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经典禅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卉鸿雯c8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弘忍经典禅语(共含8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卉鸿雯c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弘忍经典禅语

篇1:弘忍经典禅语

1. 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

2. 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3. 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4. 真如本有,不从缘生。

5. 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

6. 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7. 此守心者,乃是涅般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8. 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

9.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10. 自此已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

11. 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

12. 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篇2:弘忍经典禅语

1. 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

2. 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 多学知见,所生死苦。

3. 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4. 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

5. 一切众生 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6. 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7. 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8. 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

9. 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

10. 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

11.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12. 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13. 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

14.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15. 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

16. 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

17. 清净者,心之原也。

18. 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

篇3:弘忍经典禅语

1. 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2. 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

3. 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4.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5. 涅般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般。

6. 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

7. 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

8. 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

9. 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

10. 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11. 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12. 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13. 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14. 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

15. 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16. 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17. 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

18. 故知守本真心,是涅般之根本。

19. 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

20. 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 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

相关资料

弘忍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篇4:弘忍经典禅语

1、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2、妄念不生,涅盘法自然显现。

3、若识心者,守之即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途。

4、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5、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6、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7、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8、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

9、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

10、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篇5:五祖弘忍禅师述禅语

1、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2、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3、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4、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

5、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6、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 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7、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

8、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

9、清净者,心之原也。

10、真如本有,不从缘生。

11、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

12、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

13、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14、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15、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

16、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

17、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

18、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19、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20、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21、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22、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

23、一切众生 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24、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25、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26、自此已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

27、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

28、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

29、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

30、此守心者,乃是涅般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31、涅般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般。

32、故知守本真心,是涅般之根本。

33、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

34、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

35、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36、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37、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38、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 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

39、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 多学知见,所生死苦。

40、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

41、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

42、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43、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

44、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

45、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46、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

47、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

48、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49、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

50、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篇6:五祖弘忍禅师述经典禅语

1. 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

2.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3. 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4. 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

5. 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 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

6. 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

7. 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8. 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

9. 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10. 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

11. 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

12. 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13. 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

14. 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

15. 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

16. 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

17. 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18. 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

19. 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

20. 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

篇7:五祖弘忍禅师述经典禅语

1. 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

2. 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

3. 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4. 真如本有,不从缘生。

5.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6. 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

7. 自此已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

8.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9. 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10.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11. 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

12. 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13. 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14. 涅般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般。

15. 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16. 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17. 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

18. 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19. 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

20. 此守心者,乃是涅般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21. 一切众生 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22. 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23. 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24. 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25. 故知守本真心,是涅般之根本。

26. 清净者,心之原也。

27. 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

28. 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

29. 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30. 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

篇8:弘忍简介

弘忍

中文名称: 弘忍

性 别: 男

朝 代: 隋、唐

生 卒 年: 601~674

国 别: 中国

出 处: 中国历代名僧

生平简介

大开东山法门的弘忍

由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禅学,二传至慧可,三传至僧璨。自达摩至僧璨,修禅者都实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往,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但自僧璨以下,四传至道信,五传至弘忍,道信、弘忍开始改变宗风,大会徒众,说法传教,禅门过起集体修学的生活来。道信住于湖北黄梅双峰山,聚徒500;弘忍继承道信衣钵后,移住双峰山东面的冯茂山,会众多至700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东山法门大开,为以后禅宗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宗派奠定了基础;东山法门提倡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实行生产自给,把日常劳作视为修禅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日后禅宗于深山幽谷中建立丛林,实行农禅结合生活的指导思想。所以弘忍是使中国禅学转为禅宗的关键人物,在中国禅宗史上有著相当重要的地位。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县(今黄梅县西北)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7岁从道信出家,13岁正式剃度为僧,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弘忍悟解很深,大受道信欣赏。道信临终前,密付法衣给弘忍,时为唐高宗永徽三年(651年)。同年九月道信圆寂,弘忍继承法席,另择冯茂山建立道场。

弘忍的禅学思想,基本上恪守道信的法门而略有发展。道信法门的特点,一是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是依《文殊般若经》倡“一行三昧”说。对此两点,弘忍都坚持不变。他常说:“欲知法要,心是12部经之根本。”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这些话只是对道信“以心法为宗”观点的阐发。弘忍又曾说他“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神秀也说东山法门“依《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说明弘忍对道信禅学的两个要点皆遵行不替。

道信禅很重视念佛,主张念佛与成佛合一。道信曾反覆强调:“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弘忍也继承了这一思想,教导门徒诚心念佛,建立了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但在传教方式上,弘忍的主张与道信略有不同。道信继承达摩的“二入四行”,制立了“入道安心要方便”,以后发展为“五方便门”,这些说法,仍是意在超悟的“藉教悟宗”。而弘忍除了承袭上述诸说外,比较强调“息其言语,离其经论”,“天竺相承,本无文字”,初步有了“教外别传”的自觉意识。又强调“即心是佛”、“心净成佛”、“屈伸臂顷,便得本心”,也初步有了“顿悟”的意味。总的说来,东山法门对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渐悟”与“顿悟”兼收并蓄,合旧传与新说为一体,为传统禅学过渡到禅宗“南顿”、“北渐”二派准备了条件。

弘忍收徒授学,不讲究来学者的贫富贵贱和文化高低,来者不拒,“法门大启,根机不择”,又善于化导,故门风大盛,名誉日增。唐高宗闻其名,于显庆五年(660年)遣使召他入京。弘忍固辞不赴,朝廷乃送衣药到山中供养。他受到朝野道俗尊崇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弘忍的门徒多达700,及门大弟子有神秀、慧能、智诜、惠藏、玄约、老安、法如、玄颐、高丽僧智德等25人。龙朔元年(661年),弘忍已经61岁,考虑传付衣法的事情,乃令门下徒众各作一偈,借以考察各人的见解,准备将衣法传付给悟解最深的人。上首弟子神秀与碓房行者慧能都作了偈语,弘忍认为慧能见解最透彻,遂授以衣法,让他回岭南弘化,以后遂创立了禅宗南顿一派。神秀未得衣法,但在长安、洛阳一带影响很大,以后创立了禅宗北渐一派。

弘忍传付衣法给慧能后,在东山继续弘法十几年,于上元元年(674年)十月二十三日圆寂,寿74岁。玄宗开元年间,学士闾丘均为他撰了塔碑。代宗时(763-779年)朝廷追谥为大满禅师。

五祖弘忍禅师述经典禅语

忍座右铭

《忍一忍》教案

忍200字作文

成,居于忍

励志禅语

禅语语录

佛法禅语

爱情禅语

最最禅语

弘忍经典禅语(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弘忍经典禅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