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题目做出大文章(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ohnxuj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题目做出大文章
俗话说,世上三样皮,学生、猴子和绵羊。班主任是孩子们的头,整天和世上“三皮”之一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会遇到一些头疼的事。这不,我班铝合金窗栏杆经常是扁的;白色的墙壁上常会留下黑色的脚印;瓜子壳地上抛,纸屑空中舞……我也曾板起面孔训过,抓到也罚他们站了黑板,就是没有一点效果:外甥打灯笼―照旧。真让人伤透了脑筋。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以一村”。不久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 用文明语言规范文明行为,威海市绿地等于得到保护 一到暑假我就回到了离别已两年的威海。只觉得微风拂面,花草宜人。可是更让我觉得温馨的是绿地上竖立的忠告牌:“足下留情”、“小草还在生长,请勿打扰”等等。我不由想起以前这里的情景:绿地旁虽然插着“严禁入内”、“违者罚款”一类的警示牌,但绿地上白天仍有人休息嬉戏,晚上仍有人跳舞乘凉。后来我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园林部门认识到城市绿化需要全体市民的主动参与,文明行为应当用文明语言来规范,于是组织一些秀才们写了一些忠告牌上的话,从此,草坪花坛再没有遭到破坏。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近来,我们高三语文刚好复习到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高考试卷25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写下来以飨各位: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愿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许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这是一道语言表达题,而且更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大语文”题。考生在这里充分张了自己的个性,实现了自主的创新。在他们笔下透悟的理性、舒展的心灵、敞亮的视界,让我们为之赞叹: (1)(答案一)静悄悄的氛围,静悄悄的你。 (2)(答案二)手牵手,心连心,宁静在我心。 (3)(答案三)带走一盛渔火,留下一片黑暗带走一本报刊,留下一生遗憾。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价格就将变化,有时它更像那位善于预言的西比拉,如果你能买时不及时买,那么当你得知此书重要再买时,却已经买不到全书了。所以,俗语说得好,做什么事都要趁热打铁。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为我们平常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写一些文明的标语以此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同学们的热情很高,有不少写得好,写几条来分享一下: 写玻璃的:我只请求早一抹,晚一抹。嘿!就能对得起咱这张脸。 请多爱我我一点,我有一颗容易破碎的心。 让我们的心彼此透明。 写墙面的:我也爱面子! 写讲桌的:现在的女孩子都不擦粉啦! 写门的:别“吻”我,我怕痛。 写别乱仍纸屑的: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分手。 我想有个家 …… 《孟子・尽心上》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时如雨化之者……”也即教育要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把孩子们写的标语,用电脑打印好,贴在属于它们的位置,不用板起面孔,也不用罚他们站黑板,同学们却都变得“文明”起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小题目也能做出大文章。试试看!
小题目做出大文章
俗话说,世上三样皮,学生、猴子和绵羊。班主任是孩子们的头,整天和世上“三皮”之一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会遇到一些头疼的事。这不,我班铝合金窗栏杆经常是扁的;白色的墙壁上常会留下黑色的脚印;瓜子壳地上抛,纸屑空中舞……我也曾板起面孔训过,抓到也罚他们站了黑板,就是没有一点效果:外甥打灯笼―照旧。真让人伤透了脑筋。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以一村”。不久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
用文明语言规范文明行为,威海市绿地等于得到保护
一到暑假我就回到了离别已两年的威海。只觉得微风拂面,花草宜人。可是更让我觉得温馨的是绿地上竖立的忠告牌:“足下留情”、“小草还在生长,请勿打扰”等等。我不由想起以前这里的情景:绿地旁虽然插着“严禁入内”、“违者罚款”一类的警示牌,但绿地上白天仍有人休息嬉戏,晚上仍有人跳舞乘凉。后来我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园林部门认识到城市绿化需要全体市民的主动参与,文明行为应当用文明语言来规范,于是组织一些秀才们写了一些忠告牌上的话,从此,草坪花坛再没有遭到破坏。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近来,我们高三语文刚好复习到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0高考试卷25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写下来以飨各位: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愿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许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这是一道语言表达题,而且更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大语文”题。考生在这里充分张了自己的个性,实现了自主的创新。在他们笔下透悟的理性、舒展的心灵、敞亮的视界,让我们为之赞叹:
(1)(答案一)静悄悄的氛围,静悄悄的你。
(2)(答案二)手牵手,心连心,宁静在我心。
(3)(答案三)带走一盛渔火,留下一片黑暗带走一本报刊,留下一生遗憾。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价格就将变化,有时它更像那位善于预言的西比拉,如果你能买时不及时买,那么当你得知此书重要再买时,却已经买不到全书了。所以,俗语说得好,做什么事都要趁热打铁。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为我们平常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写一些文明的标语以此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同学们的.热情很高,有不少写得好,写几条来分享一下:
写玻璃的:我只请求早一抹,晚一抹。嘿!就能对得起咱这张脸。
请多爱我我一点,我有一颗容易破碎的心。
让我们的心彼此透明。
写墙面的:我也爱面子!
写讲桌的:现在的女孩子都不擦粉啦!
写门的:别“吻”我,我怕痛。
写别乱仍纸屑的: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分手。
&nbs
[1] [2]
一只蟹做出大文章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期间,江苏省金坛人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长荡湖水产经济推介活动。 长荡湖,是镶在苏南平原上的一面“明镜”。在这片“日出斗金,夜出斗银”的“金湖银湾”里,首创了我国淡水湖泊围网养蟹的“湖上放牧”式水产养殖新概念,使金坛成为“中华绒螯蟹之乡”。 小小一只蟹,看起来不起眼,但金坛人却精雕细镂地做出了系列大文章。 一只蟹与十家院校、十块奖牌 为了不断创新人工养蟹技术,金坛市先后与国内外 10多家水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湖泊围网养蟹试验”、“稻田养蟹技术推广”、“河蟹种苗自繁自育”、“蟹病防治”、“生态健康养殖”、“生态生物综合防治”等 20多个科研项目的实验和普及,并获得部、省、市科技成果奖 10多项。特别是河蟹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已接待 20多个省市 3000多人的参观,并获得亚太地区 20多个国家 30多名渔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的一致好评。 一只蟹与一个“四分之一” 如今,“蟹业经济”已成为金坛农业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金坛市政府鼓励农民打破“只看门前一池水”的传统意识,走出村界、市界和省界,输出金坛养蟹模式与技术,到外地开发水面。目前, 1000多名金坛农民在外地开发水面近50万亩,等于再造了 4个长荡湖,带动了全国各地的河蟹养殖。仅一只“蟹”的产值就占了金坛农业经济总值的 1/4。目前,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 12万亩,占水产总面积的 50%,预计今年河蟹总产量可达 4500万 t,其中个体 150g以上的河蟹占 60%以上,实现产值 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22.8%以上。 一只蟹与政府的若干份“红头文件” 长荡湖是南方较大的浅水型、水草型淡水湖泊,最适宜甲壳类水产养殖。值得一提的是,长荡湖属“客水”型湖泊,活水更滋养蟹类家族,但也会带来污染。对此,金坛市政府与科研人员一道,在技术上、政策上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在对过境水进行“滤清放行”的同时,严密控制沿湖工业污水排放,针对不同的潜在污染源,政府连发十多道“红头文件”,保证了湖水达到无公害要求,确保湖蟹成为绿色食品。 金坛市政府认为“服务是根本,提高组织化程度是手段,农民增收是目的。”为此,一方面狠抓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专业协会建设,帮助金坛农民开设自己的网站,为农民进市场当好“导游”,另一方面,又从前年开始大力开展了为期 3年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倡导建设“学习型乡村”,用学习拨亮万盏灯。据悉,仅金坛蟹农中,就有他们自己与高校合作培训的环保、水产技术、动植物防疫、包装设计、外贸、商务等各类专业人才 800余名。 (苏娜 )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西饲料 英文刊名:JIANGXI FEED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中庸是做出抉择哲理文章
中庸”不是折中,不是中立,不是首鼠两端,也不是“既要、又要”式的全面,而是做出抉择。
中庸”之“庸”,通“用”,中庸即“中用”,也就是“用中”。“中庸”是在“两端”之间,做出最优的抉择。《中庸》里“择乎中庸”之语,一个“择”字,道出其义。
因此,“中庸”是“用”的,用于抉择――有判断、有衡量,有取舍、有决断。
什么是“中”呢?程颐以“不偏”释“中”,偏矣;朱熹以“不偏不倚”释“中,更偏。
中者,“两端”之间,未必“两端”之“中”,以“适中”解释更为妥切。“适中”者,不是正中,可能偏左,可能偏右,只是其时其境,对“两端”而言,都是一个可能的最好选择。
中庸,就是在“两端”之间的无数可能性中做出一个“适中”的抉择。
如何才能在“两端”之间做出“适中”的抉择呢?
首先,“用中”要兼顾“两端”。“用中”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方战胜另一方,而是做出对双方而言都是最优的选择。这意味着“用中”,不是斗争哲学,而是基于“和”的理念。这一点上,它与西方的“博弈论”大有不同,“博弈论”追求的是对己方最优的策略,为的是战胜对手。
其次,“用中”不可“执一”。“适中”的选择,要权衡“两端”之间各种可能性,不可执于“一端”;对于所做出的.选择,也不可“执一”,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应时而变。“适中”不是不变,而是必变,此时此地的“适中”,未必是彼时彼地的“适中”。《中庸》有言:“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时中”之语,说的正是此意。
第三,在极端情境下,变通也是一种“用中”。这里涉及“中庸”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权”。“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说,有的人,可以一起学习,未必能一起求道;有的人,可以一起求道,未必能一起成事;有的人,可以一起成事,未必能一起“权”。可见,学习之上,是求道;求道之上,是成事;成事之上,就是“权”。“权”,显然是更高的智慧。
孟子在“权”上,也多有论述,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不懂得“权”,人的思维方式就会从“执两”堕入“执一”。
权”的含义是,某些极端情境下,变通之举,也是“适中”之选。孟子举过一个有名的例子来说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子落水了,以伸手相救,虽有违“男女授受不亲”之礼,此时此地,却是合情合理的行为――这是一种“权”。
钱锺书在《管锥编》中,于“权”有长论,说“‘权乃吾国古伦理学中一要义”,其结论是:“权者,变经有善,而非废‘经不顾,故必有所不为。”此处,经是原则,原则可变通而不可废,变通是为了善。权者,仍有有所不为的底线。
中庸”之用,就是以“用中”做出“适中”的抉择,并在特殊情境下,以“权”应变。
那么,如何判断“适中”与否?又如何衡量“权”的对错?这就是“度”了。
在很早的时候,我也一直自己想,怎么样才能赚钱,每每有一个想法我都会很兴奋。但是渐渐的,我懂得,赚钱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我们去做没了,后面我更懂得了,先做再说。
为什么是先做再说呢,因为对于我们做普通的事情来说,事情做出来,钱自然也就来了。
朋友最近老说,他的淘宝没生意,做微商做了2个星期,一点效果都没有。想着现在淘宝的市场乱了,想着现在做微商已经晚了。他说,李嘉诚都说了,赚钱都是第一批人。
我说,别乱想,肯定是你做得还不够,如果你天天做,也没时间想这个事情了。
后面朋友说了,真的是做得还不够,只做一点点,总是怕做了没效果。
我说,真的不用怕的,做了,效果自然而然的就会来了,你想挡都挡不祝
想到这个,我想到了我经常在群里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我们数据比别人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生意注定是比别人好的。想都不用想,比如一样淘宝,别人刷10单,我们刷100单。
那么我们的生意也许不能比他们好10倍,那么肯定也会好很多。
换一个角度讲,也许我们没想着赚多少钱,但是事情做出来了,钱肯定也自然就来了。
其实这句话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说的,朋友就用得很好。
他也是写文章,他都没想赚钱,就是分享如何做电子商务。但是就是一直分享。很多的人就拿钱给他,希望帮他看一下公司网站,帮他指导一下。他说不用钱,别人还是给了。
所以,我们想下,朋友是不想要钱,但是钱自然的会去找他了。
也许我们会想着朋友真的很假,有钱了还不要。
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子。他本身没这样子的概念的,只是一直分享分享。
没想到到最后还是有人给钱的。
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想着怎么样赚钱。
当然,赚钱的方法千千万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钱,但是很多的人一直在找赚钱的机会。很多的人一直都在寻找赚钱的机会,寻找不到。但是很多的人不找,钱却是自动来了。
钱自动来的那部分人,就是那部分把事情做出来的人,跟上面这个朋友一样。
所以别人说,做网络很简单的。看下别人怎么搞,然后我们模仿他就行了。
当然,这个是最低层次的,真的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所以,这个也是我一直说的,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们的学习速度非常的快,当大家跟我们一样写文章,他写半天,意思全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一下就比他们深入了。他们要学习我们,就得来参考我们。
渐渐的,我们就跑到了他们的前面去了。跑到他们前面去,钱肯定是来到我们这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是想赚钱的。但是就是走着走着,结果赚到了很多钱。就像,上面我的那个朋友,他本来只是分享。没想到赚钱了。
还有一个就是我经常写的表弟。他很喜欢钢琴,也是一直弹。
后面也就一直得奖。到最后,很多的人,都请他去弹。
但是很多想赚钱的人想学他,结果就是学不来。我们很多的亲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他一样。因为大家都穷怕了。想着那样子大把大把的钞票。没想到,一个都没办法坚持。
但是他刚开始真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兴趣。
我表哥,就是那个写毛笔字的表哥。从小写字就非常的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写字,以前也真的没想靠那个赚钱。但是他就是一直写一直写。没想到到最后还真的靠那个赚钱了。
也是跟上面一样,有一个人找他写了字,给了一万块。
所以,到现在表哥也是一直在写。很多的人也都给他钱。
当然,很多人找他写,比较穷一点的`,也是没给钱的。
比如结婚的那个对联。但是很多的人都会带着礼物去。
本来是自己的一个兴趣,没想到到最后,却是名利双收。这个也是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想象不到的了。但是也是跟其他的一样。他把事情做出来了。
所以这群人,他们真的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他们真的是因为喜欢一件事情,并把那件事情做极致的。很多做演讲的也一样,因为喜欢。所以到最后都赚到了好多好多的钱。
把自己的兴趣,跟职业合并起来。那是一种完美。
很多大的公司好像也都是这样子的。
58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找不到盈利模式。
但是很多的人都跑到上面去发信息,很多的人也找58做广告,那个时候,都是在页面上直接图片广告,而且一单都是30万。但是58的老大说,不能这样子。那样客户数少。
于是58老大就去问客户。你们都有什么痛苦埃很多人说,信息排名靠后大家看不到。
后面也就推出了刷新,推出了认证。
一直有了梦想主义的马云,在最开始的时候做一个论坛,想让天下没做的生意。
最难的时候,他也在阿里巴巴上面卖机票,但是也是有人了,后面也就简单了。
当然,很多大的公司,表面上看,是赚了很多的钱,其实更多的是创始人的情节。比如脸谱网,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希望建立一个网站,这样子大家就可以交流了。
没想到做着做着,随着功能的越来越完善,大家越来越喜欢,很多风投就进来了。
他们公司也就做到很大很大的了。
苹果的老大更是不一样,他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所以搞了一个又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因为要改变世界,总不能是小小的改变。但是世界还真的被他改变了。
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他的产品大家很欢迎。他也赚到了很多钱。
所以表面上看,他们的很多商业模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很经典。但是其实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赚多少钱。而是一直理想主义。但是随着事情做出来,钱也就来了。
而多少的我们,一直追逐,却让自己掉价,而他们一直让自己成长,值钱了,赚了好多。
重要时刻为什么人们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哲理文章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在一些关键的重要的时刻,人们为什么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即使我们将所有的背景都虚化掉,作为一个纯粹智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布迪厄说过,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社会中的那些隐秘。这个问题,也许算得上是这样的隐秘之一。
很多人其实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一个很重要的时候面临着一种抉择,你左思右想做出了一个决定,但是事后证明,你这个选择可能恰恰是最错误的或者比较错误的一个。这点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集体来说也是这样。
这样的现象看起来好像很奇怪,但其实并不奇怪。为什么呢?
因为从概率上来说,当你面临着多种选择的时候,很可能正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只有一个。而不正确的选择,或者说错误的选择却可能有好几种。从概率上来说,那也是错误选择的可能性比正确选择的可能性要大。这告诉人们,一定要谨慎,人犯错的概率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就是这么来理解,那么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的,人们还能怎么样?但是理性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就此止步。因为在现实中,在重要的关键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做出错误的选择,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觉得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做这种选择的时候,非理性的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打麻将或者打牌,你出错了一张牌,而这张牌很重要,这很可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首先,可能引起你情绪的变化,紧张、慌乱、慌不择路。在这慌不择路的情绪中,你就可能做出一连串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过的选择。
有时候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别人在你旁边看着你打牌,你出了一张牌之后,你觉得他可能会嘲笑你,甚至要给你支招。这时候,自尊心就开始发挥作用。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越是给他支招,他就越是逆反。你越是让我这样出牌,我偏就不这么出,结果就打得越来越乱、越来越情绪化。那最后的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说的还是把具体的背景虚化了之后,是在一个比较抽象的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说在周围有一帮人围着,而且这帮人都是他的崇拜者,事情就更麻烦了。这时候如果他说:“哎呀,前面这牌出错了!我得好好思考一下”,面子上很难下得来,在这样的场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更为困难。也就是说,这种选择和他当时所处的氛围、所处的背景是有直接关系的。
上边说的是情绪的因素是如何导致人们在关键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的,但实际上这个事情更为复杂。
人们之所以会在关键的重要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一些正确的选择往往意味着一种止损、一种切割,而且是付出代价的切割。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交易中,尤其是在像股市这样的交易中,有一个法则是所谓的“鳄鱼法则”。它说的是假如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怎么办?如果你用手试图去挣脱脚,那么鳄鱼可能同时咬住你的脚和手,你越挣扎,可能被咬得越厉害。所以鳄鱼法则的意思是说,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也就是说要坚决止损,那么这样你付出的代价才可能是最小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它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要做出牺牲。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在光荣革命中,英国的贵族当时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和过去的社会同归于尽,还是做出部分牺牲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应当说,英国的贵族在当时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们放弃了一部分的特权,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特权,这样就使得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维护。从历史上看,在社会转型期,一些成功的转型之所以能够完成,很重要的一点是采取与历史切割的明智做法。
在与历史切割的过程中,当然要做出一定的牺牲,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它避免了最坏的情况的发生,促使社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些例子其实也告诉我们,止损的过程以及通过止损来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因为这是一个要付出极大代价的过程,在这当中人性的弱点面临着挑战和考验。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重要的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很有可能是来自一个截然相反的原因:躁动和盲目。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是两个和我们最临近的世纪,这当中一些错误的选择来自于什么地方?有的时候是来自于对既得利益的固守,但更多的时候,是缘于是困境中的盲目和躁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种种激进主义的出现。而这些激进主义,最后有很多都带来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的思想史中保守主义一直作为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思想流派而存在?因为保守主义意味着对激烈变革所持的谨慎态度,意味着在历史重要关头的审慎选择。在保守主义那里,世界可以变,但是在变的时候,他们要固守一些传统的价值、传统的秩序、传统的原则。这样至少就可以保证不至于出现大的乱子。所以从历史上看,保守主义尽管也有它自身种种的问题,但是在一个躁动的时期,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是一种平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