针对自己那四个重要目标,定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别忘了,从你的目标往回定步骤,并且自问,我第一步该如何做,才会成功?或者,目前是什么因素妨碍了我前进呢?我该如何改变自己呢?一定要记得你的计划得包含今天你可以做的,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到目前为止,你已完成了必定成功公式的第一部分,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同时也制定了长短期阶段目标。你知道自己的个性,那一种能助你前进,那一种会扯你后腿。在此刻我要你开始给自己立下达成目标的策略步骤。
还记不记得,追求卓越最稳当的方法为何呢?那就是向已达成跟你有相同目标的人学习。
十、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从你周围或从名人当中找出三五位在你目标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简单地写下他们成功的特质和事迹。
你做完这件事,请你阖上眼睛想一想,仿佛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提供你一些能达成目标的建议,记下他们每一位建议的重点。这些重点可能包括应避免的路障,突破限制的方法,应注意的地方,应寻求的事物。
就像他们在跟你私下交谈一样,在每句重点之下记上他们的名字,即使你不认得他们,但透过这种过程,他们就好像成为你追求成功的最佳顾问一般。
在前面我们说过卡耐基希望能成为一位富有、成功的生意人,因而向洛克菲勒学习;斯皮尔博格在还没受雇于环球制片公司之前,便向里面的工作人员学习。事实上,每一位有重大成就的人,都有一位模范,都有一位老师在引导着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当“细节决定成败”成为风靡全国的观点时,便有人唱起了“战略决定成败”的反调。其实,成败的原因有多种,细节、战略只是关系成败的诸多因素之一,只关注其中的一个并不会保证每个人成功。关注战略,把握细节,将二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够做到胜多败少。
埃德蒙斯认为:“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只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够高瞻远瞩,取得大的成功。
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在行走,而是随波逐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仅永远当不上元帅,更无法成为一个好士兵。没有大目标的人就如井底之蛙一般没有远见,只会待在自己的一井之底。著名作家高尔基告诉人们:“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大目标会告诉人们能够得到什么东西。大目标会召唤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当我们心中有了一幅大目标的宏图,我们就能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得到一个又一个快乐。 胸怀大目标的人,既不会为眼前小小的“成功”所陶醉,也不会被暂时的挫折所吓倒。他们心中十分清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假如轻而易举就能排除,只会向人们表明自己的目标定得太低。所有的困难一开始就被排除得一干二净,会使人们丧失尝试有意义的事情的兴趣。你要脚踏实地地处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你会到达目的地。
没有大目标的人很可能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然而,他的眼睛仅仅是局限于伸手可及的小目标,这样只会使自己顾及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只追求小目标的人必然会面对这样的悲剧: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空耗自己的青春。
传说,大唐贞观年间,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心。马负责为主人拉车运货,驴子的工作是在屋里推磨。贞观四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大师一起动身去天竺国大雷音寺取三藏真经。
13年后,这匹马跟着大师经历了千辛万苦,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大师受到重赏,而马也被人们精心打扮一番与大师形影不离,跟随大师去全国各地讲经。不久,朋友见面,老马跟驴子谈起了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峻岭、火焰山的热浪、流沙河的黑水……驴子听了神话般的故事,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说:“马大哥,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呀!那么遥远的路程,那种神奇的景色,我连想都不敢想。”
马思索了一下,感叹道:“老弟,其实这几年来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差不多的。”
驴子不理解:“哪里?我的确一点儿见识都没有长!”
马说:“你想,我在往西域走的时候,你不是一天也没有停止拉磨吗?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而明确的目标,始终按照一贯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开了眼界;而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转,所以总也无法走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没有大目标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容易随波逐流。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不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大目标的人。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胸怀天下,目标远大才会有巨大的成功。每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希望快乐地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追求的是大目标,你就不会满足于现状,你就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 明确的大目标,会为你指引一条踏上成功的非凡之路。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大目标。
首先了解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设定这一目标。
你在为自己设定目标之前,首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当你十分清楚地知道实现目标的好处时,便会马上设定时限来规范自己。
其次,你应设定实现各阶段目标的时限。
人为的时限限制会对行动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你没有设定完成阶段目标的时间,并以此时限来约束自己,那么你将很难确定自己实现目标的时间。因此,当明确知道目标之后,要设下明确的实行时限。 同时,要尽可能细致地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当你对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并不了解时,去执行这一计划则会令你不知如何着手。因此,你只有在明确知道目标所需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逐一执行。
再者,你应将目标的远景作为你执行的动力。
目标的远景能使你看到奋斗的希望,从而增强你的自信心。当这种自信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激发你的无限潜能,让你创造出超凡的成就。
★ 确定的反义词
★ 简历:确定目标
★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