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aggietan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ggiet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

篇1: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

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

历来认为,关盼盼为唐代徐州守帅张愔的爱妾,在张死后,不肯改嫁,独自居住在燕子楼十余年。写有《燕子楼三首》,而白居易因为她没为张殉情,就作诗讽刺她。最终导致这位才女死去。

说道燕子楼,不免让人想到被白居易“诗杀”的关盼盼。古往今来,关盼盼一直都被认为是被白居易“诗杀”。这位徐州守帅张愔的爱妾,在张死后,不肯改嫁,独自居住在燕子楼十余年。写有《燕子楼三首》(楼上残灯伴晓霜)。而白居易因为她没为张殉情,就作诗讽刺她。最终导致这位才女“为证清白,不食而卒”①是为“诗杀”。事实真是如此吗,笔者研读过白居易的诗,发现白居易诗中对于女性的看法,他是很同情下层女性的。这样的人,怎么是会站在封建礼教的这一面,抨击女性不为亡夫殉情的卫道士呢?笔者始终对这个问题有所怀疑,故有这一考证,希望能够还诗人一个清白。

一切纷争的来源都来自《御定全唐诗》820卷:“ 关盼盼, 徐州妓也, 张建封纳之。张殁, 独居彭城故燕子楼, 历十余年, 白居易赠诗讽其死。盼盼得诗, 泣曰: 妾非不能死, 恐我公有从死之妾, 站清范耳, 乃和白诗,句日不食而卒。存《燕子楼三首》。”

后世人都沿用了这个说法,认为白居易的三首同名诗是为了讽刺关盼盼所做。而《燕子楼三首》(楼上残灯伴晓霜)是关盼盼所做。现在,为了佐证笔者的结论,需要解决两个疑问:其一,关盼盼是否是《燕子楼三首》的作者,其二、白居易所写的同名诗《燕子楼三首》是不是为了讽刺关盼盼不肯殉情?

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并序》中说道:“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迩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缋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笔者认为《燕子楼》三首并非关盼盼所做。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并序》解释的很明白。“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燕子楼三首》是张仲素所做。但后世为什么普遍认为是关盼盼所做呢,因为序中提到“诘其由,为盼盼作也”,这个“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词性,也就是这首诗是否是关盼盼所做的最大分歧点。但是我们往后看,“予爱缋之新咏”,这句话清楚明了的'交代了三首诗是“缋之”(张仲素)新咏(做)。张仲素为什么要为一个没见过几次面的人作诗三首呢,原因也在序里一并交代清楚了,“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张仲素被她这种长情所感动,所以为她做了这三首诗。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白居易在自己的《燕子楼三首并序》中提到,“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可见同名诗是有感于张仲素所做,表达对关盼盼长情而又忠贞不二的钦佩和孤单生活的同情,并非讽刺之作。

我们再通过探讨白居易在诗中流露出的对于女性的看法来佐证这个观点。白居易留下三千首诗歌中,很多与女性有关。在他笔下,出现了贫苦的农妇、沦落的歌妓,守灵的宫女,闺中怨妇等形象,表明她对于女性有着充分的关注。在他的名作《琵琶行》中,他刻画了一个色艺双绝、感情经历坎坷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琵琶女形象,有感于她的经历,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十分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从“惟歌生民病”出发,创作出众多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创。他很理解并同情宫女们的悲惨遭遇,并希望通过诗歌呼吁人们引起关注,从而改变这种状况。在著名的《上阳白发人》中,描写了一位凄惨的宫女形象。他对下层命运身世悲惨的女性有着丰富的同情心。因此,他对于关盼盼在张死后的寡居孤苦生活怎么可能不心生同情?

而且,对于自己的妻子,他也是百般尊重。他的《赠内》认为,夫妻之间应该生同室,死同穴,相守到老。他认为夫妻之间就算没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只要夫妻和睦就足够了。虽然自己的妻子仅仅是一个“不读书”的女人,但是诗人却没有看不起他,而是称赞她“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并且表明自己要和她相濡以沫,相守到老,“偕老同欣欣”。诗人虽然是古人,但是他的始终表现出了对于女性绝对的尊重和对另一半平等的对待的态度。唐朝虽然民风开放,但封建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能够平等看待女性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在另一首《赠内》中,有这么一句“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希望妻子能够保重身体,不要因为过度思念他而变得消减憔悴。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关心可见一斑。清代的张宗泰对于这个问题曾经在自己著的《质疑删存》中为诗人辩白: “ 白公乃最深于情之人, 其于樊素则一再遣之必去而后已。若于己之爱妾, 则恐其死殉; 而于人之爱姬, 仍责其偷生, 殊非情理之平。”白居易尚且不忍心自己的爱妾为自己殉情,推己及人,怎么会让别人的小妾殉情呢。

最后一点,我们再来看关所做的《和白公诗》,诗中有“舍人不会人深意”一句,“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白居易官拜中书舍人,也就是8。此时,《燕子楼三首》已经做了有五六年之久了,而《和白公诗》是在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之后不久所做,这时白居易还未成为中书舍人。自然也就说明,《和白公诗》是伪作,至于作者是谁,已不可考,推断为后世所做。

经上述考证,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燕子楼三首》(楼上残灯伴晓霜)并非为关盼盼所做,这三首诗是张仲素所写。第二、白居易所写《燕子楼》三首,其实正是为了对应张仲素所做之诗,表现出对于关盼盼的同情和钦佩,并不是讽关所做。第三、《和白公诗》为伪作。关盼盼被白居易“诗杀”这一观点,就不攻自破了。后世之所以认定白居易“诗杀”关盼盼,实在是以讹传讹

篇2:白居易以诗逼死关盼盼的原因

白居易以诗逼死关盼盼的原因

徐州古代彭城有很多名胜古迹,燕子楼就是其中之一,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才貌绝伦的女子在此上演了一幕悲凉的殉情故事。

此女子就是关盼盼,其实她是死于人言可畏上了,而随着时代进步,女人已经不再惧流言的袭击,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

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

后来,关家家道中落,出于无奈,关盼盼徐州守帅张重礼娶回为妾。关盼盼入府后,虽然张家妻妾成群,他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使关盼盼得到了莫大的爱抚和欣慰。

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一次远游来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

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时,张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机展露一番自己爱妾的才艺。

关盼盼欣然领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借着几分酒力,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当即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牡丹花”,意思是说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

这样的盛赞,又是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两年之后,张病逝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树倒猢狲散,张死后,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

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矢志为张守节。张府易主后,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

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这是关盼盼和张一同议定的楼名。

昔日关盼盼与张常常双双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期盼,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俩。

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全靠着沉醉在回忆中打发时光,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

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竟也度过了十度春秋,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篇3:白居易与关盼盼对诗的故事

白居易与关盼盼对诗的故事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后来,关家家道中落,出于无奈,关盼盼徐州守帅张愔重礼娶回为妾。关盼盼入府后,虽然张家妻妾成群,他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使关盼盼得到了莫大的爱抚和欣慰。

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一次远游来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时,张愔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机展露一番自己爱妾的才艺。关盼盼欣然领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借着几分酒力,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当即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意思是说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又是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两年之后,张愔病逝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树倒猢狲散,张愔死后,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张府易主后,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这是关盼盼和张愔一同议定的楼名。昔日关盼盼与张愔常常双双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期盼,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俩。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全靠着沉醉在回忆中打发时光,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竟也度过了十度春秋,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让白居易观阅。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繁华过后,世事沧桑,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于是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设想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于是又补上一首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了她。关盼盼接到诗笺,先是有一丝欣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细品读,领会出诗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用语尖刻,实欠公平。我为张愔守节十年,他不对我施以关怀和同情,反而以诗劝我去死,为何这般残酷?显然,此时的白居易已不是一曲琵琶说沦落,“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了。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自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

白居易和关盼盼的故事

白居易的诗赏析

盼盼食品广告词

白居易的诗《题岳阳楼》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诗 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描写月亮的诗

白居易的诗全集小学

真相散文

寻梦的盼盼作文

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合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居易“诗杀”关盼盼真相,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