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春思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okeke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春思赏析(共含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kek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剪梅·春思赏析

篇1:一剪梅·春思赏析

一剪梅·春思赏析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①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③调④,心字香⑤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⑥。

①[帘]酒旗。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③银字笙:笙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④[调]调弄乐器。

⑤心字香:褚人获《坚瓠集》:“按心字香,外国以花酿香,作心字焚之”。

⑥这三句是说岁月流逝,如今归期难卜,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

首先,这首词写春愁、与羁旅之愁,却表现了一种清淡的情调,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那样触目萧然,满怀离愁,令人憔悴。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样借“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的美景来反衬“一场愁梦酒醒时”的凄凉心境,蒋捷这里写感春怀乡的清愁却显得有点超脱、调侃的意味,作者始终努力调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乡愁,于是马上想借酒来压一压,但又没有真的去喝个酩酊大醉,落个醒后“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静静地看着酒旗相招,表现了一种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语调是漫不经意的,并未给人以凄风苦雨的感觉,配上秋娘渡、泰娘桥的背景,反显得那样谐和、轻柔。他感叹流光易逝而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只是轻微的叹息,并没有“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的沉痛。蒋捷似乎是站在“外我”的客观位置上不经意地玩味着这淡淡的春愁,是带着一定的审美距离来写自己的愁怀的',所以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的景象相融得十分和谐,那轻波摇荡的小舟、飘飘飏飏的酒旗、微风细雨中的渡桥和花树,色调都很轻淡、柔和,和作者的淡淡愁情吻合无间,景中既有“我”之情,又淡得几乎看不出来,不象“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那样一切景物都强烈地着上我之色彩。蒋捷笔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介于“有我”和“无我”之间的一种境界。全词用的是平声“幽”韵,读来轻柔悠扬,不紧不促,更加完善了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

其次,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而又清新秀妍。作者巧妙地运用《一剪梅》重叠的复节和体式,反复吟叹,象“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读起来声节朗朗,辞情谐畅。用“招”字写酒帘,活用“红”、“绿”字,贴切传神,表现了作者炼字炼意的功夫。毛晋产蒋捷的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刘熙载《艺概》也说其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这首《一剪梅》即是显例。

年少轻狂,可曾伤了谁的心?迎风追梦,是否有过一番叱咤风云?暮年白发,心已无处惹尘埃未?回首想来,倘若伤悲,何不年少时努力?造化无情,由不得你重来一次。所以,不曾实现的理想,忘记表达的爱情,踌躇多时的决定,计划已久的远游,都抓紧做吧!在衰老到无力之前,弥补心中的遗憾。等到发苍苍,视茫茫,一生却已了无牵挂,那是何等的惬意?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变成身边同偕到老、鹤发鸡皮的她,也可以相视而笑吧!那时午后,小庭香径,竹椅凉席,橘色阳光,如烟轻笼,白云慵懒,横卧蓝天。就一壶茉莉香片,看庭前花开花落,瞑目而思,想幕幕往事悠悠。那些樱桃依旧青了又红,往日芭蕉犹自黄了又绿。

这首词伤春感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它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飘流太湖一带所作,心怀愁绪,思乡同时更感伤国土沦丧。

篇2:蒋捷一剪梅春思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帘]酒旗。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③银字笙:笙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

④[调]调弄乐器。

⑤心字香:褚人获《坚瓠集》:“按心字香,外国以花酿香,作心字焚之。”。

⑥这三句是说岁月流逝,如今归期难卜,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字胜欲,号竹山,江苏阳羡(今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隐居山中。词作有追昔伤今之意,文辞精美,自然秀逸,别具一格,有《竹山词》。

鉴赏:

首先,这首词写春愁、与羁旅之愁,却表现了一种清淡的情调,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那样触目萧然,满怀离愁,令人憔悴。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样借“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的美景来反衬“一场愁梦酒醒时”的凄凉心境,蒋捷这里写感春怀乡的清愁却显得有点超脱、调侃的意味,作者始终努力调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乡愁,于是马上想借酒来压一压,但又没有真的去喝个酩酊大醉,落个醒后“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静静地看着酒旗相招,表现了一种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语调是漫不经意的,并未给人以凄风苦雨的感觉,配上秋娘渡、泰娘桥的背景,反显得那样谐和、轻柔。他感叹流光易逝而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只是轻微的叹息,并没有“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的'沉痛。蒋捷似乎是站在“外我”的客观位置上不经意地玩味着这淡淡的春愁,是带着一定的审美距离来写自己的愁怀的,所以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的景象相融得十分和谐,那轻波摇荡的小舟、飘飘飏飏的酒旗、微风细雨中的渡桥和花树,色调都很轻淡、柔和,和作者的淡淡愁情吻合无间,景中既有“我”之情,又淡得几乎看不出来,不象“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那样一切景物都强烈地着上我之色彩。蒋捷笔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介于“有我”和“无我”之间的一种境界。全词用的是平声“幽”韵,读来轻柔悠扬,不紧不促,更加完善了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

其次,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而又清新秀妍。作者巧妙地运用《一剪梅》重叠的复节和体式,反复吟叹,象“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读起来声节朗朗,辞情谐畅。用“招”字写酒帘,活用“红”、“绿”字,贴切传神,表现了作者炼字炼意的功夫。毛晋产蒋捷的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刘熙载《艺概》也说其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这首《一剪梅》即是显例。

年少轻狂,可曾伤了谁的心?迎风追梦,是否有过一番叱咤风云?暮年白发,心已无处惹尘埃未?回首想来,倘若伤悲,何不年少时努力?造化无情,由不得你重来一次。所以,不曾实现的理想,忘记表达的爱情,踌躇多时的决定,计划已久的远游,都抓紧做吧!在衰老到无力之前,弥补心中的遗憾。

等到发苍苍,视茫茫,一生却已了无牵挂,那是何等的惬意?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变成身边同偕到老、鹤发鸡皮的她,也可以相视而笑吧!

那时午后,小庭香径,竹椅凉席,橘色阳光,如烟轻笼,白云慵懒,横卧蓝天。就一壶茉莉香片,看庭前花开花落,瞑目而思,想幕幕往事悠悠。那些樱桃依旧青了又红,往日芭蕉犹自黄了又绿。

这首词伤春感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它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飘流太湖一带所作,心怀愁绪,思乡同时更感伤国土沦丧。

篇3:唐诗《春思》赏析

唐诗《春思》赏析

作品介绍

《春思》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春思

作者:唐·杜牧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兽垆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自是求佳梦,何须讶昼眠。

注释

①的的:明白、昭著。

②涓涓:流淌貌。

③绵羽:黄鸟的别称。

④锦鳞书:即鱼书,书信。

⑤兽炉:兽形香炉。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4_11春思杜牧

豈君心的的,嗟我淚捐捐。

綿羽啼來久,鬻[書未傳。

獸壚凝冷焰,羅幕蔽晴煙。

自是求佳夢,何須訝晝眠。

篇4:《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朝诗人王僧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写景抒情都十分自然,没有造作之感。前两句景中含情,意在写节序变换容易引起人的思念。后两句借黄莺的鸣啭表达对心上人的怀想,情中有景。诗虽简练,却表达了相思之情。

赏析/鉴赏

冬雪初罢,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在这大地回春之时,每日独守空闺的思妇,也走下绣楼。她来到春天的怀抱,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干渴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开始复苏。当然,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她也绝不会忘怀自己日夜思念的夫君。她与他分手,正是“杨柳依依”的时节,她还曾亲手折杨柳为夫君送别。那柔丝千缕袅娜低垂的杨柳,正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缠绵缱绻、难舍难分的一段柔情。如今柳色又一次泛出了青色,自己的亲人该回来了吧?何况冰雪已经消融,可以大大减轻道途上风雪跋涉之苦。

突然,树上传来了黄英的'恰恰娇啼,打断了思妇的遐思。鸟儿的每一声婉转的歌唱,在思妇听来,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诗经・豳风・东山》末章有云“仓庚(即黄鸟、黄莺)于飞,熠d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这是归来的征人在途中想象当初结婚时的情景“记得那天黄莺的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也许,此处的思妇也有黄莺的鸣叫,回忆起结婚那天的种种欢悦了吧?于是,她对夫君的怀念更加深沉,对夫君归来的企盼也更加殷切,更加难以抑制了。此诗意境与《诗经・小雅・出车》的后半句有些异曲同工。《出车》里写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最后一章更写到“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时节,征人终于凯旋归来。王僧儒此诗可能受到《出车》的启示,而其笔墨中,重在写思妇因春怀人之情,特别是她听到黄莺鸣叫的刹那,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与《出车》借景喻情的手法不同。

全诗寥寥四句,前三局皆是写景,直到第四局才将相思之情略略点明,因而给人以含蓄蕴藉之感,颇具唐人绝句的风姿。明人张溥称王僧儒“诗文新丽顿挫”,于此可见一斑。

篇5:春思诗词赏析

春思诗词赏析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人。天宝十五年进士,授无锡尉。官终右补阙。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简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篇6:《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产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诗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情感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这是一般兴句不容易做到的。两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和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和含蓄美。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三、四句是说,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直接承接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春怀归,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用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末两句是说,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行役屯戍未归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是为了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译文

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篇7:春思的赏析

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pei四声)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

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篇8:《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春思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鉴赏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篇9:春思原文赏析

春思原文赏析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李白《春思》赏析

唐诗《春思》赏析

《春思诗》原文及赏析

清江引·春思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一剪梅尹志平,一剪梅的意思,一剪梅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的主题赏析

李白描写春天的诗词《春思》赏析

张可久《清江引·春思》赏析

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鉴赏:春思

一剪梅·春思赏析(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剪梅·春思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