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卡夫卡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卡夫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

篇1: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

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

前几天,读完了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本书作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也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代表。

上学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本书。而它也在我的书柜里沉睡了很多年。已经不记得是在一种什么心境下把它淘回来的了。最近整理书柜时发现了它,便粗略的读了一下。应该说作为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就是以萨尔与狄安、玛丽露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欢纵欲,任意游荡,高谈禅宗……最后各自离开为主要内容的。

应该说这本书的写作与流行都有着特殊的时代烙印。也就是在二战以后,人们的精神几乎进入了死胡同。“垮掉的一代”在极端苦闷之下,以极端的放任和疯狂的生活来作为精神上的安慰。实际上这样的书,我已经很难有心情仔细的读下去。只能算是粗略的浏览一下吧。但作者在书中说的: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却让我产生了很深的共鸣!

现实尖锐的棱角,早就把我曾经的激情,青春的执着消磨的无影无踪,为此我也曾愤怒过、悲伤过!但今天,我早已学会接受生活,认同命运,不谈理想,更不会再愤怒!而且从生理的年龄上讲,我也已经不再年轻。那些曾经艰难的岁月也让我体会到了叔本华说的“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的含义。

但是我想,接受现实,认同命运,并不表示我在消极的面对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在多年以前写的一首诗,里面有这么几句:让我们收起心中的抑郁,抛开那无谓的忧伤,加添一份力量,今天必须洗去那悲伤,我还年轻,勇敢向前!(记得这首诗好像是根据Beyond《金属狂人》中的歌词改的.)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注定要不断的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许我们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现实面前,个人注定是渺小的;而我们也无力改变命运,只能试着做命运的朋友;那些曾经的理想,现在看来更像是飘渺的梦。但是当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切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愤怒,而是变得更加平和。我们对生活仍然可以有目标,也仍然在努力!

过了春节就又是本命年了,也许从生理的年龄上讲,36岁已经不再年轻,在这个应该事业有成的年龄,我却仍一事无成。但是至少在心里上、在心态上我还年轻,我仍有激情,我仍有目标,我仍在路上!

仅记于01月09日22时45分。

后记:读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之后,本想写一篇读后感的,但是却写成了这个样子。我想,可能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吧。而我也不例外,有时候会怀疑不断去付出努力的意义,也许消极的面对生活未必就不好。不论怎样活着,都是一生!但我已经在路上,只能不断向前,无法回头!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新的一年,自己给自己加油吧!

篇2: 昨天我还年轻

头天晚上,两人吵架,背对着背,谁也不肯理谁。早晨醒来。她发现枕边躺着一张纸条:“昨日我还年轻,固执冲动。”她“噗哧”一笑,怕他听见,忙捂住嘴。透过门缝,她看见他正坐在沙发上剥蒜,一招一式,严肃认真。

昨日我还年轻儿媳妇给他们送来一条鱼,她没接稳,鱼掉在地板上,欢快的蹦跳。他急忙去抓,鱼太滑,抓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又一次想笑,一个干巴巴的老头,穿着满是窟窿的汗衫,在客厅里与一条鱼搏斗,这场面她好像头一次见。以前?是的,好像昨日,他还是小伙子,肌肉发达,饭量惊人,低语也似炸雷。好像他真的老了,她想,怎样时刻溜得这么快?

他开始杀鱼,她不理他;他开始剥鱼鳞,她还是不理他;他把洗净的鱼用料酒和酱油腌好,她仍然不理他。他开始往锅里倒油,她说:“你干吗?”他说:“做红烧鱼啊。”她说:“不行,我要吃糖醋鱼的。”轮到他笑,声音不大不响亮,没有年轻时的霸气,却多出几分随和。

他把鱼放进锅里,跟她说:“咱们这是干吗呢?一把年纪,还这么大脾气。”她说:“是你先惹我的。”他说:“我知错了,不是跟你说,昨日我还年轻,固执冲动……”她说:“去你的。”他不理她,只顾自言自语:“其实我们都还年轻,不是么?”昨日比这天年轻,等到明天,回头看看,这天我还年轻……她说:“年轻就该吵架?”他说:“不是吵架,这是年轻的感情。”她说:“我们还能拥有多少个年轻的‘昨日’?”他说:“不知道。不知道,才更就应珍惜,哪怕是在吵架。”说完,竟伸了手,想揽她的腰。

她笑着躲开,骂一声“厌恶”。他站在那里,“嘿嘿”笑。她说:“你快把锅里的鱼捞出来吧。”他说:“你又干嘛?”她说:“此刻我改变主意了,我想吃红烧的。”

精选阅读(二):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尽量别让我太明白

归家第八天。。安逸日子下是自己的惶恐。虽然知道自己大大咧咧。但夜晚一个人时。也会思考。我想这是年纪给我的唯一改变吧。

想着对任何人没说过的心事。想着这些年来的错和过。虽然后悔。但不会要求自己抹掉。我懦弱不自信。也自卑。这天把坚持已久的东西。彻底的丢掉。突然前所未有的简单。你会发现鸡肋这种东西越多。坠的越疼。。

昨日在网上看见这样一段文:“一个人所想要的各种别人终究不能全部都给予这是人生当中不可避免的遗憾我要在变老之前真正的想开感谢别人的付出不介意那些无谓的遗憾最好但是了。”有点矫情是吗?但是人的生活就是特么这么的`矫情。。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尽量别让我太明白。。这是我此刻最想要的。。原谅我的配图。可我就是喜爱花。[玫瑰]

精选阅读(三):

篇3: 昨天我还年轻

我们还年轻,我们一向这样认为;

我们的确很年轻,我们风华正茂,我们大声宣扬着我们活着的好处: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也许只是我们唯一的资本;

我们还年轻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我们不断享受着生活,近似为所欲为的彰显自己的个性;

当岁月不再偏爱我们,我们这群未来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最后意识到时刻是喜新厌旧的,它会果断而无情的抛弃它不想要的一切,此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在脑海里冒出一个疑问:我们还年轻吗?世界还属于我们吗?这个疑问在时刻的催化下越来越壮大,我们无能为力,无法将之排除脑海,我们开始恐慌……

越来越多的事情压在我们的肩头,学习,工作,家庭所有那些本该早就意识到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慢慢的在遭受这社会的同化,变得不在单纯,变得勾心斗角,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满目疮痍,我们开始开始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什么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

时刻一点点的推进,推进,再推进,我们这些年轻人开始变得紧张焦虑,是的,我们立刻要毕业了,立刻进入那个我们以前无限渴望的完美地方,却不知道它危机四伏。我们忙着为工作东奔西走,愁云笼罩着每一个人,脸上强挂着一丝微笑。

我们开始怀念以前无限完美的生活,沉浸在昨日的欢笑中,也许我们会感到后悔,但是我们知道那已经是昨日了;

理解现实;

的确我们开始理解现实,也务必理解现实,我们开始发奋弥补昨日的虚度,那些本该成为过去的,本该是最厌恶的考试不得不再次浮此刻生活中,有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开始向着更好迈进;

我们不知道自己此刻是不是还年轻,但是我们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季节,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我们的未来是完美的,此刻的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我们为了很多人活着,很多很多……

我们还年轻,校园里的我们不再安逸;

我们还年轻,奋斗、梦想,不断激励着我们;

我们还年轻,没钱、没房、没车,没有,什么都没有,此刻的我们只有青春;

我们还很年轻,世界是我们的,永远是我们的,正因我们永远年轻,像此刻一样,色彩斑斓,永不褪色。

我们很年轻,我们还属于校园。

篇4:我还年轻随笔

我还年轻随笔

在石板路上洒下一串串笑声的羊角辫女孩早已长大,那曾经高高举起女孩的结实的.臂膀也不再强壮有力。

小时候,爸爸喜欢把我举过他的头顶,他的头顶总回荡着愉快的笑声。妈妈嗔怪他:“别仗着自己年轻就瞎折腾。”爸爸爽朗一笑:“这碍什么事,我年轻着呢,有力气。”我也在旁边附和:“爸爸才不会老呢。”

我10岁了,爸爸依然喜欢把我举起来,但举不过头顶了。妈妈嗔怪他:“这个年纪的人了还逞强。”爸爸依旧笑了笑:“我还年轻着呢。”懵懵懂懂的我瞧见了父亲额头上的汗珠以及点缀在黑发问的几根银发,但我依然附和:“爸爸才不会老呢。”

现在我15岁了,爸爸自然举不起我来了。但他依然什么事都抢着干,抢着送我上学,抢着做任何他能为我做的事。只要我在他面前,他便不肯让我受一丝一毫的委屈。妈妈嗔怪他:“还不服老?女儿都这么大了。”爸爸还是一笑而过:“我还年轻着呢。”

就在送我上学的前一晚,爸爸因为胃疼睡不着觉。但他不肯吃药:“吃了药容易睡过头,明天还要送女儿呢。”妈妈心疼地劝他,他也不听。

我把药和温水端到他面前,他恼了:“不是说不吃嘛,我还没有虚弱成那样。”我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总是这样,总是说自己还年轻,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主。但有一件事要我做主,你可以允许自己老了,你可以不用再抢着搬很重的东西了,你也可以不用再说自己年轻,然后偷偷地拔白头发了。因为,我已经长大了。”爸爸只是笑着,然后吃了药进入了梦乡……

爸爸,你可以允许自己老了。

篇5:高一我仍在路上读后感

前些日子疫情期间在家休息时,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在路上》的书评,便直接买了看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萨尔与他的朋友的生活琐碎和多次通过不同方式游经美国,甚至到达墨西哥的故事。作者乔治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命名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这代人的生活--贫穷的生活与经常换的底层工作,不断地酒吧买醉、欣赏爵士乐与吸引女孩,搭车到途径美国各地去旅行,整日整夜地交谈或读书。这种贫穷的生活却显现出其独有的色彩与生命力,让人突然觉得有钱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起码不是唯一会快乐的选择。作为描写了这么一群"垮掉“人群的书,当然也有不少质疑与批评,认为他们在做的不过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这些人眼里,也许通过持续地努力获得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过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才是梦想,但是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并不冲突,一种是努力过上美好的生活,一种是已经生活在其中,生命的意义难以追寻,那么只要能快快乐乐地每一天,沉迷在”奶头乐“与酒精当中又有什么不好呢?

不去批判别人生活的方式与意义,而应自己想想自己应该追求的生活,是坚持隐忍成功的成就感,还是眼下的快乐。书中的他们能打破现实中种.种默认的规则与枷锁,也有仿佛燃烧不尽的热情与能量。我也希望可以拥有这种热情与能量,可以如迪恩一样保持兴奋,即使暂时撇开理智,想象一下,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能令他兴奋与有所感悟,这是多么美妙的能力。但他们也并不是幸福的,周围的一切都在迅速的迸离解析,贫穷的阴霾也持续笼罩,生活的大厦在不断坍塌,就如逐渐消亡的爵士乐,生活的枯燥乏味也在逐渐吞噬着内心的火热。但他们却依然持续燃烧,尽管生活有不断的悲剧,他们还是能”用缠满绷带的大拇指举一个鼓励的动作“,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与活力是我毕生的追求。

这本书让我见识到生活的另一种选择,他们的精神也将让我一直铭记与追求。

篇6:高一我仍在路上读后感

一盆清水,编草为舟,我到我的海上去遨游。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好奇和求知贯穿了我的孩提时代。无论是窗边逐香而来的蝴蝶,抑或是邻家女郎明艳笑靥的淡淡脂粉香气,都会使蛰伏在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求知欲蠢蠢欲动。我开始沉湎于自然的宝库,也时常流连于知识的殿堂,这启蒙了我的人生路。

八年前那个日光熹微的秋日,母亲把不安的我带到小学徐徐打开的大门,把书包置于我肩上,予我一个鼓励的笑容。那一刹那,仿佛混沌天地间开辟出一条荆棘丛生的蜿蜒小道。我知道,我的人生之旅迈上了征途。

流年似水,佳期如梦,春天总是一去不复返,转瞬之间,我站在人生的初夏之际。

散散慢慢的态度总是在考试这台兑奖机前抽不到喜人的奖券。桌面上静静躺着的成绩条正噙着无情而嘲讽的笑意,似乎低语道:“你想取得好成绩作文wWw.ZuoWenwang.Net/,无异于夏虫语冰,痴人说梦!我看还是趁早放弃吧!”真的要就此放弃奔跑,只是凝望着同伴远去的背影吗?黑色的沉寂中,内心的潮湿泥泞与窗外的风雨晦暝默契联结。

眯起眼,似乎看到自己踟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理想的伊甸园,一条直抵沉沦的阿鼻地狱。我看向年少时种下的期许,抽出的嫩芽已濒枯死。枯黄的枝丫远远伸向天空,似乎渴求着拼搏的甘霖。

天地正朦胧,腐草却悄然化作漫天流萤。

人生的唱片还在吟咏,我不知未来是何模样。但不啻是一季流火的盛夏、满面风霜的深秋,还是白霜化鬓的隆冬,我依然秉承初心,十年饮冰。

十八岁的---选择前往湖南师范度过他的青春;年仅六岁的莫扎特在他人生第一场演唱会上弹出第一个音符。谨以梦想为灯,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春而志,我依然在路上前行。

篇7:理由就是我还年轻随笔

理由就是我还年轻随笔

20xx年的2月和3月,我想在我的整个大学四年里,或者整个人生中,都是难以忘记的一段时间吧。我,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们,我们所有人都像是温水里煮着的青蛙。考研准备初期,我们像青蛙刚入水时一般毫无痛楚的忐忑不安;成绩出来不尽人意却仍旧怀有希望的我们,又像是青蛙煮到了某个节点后开始有了痛感;最后辛苦纠结地调剂一番后无果,也就是青蛙快熟的`时候了,在各种痛苦挣扎后渐渐麻痹了自己,接受了最后的结果。所有的人,都在那一个个的瞬间长大,也开始慌张。

再过不久,我们就失去学生这个身份了,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二战吗?其实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就像我爸之前总是劝我能走一定走,再远的学校也可以,从小就希望我什么事都能一鼓作气,因为他觉得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是特别有道理的。可是不二战,又会觉得满满地都是遗憾,心有不甘。

还有人都在遂了父母的意愿,拼命地准备着各种考试,要挤进听起来有着十分稳定的工资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因为父母说了,这是个有保障的未来,而他们也觉得自己考研失败,难道就是不行吗?想在这场博弈中胜出一次,极力地向所有人证明一下自己是可以的。

之前的我总是想不通,其实都没什么错。毕业后,冒险二战,或者找个不甚满意地工作,或者一次次在机关考试中碰壁,等等都是选择。没什么对错,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什么,谁都不能承诺什么。向未来去询问一个确定性的,有保证的答案,本来就很愚蠢。

就像是相爱最初的两个人,问我们会一直走到最后吗?不觉得这个问题很搞笑吗?对方和你谁都不知道,只是你自己担心害怕没有安全感才想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安慰自己罢了。

所以,记住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好了,就算是与父母的意愿相悖,就算是一场超级没有把握的冒险,因为年轻,都值得一试。

篇8:趁还年轻,我不将就

当他的电脑里还存着和前女友的亲密照片,当别人问他有没有女朋友时他却忙着否认,当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愿花时间去照顾生病的你,当他朝三暮四,当他暧昧不清,当他不尊重你,当他习惯说谎,当他常常忽略你,当他说话总是不算数……

如果你足够大度,凡是这种“小事儿”都真心的不以为意。那么我羡慕你。

可绝大部分的人都还是会介意这些,也许她们并不会直截了当的摆出来理论或吵闹。但一定会默默地记在心底。藏着的别扭不痛快,还是会偶尔涌上心头。

那么,如果在多次沟通也无用,如果发现他不是自己想要找的人,如果认定他真的改不了,而自己也始终心存芥蒂的情况下。为什么就不肯早一点儿,毅然决然的放弃这段感情呢?是会有不舍,但长痛不如短痛。趁还年轻,别将就了。

我总觉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于初见都是完美的,然后不完美不珍惜的人们一点点儿的,有意无意地给它划上伤痕,划上了便不会再痊愈。直到某天遍体鳞伤,也就散了。勉强凑合,也形同虚设,再无意义。与其浪费时间去修补裂痕,何不趁早去寻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呢。

于是我从一开始就不想将就,我想不到让我将就一份感情的理由。尤其是趁我还年轻,还有资本,还有追求者,还有时间重新开始的时候。如果我现在就将就,那我想不到等我人老珠黄的时候,是不是还会跪在地上抱着哪个人的大腿,哭着求他不要离开我。

大概我是个太过纯粹爱较真儿的人,我不想随随便便的谈一次随随便便的恋爱——只要两个人能一起吃饭睡觉做爱就成,其它都不必深究。其实这样也没错,只是非我所欲也。我心目中最高级别的爱情是两个人能尊重理解,能交流沟通,能忠贞不渝,能相互依偎着一起看这个世界。不管我这辈子能否拥有这样的感情,但趁还年轻,我不愿将就。

也许有人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这要求真高,凑合过得了,不都这样过来的。”

我从来不会要求另一半要有多帅多有钱。我只望他对爱人用心,对感情负责。比起“有总比没有好”,我还是选择“宁缺毋滥”。就当我死脑筋小清新吧,反正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一个人过也死不了。我只是不想抓心挠肝郁郁寡欢地过一生,那我宁愿轻松自在的孤独终老。全球快70亿人,就没一个真爱至上对感情能从一而终的么,这概率怎么也不会比中彩票低吧。

也许有一天当我不再年轻了,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开始想随便找个什么人凑合着过下半辈子。不再介意他到底是不是真心爱我,心里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好久不接我电话到底在做什么坏事儿,连洗澡都要带着的手机到底有什么秘密,夜不归宿是醉在谁的温柔乡里,都不再重要了……只要他偶尔关心我一下,不会总是不回家,对孩子没有不管不问就好了……

也许吧……

可谁又会知道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就像我很喜欢的某篇文章末尾写的一样:

“是的,虽然自知终须一败,但请再多坚持一会,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

篇9:昨天我还年轻-杂文随笔

昨天我还年轻-杂文随笔

头天晚上,两人吵架,背对着背,谁也不肯理谁。早晨醒来。她发现枕边躺着一张纸条:“昨天我还年轻,固执冲动。”她“噗哧”一笑,怕他听见,忙捂住嘴。透过门缝,她看见他正坐在沙发上剥蒜,一招一式,严肃认真。

儿媳妇给他们送来一条鱼,她没接稳,鱼掉在地板上,欢快的蹦跳。他急忙去抓,鱼太滑,抓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又一次想笑,一个干巴巴的老头,穿着满是窟窿的汗衫,在客厅里与一条鱼搏斗,这场面她好像头一次见。以前?是的,好像昨天,他还是小伙子,肌肉发达,饭量惊人,低语也似炸雷。好像他真的老了,她想,怎么时间溜得这么快?

他开始杀鱼,她不理他;他开始剥鱼鳞,她还是不理他;他把洗净的'鱼用料酒和酱油腌好,她仍然不理他。他开始往锅里倒油,她说:“你干吗?”他说:“做红烧鱼啊。”她说:“不行,我要吃糖醋鱼的。”轮到他笑,声音不大不响亮,没有年轻时的霸气,却多出几分随和。

他把鱼放进锅里,跟她说:“咱们这是干吗呢?一把年纪,还这么大脾气。”她说:“是你先惹我的。”他说:“我知错了,不是跟你说,昨天我还年轻,固执冲动……”她说:“去你的。”他不理她,只顾自言自语:“其实我们都还年轻,不是么?”昨天比今天年轻,等到明天,回头看看,今天我还年轻……她说:“年轻就该吵架?”他说:“不是吵架,这是年轻的爱情。”她说:“我们还能拥有多少个年轻的‘昨天’?”他说:“不知道。不知道,才更应该珍惜,哪怕是在吵架。”说完,竟伸了手,想揽她的腰。

她笑着躲开,骂一声“讨厌”。他站在那里,“嘿嘿”笑。她说:“你快把锅里的鱼捞出来吧。”他说:“你又干嘛?”她说:“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想吃红烧的。”

篇10: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励志散文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励志散文

从听说凯鲁亚克的名字,到图书馆邂逅他的《在路上》,再到无意间借到这本书,然后决定翻开第一页,也许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但是看完这部小说后,我发现自己已经跟着凯鲁亚克跑遍了大半个美国,甚至有种过了大半辈子的感觉。如果说一部好的作品,是让人看了之后能够思考自己现在的生活,那么毫无疑问,《在路上》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看《在路上》,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你会有一种永远不愿意丢下这本书的感觉,看了前一段,你会忍不住想要看下一段,而且是那么迫不及待。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章节,萨尔和迪安会到那个地方,你也永远猜不到下一站,他们会遇上什么样的事情。你只是在不安中期待,期待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上演。

这种感觉就好比四、六级考试中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目,尽管有些单词你不认识,但是你依旧会根据自己的猜测想要读下去,然后你就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样,在凯鲁亚克的笔下,有时候我们只能够了解大概,但是你会遏制不住内心的渴望,然后一口气读完。那种速度与激情会灌满你的整个头脑,让你有一种想要立刻上路的冲动。

如今,《在路上》已经出版五十多年了,如果凯鲁亚克仍旧在世的话,他也已经快九十岁了。但是,他的这本巨著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尽管有人说,它是美国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凯鲁亚克本人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灵魂人物。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在路上》好比一部唤醒内心野性的书,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渴望的自由在他们看来是那么轻而易得,他们是那么不屑。而我们的精神信仰,远远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或许我们最多只能够成为一个“背包客”,借着“旅游”的名号行走在路上。

毫无疑问,《在路上》实际上的主人公不是萨尔?帕拉迪斯,而是那个在他人眼中有些神经质的迪安?莫里亚蒂。迪安是一个人人都不敢相信,但是人人都羡慕的人物,但是与其说所有人羡慕他这个人,倒不如说羡慕他的那种生活方式,永远没有烦恼,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永远都靠着内心的那股冲动,永远生活在一种随兴所至的环境中。这个人物有点像《春风化雨》里的基廷老师,永远遵从内心的选择,抓住今天,及时行乐。而他不断追求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其实是因为现实生活的空虚,他想要去追寻自己的信仰,哪里有他想要的生活,他就去哪里。这样的人是没有牵挂的,也是没有烦恼的,就算有烦恼,对于他来说,也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没有迪安,或许萨尔根本就不知道何为生活,在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的人生一片苍白,而是你的人生道路在既定的轨道里行走,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好比迪安在夜半的街头喊出的那句质问和困惑:“人类啊,你的道路是什么样的呢?无外乎是圣童的道路,疯子的道路,虚无漂渺的道路,闲扯淡的道路,随你怎么样的道路。”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都是自己认定的。迪安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种苍白之中,更不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生活的囚牢里。这样的人,无论是在五十年代的美国,还是在当代的社会,也许都不会得到很多人的承认,却无法不引来一片惊羡。

很喜欢小说的结尾,我甚至看了好几遍。“于是,在美国太阳下了山,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望着新泽西上空的长天,心里琢磨着那片一直绵延到西海岸的广袤的原始土地,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我知道这时候的衣荷华州允许孩子哭喊的地方,一定有孩子在哭喊,我知道今夜可以看见许多星星,你知不知道熊星座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的闪闪光点洒落在草原上,使所有河流变得暗淡,笼罩了山峰,掩盖了海岸,除了衰老以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这时候我想起了迪安?莫里亚蒂,我甚至想起了我们永远没有找到的老迪安?莫里亚蒂,我真想迪安?莫里亚蒂。”正如徐星说的,这是一种无可匹敌的结尾。恰好我在看完之后,天空已经接近黄昏,金星马上就要升起,只是我依旧没有找寻到自己的路,那条没完没了的路。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大一的小朋友写的,她说自己在高考结束之后踏上了去西藏的道路,那个时候她身上带的一本书,是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位朋友送给她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完她的文字之后,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羡慕,羡慕这个女孩曾经去过西藏,羡慕她再去西藏的火车上拿着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尽管那次去宁海,我的身边也一直带着这本书,但我却没有那种流浪的感觉。

我记得自己曾经这样跟别人说过,也许以后我就会成为一个流浪的人,走过大街小巷,用自己的眼睛把一切记录。也许我不会有迪安的疯狂,但是我却想拥有那样一种感觉。曾经的许多次,我也想要尝试,自己一个人踏上未知的旅途,就望着天空的星辰,只要它们仍旧闪耀在夜空,我就不会害怕。人生匆匆,我只是觉得如果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出去看看,以后也许都不会再有这种经历了。正如《在路上》里边所说的,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趁还年轻,我不将就

青春优美诗歌精选:《假装我还年轻》

人世沧桑,纵然我们还年轻散文

那时妈妈还年轻优秀作文

那年 我还年少

异地高考获批准,教育公平仍在路上

我的年轻妈妈作文

我也曾经年轻过

一二?九演讲稿―趁我们还年轻

那时我还不懂作文

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随感:我还年轻,我仍在路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