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如何预习(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ingd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预习的时间
关于预习的过程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过程。有遇到疑难和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不思考就等于没预习。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在预习的时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课或课下的时候,把还不太懂的地方赶紧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消灭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物理预习的最佳步骤
①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物理教材或参考书的阐述,将基础概念牢记在心,理解每一个物理公式,初步形成知识的框架。
②其次,产生疑问点,标记疑问点。对物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点,我们要重点关注。你可以选择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疑问点,在正式上课时关注疑问点是否得到解决,如果还未解决,课下务必及时询问老师。(千万不能拖哦)
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带着问题去上课”,若疑问点能在课上解决,那么知识点在我们心里的印象便是深刻的,不易遗忘的。
③根据例题进行初阶的题组训练。高中物理概念细、公式多,要想在较为综合的大题中流畅作答,必须在预习的时候就打下基础。你可以根据教材或参考书,对照较为基础的概念识记题和运用题,尽量做到全部通关。这样,我们在课标教学中便能实现迁移。
预习时的注意事项
⑴关于物理预习,最好的时间段在假期,其次在周末。高中阶段作业量大,想在周一到周六的教学时间段里进行预习工作,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此,在进行物理的预习时,应当尽可能地在寒暑假这样的假期完成,假期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如何利用假期,直接决定了日后的学习的负担轻重。
如若假期尚未预习完成该学期的大致内容,可以选择在周末预习。预习的前提是将周末作业全部完成并完成复习工作。周末预习对时间的高效利用要求很高,“保质增效”才能挤出预习的时间。
⑵预习应当把握好“度”。预习是对基础的预热和巩固。因此,在预习阶段,无需费力钻研难度较大的问题。物理学科取得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预习就应当做好预习该做的事。低效地钻研难题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01适应 改变
初高中的变化较大,老师不再会像以前一样督促着你把该学的掌握好,而是要靠你自己去学,老师上完课就基本不再额外监督,这就要求你要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高中的老师讲课速度较快,每一节课所要接受的知识量会比初中时多很多,因此,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不能再像初中那样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听课。每一节课都是重要的,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去听。“错过一堂课,白读十年书”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差别也较大,因此要好好去适应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个性,不要过于在意老师的口音,举止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影响都不太大,适应了便不会觉得听老师讲课是一件艰难的事。(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位有客家口音的老师教英语,如果不去适应,难道就不听他的英语课?那可是会错过很多宝贵的知识的哦)
02笔记 回顾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初中物理很多是把老师课件或者板书的内容抄下来记住就掌握了,而高中老师的课件或板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单纯地抄下来然后去背是不适用于高中物理学习的。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重点的内容,要重点地去理解,有必要抄的内容老师会给时间让我们写在书本上的,所以上课期间不要一味地抄写老师课件和板书的内容而没有认真地去听和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物理考试又不考默写,对吧)
物理课下课后最好抽出几分钟时间去回顾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在哪一个点没有弄明白,应当及时去问老师。每天晚上的最好抽出一点时间回顾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在上了新的内容之后,更应抽出时间来加以巩固,即使在课上能理解,在课后不去复习,也很难保证我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是透彻的。
03练习巩固
我们很多人可能是上课听懂了,然后就觉得练习方面可以暂时放一下,因为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是那么急着收作业(就像我们高一的物理老师他是一年都没有收过作业的),可能这样会拖很久。但是需要告诫每一个同学,物理不练习,不刷题,是很难学好的。那么,我们应该练什么题呢?或许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同学有人买了小题狂做、五三、必刷题、王后雄等习题,但我们切忌盲目地也去买几本来。如果学有余力,当然可以去买本适合自己的难度的习题来巩固一下,但是如果学校发的练习册你都不能完成的话,那还是踏踏实实地把校内练习完成吧。
值得注意的是,额外购买的练习册当然不是把题全都做一遍,虽然说理科要多练题,但是题毕竟是做不完的,所以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考题万变不离其宗,考点是没变的,就看我们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个考点。高中物理是很注重模型的,因为模型里包含着很多的考点,能否熟练地理解物理模型,关乎到你能否在物理学科取得良好的成绩。每一个物理模型都可以变出n多道题,但如果你在疯狂刷题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模型还觉得是不同的题,那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物理模型的理解不够透彻,你就要花点时间去理解这个物理模型,而不是盲目地刷题。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供你参考。练习的时候,第一轮是挑一些与学校发的周末练习上以及老师上课抽出来讲的题目相类似的题再浏览一遍,特别是老师讲过的题。如果第一轮做的练习的情况不太好,那么我们应该把之前的错题重做一遍,而如果做的情况还挺理想的话,第二轮可以选择一些难度中上的,如果这些题都能很好的理解下来,那么就可以适量的看看竞赛的题(关于错题的记录,详见下一模块的介绍)
04咨询 提升
高中物理老师不会像初中老师那样,竭力做到每一个同学都能理解好重难点,因此,自己不会的内容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管是问同学或者是问老师,都应该把相应的重难点攻克,不要羞于请教,要相信老师和同学都是很乐意为你解答的。当然,如果觉得同学给你讲解的和老师之前讲的有些许出入,那么一定要以老师所传授的为准。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
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做笔记同学们一开始都能做到,但是不规范。笔记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综合笔记本,每科一个笔记本;不要让记笔记耽误你的听讲;下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浏览一遍笔记本。改错本就是把平时的错题改正的本子,要注意:把原题抄下来;不看老师答案看自己能否做出来;简要写出错误原因和解题的思路。
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没有就可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3.加速度: a,v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其中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 ,即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4.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 的演变)
(1)速度公式: ( )
(2)位移公式: ( )
(3)课本推论: ( )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
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这样参数假设的少,解答起来就方便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题,假设速度)。
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公式,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4)平均速度: (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
还有一个公式 (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5)位移:
5.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1)中间时刻的速度: 。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中间位置的速度:
(3)逐差相等:
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一个定值 。如果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通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还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
(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那么公式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如:汽车以a=5m/s2的加速度进行刹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写成负值,但是在代公式时得进行适当的变化。(a用大小)
速度:
位移:
推论: (就是大的减去小的)
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 ,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
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记住加速用“+”,减速用“-”就可以了。牛顿第二定律经常这么用。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
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
常见计算:
一般就是求加速度 ,及某点的速度 。
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1)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果有6组数据,则
如果有4组数据,则
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
比如求A点的速度,则
(3)利用v-t图象求加速度
这个必须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根据描绘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画完后适当向两边延长交于y轴。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因为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直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 。
8.自由落体运动
只要说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 ,
(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关系
(3)一些题型
A.关于第几秒内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 ,求自由落体高度h。
设总时间为t,则有 ,求出t,再用 求得h。
也可以设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为 ,则有 (这里 为1s),可以求出 ,则
B.经过一个高度差为 的窗户,花了时间 。求物体自由落体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h。
与题型A的解题思路类似。
C.水龙头滴水问题
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找出滴水间隔。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什么时候停止计时。如果从第一滴水滴出开始计时,到第n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间为t,则滴水间隔 。(因为第一滴水没有算在t时间内,滴出第二滴才有一个时间间隔 ,滴出3滴有2 。)这个不要死记硬背,题目一般都是会变的。可能是上面滴出第一滴计时,下面有n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一滴后,数“0”,然后逐渐增加,数到“n”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
建议:一滴一滴地去数,然后递推到n。
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 上。水龙头与地面的高度 ,如果只有一个时间间隔则 ;( 用t、n表示即可)
如果有两个时间间隔则 以此类推
9.追及相遇问题
(1)物理思路
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大;如果后面追的快,则二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
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如果追不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
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则肯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距离。
相遇满足条件: (后面走的位移 等于前面走的位移 加上原来的间距L,即后面比前面多走L,就赶上了)
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分析,就清楚很多。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前面刹车,后面匀速的。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断到底是在刹车停止之前追上,还是在刹车停止之后才追上。
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L=8m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而乘客以v1的速度追赶汽车, 当
(1)v1=5m/s(8.8s)
(2)v1=10m/s(4s)
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2)数学公式求解
数学公式就是由 ,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 进行判断:如果 >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次; =0,刚好相遇一次; <0,说明不能相遇。求出t即求出相应的相遇时间。
也可以将方程进行配方。( >0)
1/2a ,说明无法相遇,在 时刻,有最小值 。
1/2a ,说明在 时刻,二者距离有最大值 ,求出方程等零的解t即可得到相遇时间(刹车问题这里经常会出错)。
1/2a ,说明在 时刻刚好相遇一次。
数学方法相对来讲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但是物理思想比较少,如果一味的套用就容易出错。就比如上面的那道例题。推荐使用物理思想解题,别一味的套公式。把草图画出来,就简洁很多了。数学的公式自然就列出来了。
10.弹力
产生条件:1。接触 2。相互挤压(弹性形变)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点点接触,垂直于切面,即弹力过圆心,或其延长线过圆心。
绳子对别人的拉力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拉伸的情况下与绳子一样,但还可以被压缩。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这里的x是指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拉伸 ,压缩 。(即x为大的减去小的)
注:杆的力一般也沿着杆的方向,除了那种有滑轮的以及用杆固定物体。否则一般情况下,杆对物体的弹力也是沿着杆方向,往外弹或被往里拉(一般是被压缩往外弹)。
11.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很重要,没有肯定是错的)相反。一定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才能用,而且只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就可以用!
注:这里的N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弹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切记。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者是等大的。
只要接触面固定,那么 就一定,改变压力,滑动摩擦力就改变。
静摩擦力的判断相对来讲难一点。
一个是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怎么相对于接触面怎么运动。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没有相对运动趋势,自然就没有静摩擦力。
另外一个是受力分析,根据状态来判断,这个方法是通用的,而且相对来讲能力的要求高一点。对物体受力分析,如果有静摩擦力,符不符合条件所说的状态,如果没有呢。
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状态,通过受力分析得到。静摩擦力大小千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来算。
12.力的合成
合力范围:
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 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个分力相等, 且 =120°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 =F,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 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当 小于120°,合力大于分力。
分力夹角 固定,(1) <90°,合力大小随着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 >90°,分力增大,合力大小的变化不一定。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注意:
(1)拉力要确定大小、方向;
(2)两次都要把节点拉到O,这样才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3)做力的图示要用相同的标度。
13.力的分解
力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过程,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关键是按效果分解、正交分解、以及力分解的唯一性条件。
正交分解:坐标系的建立一般是水平竖直,或者平行接触面垂直接触面建立坐标系。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一般是沿着运动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建立完坐标系之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进行分解,对边就是sin 、邻边就是cos (在正交分解里才是这样,如果用合成的方法对边不一定就是sin ,也可能是tan )。
注:分力的性质与被分解力的性质一样,合成就不要求一样了
14.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
所学的一切力都归结于平衡的分析,如果不平衡则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力学题的一搬步骤:
(1)受力分析。先分析非接触力,一般就一个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先找接触,看有几个接触。再从简单的开始分析,比如外界的拉力、推力等等。简单接触分析完之后,再分析接触面。一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两个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一定要正确,分析完之后,最好再检查一遍。这里要是错了,就全军覆没了!
(2)建立坐标系,找角度、列方程。要是平衡的话,就列平衡方程。 轴上的一堆力合力为零,即正半轴的力=负半轴的力。y轴同理。如果不平衡,那就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合=ma。列方程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一些力,除了在坐标轴上的力,还要加上一些坐标轴上的分力。关于合力谁减去谁,就看加速度沿那个方向。加速度那个方向减去另外一个方向,则合力为正的。求出的加速度就是正的。反之,为负。
初三物理如何预习
关于物理学习,要有良好的方法,要吃苦,也要了解自己的物理学习现状。物理是门自然科学,不能死记硬背,做好课前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初三物理应该如何预习呢?
浅谈如何预习初三物理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
关于物理学习,要有良好的方法,要吃苦,也要了解自己的物理学习现状:哪部分知识学得最好、哪些知识学得不扎实;自己学习物理的优势或劣势是记忆还是理解?
解答实验题还是计算题时自己比较吃力……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学习现状分析清楚呢?一是回忆以往的测验考试;二是分析一下自己曾经积累的错题(或分析收集试卷中的错题),
弄清是哪一类习题经常出问题,那这类知识就是自己学得不扎实的内容或“弱项”。
预习应该以初中物理网课本为主。
翻开课本后,可以先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一共有几章,每一章主要在讲什么问题,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做一个记号。
对于有记号的地方,要重点听老师讲解,力求弄明白透彻。
预习完每一节后,应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可加深自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自己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现象的能力。
预习一遍后,同学们可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出一个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在整个框架内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包含力、热、声、光、电、磁等内容,涉及面很广。
要想学好物理,关键是一个“透”字。
也就是说,如果你对所学的知识完全弄明白透彻了,那么做题考试都不成问题;而如果你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样就存在问题。
【推荐阅读】初三物理学习掌握八个关键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记住一些结论对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应试技巧等是大有帮助的。
二、重视随堂笔记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认真做好笔记。
老师讲过的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题,或者是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争取把漏洞、难点都掌握;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课堂笔记的回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解题方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当时可能学会了,便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淡忘,如果能及时地做好笔记,不间断地加以复习,形成永久记忆,把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思考,有时可能慢一些,有时可能会走弯路,有时可能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物理学习优异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四、学会画图分析物理过程
不论题目难易都要尽量画图分析,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需要通过画图来达成,画图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其实会变得很简单。
五、重视物理知识的巩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就是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在弄懂、弄会的
基础上,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尽可能的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
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对知识进行巩固。
六、学会勤学多问 在物理学习中不清楚和不理解的问题要与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及时的讨论、交流。
好多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总有知识漏洞不及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漏洞就越积越多,这样会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则很难把这门学科学好的。
七、重视总结知识点
及时总结知识点,同类题型及时做好归纳,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及时融会贯通。
研究表明,有系统的学习会比零散的知识点容易掌握。
习惯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维,知识就慢慢变成自己的了。
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有所了解了,可以利用假期,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了解自己物理学习的现状:哪部分知识学得最好、哪些知识学得不扎实?
自己学习物理的优势或劣势是记忆还是理解?解答实验题还是计算题时自己比较吃力?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学习现状分析清楚呢?一是回忆以往的测验考试;二是分析一下自己曾经积累的错题(或分析收集试卷中的错题),弄清是哪一类习题经常出问题,那这类知识就是自己学得不扎实的内容或“弱项”。
此外,同学们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看看哪些方法是合适自己的,哪些方法对自己没用。
对于好的学习方法要保留,而不好的就可以抛弃。
八、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学习中好多同学总是因计算失误导致丢分严重。
“数理不分家”,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
平时一定要勤练计算准确的基本功,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
【数学】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具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它能充分锻炼与展示你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乘坐的快速飞行器,是你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得力军舰。在即将步入高中的假期中,希望你:首先培养对数学的深厚兴趣,独立思考初中阶段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数学浓浓的乐趣。其次,可以认真阅读高一数学课本,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涵的玄机,最好能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望。第三,在假期中,认真锻炼你的徒手运算能力,远离计算器。
【 英语】高中阶段对英语词汇的要求提高。一词多义、一词多词性的现象较普遍;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深度、表达能力都较初中阶段增加或提高,大家可以利用暑假进一步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汇、语法,特别是
句子结构和时态;为了尽快适应高中阶段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的特点,同学们应适当恢复加强口语听力的训练;学会利用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网络及报刊扩大英语阅读量。
【物理】1、“物质”准备。认真地把初中教材通读一遍,尤其是力学、电学部分要精读,为顺利实现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知识跨越奠定良好的基础。2、“精神”准备。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研究和实践表明,有的同学之所以学不好物理,其根本原因就是对物理不感兴趣。通过读书或上网查询你会发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关系竟是如此密切,物理世界是如此奥妙无穷,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你前面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化学】1、借一本高一化学课本预习第一章,认识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可将初中所有方程式都写出逐一判断,也可借助高一课本第二章和第四章中的部分方程式练习)。2、从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指导意义中体会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及爱好,从时间上适当安排对化学的投入,以确保新学期自己在年级中的霸主地位。
【生物】有时间翻翻初中课本或上网时多关注一些生物学的发展,高中所学的知识有些与之紧密相连。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接进大自然获得感性认识。另外,向以往的同学了解你将就读的高中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以备进入高中后尽快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 历史】你想畅游历史长河,感受历史变迁吗?高一历史老师温馨提示:把初中历史课本通览一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2、向认识的你将就读的高
中学生了解一下初中与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以便开学后尽快完成由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3、可以看一些与中国历史有关电视节目、历史书籍;还可以在网上浏览阅读一些历史古迹图片、中外历史趣闻等,增强提高对历史的兴趣。
【地理】1、在关注世界体育比赛的同时,也去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风土人情。2、注意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符号(如:晴天、阴天、多云、小雨、大雨、雷雨、风向以及风力大小等);并特别注意重要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如台风);了解省会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天气状况。3、你想进藏旅游吗?青藏铁路早已正式通车,你对青藏铁路和青藏高原了解多少?请看新闻,关注国家重大地理事件。注意在晴朗的夜晚望星空。了解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政治】从初中到高中是一种质变,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学习的方法有很大不同。初中政治的内容很简单,所以主要是以了解、记忆为主。而高中政治的内容多,知识性强,初步形成了一种理论系统。所以,学习高中政治以理解和学会运用为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这样看来,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比以前应该更有意思,更具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从开始就养成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你一定可以学好政治。要重视打好基础,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你一定是好样的。
★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 高一物理课件
★ 高一物理试卷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