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二月落水天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二月落水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

篇1: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

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第三部分: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

(1)利用脸盆和玻璃镜子,并在盆子里装满水,将镜子斜插在水中,将反射光线射到墙壁上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

(2)利用厨房中洗洁精制造的泡沫吹肥皂泡,在太阳底下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太阳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

(3)在塑料保鲜袋中装上水,并将其平放在太阳底下,在边缘处也可以看到太阳光色散后的彩色光带。

(4)背对着太阳,在嘴里含一口水,迅速向上喷出,你可以发现在有雾的地方会出现白光经过色散后的彩色光带。

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 __ 七种颜色所组成。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2、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

①大家动手做一做,分别用红色、绿色、蓝色透明塑料购物袋看物体

发现:通过红色购物袋看到的白墙为_______色,看绿叶是 色;

通过绿色购物袋看到的白墙为_______色,看绿叶是 色;

通过蓝色购物袋看到的白墙为_______色,看绿叶是 色。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_______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__________,具有______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1)红外线的应用:自然界所有的物体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用此原理制成的红外________、________照相机通过物体辐射的不同红外线来识别不同的物体。某些动物(如响尾蛇)靠 线来捕食。人们模仿响尾蛇发明了一种________。红外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_______线,达到侦察目的。

(2)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

2、将遥控器正对电视机,在前面遮挡不同的物体,如纸张、玻璃、塑料板、铁皮、铜皮、木板等,看遥控器是否起作用;将遥控器对强照射,看怎么照射能起作用。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外线的两个应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光的直线传播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会有影子,这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____________传播的。

2、研究小孔成像:用一只易拉罐剪去已经开口的一端,用铁钉在盒底开一个小孔,在另一端蒙一张半透明纸(有些明信片或字帖的临摹纸),将小孔对准点燃的蜡烛,在透明纸上就可以看到蜡烛的像,请将看到的像画在下面。

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是 m/s。

四、平面镜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_______ 叫平面镜。家中的穿衣镜就是一个平面镜,面对穿衣镜,你发现了什么:

(1)镜子中的你漂亮吗?

(2)照镜子时,你举起左手,镜中的“你”举起的是_______手。

(3)拿一个无字时钟对着镜子,镜子中的时钟指向的时间如图,那么实际的时间可能是 。

(4)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________。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可能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虚、实)像;

②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③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3、知识库:(1)实像:由实际光线组成的像。用光屏能接受到。

(2)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像;光屏接受不到;常用眼睛观看。

4、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若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就叫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若反射光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就叫漫反射。

五、光的反射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 光的反射有_______反射和_______反射两种。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反射的缘故,黑板使用时间较长之后常因“反光”使学生看不清字,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________反射的缘故,所以实际使用时常用_______黑板。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

2、制作简易潜望镜

篇2: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

一、声音是什么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______。在你讲话时,你用手摸摸喉咙,你会发觉喉咙也在 。这些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2、通过使一张报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个笔帽发出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在 。

3、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4、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蜡烛在 ,这说明 和 。

5、找两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后绷紧细线,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如下图:

①他们用“土电话”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的人用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制成“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6、响雷时,往往是先 ,后 (选“看见闪电”、“听到雷声”),你能解释相关知识吗?

二、声音的特性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将一只不锈钢盆子倒扣在桌子上,并在上面撒上几个米粒,用筷子在盆子底部轻敲和重敲,听声音,看米粒上跳的高度,可以发现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也越大。可以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是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仿照书后的练习:用几只相同的玻璃杯、水和筷子探究杯子中装水的多少与振动发声的音调的关系:在杯子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以知道水越 ,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如果调节好杯子中的水量,按照音乐中的音阶排列,可以用它来演奏简单的乐曲!往差评中灌水,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音调将会 。

3、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_______不同的缘故。

4、进行如下实验:

(1)把一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动塑料尺,看尺振动的快慢(频率),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使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使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

5、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 ;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

篇3: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出它们的状态.

雨______,露_____,雾______,霜_____,雪______,冰雹_______.

2、把冰块放入茶杯中,先后经过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把水放在炒锅中加热,先后经过的状态是 。由此可知物质的状态有固态,如: 、、;液态,如: 、、;气态:如 、、。物态的变化与_______有关。

3、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4、人体正常的温度_______,开水的温度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

5、一般而言,普通人洗澡时的适宜水温是( )

A.20℃ B. 40℃ C. 60℃ D.80℃

〖反馈〗

1、在常温下,下列各物质状态与水相同的是( )

A.液化煤气 B.食盐 C.氧气 D 二氧化碳

2、自然界中出现的“雾”,是属于水状态中的(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 气、液混合态

3、厨房中的各种物质,属于固态的有 ,属于液态的有 ,属于气态的有 。

4、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将过程及测得的结果写在下面:

二、汽化和液化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_______。

2、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______态变成_____态,这种状态变化叫蒸发,用酒精棉球擦皮肤时,会感到 ,你猜想原因是 ___。

3、在家中自己烧一壶水,观察烧开水的全过程,看气泡大小和听声音高低有什么变化?

4、洗澡后给太阳能上水时,那根水管上的水珠较多,你能用书上的知识解释吗,试一试。

5、你知道夏天用空调时,空调水来自于室内还是室外吗?

6、探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取两块相同的抹布浸湿,分别放在温度不同、风速不同的环境中,将抹布平摊开来和折叠起来,什么样的条件下抹布干的最快?

7、夏天从冰箱内拿冷冻食物时,打开冰箱门,会看见大量的“白气”,仔细观察这些白气是向 (“上”、“下”)方向冒呢?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气的灰尘上所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动手做一做,将你看到的现象填写在空白处〙

1、叫熔化,熔化要 热(填“吸”或“放”)

2、你体验一下,用手摸0℃的水和0℃的冰,哪一个更冷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你知道改变冰的熔点的方法吗?下了雪的路面,为了使雪尽快的熔化,人们在雪地里洒盐,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在冰箱的冰盘中装上自来水、盐水、糖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中,隔一分钟看一次,看哪种液体先结冰,先结冰说明它的凝固点最高。把结果写下来。

4、冬天司机把水和乙二醇(一种化工产品,通常用来做汽车防冻液)的混合物装入发动机的水箱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水沸点降低容易汽化吸热 B 使水熔点降低不容易熔化

C 使水熔点降低不容易凝固 D使水的导热性加强容易散热

5、_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 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 热(填“吸”或“放”),冬天窗户的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在窗玻璃的_____侧。

6、在人工降雨时,向高空撒下干冰,由于干冰_________而_____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时_____热_________而成小水珠。落到地面上成了雨。

7、云是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雨是由小冰晶______而来的,它是一个吸热的过程。雪是由小水滴_______形成的,它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下雪时不是太冷就是这个道理。雾和露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它们是放热过程。樟脑丸消失了是_______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由屋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它在玻璃的____侧表面上。

8、夏天从冰箱内拿出冷冻食品时,会看到食品周围有 ,其形成原因是 。

篇4:初二物理暑假预习作业

1.根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 60mm B 8dm C 8m D 60m

2.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在缓慢地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 甲、乙两车保持相对静止

D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 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城市街道两旁种草种树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 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

篇5:八年级下册物理预习笔记

(一)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物体 就不会有力作用)

2.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单位:

(1)主:牛顿(牛)(N)。

(2)规定: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

4.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 施加力的作用)

5.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 重心上。

6.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 用点。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二)

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弹簧)

(2)限度:弹性物体受力形变后还能复原的最大范围。

(3)塑性: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4)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5)常见:压力、支持力、拉力。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力。(2)单位:牛顿(N)。

(3)产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

3.弹簧测力计(弹簧秤):(1)用途:测力的工具。

(2)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工作原理)

(3)使用前的观察:量程、最小分度和拉力回零。

(4)使用时注意:A.弹簧秤匀速直线运动。 B.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C.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D.记录数字后面写牛顿。

4.力的分类:弹力、场力和摩擦力。

(三)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物体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2.重力:(G)(1)定义:地面附近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的力。(简称物重常叫重量)

(2)单位:牛顿(N)。(3)测量工具:测力计。(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4)特点:A.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面上被研究物体。B.方向:竖直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A.内容: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公式:G=mg(G—重力、m—质量、g—9.8N/kg)

C.g=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在 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

D.图象: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心:(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2)找重心的方法:对角线法和悬挂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预习笔记: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一)

1.牛顿第一定律:(1)研究过程:A.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B.伽利略: a.实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

面上运动的距离一次比一次远但最终还是停下来。原因是:小车在不同表面

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一次比一次小。

b.结论:平面越光滑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速度减小的越小,越接近匀速。

若在运动中不受力,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

(3)注意:A.此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力学定律。B.不受力的含义:

a.理想:不受任何力。(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根本不存在的)

b.实际:不受外力、受平衡力、受合力为零。 (效果抵消)

c.“或”不能理解成“和”。

2.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

(2)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A.先说明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B.再说明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

C.后说明因惯性运动状态不变。

(4)例:铲子送煤、跳车易倒、惯性小球、锤头套紧。

(二)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是一对平衡力)

2.实验:小车在支架上受F1F2两力作用,改变物体、直线、方向、大小,都会使小车失去平衡。

3.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应用:举起的杠铃、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挂在教室里的电风扇、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5.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的为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为一对 相互作用力。

(三)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 运动的力。(静、滑、滚)

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产生摩擦的原因:相互接触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相对运动时产生彼此碰撞、啮合、阻碍作用。(“光滑表 面”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4.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弹簧秤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时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的读数。(平衡力)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把接触面弄粗糙些。

6.减小有害摩擦的主要方法:(1)滚动代滑动。(滚动轴承)(2)使摩擦面彼此离开:

A.加润滑油形成油膜。B.充气形成气垫。(气垫船)C.磁悬浮列车形成同极相斥。

7.方向:一般情况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特殊情况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篇6:八年级下册物理预习笔记

(一)

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F)

(2)方向:跟物体受力面垂直。(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单位:牛顿(N)

(4)作用点:在所压表面上。(5)注意:压力不都是重力产生的,压力和重力 是不同的物理量, 只有水平放置的物体在数值上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p)(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如何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p)

(3)公式:p=F/S(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

(4)单位:A.主:帕斯卡(帕)(Pa) B.它:千帕(Kpa)兆帕(Mpa)(毫米高汞柱mmHg)

C.算:1Mpa=103KPa=106Pa=106N/m2 (1mmHg≈133Pa)

(二)

1.产生: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产生的。

2.压强计:(1)用途:测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用法:据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3.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底、壁、上下、左右、前后)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推论:∵一种不动相平。∴一种流动不平且高向低处流∴两种不动不平且密度小的液面高。

(4)应用:船闸

5.公式:(1)内容:P=ρgh(P—液体的压强、ρ—液体的密度、g—9.8N/kg、h—液体的密度)

(2)单位:主单位。

(3)注意:A.此公式只反映液体本身产生的压强,不是液体某一深处的真正压强。(大气压)

B.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

(三)

1.大气压强:(大气压)(气压)(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

(2)产生:是由空气的重力产生的。(3)研究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与1654年5月8日在马德堡市做的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1)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器材:1m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插在水银槽中。

(3)结论: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4)值:1.01×105Pa(或760mmHg)=1atm

(5)注意:倾斜、上提下移、换粗细管不变,进气偏小、打孔相平。

3.气压计:(1)用途:测大气压的仪器。

(2)种类:A.水银气压计。(测量准确携带不便)B.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4.应用:抽水机:(1)原理:靠大气压的作用把水抽到10米高的地方。

(2)种类:活塞式和离心式抽水机。

5.大气压的变化:(1)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位置越高气压减小越慢,

但在3000m以内,位置每升高10m大气压降100Pa。

(2)天气: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篇7:八年级语文寒假预习作业习题

八年级语文寒假预习作业第三部分

三、参考翻译,预习文言文,弄懂重点词的读音及意思

第四课《马说》(唐·韩愈)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十课《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活板》(北宋·沈括)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这么做。五代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

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在印刷,那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板印刷才完,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制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有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核舟记》(明·魏学洢)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上下(二分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划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雕刻成的。咦,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口技》(清·林嗣环)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

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客人相聚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声,随即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哼着哄他睡觉。接着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儿子的声音,同时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观,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妙极了!

没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噜,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到,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妻子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大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呼救声,一齐用力拉倒着火房屋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课预习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提前预习资料

高一物理如何预习

高二暑假语文预习作业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试卷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年级物理预习作业,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