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何仙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多项选择题
◎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下列各项中,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有( )。
A.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B.对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C.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如果属于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D.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如果属于投资前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中国大学网
2月22日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适用范围: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单纯从持股比例看,持股比例在50%以上与20%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不包括20%和50%)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应收股利、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具体的账务处理:
1.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除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应该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也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2)以支付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应该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3)无论是以现金资产还是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该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取得后的核算:
(1)收到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问题: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成本法是企业在购入作为长期投资的股票时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长期投资的成本入账,在该股票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以成本反映的投资金额始终保持不变。股票投资上取得的股利作为投资收益而不影响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导致了企业期末净资产价值的增加,或发生了亏损导致了净资产价值的减少也丝毫不影响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所反映的成本金额,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
HacK50.com-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及股权比例变动的核算经济论文
一、成本法核算需明确的重点:
(一)成本法核算下如何确认收益①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按投资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②所确认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数,若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二)原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①获得的属于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累积利润或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投资后累积实现利润的,投资单位均需按投资比例相应冲减投资成本作投资成本收回。
②若以后被投资单位每年实现的利润大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均需按投资比例相应恢复原冲减的投资成本,但恢复的投资成本不能高于原冲减的投资成本,即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到原始投资成本数,同时将恢复的投资成本确认为收益。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大于(或等于)累积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到原始投资成本数。
(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可以在每年度结束时,也可在某一年度的中间。为方便理解,以下例题假定分派利润为年度结束时。
(四)举例A企业于95年1月1日投资于甲企业,投资成本6000万元,占股份10%,甲企业95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0万元,A企业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
①年初A企业投资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00万
贷:银行存款 6000万
②95年甲企业实现利润5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400万元因甲企业本年分配股利小于本年实现利润,故不需冲减投资成本,A企业分得的股利可全部作为当年收益。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40万
贷:投资收益 40万
③甲企业实现利润6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800万元。
甲企业本年分派利润大于本年实现利润,应冲减投资成本。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利润1200万元,累积实现利润1100万元。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利润1200万,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1100万(假定在每年末分派股利。若为下年度中间分派利润,则为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
应冲减投资成本=(1200万-1100万)×10%-0=10万应确认收益=800万×10%-10万=7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万
贷:投资收益 70万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0万
④甲企业实现利润3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500万甲企业本年分派股利大于本年实现的利润,应冲减投资成本。
根据上述公式,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1700万,累积实现利润1400万。
应冲减投资成本=(1700万-1400万)×10%-10万=30万-10万=20万应确认收益=50-20万=3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万
投资收佃 30万
⑤甲企业实现利润5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300万甲企业本年分派股利小于本年实现利润,应恢复投资成本。
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股利为万元,累积实现利润为1900万元应冲减投资成本=(2000万—1900万)×10%-30万=10万-30万= -20万96年冲减投资成本10万,97年冲减投资成本20万,98年恢复投资成本20万同时应将恢复的投资成本确认为收益,累积冲减投资成本余额为10万元。应确认的收益=30万-(-20万)=5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30万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万
贷:投资收益 50万
⑥甲企业实现利润300万,当年末分派现金股利400万。
甲企业本年分派股利大于本年实现利润应冲减投资成本。
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股利2400万,累积实现净利2200万。
应冲减投资成本=(2400万-2200万)×10%-10万=10万应确认的收益=40万-10万=3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4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0万
投资收益 30万
⑦甲企业实现利润6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100万甲企业本年分派股利小于本年实现利润,应恢复投资成本。
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股利2500万,累积实现利润2800万,累积实现利润大于累积分派的股利需对原冲减的投资成本全部恢复,截止79年末累积冲减投资成本余额为20万。
根据公式计算应冲减投资成本=(2500万-2800万)×10%-20万=-50万根据计算应恢复的投资成本为50万元,而已冲减尚未恢复投资成本时最多只能按20万元,使投资成本恢复到原投资成本,并确认相关收益。
应确认收益=10万-(-20万)=3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万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万
贷:投资收益 30万
二、股权比例变动所引起的核算方法的变化
(一)原持有比例低于20%按成本法核算,后增持比例达到权益法核算的要求的,在改按权益法核算前实现的净损益,已包括在股权投资成本中,故只需对改按权益法后实现的收益按持股比例及时间进行收益确认。
举例:①A企业于99年1月2日投资乙企业投资金额为110万元,持股比例为10%,乙企业99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10万
贷:银行存款 110万
②A企业于99年7月1持乙企业股份10%,投资金额为116万元,乙企业99年1-6月实现净利润30万元。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16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2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万
股权投资差额=(1000万+30万)×20%-(110万+116万)=20万(假定股权投资差额按摊销)
③乙企业99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万元,A企业应确认收益=(80万-30万)×20%=10万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损益调整 10万
贷:投资收益 10万
借:投资收益 1万
?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1万
(二)原持有比例大于或等于20%,后增持比
例仍按权益法核算要求的,在当年应按加权平均或投资时间分别确认收益。
举例:①A企业于99年1月1日投资1200万元占丙企业20%的股份,99年初丙企业所有者权益为5000万元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成本 1000万
股权投资差额 200万
贷:银行存款 1200万元
②A企业7月1日投资650万,增持丙企业10%的股份,1-6月份丙企业实现净利润400万元,则6月底所有者权益合计54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5400万元10%—650万=110万元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成本 540万
股权投资差额 110万
贷:银行存款 650万
③丙企业99年全年实现收益9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扫10年摊销)
应确认的收益=900万×20%+500万×10%=230万=400万×20%+500万×30%=230万摊销股权投资差额=200万÷10+110÷10÷2=20万+5.5万=25.5万
A企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30万
贷:投资收益230万借:投资收益 25.5万
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25.5万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每日一练:长期股权投资
多项选择题
◎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有( )。
A.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B.对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C.对于被投资企业持有期间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应按其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D.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如果属于投资前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查看答案】→点击进入“每日一练――免费在线测试”>>
初级会计职称:每日一练《经济法基础》(-12-20)
中国大学网
12月20日
[摘要]成本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讨论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一、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成本法投资收益的处理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但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若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未分配的利润又被投资后实现的利润弥补,则投资企业应在原累计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范围内恢复投资成本,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二、常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按照上述规定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来源于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则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来源于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则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如不能分清是来源于投资前还是投资后的净利润,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则按此金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或零,不需冲减,分得利润或股利全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例1:A企业于04年4月2日以500万购入B企业3%的股份,B企业04年净利润50万,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04年股利60万。则: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18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6750
投资收益 11250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计算公式: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例2:02年1月2日A企业以60000000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B公司有关资料如下:(1)02年4月20日宣告01年度现金股利1500000元,02年实现净利润6000000元;(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度的现金股利7500000元,03年实现净利润7000000元;(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度的现金股利6000000元,04年实现净利润5500000元;(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度的现金股利3000000元。A企业各年有关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150000(1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0]×10%-150000=15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500000×10%-150000=6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750000(7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投资收益 600000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1500000+7500000+600000)-(6000000+70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10%-(-100000)=7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0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3000000)-(6000000+7000000+55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25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000×10%-(-200000)=5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3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0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0
三、一种简化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上述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核算还是比较复杂的,要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而且在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时,因需要“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企业各年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及“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各年实现的净损益”等数据,导致投资年度越往后,计算所花的时间会越长。实际上,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股利,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化的核算方法,可以不必计算被投资企业累计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只需比较股利所属年度的被投资企业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不管是投资年度还是以后年度,都可采用以下这种简化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计算公式:
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上年投资持有月份÷12)
注: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
年的利润或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就是被投资企业股利所属年度的净损益。
投资企业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本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同样,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我们先以例2为例,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可直接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可按上述简化公式计算,由于A公司02年才取得投资,“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和“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都为零,则: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0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10%-0=150000元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02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600000元(注:A公司于02年1月投资,因此“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应为12)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7500000(03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600000=150000元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000000(03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7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0(04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70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500000(04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55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3000000(05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550000=-25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因此,恢复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仍为200000元,应收股利是300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应是500000元,会计分录同前一种方法。
再看看例1,由于A企业是04年4月投资于B企业,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的是04年的股利。则按简化公式计算04年投资收益时,“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应是B公司04年实现的净利润,很显然,计算结果与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当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B企业04年12月31日分配现金股利30万,则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则为300000×3%-11250=-2250元,为负数,这时如果仍是恢复初始投资成本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在运用简化公式时,如果是被投资方第一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次分配股利,且是在投资年度分配当年的利润时,如果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为负数,则不需恢复初始投资成本,而是按应收股利全额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不过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
综上所述,运用上述简化公式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时,计算结果与会计制度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一样,但要比原计算方法简单,计算量要小很多,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
★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