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捏爹的捕捉一场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捏爹的捕捉一场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篇1: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 ”

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具体项目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二、具体操作流程

1、检验科流程: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然后立即电话告知有关科室医生或护士,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复查后,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检验科“危急值”报告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时、分)、报告人、接受人、备注等项目。病区、ICU、门诊部及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接收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签字。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无论平诊、急诊,都应立即报告给临床。

2、病区、ICU报告流程:主班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生需立即(1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如找不到经管医生,需及时报告值班医生、住院总医生、护士长或科主任,由他们负责采取相应措施。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 相应记录。

3、门诊部报告流程:门诊接收人员应立即向该病人门诊医生报告该“危急值”,再有门诊医师通知该病人速来诊室接受紧急诊治,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师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4、体检中心报告流程: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师,向医师简要说明病人的情况,医师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5、其他科室发现“危急值”时按检验科报告流程执行并做好登记

三、质控与考核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篇2:检验危急值报告

【摘要】目的:临床实验室是准确、快速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检验信息和数据。

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及危急值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危急值?所谓危急值是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处于危险的边缘或危险状态中,所以危急值表示危急生命的检验结果,把为种数据称为危急值。

结果:例如当血清钙小于1.5mmol/L时出现全身性痉挛的危险性极高;而当血清钙大于3.5mmol/L时出现高血钙危象的可能性很大,过高和过低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这两个数据都可以看作是血钙的高、低危急值界限值。

结论:有时出现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真实检验结果,患者并未出现相关的危急症状。

如果医生能及时地得到相关检验信息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就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否则会错过抢救的最好时机。

【关键词】危急值;处理意见;重要意义

一旦出现危急值,就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意见,在结果得到确认后,通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所以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立检测项目危急值

1.1 血液化学参考值如表1。

1.2 临床检验见表2。

1.3 血培养+。

1.4 稀少血型。

篇3:检验危急值报告

2.1 临床实验室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2 危急值项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血钾、血钙、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等等。

2.3 对属于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应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实验前质量控制,并认真落实。

2.4 凡属于危急值的试验,一律按急诊标本的规定处理,记录标本收到时间和报告时间。

2.5 对于不合格的标本,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通知病房,重新采取。

2.6 制订《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对检验结果确认、复核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处理

3.1 标本核实: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床号、诊断、测定项目等。

3.2 操作核实:标本是否弄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结果传输是否有误等检验过程并复查。

3.3 测定核实:应在保证质控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测定,且测定时应与正常标本或质控标本同时测定。

如复查的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立即通知临床一线医生及护士。

3.4 临床核实:结果如与临床病情相符合,那么是可以发出报告的;如果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应立即向护理中心咨询并查找原因,如有质量问题应重新取标本免费复查。

①实验前准备(是否空腹、运动、药物的使用等)?

②标本是否张冠李戴?③标本采集是否顺利、是否导致溶血?④标本是否采集在输液侧等等?

3.5 如果复查的标本结果与上次一致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3.6 不管是常规标本或是急诊标本,一旦出现危急值都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临床。

3.7 对其危急值登记记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主治医师(联系人)、联系时间以及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项目。

3.8 如果是由于实验前质量环节所导致出现的`危急值,应视为差错事故,并在危急值登记本上注明原因。

4 危急值的应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实验室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

4.2 实验室没有建立或完善危急值试验项目及界限值。

4.3 没有制订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4.4 报告时间要求不明。

4.5 报告记录不完全。

4.6 临床护理中心未能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质量要求,对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等。

5 重要意义

5.1 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并与临床医师联系。

减少了懒惰情绪,加强了主动性、责任心。

5.2 当出现危急值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5.3 提高检验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当出现危急值时,检验工作者会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结果进行分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诊断水平与临床诊断意识。

5.4 减少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报怨,使实验室地位得到提升。

5.5 增强了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

5.6 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从源头解决标本质量问题。

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是假性的,是由于留取过程中造成的,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6 讨论

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不仅取决于实验中的因素,许多实验前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并对临床有所误导,而这些因素是不能在实验中纠正的。

因此会出现与临床明显不符的检验结果。

例如,一个溶血的标本检测钾,即使使用最好的方法、技术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其标本中的钾的测定结果是增高的。

对标本来说此结果是准确的,因它反映了血清中钾的真实含量;对患者来说,此信息是无效的,因它不能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变化。

所以在出现危急值时,应及时鉴别它的真实性,不耽误患者的第一治疗时间。

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重点是跟踪了解重患者救治的变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在今后医院管理评价中将作为对临床检验部门功能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0

篇4: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接种相关免疫程序的通知》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六、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七、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篇5: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论文

[摘要]不同医务人员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假阳性危急值,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管理缺失之处,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以,要加强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医学检验危急值文件,根据病种病因不同界定不同危急值范围,加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沟通,加强护士培训和教育,加强危急值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核实和处理医学检验危急值,提高报告的准确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键词]危急值;医学检验;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当检验数据出现异常时,病患生命可能已处在危险边缘,为及时挽救生命或有效改善加重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报告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要求检验科在发现危急值后要及时核实具体情况并记录好相关信息,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通过细致分析产生危急值的原因,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制定并执行正确治疗方案和措施。为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隐患,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6: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论文

1.1不同医务人员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1.1.1检验人员部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危急值的含义,不重视危急值的检验意义,没有在第一时间联系并告知医生,认为只要签发具有准确检验结果的报告单就可以,延迟报告时间,漏报或漏记或记录不全危急值,甚或出现没有复检记录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不同于记录时间等情况的发生。1.1.2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医生不甚重视,没有完全记录甚至不记录危急值结果。还有的医生混淆正常值范围与危急值的概念,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有时虽有医嘱但与护士沟通不够未及时执行,贻误最佳的抢救时机。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紧急处理,或对检验结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与临床表现相符,是否需要复检而采取盲目的措施开展救治。1.1.3护士护士尤其是年轻者不了解和重视危急值的概念、意义及其检验报告,不将检验结果联系患者的实际病情,甚或接到危急值没有立即报告医生,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1.2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假阳性危急值

所谓假阳性结果是指检验结果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其产生因素主要包括:1.2.1护士因素护士采集血液标本时不畅通,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输液侧采集标本,标本稀释,标本溶血,脂血,应空腹而未空腹采血,采集标本不符合要求,混用采血容器,标本与其他人混淆等情形均可出现假阳性危急值结果。1.2.2检验人员因素检验人员没有强的责任心,收集标本时未认真核对,未及时退回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并重新采集等,均可出现假阳性危急值。如果将此结果报告医生,会误导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并采取不必要的救治措施。1.2.3被检验者因素有的被检验者不配合医护人员采集标本过程,造成采集的血液标本不能真实反映其生理生化功能变化的实际情况,出现假阳性危急值。

2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管理缺失之处

2.1危急值项目不全

危急值项目是由检验科与相关科室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将血常规、血凝、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作为危急值报告项目,但孕妇的尿蛋白、Rh阴性血型等项目未列入,易为检验人员所忽视,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难以及早处理孕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意外。

2.2危急值往往缺乏小儿和成人之分

有的生理生化检验指标在不同人群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相应危急值阈值也可能不同。如在实践中往往新生儿血糖借用成人的危急值范围,这是不妥当的。

篇7: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论文

3.1加强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危急值项目及其范围,了解其临床意义,一旦出现危急值,首先在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室内质控项目在控的情况下立即复检,复检无误后,立即和相关人员沟通,询问检验结果是否和实际病情情况相符,是否重新留取标本复检,标本采集时是否符合要求,若无异议做好危急值报告记录及相关人员的签字,做到责任到人。

3.2建立完善的医学检验危急值文件

危急值程序文件主要内容应包括:①检验人员发现危急数据情况、是否进行核实、是否及时报告给医生。②将危急值实验纳入操作手册中去。③训练危急值检验人员对数据熟悉度和敏感度。④定期回顾和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⑤做出相关项目表开展危急值检验,详细记录检验中表现。⑥记录并保存危急值处理结果。

3.3根据病种病因不同界定不同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实验会针对不同病患进行研究,实验检测项目不同出现危急值范围就不同,且检测项目不一定都会出现危急值。往往有些检测结果(如肿瘤标志物)已明显超出危急值范围,但不一定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医学检验实践中应用危急值时,要考虑到病种不同危急值亦不同,要制定出每个病种不同项目的危急值界限,必须根据各科相对权威医师的实践经验和所得实验数据共同做出讨论,此危急值才具有实际意义。

3.4加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沟通

这是防范假阳性危急值发生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往往不甚了解医学检验工作,但是送检标本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得到保证,标本在未送实验室前可能发生了质变,检验所用仪器和方法再好,检测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反映被检验人员的生理生化功能变化情况。所以,加强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沟通是预防假阳性危急值出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3.5加强护士培训和教育

护士尤其是新上岗低年资护士,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转变理念,正确认识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意义。护士要加强与检验科沟通和联系,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检验相关知识,使之掌握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检验科应制定被检验者准备以及标本采集、储存、运送的检验手册给各相关科室参考。

3.6加强危急值的监督管理

应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危急值登记报告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和科室要给予通报批评。

3.7医学检验危急值的发现、核实及其处理

3.7.1医学检验危急值的发现检验医学的发展,所用检验设备大多全自动化,拥有完善的`LIS系统,可以在既定项目表中直接设定危急值。在程序中比较患者前后检验结果,若出现危急值,仪器会自动发出警告。若仪器出现问题或出现缺乏此系统及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时,只能靠检验人员拿到检验报告后认真审核来发现问题,需要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并具备丰富经验,在没有科学系统情况下会导致所得报告结果不能进行前后对比。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1~7d,以便复查。3.7.2医学检验危急值的核实和处理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应首先确认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在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试剂无质量问题情况下,若出现危急值,应立刻进行复查,确保不是假阳性结果。在复查结果确定与之前检测情况一致后,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核实结果可靠性,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则应分析假危急值,是否是在检验前或在检验过程中对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不佳所致。这是危急值报告程序最为重要的环节。要求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危急值理论知识,能迅速判断不同患者不同症状的危急值。在核对无误后,记录于“医学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将报告单发送到工作单元电脑上登记确认,并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接到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后,如认为检验结果有问题,应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检验科应再次报告危急值,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4讨论

危急值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一个重要条件。危急值的质量控制除保证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外,更要管理和控制好危急值操作规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可以说,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对于医疗条件有限,医护人员年轻化,实践经验不足的单位更应重视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不断促进检验人员分析和检查异常结果,有效增强检验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不断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增加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强化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接到危急值报告能及时了解被检验者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其病情变化,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学习,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医学服务,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危急值正确报告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增强检验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还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室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服务意识和能力。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以及病情来客观分析危急值,只有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浩,付靖瑜,汪宏良.JCI标准下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13(16):2400-2402.

[2]杨塔娜,李启亮,王艳,等.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20):59-61.

[3]李云凤,张淑华,张海涛,等.检验危急值项目的选择与确定[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3):348-351.

[4]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组.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规范化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7):484-486.

[5]仲腊春.临床生化检验假性危急值产生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1):3080-3081.

[6]袁平宗,汪永强,李勇.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1002-1004.

[7]潘建华,罗丹.检验危急值的回顾分析与评估[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58-161.

[8]张莉,王悦宁,李明江,等.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3(3):263-264,267.

篇8: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一、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发生医疗纠纷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必须快速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必须填写《医疗纠纷登记表》(附件),表中所列项目不得缺项。

1、接报告有关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纠纷的;

2、医疗纠纷的解决进入医患双方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上诉至法院程序的;

3、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发生补、赔偿行为的';

4、有关医疗纠纷越级信访或领导要求督办的;

5、有关医疗纠纷新闻媒体介入调查的。

(二)按照《医疗纠纷登记表》的内容,组织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同步记录处理情况,并注意将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处理结果及时总结上报。具体要求是:

1、立即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调查纠纷发生经过,作好笔录。

2、根据当事人陈述及调查笔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经院班子讨论,形成院内处理意见。

3、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作好情况通报和解释工作。通过电话方式的,应做好电话记录;通过书面方式的,应将文字材料复印件存档。

4、如发生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医闹—事件,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县卫生局报告,争取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支持,尽量维护医疗秩序,注意保护当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5、医疗纠纷通过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程序解决后,卫生院要及时将医疗纠纷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并由专人保管。已归档材料不得篡改、伪造,不得随意外借。

6、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或家属)发生补、赔偿行为的,医疗纠纷处理完结后,应根据当事医务人员、主管人员、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程度落实责任追究,并将医疗纠纷处理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县卫生局医政科。

二、责任科室和当事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一)接当事人报告或患方投诉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应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核实纠纷发生经过。

(二)及时组织科室内讨论,对纠纷中反映的问题,或投诉人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明确纠纷性质和相关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三)院部应及时对科室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梳理,并对整改措施的落实进行督查。

(四)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医务人员应如实陈述事件经过,必要时提交书面陈述报告,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认真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篇9: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为规范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强化应对医患纠纷的处理工作能力,形成防范和处臵医患纠纷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本规定所称医患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二)本制度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方法(试行)》和《漳州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臵暂行办法》。

二、组织机构

(一)设立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即医务科承担医患纠纷登记报告工作,医务科须履行以下职责:

1、统一组织医患纠纷登记报告工作;

2、组织调查、核实医患纠纷相关事项,填报相关登记报告文书;

3、定期汇总、上报医患纠纷处理情况信息。

(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各业务科室分别指定1名负责人配合医务科做好医患纠纷的登记报告工作。

(三)医疗机构法人代表或是负责人为医患纠纷登记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患纠纷登记报告部门专(兼)职人员、医疗纠纷的当事医务人员及科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

三、医患纠纷的登记管理

(一)发生医患纠纷后,医务科专职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认真填写《医患纠纷登记表》(附件1),并建立《医患纠纷登记册》(附件2)。

(1)科室负责人报告有关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

(2)发生涉及以下医患纠纷、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投诉。

①医疗事故争议的解决进入医患双方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上诉法院程序的;

②医院就医患纠纷对患者发生补、赔偿行为的;

③有关医患纠纷越级信访或领导要求督办的。

2、按照《医患纠纷登记册》的填写内容和要求,组织调查和处理,并同步记录医患纠纷处理情况。具体要求包括:

(1)立即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调查纠纷发生经过;

(2)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必要时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讨论),形成院内处理意见;

(3)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4)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作好通报和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

3、及时将医患纠纷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已归档的材料不得篡改、伪造,不得随意外借,应有专人保管,防止遗失;同时作好以下工作:

(1)《医患纠纷登记册》所列的处理项目应按时完成,不得缺项。

(2)处理结果向患者(或家属)通报和解释时,通过电话方式的,应做好电话记录并存档;通过书面方式的',应将文字材料复印件存档。

(二)责任科室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应当主动配合医务科工作,做好以下工作:

1、接当事人报告和患方投诉后,应由科室负责人及时调查、核实纠纷经过。

2、应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对纠纷中反映的问题(或投诉人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明确纠纷性质和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在5个工作日内形成科室意见,书面报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即医务科。

3、对科室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和医务科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及时落实,并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督查。

(三)医患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1、纠纷发生后,应如实陈述事件的经过,必要时填写《医患纠纷当事人陈述报告书》,递交医务科。

2、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认真做好纠纷的处理工作。

四、医患纠纷报告

(一)医务科应严格按照《漳州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臵暂行办法》第三章中有关要求进行情况报告。

(二)医患纠纷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以传真形式报送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纠纷发生的时间,简要经过;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患方的要求。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报告至卫生局。

(四)医患纠纷未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院方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五)医患纠纷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调解解决的,院方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六)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判决解决的,院方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五、责任追究措施

1、对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事故的医疗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对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医疗评议存在医疗缺陷的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追究。

篇10:论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

论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

本论文就危急值回报制度在本院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各位医学检验方面的毕业生有帮助!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对危急值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院两年来临床标本的观察,制定检验项目的危急值范围,认真执行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计算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分布,制定我院血细胞检验4个项目、血栓与止血检验3个项目、血气分析6个项目及生化检验13个项目的危急值范围。结论 检验人员须认真地执行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以便临床医师能够准确、迅速及时地得知危重病患者的检验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关键词: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提出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危急值”的认识、建立报告制度及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又因各医疗机构的大小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危急值”制定的项目和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观察我院1月至1月期间住院患者和急诊患者中不同年龄(新生儿、儿童、成年、老年人)、性别和不同种族人群患者的检验数据,制定我院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包括: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定量等。

1.2 仪器与试剂日本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拜尔855血气血氧分析仪、日本Sysmex CA1500血凝分析仪、拜尔B120全自动5分类血球计数仪,试剂均为配套的试剂。

1.3 方法通过对两年来我院50例临床标本的观察,以及参考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检验危急值项目,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仪器的性能与测定项目的方法学原理等建立本科检验项目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并执行。

2、 结果

分析20到20的临床检验数据,总试验数1612万个,危急值项目的实验数123万个,符合危急值报告条件的实验数22360个,约占总实验数的0.14%,占危急值项目的1.66%。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PLT,其次是WBC、K、HGB。危急值只要是发生在血液、肿瘤、ICU这些科室的患者。

3 、出现危急值时的处理方法

当出现危急值,检验人员首先必须立即进行核查,如确认标本是否准确,标本的质量如何,操作过程有无错误,即要保证检验程序和结果正确无误,又不要因核查而延误报告时间,可立即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询问患者情况,必要时可原标本复查,以核实结果。

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查,其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同时从电话了解病情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并在“检验科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内容: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历号(门诊号或住院卡号),条形码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值,临床联系人,电话时间(月/13/时/分),病情,报告人,备注等,记录保存2年以上。

在工作单元电脑上进行确认,发送报告单。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按规定留有标本,向防保科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体检中高ALT、衣原体、淋球菌、梅毒检测阳性也应当“危急值”及时通知。

4、 讨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Iund berg提出,已被世界各地所采用。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分析前、后的影响因素比分析中要复杂,应从检验全过程的角度来保证检验质量,特别是危急值项目。实验室一旦出现危急值,检验者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应立即复检,复检结果无误后,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询问医生该危急值是否与该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符。如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应马上重新采集标本复查。有研究表明实验室误差45%~70%是来自于检验前质量的不合格,可见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中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根据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与高低值结果分布,结合文献报道和咨询临床专家,可以调整危急值报告范围。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减少电话报告数量。过多的危急值会影响到实验室和临床的工作效率,增加成本。为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同时危急值标本的周转时间对保证患者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缩短周转时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申请报告开始的每一步骤都可能影响周转时间,所以必须要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改进限速的步骤,做到危急值真正地能为患者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骏,顾国浩,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临床检验杂志,,26(6):412-413.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993.

[3] 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0.

篇11: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登记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登记制度

宿羊山高中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校体卫艺处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 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镇防疫站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 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同学通知家长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并通知家长, 疫情报告责任人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 1天有3例相似症状当天向镇防疫站报告。

5.各年级组、班主任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6.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7.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共同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向镇防疫站报告;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立即向镇防疫站报告;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登记制度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报告。

宿羊山高级中学

9月1日

篇12: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科领导及时上报院医务科和市血液中心。

2、及时记录和核对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回收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用保存的标本和重新采集的标本重复交叉配血和血型的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则以及其它相关检测,血袋保存至少24小时,标本至少保存7天。

4、将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和检测结果做好登记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和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及时发现输血反应,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的能力。

6、输血科对临床返回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登记和妥善保管,每月进行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统计并上报医务科。

篇13: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自采自供血液,不组织他人出卖血液,临床用血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经治医师给在决定输血治疗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同意书》。应常规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急诊抢救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血红蛋白和HCT。同时对受血者输血前检验HBsAg、Anti-HCV、Anti-HIV1/2、梅毒、ACT等项目,如患者不同意检验的,应由医患双方注明并签字。

3、若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如短时间内出现体温急剧升高、过敏反应、寻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和(或)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并重新校对用血申请单、血袋的标签等,经治医师或实施输血护士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回报单》,并抽取患者5ml血样( lml用 EDTA抗凝, 4ml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医护人员对无输血反应的也应注明无输血反应,签字后返还输血科保存备案。输血科根据回报情况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或医院输血委员会。

4、输血科在收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回报单”后,应针对输血症状对患者血样和所输注的血液作相应的鉴定和检测,以查明原因。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同时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连同受血者的血样(无菌采集)做细菌学检验,如检出同一病原菌即可确诊为细菌污染。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对于必须继续输血的患者,应在排除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选用相配合的血液输注,如经不规则抗体筛选、白细胞抗体的交叉配合试验等的血液,或选用特殊制备的血液成分,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辐照血液等。如果在开展此项工作上有困难,应将患者输血前、后血样及血袋一起送交当地的采供血机构作进一步检测。

6、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经治医师和科室应向输血科报告,经医务科核准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7、对于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感染疾病应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输血评估会,输血科负责人和有关临床科室医生参加,并将评估意见转报采供血机构。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应进行内部质量评估,排除一切可能引发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的人为因素。

篇14:医学检验假危急值报告研究论文

[摘要] 目的 研究本科假危急值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减少危急值误报率,避免因假危急值产生的医疗过错。

方法 对本科2011年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共报告危急值数294例,其中39例假危急值,假危急值比例为13.27%。

分析前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92.31%,分析中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5.13%,分析后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2.56%。

结论 整个检验分析过程都有可能产生假危急值。

因此应加强对临床医护标本采集的培训指导,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及理论水平,规范危急值范围的设定。

[关键词] 假危急值;标本采集;理论水平;危急值范围

医学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该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或不可逆的后果。

危急值的及时报告以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1]。

本科根据医院情况结合临床要求,于2010年建立了检验医学危急值的项目及范围,并制定了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发现真性危急值能有效地给予临床医师提示,同时也会发现一些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的假危急值产生,笔者对2011年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将统计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检测结果以及危急值登记资料。

1.2 仪器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BC5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OPTICC-TS血气分析仪。

1.3 危急值检测方法

每天先处理室内质控,待完全在控时再行标本处理,危急值范围提前输入LIS系统,发现危急值自动提醒。

1.4 调查方法

对本科2011年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2 结果

2011年1~6月共报告危急值数294例,其中39例假危急值,假危急值比例为13.27%。

各危急项目出现假危急值的比例见表2;分析前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92.31%,分析中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5.13%,分析后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2.56%,见表3。

3 讨论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到上机检测再到报告发出,整个检验分析过程都有可能产生假危急值。

分析前过程中,有研究报道,检验误差有45%~70%是来自于检验前质量的不合格[2],标本采集过程不符合要求是假危急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本院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92.31%,常见原因有:输液时采血致标本稀释或带入误差、抗凝标本未按要求混匀或抗凝不充分导致标本凝固、标本采集后剧烈晃动标本致标本溶血、幼儿采血多采用空针采集后打入抗凝管导致溶血发生、透析患者透析后采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放置时间过久导致血GLU降低等。

患者是否遵照标本采集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对结果影响也很大,进食、进饮、药物、情绪不稳定以及剧烈运动后采血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影响GLU的测定,住院患者多数能按照要求准备,门诊患者则由于不清楚具体准备要求而常导致假危急值出现。

分析过程中,本院因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5.13%,在做到仪器按规定校准,并且每日质控在控后,仍然可能出现假危急值,例如大型生化仪的电解质模块都是成批量的测定标本,如果某一个标本未处理好有小凝块,就会出现携带污染,影响后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发现有2例危急值的出现与临床反馈的情况并不相符。

在确定校准曲线及室内质控都没有问题后,笔者重新处理标本并在独立的电解质分析仪上复查,并打电话请临床相关人员重新采血复查,结果均为正常,这2例危急值皆为生化仪携带污染造成的假危急值。

分析后过程中,本院因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2.56%,国外已经有危急值的项目表,国内还没有比较权威的项目表,但是没有任何一套危急值项目表可用于所有实验室[3],本院报告了1例GLU为2.4 mmol/L的危急值,该患者为新生儿,临床反馈证明该患儿并未出现低血糖表现,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儿科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比成年人强,如果对新生儿采用成人的血糖危急值界限就会有过多的低危急值报告和达到高危急值时不发出警报的现象。

成人血糖2.2 mmol/L被定为危急值,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优于成人,对该值不一定产生生命危险,同样,新生儿血糖上限为16.5 mmol/L,比成人低,假如采用成人危急值高值来判断新生儿是否高血糖,则很容易误判为正常,本科采用了成年人危急值标准,没有单独给新生儿列出危急值标准,所以会报出假危急值。

另外,危急值不能与参考范围混淆,参考范围只能说明检验结果处于正常或异常范围,不一定是危急值,但危急值检验结果一定是异常的[4]。

为了提高危急值的检出率,降低假危急值的出现频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定期培训临床各相关人员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制定标本采集手册下发到临床各科室,增强标本采集人员和运送人员的责任心,规范采血过程,减少检验与临床之间的矛盾[5-6]。

(2)提前告知患者标本采集要求,尤其是门诊患者,打印标本采集前准备的要求进行张贴告知或者散发给门诊患者。

(3)增强检验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检测前做好仪器的清洗维护,标本前处理一定要做好,发现危急值及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主动与临床沟通,对危急值的处理不但要做到快而且必须准确,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增强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理解和信任。

(4)规范危急值范围设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要分别设置。

危急值工作需要各个科室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不断完善,只有做到检验前、中、后整个过程的规范化,减少假危急值出现的频率,危急值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寇丽筠. 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的应用[J]. 实验与临床,2003,2(1):32-34.

[2] 申子瑜,李萍.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0-111.

[3] 张真路,刘泽金,赵耿生,等.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8(4):452-453.

[4] 秦晓光. 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J].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97-98.

[5] 齐子芳,任更朴,刘淑会. 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分析[J]. 检验医学,2010,25(9):711,714.

[6] 李冬云,陈裴斐,解敏君. 临床科室与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建设与管理[J]. 护理与康复,2012,11(10):982-983.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论文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登记制度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评估分析论文

保龄球馆收银员工作程序制度

室收银员工程序制度

医学检验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论文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婚礼主持词和程序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整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