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新晋双一流大学名单(共含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柠檬冰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022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最新
一、2022年新晋双一流的22所大学名单
教育部还没有公布第二批双一流高校名单,但有很多网友根据学校近些年的发展,推测以下22所大学很可能会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综合类(6所):黑龙江大学、江苏大学、湖北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大学、青岛大学
理工类(6所):长春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医药类(2所):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农林类(1所):新疆农业大学
师范类(1所):西北师范大学
财经类(2所):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语言类(2所):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政法类(2所):西南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北京大学:自主确定并自行公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并自行公布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
外交学院:政治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
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
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
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厦门大学: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化学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郑州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
河南大学:生物学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湘潭大学:数学
湖南大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中南大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药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海南大学:作物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
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生态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力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
2022年有望进入双一流的大学?
1、深圳大学
该校成立于1983年,办学时间还不足40年,但该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比很多高校都厉害。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深圳大学已有10个学科为B类,其中光学工程被评为了B+学科。如果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能有1个或者多个学科升为A类,入选的希望就很大了。
2、湘潭大学
该校在数学与计算科学领域有着“计算湘军”的美誉,足以见得学校在数学方面的优势。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湘潭大学的数学是B+学科。在,湘潭大学还凭借在高效算法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自然科学二等奖,很多人认为该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3、燕山大学
根据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燕山大学是河北省排名第一的大学,在全国排名第95名。该校的机械工程为A-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学科。距离第四轮学科评估已有近5年,相信燕山大学的学科发展也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该校冲击双一流是受到全省各部门重点支持的,入选的可能性很大。
4、南京医科大学
根据20软科医药类大学排行榜,南京医科大学位于第3位,比入选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天津医科大学还高一个名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A+学科,还有4个学科是B+等级。通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南京医科大学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想必会有更出色的成绩,并凭此入选双一流。
2022新增双一流大学名单有哪些
在原有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实际包括6所独立设置的高校)的基础上,此次第二轮更新名单中增加了7所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广东3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1所(上海科技大学)、江苏1所(南京医科大学)、山西1所(山西大学)、湖南1所(湘潭大学)。
这样,国内“双一流”大学达到14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5所。
全国各省双一流大学名单
北京(3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江苏(16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所: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上海(1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陕西(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四川(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广东(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湖北(7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辽宁(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浙江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吉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福建(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厦门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福州大学。
重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重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南大学。
河南(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南大学。
新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石河子大学。
山西(2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甘肃(1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兰州大学。
云南(1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云南大学。
河北(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江西(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南昌大学。
海南(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海南大学。
广西(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广西大学。
贵州(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贵州大学。
内蒙古(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内蒙古大学。
宁夏(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藏大学。
什么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大学是国家的一项建设工程,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也就是说“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广州双一流大学名单
广州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2月9日公布)
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药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广州首轮建设高校名单(12月6日公布)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关于“双一流”
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柱。
总体目标是到,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大学个人学习规划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被慢慢确定。我们也可以在这样重要的时间段选择漫无目的,整日无所事事,最终四年以后回首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留下四年的苍白,无力地悔恨,遗憾。我,则希望四年以后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好的交代,希望那时的自己可以对着自己的心无愧地说:这四年我没有白费;这四年我过得很充实;这四年我学会了很多;这四年我所学到的知识或者经验将会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人生中重要且美好的回忆可以从我的大学四年中找到踪影……所以我制定了这一份学业规划,希望它时刻鞭策着我,提醒着我梦的方向,我所追求的远方……为成功插上一对翅膀,助它飞翔。
二、自我分析
1、自我认识
优点:性格沉稳内敛、执着冷静、心思缜密、做事认真负责、真诚待人。
缺点:易沉默寡言、优柔寡断、懒散、太过敏感、丢三落四、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爱好听歌、写作、阅读、动漫,喜欢静谧的自然的气息
2、自我剖析
有时候太过安静,心里想的事情太多无形中产生的很多压力让自己过得很累,学习上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玩心,需要时间的磨砺让自己变得沉得下心去学
3、自我要求
①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省
②增强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
③积极向上并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三、专业分析
我所在的是数学专业,数学是很多学科都会涉及到的工具,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并于微小中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不管是以后的考研或者是对于我们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来说,学好数学很重要。而针对数学这门课的学习,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同于大部分其他专业的学习。只有扎实的掌握才是真的领悟,没有半懂不懂。如果可以真的学好这门课,对我们的将来发展肯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四、社会环境分析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英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好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谨记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对于我们人生发展的重大影响力,并抓住一切机会去掌握它们,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五、学业目标定位
1、学习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定位:学好自己的专业课,提高思想认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在大四顺利考上研究生。课余时间适当地看自己想看的书,保留对文字的敏感性。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说好英语。培养自己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使自己朝着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四年中最不能放下的就是学习,要不顾一切地去学习,朝着自己心的方向不留不该有的遗憾。)
2、身体素质方面的定位:不熬夜,保持作息时间正常。坚持晨炼。少吃零食,吃正餐、水果。保持体重正常,瘦点更好。
六、具体计划实施方案
(记着:只有真才实学才会被接纳,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将自己历练至不败之地)
每天必做:早上六点起(星期六、日没特殊要求),做两篇英语阅读题(如:快速阅读),之后朗读英语(包括单词,短语,课文)。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好相关笔记。合理安排科目每天学习占用的时间及进行科目学习的先后顺序。
每周必做:上机练习英语听力(每次两单元),对《办公自动化及其应用》及《大学计算机》的知识进行操作实践(目前大一的安排)。
最新甘肃双一流大学名单2022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国内最好的纯211大学
评价标准不同,国内最好的纯211大学也是不同的。小编在下文中将分别介绍上表中排名第一的三所大学:
1、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既是211大学也是双一流大学,隶属于工信部,也是著名的“国防七子”之一。学校发端于“哈军工”,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国防领域的人才。
南理工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该校的兵器科学与技术是A+学科,实力在全国排名前2名或者前1%。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兵器与装备、化学与材料、信息与控制3大优势学科群,有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南京理工大学在江苏省的历史类最低分数线是584分,物理类最低分数线是549分。推荐报考的专业有武器系统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6所国内名校的矿冶系组成,目前是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的大学,也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实力很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科大有2个学科被评为A+等级,分别是冶金工程和科学技术史。
20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市的最低分是618分。推荐报考的专业有机械工程、能源动力与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3、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211、双一流大学,是“两财一贸”的成员之一。学校以经管类学科为特色,法学、文学、理学协调发展,是国内很有实力的财经类高校。
上财培养的毕业生实力出众,所以学校的总体就业率是比较高的。根据年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校总体就业率是94.6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56%,硕士生为98.75%。
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在上海市的最低分是558分(满分660分)。推荐报考的专业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政学等。
2022年双一流名单什么时候出
由于双一流的评选是非常严格和谨慎的,所以评选双一流大学一般都会从排名、学科建设实力、学科评估排名等多方面来进行参考。由于参考数据较多,因此双一流的评选时间也较长。
在众多参考数据中,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是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也就是说双一流的评估时间一般都是在学科评估结束之后才进行启动。据了解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在20的11月启动,预测2021年末(2022年上半年)将会公布。
而按照第一轮双一流公布时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明确指出,双一流每5年为一个周期,因此根据这些信息,小编大胆推测,第二轮双一流应该会在2022年上半年公布。
最有希望进入下一轮双一流的高校
进入2022, 不少考生家长都在焦急等待第二轮“双一流”名单的公布。那么今年会有哪些高校有望跻身新一轮“双一流”行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所呼声最高的高校,一起来看看。
1、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足,但该校的起点很高,自建校以来该校就已拥有了拥有45名院士,其中,22名全职院士。据软科统计,在国家自科基金“杰青”“优青”项目中,南方科技大学近5年新增了5位国家“杰青”和9位国家“优青”;在近10年增选两院院士统计中,南方科技大学增选院士2人,堪称最具实力“双非”。
2、西南政法大学
该校是一所政法类高校,其实力是被人所认可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法学学科别评为了A类,其实力已经可以和国内知名的政法类高校比肩。如今该校各方面发展已经积蓄了强硬实力,社会呼声大,这次入围双一流大学的几率也很大。
3、江苏大学
江苏本就是一个注重教育的省份,因此省内会大力支持江苏大学入选双一流。目前江苏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良好的口碑和名气及院校实力,进军双一流大学也是比较稳妥的。
4、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目前有着594位教授,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位,由于该校建校时间较短,所以未参与上轮学科评估,不过从其科研基础设施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已经拥有一定实力去冲击“双一流”。
除此之外,南京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湘潭大学等校均入选呼声很高。
注: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已下发至高校,但还未正式公布,官方名单具体何时公布,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2最新江苏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985名校
在国内,985或211这两个标签,对于高校来说意味着综合实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发展水平。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是江苏省高校中综合实力最强的。
南京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1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3个为A+;东南大学有12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5个为A+。其中,A+学科数东南大学超过南京大学,在江苏省排名第一。
东南大学的知名度可能不如南京大学,但这两所大学都很值得报考。相对来说,南京大学更偏综合性,文理都比较强,多学科协调发展;而东南大学则是一所工科较多,有着老牌工科院校的基础实力,尤其土木、建筑、交运等学科比较强。
211高校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除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其余这10所大学也都是颇有实力的,认可度高,也都有出类拔萃的学科专业。
这里要特别说下苏州大学,在高校云集的江苏常常因为出身而被人忽视。不得不说,苏州大学真的被低估了。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里,苏州大学拿到了2个A-和12个B+学科,其中两个A类学科是设计学和软件工程。
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苏州大学也带着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一流学科成功入选。对于那些想要留在江苏省的学生来说,苏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苏大也是出了名的热门报考院校,录取分数线并不低。
双一流建设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另一方面,江苏除了综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高校,更有不少大学凭借学科优势,在国内高校圈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都是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特色专业报考价值比较高。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江苏省高校入选名单:
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上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2022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上海市14所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大学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上海市14所学校入选“双一流”,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是上海市“双一流”建设的最大赢家。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10所高校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大学排行榜前200强高校落选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
全国86所中国百强高校、25所非985和211工程大学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北京、江苏、上海、安徽和四川雄居全国各地区前5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雄居双一流大学排行榜冠亚军,是未来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创建世界顶尖大学的排头兵。
“双一流”与“985、211”的区别
虽然都是我国的重点大学,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双一流与985和211之间的区别,如果说211是重点班,那么985就是重点班中的重点班,985和211侧重于对大学的评定,而“双一流”则侧重于对学科的评定。
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一百多所大学,都是对学校的综合实力践行评价,而“双一流”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再在名单中年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就是先看大学有没有实力很强的学科,再根据学科来评定大学的强弱。
教育部最新通知,2022年新一轮“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
又前进就有退步,这次的新一轮名单中,有7所学校成为“双一流”的新宠,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也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有15所高校的16个“双一流”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
内蒙古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2022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内蒙古大学简介
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简称“内大”(IMU),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教育部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首选支持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7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被国务院确定为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学校被国家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教育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适合581分报考的大学
1、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溯源于19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
2、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20,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3、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ChineseRailway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4、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5、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6个本科专业,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8个。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
6、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育人理念;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
7、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9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12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200多人。
8、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9、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十余年来,学校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从这里走出了40余万优秀校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401-500位,进入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六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学校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固定资产30亿元,馆藏图书325万册,电子图书160万册。主办8种学术期刊。拥有2所附属医院,9家直属附属医院。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
10、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国防科工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吉林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2022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
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下设46个学院;教师6624人,在校全日制学生72376人;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延边大学
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现设有21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高水平学科立项建设工作中,我校获批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优势特色建设学科、新兴交叉学科15个。
东北师范大学
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2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8024人;专任教师1557人;设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 新晋优秀员工评语
★ 新晋护士述职报告
★ 新晋老师英语简历
★ 晋词
★ 晋祠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