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亚娜当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亚娜当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篇1: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依法规范经济行为

1、知识目标:

⑴、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法律规定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

⑵、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举例说明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能力目标:

⑴、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具备初步的正确判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⑵、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分子的实例,能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觉悟目标:提高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难点]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复习提问]

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规定的?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是怎样规定的?我国宪法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规定?(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表明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性质,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公民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的进程,制订颁布了一百五十多部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能够有法可依。

[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将具体看看经济活动的规则是怎样的,经济活动中参与者应怎样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师示例(经济领域的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它对国家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将第五课,一、经济建设与法律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边看书边列出本框的知识结构,并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作简单评价。

引语:

1、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

师示例强调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师:我国的经济建设包括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近十年里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板书)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板书)

今年来,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多少部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的法律、法规?对经济建设起了什么作用/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行为属哪种犯罪?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板书)

1.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的各规则(板书)

以前我们讲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经济活动也要有规矩、规则,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保证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

⑴法律规定各项规则的'必要性。(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法律规定了各种规则。

提问:法律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法律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保护合法的经济活动,制裁违法的经济行为。

提问:①你在照片中看到什么?②你觉得照片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照片中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公平。

⑵经济活动规则依据和体现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板书)

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从立法的时间上说明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的速度)

经济活动规则依据和体现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平等:是法律规范的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的地位平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位平等,不得歧视个体,私营企业。

公平:也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不仅表现在商品交换中要买卖公平,而且表现在竞争过程中要公平竞争。

[案例] 通过海尔砸冰箱和怒砸“奔驰”的比较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诚实信用的原则。

海尔砸冰箱

事件经过: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点评: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怒砸“奔驰”

事件经过:12月,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董事长王笙购买了一辆SLK230奔驰原装跑车。没多长时间,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了故障,电脑系统紊乱,随后又发现漏机油,5次维修后问题仍未解决,车主要求退车。而奔驰公司认为问题为用户使用有杂质的汽油引起的,拒绝退车。

12月26日,盛怒之下的车主当众将价值70多万元的奔驰轿车砸毁。

点评:尽管最后双方就该事件协商达成了谅解,但这一过激行为无疑对奔驰汽车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打破了国际名牌汽车在中国的神话。此事件一方面说明我国消费者质量维权观念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说明消费者投诉渠道不畅,在维权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同时引导学生悟出了一条真理:在市场竞争中欲求常胜不衰,关键还要以真情实意去感动“上帝”,以货真价实去吸引“上帝”。

诚实信用:用法律规范的经济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哈尔滨大世界和养生堂龟鳖丸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市场,赢得了顾客。

请同学们思考 “举一个不正当竞争的事例,谈谈它的危害性。”(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国家为保证生产企业、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公平竞争,制订了一系列规则,违规者必将受到处罚。

2.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

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⑵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板书)

生产者:是经济活动中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它能否生产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

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⑶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

[案例] 火烧温州鞋

事件经过:1987年8月,5000余双劣质温州鞋在杭城武林广场被付之一炬。随后全国许多城市商场拒售温州鞋。1990年,原轻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温州产皮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温州鞋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点评:当年的“火烧温州鞋”事件至今还作为失信案例供人们警示。如今,温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之都,但温州企业家为此付出了长达十多年的努力。同样是在杭州武林,,温州奥康鞋业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和浙江皮革协会领导以及温州市的领导点燃了一把火,多双假冒奥康等名牌产品的劣质鞋,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从被别人烧鞋到烧别人的鞋,温州终于走出了“火”的阴影。

自商品有了商标,特别是成了名牌,有李逵时便有了“李鬼”……为了赚钱,不法者在商标伪造上大动脑筋,便“骚扰”伪造,使名牌商标防不胜防。

“购物零风险”这是无锡商业大厦去年的全新商业道德理念,商店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商品、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中,不承担任何与购物直接相关的损害。商店去年销售收起过12亿元,比上年增加18%。

生产者在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必须按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有关的产品质量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切实做到:①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②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及名优标志;③生产产品,不得掺假、掺杂,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④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销售者要切实做到:①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②销售产品不得掺假、掺杂,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③不得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④保证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等要求。

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呢?请看下面的小品后回答:“这些消费者的行为合不合法?”

(展示小品画面《如此买瓜》:一老农民拉来一车西瓜在自由市场叫卖,几个小伙子借故买瓜上前哄抢,被管理人员当场抓获,给予处罚)

不合法,作为消费者应该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不应强买哄抢,干扰正常经济秩序。经济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法定要求,才能保证经济活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破坏经济秩序,就要受到法律追究。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在经济活动中应遵循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保证经济活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巩固新课]

投影一:古代波斯诗人萨迪的名言:“既种下一颗恶心的种子,休想获得善心的果实。”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任何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它们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和恶习的种子获恶心果实是一样的道理。

[课后作业]就你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谈谈依法规范经济生活的必要。

本课教学过程中,法律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和保证作用,可以通过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例子来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解释。这一点在讲课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复习时要重点复习。

篇2: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第二框题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中学田领峰

教材分析:本课第一框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了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内容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这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作为学生他们并不十分了解经济问题,更不理解他们今后作为生产者或销售者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这是本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 、懂得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一方面要遵守经济活动中各种规则,另一方面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 、青少年养成依法参与经济活动的习惯,培养遵纪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教学难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用具:多媒体     自制教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训练巩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而经济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和消费。就象进行体育活动、各类游戏活动一样,经济活动要有秩序地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法律在规范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板书)

法律是如何规范经济行为的呢?我国法律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规范经济行为:

一是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二是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请大家想一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哪些人呢?

放映图片:选择山西假酒案;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钱塘江堤塘工程案等图片内容。请学生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思考:在这些案件中究竟是哪些人违反了法律?引出经活动的参与者(板书)有哪些?

请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思考回答:[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板书) ]

大家看了刚才的图片后想一想经济活动中的这些参与者应该怎样开展经济活动呢?

思考后回答(要遵守法律规则,依法规范经济行为。导入下文)

(一)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板书)

请大家想一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者,你要想赚最多的钱,那么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销售者,你的最大愿望又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你的最大愿望又是什么呢?先请学生讨论,然后分别回答。

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想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各行其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样就会出现录像中大家看到的那种伪劣商品大泛滥,货不真价不实,给国家财产、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危害等等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经济活动 )

我国目前制定了哪些有关的法律?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请学生回答。

1.“平等”

(投影)出示一则材料:某地有一家国营家具厂,是当地政府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但其产品规格、样式早已赶不上时代潮流。因此,这家家具厂的产品常常受到外地名牌产品和本地个体、私营企业优质产品的冲击,导致因其产品卖不出去而利税大减。当地政府便采取种种措施(如加倍收取管理费用等)压制其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于是,当地消费者不得不买该厂的家具,因为当地的交通非常不便。

问:作为消费者我们都想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上述材料中发生的这种现象却让当地消费者买不到它,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某个主管部门以非法手段保护其所属企业,而压制其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教师评价:对,大家再想一想,作为同样一个产品的生产厂家,有的被保护,有的却被限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这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地位不平等造成的。这种不平等使我们消费者买不到好的产品。大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等,它们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平等   板书)

什么是平等呢?

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地位、身份的平等,反对非法手段。

2.“公平”

投影出示一则材料:某地为了鼓励当地农民养猪,规定凡外地到本地卖猪肉者,须交10%的管理费。问:在上述材料中,为什么外地物美价廉的猪肉不能到本地区销售?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这个地区有特殊规定:外地产品要加倍收取管理费用。 )

那么,这种行为公平吗?这种竞争正当吗?经济活动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经济活动应当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

很正确,那么什么是公平(板书)呢?你能归纳出其核心内容吗?

投影出示其涵义。 (投影)公平,它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上公平买卖,公平竞争,即时应当等价交换、公平合理,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市场交易中要兼顾他人和社会利益,坚决反对不公平的交易行为。

谈到等价交换,插入一个小幽默:“老外买鱼”,用来说明经济生活中缺斤短两现象就违背了公平原则。

讨论:目前,国内有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手段吸引顾客,例如“彩电大战”“空调大战”等。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苦苦支撑。同学们认为这种竞争有没有违背“公平”的原则?

教师讲:不正当竞争有可能或者已经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为己谋取私利,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为法律所。

强调指出:公平、不能有特权。并举教材上的其他例子简要说明。

3.“诚实信用”

(投影)漫画:广告效应(也可以让学生看第38页左上图)

(投影)幽默漫画:奇痒药方――虚假广告宣传害死人

(投影)诚实信用,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诚实待人,恪守信用,不得弄虚作假,损人利己。

例:湖南省汝县三江口农林牧种源公司,先后将6万余公斤假冒“63系列”杂交稻种,卖给广西、安徽、福建和浙江等区、省的20多个县(市),造成400多公倾良田绝收或欠收。近几年来,各地热水器致人死地;啤酒瓶自爆伤人;化妆品损伤肌肤;假酒致残害命等产品质量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仅1995年,全国消费协会就受理投诉案44万起,共计金额达2000亿―3000亿元。

教师讲:如果经营者违反经济活动的`原则,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就会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失,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要求学生阅读第38页辅助文)

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被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的事情,有的话请谈谈你的感受。(请几个有此经历同学谈一谈)

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我们深恶痛疾的, 那么经济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回答诚实信用(板书)后教师强调指出: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4.法律规则的作用

教师归纳小结:三个规则及其要求,然后请同学结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谈谈法律规则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规则, 就应该依法办事。那么我们怎样具体地去做呢?

1.生产者

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取自钱塘江堤塘工程事故;山西假酒中毒案的有关电视图片资料)请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他们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害。)

根据上述材料,大家说说生产者在经济活动应遵循哪些要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

2.销售者

请学生阅读课文,说明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资料(重庆綦江虹桥垮塌的现场报道及案件审理情况资料;部分地区学生喝豆奶中毒事故的有关图片;有些商家打出“跳楼价、卖血价等欺骗消费者的照片)请学生说说其中的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他们推销劣质产品和过期产品,搞欺骗性销售,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

教师评价: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的销售者,其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呢?

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它一些要求,举例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违背这些要求的现象,并谈谈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3.消费者

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教师归纳小结:要求

全课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法律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板书)。

布置作业:教材第45页“探究与实践    第二题”

(投影       出示练习)

一、判断题:

1、平等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换中要公平。

2、在经济活动中,消费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3、生产产品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平的原则,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二、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指(   )

A、生产者   B、销售者    C、消费者    D、领导者

2、生产者必须依法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下列不属于约束生产者经营行为的规定有(  )

A、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B、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

C、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D、不得以有奖促销手段推销质次仿高商品

教师评析。(略)

答案:一、1、× 2、× 二、1、ABC  2、D

三台镇中学田领峰

11月19日

篇3: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教材分析:本课第一框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了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内容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这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作为学生他们并不十分了解经济问题,更不理解他们今后作为生产者或销售者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这是本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 、懂得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一方面要遵守经济活动中各种规则,另一方面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 、青少年养成依法参与经济活动的习惯,培养遵纪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教学难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用具:多媒体     自制教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训练巩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而经济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和消费。就象进行体育活动、各类游戏活动一样,经济活动要有秩序地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法律在规范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板书)

法律是如何规范经济行为的呢?我国法律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规范经济行为:

一是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二是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请大家想一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哪些人呢?

放映图片:选择山西假酒案;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钱塘江堤塘工程案等图片内容。请学生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思考:在这些案件中究竟是哪些人违反了法律?引出经活动的参与者(板书)有哪些?

请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思考回答:[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板书) ]

大家看了刚才的图片后想一想经济活动中的这些参与者应该怎样开展经济活动呢?

思考后回答(要遵守法律规则,依法规范经济行为。导入下文)

(一)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板书)

请大家想一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者,你要想赚最多的钱,那么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销售者,你的最大愿望又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你的最大愿望又是什么呢?先请学生讨论,然后分别回答。

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想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各行其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样就会出现录像中大家看到的那种伪劣商品大泛滥,货不真价不实,给国家财产、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危害等等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经济活动 )

我国目前制定了哪些有关的法律?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请学生回答。

1.“平等”

(投影)出示一则材料:某地有一家国营家具厂,是当地政府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但其产品规格、样式早已赶不上时代潮流。因此,这家家具厂的产品常常受到外地名牌产品和本地个体、私营企业优质产品的冲击,导致因其产品卖不出去而利税大减。当地政府便采取种种措施(如加倍收取管理费用等)压制其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于是,当地消费者不得不买该厂的家具,因为当地的交通非常不便。

问:作为消费者我们都想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上述材料中发生的这种现象却让当地消费者买不到它,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某个主管部门以非法手段保护其所属企业,而压制其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教师评价:对,大家再想一想,作为同样一个产品的生产厂家,有的被保护,有的却被限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这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地位不平等造成的。这种不平等使我们消费者买不到好的产品。大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等,它们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平等   板书)

什么是平等呢?

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地位、身份的平等,反对非法手段。

2.“公平”

投影出示一则材料:某地为了鼓励当地农民养猪,规定凡外地到本地卖猪肉者,须交10%的管理费。问:在上述材料中,为什么外地物美价廉的猪肉不能到本地区销售?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这个地区有特殊规定:外地产品要加倍收取管理费用。 )

那么,这种行为公平吗?这种竞争正当吗?经济活动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经济活动应当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

很正确,那么什么是公平(板书)呢?你能归纳出其核心内容吗?

投影出示其涵义。 (投影)公平,它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上公平买卖,公平竞争,即时应当等价交换、公平合理,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市场交易中要兼顾他人和社会利益,坚决反对不公平的交易行为。

谈到等价交换,插入一个小幽默:“老外买鱼”,用来说明经济生活中缺斤短两现象就违背了公平原则。

讨论:目前,国内有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手段吸引顾客,例如“彩电大战”“空调大战”等。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苦苦支撑。同学们认为这种竞争有没有违背“公平”的原则?

教师讲:不正当竞争有可能或者已经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为己谋取私利,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为法律所。

强调指出:公平、不能有特权。并举教材上的其他例子简要说明。

3.“诚实信用”

(投影)漫画:广告效应(也可以让学生看第38页左上图)

(投影)幽默漫画:奇痒药方――虚假广告宣传害死人

(投影)诚实信用,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诚实待人,恪守信用,不得弄虚作假,损人利己。

例:湖南省汝县三江口农林牧种源公司,先后将6万余公斤假冒“63系列”杂交稻种,卖给广西、安徽、福建和浙江等区、省的20多个县(市),造成400多公倾良田绝收或欠收。近几年来,各地热水器致人死地;啤酒瓶自爆伤人;化妆品损伤肌肤;假酒致残害命等产品质量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仅1995年,全国消费协会就受理投诉案44万起,共计金额达2000亿―3000亿元。

教师讲:如果经营者违反经济活动的原则,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就会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失,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要求学生阅读第38页辅助文)

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被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的事情,有的话请谈谈你的感受。(请几个有此经历同学谈一谈)

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我们深恶痛疾的, 那么经济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回答诚实信用(板书)后教师强调指出: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4.法律规则的作用

教师归纳小结:三个规则及其要求,然后请同学结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谈谈法律规则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规则, 就应该依法办事。那么我们怎样具体地去做呢?

1.生产者

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取自钱塘江堤塘工程事故;山西假酒中毒案的有关电视图片资料)请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他们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害。)

根据上述材料,大家说说生产者在经济活动应遵循哪些要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

2.销售者

请学生阅读课文,说明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资料(重庆綦江虹桥垮塌的现场报道及案件审理情况资料;部分地区学生喝豆奶中毒事故的有关图片;有些商家打出“跳楼价、卖血价等欺骗消费者的照片)请学生说说其中的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他们推销劣质产品和过期产品,搞欺骗性销售,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

教师评价: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的销售者,其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呢?

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它一些要求,举例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违背这些要求的现象,并谈谈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3.消费者

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教师归纳小结:要求

全课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法律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板书)。

布置作业:教材第45页“探究与实践    第二题”

(投影       出示练习)

一、判断题:

1、平等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换中要公平。

2、在经济活动中,消费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3、生产产品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平的原则,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二、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指(   )

A、生产者   B、销售者    C、消费者    D、领导者

2、生产者必须依法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下列不属于约束生产者经营行为的规定有(  )

A、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B、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

C、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D、不得以有奖促销手段推销质次仿高商品

教师评析。(略)

答案:一、1、× 2、× 二、1、ABC  2、D

经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

依法治校心得体会

普法依法工作计划

依法执教演讲稿

依法纳税口号

依法执教心得体会

依法执教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点

第三课 词组大演练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荐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