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泥土经典优美散文(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廷豪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泥土经典优美散文
前几日,有同学从家乡来,给我带了不少的豆面、莜面,还有一小袋泥土。同学说,城市里的水,不认这些长在乡村的杂粮,你在水里放入家乡的泥土,等泥土沉淀后,再取上面的净水和面,做出的面才最地道,看着洁白细腻,吃起来也有筋骨。提到泥土,同学的脸上现出庄重的神情,他接着又说,你别小瞧了这些泥土,在家乡,很多人出远门都要带上它,在喝水时放一点进去。无论是去了哪里,只要喝了浸润过家乡泥土的水,就不会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对同学的话我深信不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坚信植物和人都与泥土有着隐秘的关系。
同学走后,我把那一袋家乡的泥土放进了书房。闲暇的时候,打开袋子,轻轻触摸这些绵密松软的泥土,嗅着那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气息,不由得觉出了亲切与温暖,同时也在心头浮起淡淡的感伤。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这些年里,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泥土。在城市里,想见到一点泥土太难了。据说,我所在的这座城市里,曾经有过大片的菜地,夏夜里总能听到溪水的流淌和青蛙的鸣叫。但那已经成了历史,现在的城市,四处都是高楼,四处都是水泥路,惟独看不到泥土。即使是一阵急风掠过,卷起的也是沙尘,而不是泥土。城市人想要养点花,种点草,却找不到泥土的踪迹。于是,乡村的泥土被运进城市成了商品,经过交易后再进入城市人的`家里,为他们养育可怜的一点点绿色。
泥土,已在城市里消失了。就是在菜市场,也见不到一点泥土。早些年,城市人买了菜,看到根须上带着些许黝黑的泥土,就觉得很脏,就放了水使劲地洗。而今买的菜看不到泥土了,都是清清爽爽的,干净得仿佛不是生长在土里。城市人却更不放心,洗得越发起劲,可是洗得再起劲,还是担心洗不去化肥和农药的残留。于是又怀念起那些带着泥土的,施用农家肥长大的蔬菜了。
泥土在城市的高楼和路面下谦逊地隐没,城市人却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很远的地方寻找泥土,寻找泥土上生长的花草和森林,寻找花草和森林带来的清新空气———城市人的心底,其实是对泥土心存怀想的。当我和家乡的泥土相对而坐浮想联翩时,才知道人和泥土原来是如此地亲近。
春天的泥土优美散文
春天的泥土被小草拽着头发,被树木拉动胳膊,被燕子和黄莺吵个不休,被迎春花的光芒刺痛眼睛,于是抖落残留的冰渣,剔除残草和腐叶,伸着懒腰悠悠醒来。醒来的泥土大咧咧地躺在河床边,依偎在麦苗旁,袒露在春光里。
春天的泥土自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新,这是大地的体味,这是春天的气息。泥土有着博大的母性,承载世间万物,同时,也是一位爱美的母亲。泥土在小溪边洗澡,让晶亮的河水冲刷污垢,经过一冬的抗争,泥土早已伤痕累累,在一切焕发生机的春天里,泥土还在为万物挺起脊梁输送养分。泥土摩挲着稀疏的小草,如同看着婴儿刚长出的头发,泥土的'养分是最好的生发剂,相信不久,世界定会一片葱郁。春天的泥土还会给田野点缀上花朵,恰如自己缝制的新衣,还会给树木换上新绿,这些树木,都是它喜爱的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春天的泥土一旦醒来,便在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不怕劳累不怕苦痛不怕受伤。春天的泥土可以是一条新路,从小村通往外面的世界,让离家的游子一路走好。春天的泥土可以是新开的沟渠,让河水可以无所顾忌肆意流淌。春天的泥土还可以是一道道田埂,把田野分割得方方正正,对待每一个子女都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春天的泥土可以被分成一小捧一小捧,装在城市居民的花盆里,孕育着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缤纷色彩。春天的泥土可以被开挖被钻孔,在身体里植入深深的钢筋混凝土,以便承载起城市的繁华。
春天的泥土学会了飞翔,新燕啄春泥的情景让人振奋。那是燕子们春天的新家,精美雅致的燕巢都靠泥土来衔接,每晚躺在泥土的怀抱中,春燕会觉得心中踏实,可以放心地去养儿育女。春天的泥土学会了旅行。每一个离家的人鞋底都粘着家乡的泥土,那是最亲切的乡情,陪伴着旅途奔波,陪伴着事业沉浮;陪伴着孤独时的伤感,陪伴着得意时的欣喜。鞋底的泥土即使在漫长岁月里化成飞尘,也会留下哪怕肉眼看不到的一丁点,让你平和淡定安稳从容。
春天的泥土也许是最卑微的,任万物肆意踩踏。不管是人类的脚还是兽类的爪,不管是树木的根还是藤蔓的须,泥土托举起我们全部的生活,我们活得精彩,却很难顾及到泥土身上我们踩踏出的凌乱足印。春天的泥土也是最高贵的。不管是谁,总和泥土有着零距离的接触,从泥土中吸收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一旦离开泥土,接触不到地气,等待我们的只有渐渐枯萎。春天的泥土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但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如果你累了、乏了,就舒展地趴下,用脸庞轻触泥土,那里蕴含的力量和情感一瞬间就会喷薄而出,让你如获新生。
泥土和麦子散文
【一】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干燥的空气和尘土随着凛冽的风四处飞扬,整个乡村被笼罩在一片苍茫浑厚的土黄之中。拥土为魂的乡村啊!这些纷扬的尘土,也许就是你最原始、最质朴、也最悠扬的音符吧!
乡村,是泥土做的。土墙、土屋、土灶,而我,则是生活于这片泥土之上女娲用黄土泥浆甩成的卑微的泥人的后裔,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沧桑的颤变,可渗入我灵魂深处的那股土性,却依旧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磨之不灭。泥土,也许就是上苍馈赠给我最好的礼物吧!我曾用脚下的泥土捏出过童年的梦想。什么刀、枪、剑、戟;什么猪、马、牛、羊;什么房子、车子――我和这些泥捏就的东西亲密的厮守。它们,是我梦想的延伸。那时,我是泥土的主宰。而今,泥土却是我的上帝。
每次漫步于泥土之上,泥土总是极尽柔情地接待我。当我的两脚踩在这温润醇厚的泥土里,即使在这样干旱的季节,泥土中蕴含的潮湿的地气也会撩得我浑身酥酥麻麻的十分舒服。我使劲地吮吸着泥土之中的水汽,便会感觉到浑身经络舒展的轻微声响,便会感觉到血脉之中一股又一股流动的激情在心头荡漾......
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破地皮儿的野草对话,可以和一望无际的麦苗儿私语,可以和来往的风儿合唱,可以和空中飞翔的小鸟翩跹......这时,我可以把目光投向辽阔苍茫的田野深处,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翠绿的麦苗儿进入一种忘我之境,我就可以和泥土与麦子对言。泥土与麦子,麦子与我,也许都是上苍预先一一安排好的吧!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死死活活地纠缠在一起,缠成了一个死死的结。那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啊!除非我从这泥土之上消失或是这泥土里再也生长不出麦子。我和泥土与麦子的每一次亲密的接触,都是一种缘分,是一种灵魂与另一种灵魂的默契与交流。一捧泥土,一畦麦子,都蕴藏着我的一片柔情,一抹相思。守着这一方泥土与一片麦子,我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也不愿离去。我的心,就这么和泥土与麦子纠缠着,给那些善于漠视和遗忘泥土与麦子的人一个大写的执拗。
【二】
每当我在这片泥土上耕耘播种的守候,手里攥着那金灿灿的种子,常常会遐想:这些被我埋进泥土里的种子啊,它们再也回不到我的手中,就像我丢在城市里的岁月,尽管能给我带来更大的收获,但它毕竟遗留在了城里,再也不可能回到这片泥土里来了。
泥土里的麦子种了一茬又一茬,收了一次又一次。每种一茬,我的心里就多一份希望;每收一次,我的心里就多一份踏实。一茬一茬的麦子绿了,黄了,黄了,绿了,一切恍惚都是瞬间之事。在这一次次播种和收获之中,一茬又一茬的庄稼人,微笑着从这泥土之表走进了泥土之内。比如我的祖父、祖母、爷爷、奶奶,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一片深厚的泥土和一茬一茬的麦子陪伴着他们,那么他们的一生活该是多么的苍白空虚啊!
乡村,是泥土做的。你看那土墙、土屋、土灶――那一样不是来自泥土?每一个庄稼人的双手啊,都在这片泥土里扒挠了几十年,脚下的每一块泥土,也许都留有他们粗糙的手印,甚至每一块土块儿都感受过他们的手温。泥土,就是庄稼人心中一首百唱不厌的歌谣,那么质朴、醇厚、温婉。我的祖父祖母唱过这首歌谣,爷爷奶奶唱过,父亲母亲唱过,我和妻子也在不停地唱着;也许,我的子孙还将要继续唱下去吧?!
这块广袤无垠的泥土啊,是何等的深厚博大!它兼容着庄稼与野草,树木与花朵,风雪与雷电,野性与柔情,粗犷与豪迈,爱情与仇恨,自强与自私,辽阔与孤寂――它既宽广又偏狭;既躁动又宁静,既坦诚又神秘,既富裕又贫穷――
然而,在今天这个以物质为取舍标准的大潮下,多少人舍弃了那“一亩三分地儿”,穿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迫之境,远离了泥土与庄稼去城市里打拼、拓荒、生存,逐渐遗忘了曾经赖以生存过的泥土与麦子。
而我,在这种大潮的冲击之下,也不得不时地离开这片泥土与麦子去城里奔波。然而,每次远离这片泥土与麦子在城里求生存的时候,城市给我的鄙视与不屑,如麦芒一样深深刺痛着我泥土一样的心。我终于明白我的怅然和失落来自何处:我不是生于城长于城里的人,永远也无法超越和磨灭泥土在我身上烙下的深深印痕――土性,去和城市融为一体。在城里,我似乎永远是孤立的个体。于是,枕着城里的月光,闭上眼我就会反刍乡村里的泥土那柔软温暖的怀抱,和它怀抱里一望无际的麦子......
【三】
梦里,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有些晃眼。
那一穗穗饱满的麦子,静静地低着头;六月暖暖的阳光,轻轻吻着它金黄的脸柔柔的和风,轻轻晃动着它泛黄的秆儿;它们相依相偎的身姿,起伏着金色的斑斓;频频点头的穗间,飘荡着丰收的香甜。
父亲攥着一把弯弯的镰,弓着弯弯的腰,静静伫立在恬静的麦田。那一头苍白的短发,如麦田上空轻飘的云团儿;那沧桑密布的脸上,堆满醉人的笑颜。他的悠悠心语在流金的麦田里翻转,他的点点痴念,溢满金黄的穗间。此时,他的一瓣心香悠远,一片笑容灿烂。
徐徐的南风,吹拂着我在城里临窗眺望的双眼。闪闪星光,晃动着我悠远的思念。梦里,那一片无边无际的麦田,温润了我在城里丝丝的伤感;风中,那一缕缕熟悉的土味和麦香,醉了我思乡的悠悠情感。
城里的喧嚣,好似联合收割机隆隆的轰鸣,紧随南来的风渗入我记忆的深处,我这才恍然,今日收麦的方式,已经不再是镰刀,拉车和石碾。那月下嚯嚯磨镰的声音,早已在风中消散。只是,那把至今还挂在墙角的镰,已经锈迹斑斑的将岁月黯然。那鸡鸣中,明月下,俯身麦田的影子,那镰刀切断麦秆儿的清脆的响声,如今只能在记忆里婉转,在历史里出现。
窗外,城中闪烁的霓虹好似繁星满眼。那交织迷离的斑斓弧线,如针一样将我的心房刺穿。我仿佛听到父亲那均匀的轻喘,在家乡的`麦芒上呓语呢喃,在炽热的泥土里翻转,向我诉说着一种未了的心愿。于是,我想起,我这双年少时曾被镰刀割破的手,有血液流出,染红了父亲一直渴望的梦想。而今,我这双手,不握麦子已经多年。
南风,为我捎来了麦子丰收的喜悦。紫燕,为我衔来了父母殷切的嘱念。于是,隔着时空的距离,我开始和父亲与麦子对言。父亲说:“真的没想到,今天竟能享受如此轻松快捷的收割方式!”言语之间充满了欣慰和感叹。回想在麦田里劳作了一辈子的父亲,我自以为经历的所有辛酸和劳苦,在他面前都淡若轻烟。想想父亲那些年经历的饥荒年代,如今已被人们淡忘,对泥土和麦子的情感也日趋冷淡,我感到无名的忧伤袭上心头。人的记忆,很容易被时间锈蚀。那种对泥土的敬畏和对麦子的狂热,年轻的人啊,只能在电影和历史里寻觅。
那六月的麦田啊!那简洁而明快的色彩,无不呈现出麦田那纯净而明朗的美!
天,是湛蓝的;云,是洁白的;树,是碧绿的;地,是金黄的。那蓝,是天空的底色;那白,是云朵飘逸的无暇;那绿,是矗立田间地头一棵棵树木释放的生命活力;那黄,是一望无垠的麦子绽放的丰收的希望。这些色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那么明朗清晰、泾渭分明。
这一切,是喧嚣城里所没有的。城市,永远那么迷离,浮躁,冷漠。有的是,到处潮水般的人流,街头吵杂的喧闹,华灯之下的交杯换盏,霓虹眩晕里的歇斯底里,到处包裹着华丽的外衣。在这钢筋水泥浇铸的城里,纵使我跌得再惨,把身子趴的再低,也绝看不到任何可爱的生命,看不到麦田里的风轻云淡和泥土的质朴醇厚,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钻心的疼痛。除此之外,还能有些什么呢?
于是,我会从城里仓皇逃回乡村的泥土里,再次反刍泥土这首质朴醇厚而悠扬的歌......
【四】
我的生命,始终被生生不息的泥土牢牢地粘着。我如蝼蚁般匍匐于它的胸膛,虽然很辛苦,却一点儿也不聒噪。在如歌的岁月里,我在这泥土之上繁衍着一些平凡灰色的故事,还有一些灰色低哑的微音。如今,我头上的青丝已枯,年过不惑,才渐渐懂得什么叫泥土的沧桑、深厚、坚韧和不屈不挠。
我知道,这一生我再也无法改变我灵魂深处泥土所烙下的土性。因为,从我落地生根的那一刻开始,泥土便在我身上打上了深深的胎记。我被泥土铸成的肌肤和魂魄不可改变。我不会为此感到羞愧和耻辱,我会带着这土性不卑不亢的行走于泥土之上,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我的身份――农民。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这片泥土;无论是庇佑,还是安抚,泥土和麦子都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城里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更需要它们――我心灵栖息的地方。
那些由钢筋水泥铸成的城,虽然能给我带来比在泥土上更多的财富,但它们却给不了我心灵上的慰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我始终无法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找到一片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在我的心里,只有家乡的这片泥土和麦子,它们才是我的骄傲,才能孕育出我这么一个执拗的情结。
如今,我只认可它们,只依恋它们,只陪伴它们,只为它们而存在。这种情结,就像你把心种在了什么地方,心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好荒凉也罢,只为自己心中的那份儿情怀,只为它曾经付出的,正在付出的和还将要付出的情结而存在。
难忘泥土香散文
身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女,对土地有种割舍不掉的爱恋,无论走到哪里,总能闻到来自泥土的湿润气息,依稀又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地,依稀如昨的熟稔亲切。
家乡的泥土,除了后山的黄色,大多是黑的。松松的黄泥适合种些红薯马铃薯之类的农作物,山上土地肥沃,也便于排水,美中不足是上山下山挑担施肥累了点。该是阳光充足的缘故吧,种出来的东西特别甘甜爽口,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天然山泉的功劳。
那时,我们这些正当长个的少年们,仿佛得了天时地利的好处,身手特别敏捷。男孩子擅长上树掏鸟窝,双臂一抱,双脚一勾,刷刷地就上得老高,调皮的他们还不忘回头跟树下的伙伴扮鬼脸。女孩们显得秀气些,偏爱跳绳翻石子踢毽子之类的游戏,“身轻如燕”比喻那时的我们真不为过。
每到放学,我们最喜欢抄远路到山上寻找好东西。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红的灿烂,紫的浪漫,白的纯洁,装点着美好的童年。秋天随处可见的累累野果,熟透的,半熟的,酸酸甜甜的,吃得满嘴黢黑也不觉得脏,定睛相对,噗嗤一笑,差点笑落树枝上的野柿子。那时的我们,随便谁都能从一人或两人高的地方跳下去,只要下面是平地,跳下瞬间腾飞的感觉,风穿耳边过的轻盈,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在童年的记忆里,山上的泥土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湿湿的,清清的,有着绿树青草的陪衬,更多了一份幽幽如幻的仙气。山谷里悠长的回音,深涧里未知的神秘,无不令这份仙气越加浓厚而使人迷恋。
人生很短,记忆很长,活在今天,却老是喜欢回想往日时光。不因曾经有多么轰轰烈烈的往事,不因现实有多少可以渲染的伤痛,只因为人都喜欢念旧,失去的都是好的,不无道理。
记忆中的泥土带着些许忧伤,又充满暖暖的温度。那是儿时的童年,父母起早摸黑地辛苦,也刚够一家老小需要的温饱,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甚至有点贫寒。那是清苦的岁月,是大多数肩扛日月头顶寒霜的农人拥有的生活,他们安于命运的牢笼,而在小天地里细磨着时光却不踟蹰。父辈们艰辛劳作无怨悔,只为孩子撑开一片晴空,为童心悄悄涂上一轮美丽的彩虹。即使过了今天不知明天会怎样,即使寒冬腊月里盼望不到御寒的棉衣棉鞋,即使花花绿绿的零食与我们无缘,童年的天空依然清澈透明。
最记得新麦新谷出来时的喜悦。难得闲时母亲在家灶上灶下的忙碌,做几个新鲜面粉烙成的麦饼,或是用新米炒一锅爆米花,当火苗红艳艳的腾飞,不等袅袅炊烟来预报,你总能迅速闻到那种令人兴奋并欢喜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是泥巴裹着青草的味道,是噼噼啪啪跳跃着的希望!想起父亲赤脚在水田里插秧拔草的画面,想起他任裤子湿漉漉地沾满泥土在湿地里收割粮食的样子,想到父母拉起沉重的割稻机艰难前进的场景……此时,感觉吃进去的根本不是只会填饱肚子或偶尔换换口味的美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意和浓浓的深情!
土地里长大的孩子,依恋着夏日冰凉的井水,依恋着暮春甜润的桑葚,依恋着那一地清脆的荸荠,更依恋那条迂回曲折的悠长小溪,都说难以忘记,不过是不想失去罢了。甜甜的味儿,来自地下奔涌的甘泉,来自地上丰厚的土壤,来自清风里旺盛的野草……这甜蜜的味呵,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再添了一份淡淡的乡情,而变得历久弥新。缠绕在心头的思恋,紧随天涯的牵挂,因了这份闭眼就能闻到的香味而愈加浓烈。
难舍故人情,难忘故土香,纠缠着泥土的酸酸甜甜、沉沉浮浮,步入凡尘,堕入俗念,不怕纷纷扬扬的挫折悲欢,只愿明天阳光依然!
关于泥土的记忆散文
泥土,孕育了乡村,养育了人类,编织了乡愁,也凝结了乡村人无比的眷恋和痴情的守望,在这眷恋和守望里老去了我的祖辈父辈,诞生了我和我的儿孙。
乡村,有的是泥土,我是乡村的孩子,所以泥土一直是我记忆中最深切部分,无论前世还是今生。
耕地是土的,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泥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年复年地耕种、施肥、浇水,那种视土地如生命的情感是我亲见的,我就亲见了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细细看泥土成色,耐心闻泥土的味道,甚至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其咸淡,或者抓一把泥土攥在掌心慢慢揉搓,直至粉沫。父亲说,泥土是有灵魂和记忆的,你对她好,他自然会对你好。
路是土的,乡村的路都是人踩出来的,一段土路,一段草路,自然歪曲,没有丝毫的装饰,遇上大雨,路也会被冲坏,不用约定,等雨停了,父亲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或推着独轮或是赶着牛车从空闲处拉来新土将小路填平,朴实的泥土养育了泥土般朴实的.农民。
房子是土的,泥土抱团站立形成一块块土坯,挤成一块块瓦片,土坯瓦片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土房,让人们有了温馨的“家”。土房子不太高也不会太大,但却稳重厚实、冬暖夏凉,土墙吸收了乡村的冷暖炎凉,刻画了自然的风雨阳光,当然,也是童年的我们涂鸦开蒙最好的纸张。
打谷场是土的,那是一块块硬实的地,一家或多家合用,每到夏秋庄稼收割之前,必须先把打谷场准备好,这时,父亲们拉出老牛套上犁铧把场地泥土一犁犁翻松,撒些麦秸,泼上水,再用碌碡一遍遍压,直到把泥土压得坚实光亮,在这样的麦场上压出来的粮食纯天然的,绝没有苯酚,没有沥青,有的只是粮食和泥土醇醇的甜。
门前的空地是土的,这里是家畜们极好的休闲场所,那些驴马骡儿,在卖力苦干一天之后,傍晚,在门前卸了车套,牵到松软的空地上松了缰绳,它就“扑通”一下卧倒在地,仰面朝天四蹄翻飞撒了欢儿地打滚,直滚得鼻孔里“呼哧呼哧”喷气,滚得尘土飞扬,爽利至极,间有稀里糊涂地哼哼,滚够了站立起身,打着响鼻使劲抖落身上的泥土,一天的劳累立时无影无踪。
闲散的鸡婆们,聚在某片树阴里,“扑愣”着翅膀在沙土里打滚,叽叽咯咯地交流鸡群八卦,有人经过,也惊不了它们,仍然懒懒地半截身子陷在土里不肯动弹,一幅醉眼迷离的样子。也有个别公鸡,不屑于鸡群的懒散,独自散步,有一搭无一搭地在土里啄虫,吃饱了,在松软的土里左右抹抹嘴,一幅心满意足的样子。
院坝是土的,拿一支木棍或直接用手指就可在地上画出房子,画出山水,画出农田,画出想象中的火车,画出我们简单快乐的童年。
玩具是土的,撮一g土,倒些清水,和成泥巴,扣泥模子,捏泥娃娃,蒸泥窝头,摔破锅,不管是开裆裤的死裆裤的,都一屁股崴在地上,玩个昏天黑地乱七八糟,那时的我们真接地气儿。
疗伤的良药是土的,在乡村经常拿着镰刀粪叉干活,割破皮肤是常有的事儿,若伤势不重,泥土就是最多的消炎药,捏一撮细沙土敷在伤口,然后旧衣服上撕块布条简单包扎一下,不出三两日伤口就会痊愈,小时的我就曾多次这样为自己疗伤,从未感染过。
大学毕业便离开了那乡村那泥土,转眼已二十余载,二十年,并没有隔断我对泥土的记忆和眷恋。那年早春儿子出生,我不顾老公的反对,硬是给儿子睡了三个月的土炕,在老家温暖舒适的土炕上,儿子光着屁溜在柔软细腻的沙土炕里蹬脚扬臂地玩耍哭闹着长大,虽然儿子不曾记忆,但这却是他一生与泥土最最亲近的时光。
前日友友空间发现一组女童羊羔在地上戏耍的照片,那亲切,那萌态,那朴实,那纯真,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的记忆开始执拗地向前倾斜,向泥土倾斜,于是所有关于泥土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泥土的本质散文
我是在泥土的怀抱中长大的。泥土的怀抱如同母亲的怀抱,甜香、柔软、润泽。依偎在这母性的怀抱中,我幸福如水。
农人的生活始于泥土。春回大地,泥土在农人的犁铧下波浪般翻开,散发出陈年佳酿般醉人的芳香,从田野上弥漫出来,氤氲了古旧的村庄。这芳香的气息是可以渗透人的血液和灵魂的。芬芳的泥土,其本质是朴质而素净的,内含的充足养分,可以生长万物,也可以培育人的性情和品质。农人的身心沐浴在泥土的气息中,农人的灵魂根植于泥土深处,农人便具有了泥土的品性:纯朴、素雅、淡泊、厚道。当你真正了解了世代与泥土打交道的农人,你便懂得了泥土的本性。
我很小的时候是不怎么缠磨母亲的,因我贪恋着大野,贪恋着泥土。我觉得泥土的怀抱与母亲的怀抱并无二致,一样地让我感到安全,一样地让我感到踏实。因此,我觉得我的前世一定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一棵小草。那时候,我在家呆的时间很少,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整天都流连在田野里。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我体验到的最真切、最丰富的自然大美,是那些成长在城市幼儿园里,读者幼儿画报的孩子无法想象的。
在泥土构筑的家乡,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平展、素净的土地会在一夜间披上一袭嫩绿的羽衣。此时,站在松软的田埂上眺望广袤的麦地,田野里吹来的潮湿的微风会顷刻间濡湿人的心田。素日活泼好动的我,面对这散发着浓郁泥土芬芳的田野,会怔怔地站定,煞有介事地想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似乎一下子长大成人。不过,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在徐徐清风中打上几个激灵,畅快地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沿着田埂快意地奔跑起来。
午后的阳光,在茂盛的园林里洒下一地斑驳,覆盖在隔年落叶下的潮湿泥土,被阳光熏蒸的散发出温暖、甜香的气息,幽幽的、淡淡的,那般让人陶醉,那般叫人无法言说。我常常匍匐在这柔软的泥土上,贪婪地嗅着醉人的气息,久久不愿离去。
远山边静静流淌的小河,缔造出最优美的河畔。河边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在空旷的天地间撑起一道弯弯长长的绿荫。河畔柳阴下盘桓着柳树根系的泥土,肥沃、湿润,充满了活力,蕴含着无限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在这里悄悄地生长,冷不丁就绽放出一朵小花,引来三两只蜜蜂围着它嘤嘤嗡嗡地鸣叫。我时常会花上半天工夫,沿着田间小路来到河畔,为的是趴在柳树下的'泥土上,感受它的润泽,让它淡淡的清香沁入我的心脾,将我化作一棵小草,扎根于泥土中,畅意地生长。
作为一个农人的后代,自从生命的第一步从泥土上迈开后,我便尽情地徜徉在泥土的怀抱中,像父辈那样将灵魂根植于泥土深处,熔铸泥土般质朴、素雅的品性。成长在泥土的怀抱中,肺脏是鲜活的,心空是纯净的。泥土的气息如同母亲的气息,只有依偎在她的怀抱,才能惬意地沐浴。然而,当我的羽翼丰满后,她柔软的臂弯却没能锁住我欲飞的翅膀。
远离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故乡,挣扎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我的肺脏一度枯萎,我的心空一度蒙尘。为了充盈自己濒临枯竭的思想,拯救自己奄奄一息的灵魂,我决意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回到我生命的根部,接受那素净而神圣的泥土的洗礼。
抵达故乡的一刻,我又闻到了泥土的气息。
站在村口,一股混合着陈年柴草味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循着这熟悉的味道,辨认出这条乡间小路的一刻,我的眼里顿然间含满泪水。朝着这条通往我出生的屋宅的黄土小路望去,我依稀看到了自己儿时穿着母亲做的花布鞋奔跑在小路上的情景,那踩在泥土上的小小脚印清晰可辨。沿着儿时的足迹走进去,稳稳地站立在村庄面前的一刻,我虚空的心一下子安顿下来,陡然间回归到宁静中。
眼前破败的老屋、风蚀的断墙、隔年的麦秸垛、弯弯的小渠、静卧反刍的老牛、粗壮的老槐树、狭小的猪圈、简陋的土厕,在静谧的光阴中,无言地诉说着故乡岁月的沧桑。在这熟稔的场景中,我找到了家园的亲切感。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老屋依旧,断墙依旧,都依然慈眉善目地坐落在苍凉的时光中。我忽然感到很欣然,为家乡在乡村城镇化进程中,没有遭受钢筋水泥的侵袭,保持住了原有的本色而感到由衷的欣慰。也许有人会为我的想法感到惊诧:家乡的经济发展缓慢,非但不难过,还在窃喜?其实,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心灵的安宁,而心灵安宁的获得恰恰源于从容淡定的生活状态。经济发展给人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也打破了固有的单纯、宁静和平衡,更多的人由此而产生无尽的困惑和烦恼,甚至引发人性的危机。由此,家乡在迅猛的经济浪潮中,能够依然保持农耕村落的古朴本色,本身就是让人值得欣慰的。
事实上,人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便可以过得很美好;单纯地活着,才能找到幸福的本源。就像眼前生活在古旧屋宅里的乡亲,拥有几亩土地,一所屋宅,在此基础上,种一片小麦、一片水稻、一畦蔬菜;养一头猪、十来只鸡、一条狗、几只羊、一头牛,一年里,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把这些庄稼和家畜家禽经管的妥妥帖帖的,便可以获得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而舒心自在地过活。当然,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最让人向往的是眼前这些普通农人泥土般朴素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只要遵从时令,不用与他人竞争便可以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从而很好地供养自己。这样与泥土交融的劳动方式自由、随心随性,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他们劳作的过程就是与泥土交融的过程,就是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鲜碧的蓝天、洁白的云朵,任他们欣赏;稻麦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任他们沐浴;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任他们感受。在与泥土交融的过程中,他们就形成了泥土的品质。人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土地上劳作,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在泥土宽厚的怀抱里,心情是放松的,思想是单纯的,除了脚踏实地劳动,就是实实在在生活,他们不会去为身外名利所累。通常,他们忙完一天的活儿,回到家,温一盆热水洗去一天的疲惫,吃过简单的晚饭,便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了。单纯的心境,更能产生热烈的爱情。因而,农人的爱情是最真实、最大胆、最热烈的,也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幸福的真谛存在于朴素的生活中。这样想着,我动容了:人本来就是始于泥土,最终又归结于泥土的,因而人就应该摒弃过多的粉饰,呈现出泥土的本质面貌,从容地面对生活。就像眼前这些普通的农人,扎根于泥土,抱定收获的信念,以泥土的姿态匍匐在大地上,辛勤地劳动,踏实地生活,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走出村落,我来到了这片哺育我长大的田野里。这片依偎在黄河岸边,自秦汉而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乡亲的土地,依然生机盎然,犹如婴儿的脸庞,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那一块块整齐有序的麦子,是抒写在泥土里的诗行;那一片片丰富多彩的蔬菜瓜果,是描绘在泥土里的田园画。站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里,我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这时,我看到了创作这些绿色诗行和田园画的乡土艺术家――我可爱可亲的乡亲们,他们正在以最朴素的姿态劳作在泥土上,营造着最美丽的诗情画意;他们正在把汗水挥洒在泥土上,浇灌着心中最美好的希望。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一位正在培植西瓜秧苗的乡亲跟前,看见他的脚稳稳地踩在泥土上,弓着脊背,挥着铁锹,一下一下,有条不紊地把泥土培在西瓜秧苗的周围。他的一招一式是那么的沉稳,他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平静,以至于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里也浑然不觉,他已完全沉浸在劳动中,与泥土融为一体。我突如其来的问话声惊动了他,他迈过脸来,但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我问道:“大哥,您在地里这么精心侍弄,今年这亩瓜一定会有个好收成吧?”他边挥舞着铁锹边说:“泥土是最厚道的,你在他身上下了多少力气,操了多少心,他就会结出多少果实报答你,他懂得感恩哩。”看我很认同地微笑着,他接着说:“泥土也是有灵性的,你在他身上耗费的每一丝心血,滴落的每一滴汗水,它都能感知到,都会如数记着,待到收获的季节,结出同样多的五谷回报你。”
我被这位乡亲质朴的话语打动了,被农人与泥土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血脉相融的深厚感情打动了。农人相信泥土,相信劳动,相信泥土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本质――你给予它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世世代代的农人得以安心地在泥土上繁衍生息。
走出泥土的怀抱,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念。
泥土的滋味散文
泥土的味道,是生长的味道,是农家的味道。它清新淡雅,温润如玉般流长,或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或于炙热夏天,姹紫嫣红,争相怒放里;或是田园里风吹麦浪,或是山坡上瓜果飘香……家乡任何季节,无时不刻,都会散发浓浓的泥土香息。这一切万物悄悄地,做着一趟旅行的同时,不经意间,散发了特有的,泥土味道。
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泥土有着特殊的感情,亲切之余,更源于曾经泥土里摸爬滚打,沾着泥土长大。故而不论多少年过去,每逢遇见田间地头,生长的庄稼,一抹感触油然而生,不由自主会多望几眼,深深呼吸一下,好想把这种泥土的味道带回家。
故此,在家空闲之余,会鼓捣一些花花草草,自认不是行家里手,却认真对待每一盆,花盆里是倍感亲切的泥土,用锄子翻动的是感觉,是怀念的桥梁。一锄锄下去,那种情愫寻根问源,会蔓延一上午的光阴!
每逢老家来人,总会让其挖点野菜,婆婆丁或苦菜,似乎有那么一点忆苦思甜的味道。这带有土味的野菜,接着地气,连心着家乡,有缕回归的味道。这泥土里自然长成的,更像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有着天然的品性,憨厚纯粹,正直善良。这些朴实无华的品质,是农家院里熏陶的结果,走到哪里,都带着朴素的泥土味道,都带着不忘根本,淳朴的气息。
寻根问源,相拥这捧泥土,走遍大江南北,我们的根在那儿,就不会孤寂寒冷。有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有一扇始终敞开的门,一直等着我们,那就是泥土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这一双手紧握,就不会彷徨迷失,不会孤独了岁月的厚爱。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相信故乡的一切从来不曾改变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即便风沙吹老了容颜,瘦了光阴的荏苒。走走停停的站台上,冷冷清清过,繁华似锦过,不忘初心,不离不弃,一直与故乡同在。这一眼的目光,只为不错过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美,就已知足的很。
正如席慕容的《乡愁》所述“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远美丽,永驻心间,温暖着回忆的帆,行驶在爱的港湾,累了,可以歇息;伤了,就可回家。
泥土的味道,嗅出了怀念,亲密一场相约,须臾之间,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这些关联的节奏,轻拍感动,念起了故乡的原风景,想起了家乡的真性情。
暖风吹来,手捧一月思念,清袖挥舞泥土的芳凝,出去走走,回家看看,在纯色原乡,回归一方的牵挂!
泥土的想念散文
已近中秋,却未秋雨脉脉,阳光还是白得刺眼,热风吹得几片黄叶在墙根打着旋。
一口气读完鲁敏的《百恼汇》,把书儿一卷坐了起来,真想赤脚在泥土上走一走!说出这话,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坐在一旁织毛衣的妻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我。难道这就是我读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相信!从心底无意说出的肯定是在心里积蓄很久了。
都市让我向往,但少不了乏味。泛白的水泥、旋转的轮胎、闪烁的霓虹这些麻木了我的神经,越发地让人空虚。在苍茫的暮色中,没有看见袅袅的炊烟,没有听见黄牛哞哞走过门前。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逼仄得你喘不过气来,弥漫着汽油和酒精的浮尘让人觉得焦渴难忍。远离了自然,远离了泥土,整个人一点活气都没有,像是被拔起的青草慢慢地风干了。
晚饭过后,太阳的余热丝毫没有褪尽,路边黄杨上落满了灰尘。七角红枫枯死了,叶子轻轻一捻就碎了。路灯开始泛黄,几只飞蛾到处扑腾着,门前走路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想寻找一片净土,我们一家也跟随着人流向音乐广场走去。
喷泉如柱,灯光璀璨。窝在家里的人们好像一起被赶到这里了,在热风和嘈杂中寻找那纯朴的精神家园。沉闷的音乐在低空悬浮,和热气裹挟在一起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小孩们在喷泉边或伸手或抬脚,透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如滑溜溜的泥鳅。木板舞台上堆满了人,或端坐望月,或赤脚漫步。透过痴情的'眼神,我仿佛看见他们正沉静在和泥土对话,和灵泉握手的梦境里。也许只有在这里能寻觅到一份快乐,一份自然,悠悠中我感觉到他们远离泥土的那种惶恐。
女儿一个人去荡秋千了,我和妻沿着大理石铺成的小道随风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河边。周围少有行人,月光格外明亮,柳树影影绰绰,远处河面上不停有鱼儿欢跳。清风徐徐,河水潺潺,草虫低吟我完全沉静在其中了,像慢慢品尝一杯醇香的陈年花雕。
醉了,我不想醒!
怎么没有路了?妻望着前面一片草丛茫然了。如在儿时,走到哪里,路就在那里。荆棘的丛林,陡峭的岩壁,湍急的河流,什么能拦不住我们呢?我一脚迈入了草丛,瞬间整个人被青草味包裹着了,一股原始的情愫在心田缓缓涌动。
我喜欢脚上带泥的徒步行走,喜欢扒开腐烂的树叶看虫儿爬行,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云卷云散,喜欢坐在树端拥抱山风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恍惚遇到了古代的熟人,看见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想到陶公育菊酿酒,补他的破篱笆了。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我又似乎看见了陆龟蒙怎么扶犁担箕,赤脚在稻田里驱鼠想起这些,并非古人的才华和成就,而是那缕人生的逍遥感,那股恬静的闲气和活法。
走出草丛,感觉从脚到发梢都有了泥土的腥味,好像刚从树林里钻出来,头上还落了几根松针。整个人又似在泥浆里打了几个滚,身上有抠不完的泥巴。
爸爸!要回家看《我的美丽人生》了。女儿从秋千架上跳下来。我们在喧嚣的马路上穿行着,像几条被追赶到浅滩上的鱼儿一样惊慌失措。到了家门口,抬脚一看,怎么连一点泥土都没有?
告别了乡村,就远离了泥土,远离了性灵。梦靥中时常闻到泥土的清香,春花夏雨,泥巴裹满裤腿,热闹着绿油油的乡野。秋收冬残,犁铧翻开新土,温暖着宁静的乡村。晨曦里,拨弄露珠,和泥土融化在一起。夕阳下,荷锄而立,和晚霞辉映成景
一束阳光靠在我的窗上∕静静填补昨夜的空白邻家飘来了电视剧的片尾曲。我慢慢安静下来了,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泥土的香甜。
★ 纸飞机优美散文
★ 彷徨优美散文
★ 雨季优美散文
★ 目送优美散文
★ 再回首优美散文
★ 红叶优美散文
★ 忆江南优美散文
★ 春草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