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280086396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28008639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篇1: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01、文题拓展法

一些文章的文题既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透过“文眼”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大致需要所讲的内容,再通过阅读文章熟悉了解文章的脉络,则能清晰地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将文章题目拓展为一句话,使之更加完整全面。

如《晏子使楚》,文题表面意思:晏子出使楚国。通过阅读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为: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其巧妙还击,维护了国家及自己的尊严。在拓展时,加上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则使文章表达的更加完整。这只是基础概括方法,意在让学生了解大致内容,明确如何具体概括。

02、段意合并法

段意合并法一般用于几个并列段,每个段之间段意大致相似,学生分不出主次,故而概括不够全面。

首先,学生需要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大致脉络,写出每个段的大意,其中重点,详细写的部分为主写,其他辅助,解释说明的部分为次写。

其次,在概括时,将主要写的部分的段意进行合并,次要部分可以省略。

最后,在合并时,适当修改,对于内容重复的部分可以删减。

如《春的赞歌》,文章第一段赞颂春天为大地带来生机;第二段赞颂春天万物复苏,为人们带来欢乐;第三段赞颂春天装扮了大地。这三段是并列存在,稍加整理,文章就可以概括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为大地带来生机,为人们带来欢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第三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表达意思重复,则可以合并为一点。

03、关键句法

关键句,顾名思义,就是文章中能够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一般这些句子所在的位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便捷的概括文章的段意或者文章大意。

在文章开头,一般有总起句,很多总起句就是文章主要所讲内容,只需要适当的拓展就可以概括清楚文章的大意。

如《长城》文章开头第一段介绍长城:长城是我国特有的一座历史建筑,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建筑技艺的高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决心与意志。此句就可以作为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会出现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美丽的鄱阳湖》。在文章结尾处:鄱阳湖不仅给我们带来优美的景色,还有丰富的物产。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作全文内容的概括。

04、重点疏通法

这种方法应用较为普遍,也比较方便。主要用于写人,写景与叙事过程中。它有一定的答题模式。

【写人】通读文章找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事件结果对人的影响。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写事】通读全文找出事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抒发作者某种情怀、表达作者某种观点等。

【写景】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述说。

【答题模式】某处景物主要有___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___情感(喜爱,讨厌........)

如《狼牙山五壮士》

时间:1941年秋

地点:狼牙山

人物:五位战士

事件起因: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根据地的狼牙山进犯

经过: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七连决定转移,将掩护群众的任务交给六班,五位战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誓死与敌人抵抗。

结果:五位壮士顺利的完成掩护任务,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最后大家相继跳崖。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的赞美,赞颂之情。

篇2: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 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篇3: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要素串连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时间:1994年

地点:美国的洛杉矶

人物:父亲,儿子

起因: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经过:一位父亲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

结果: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的故事。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

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他是怎样做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海上风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当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时,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担心丈夫是否会接受这两个孩子,因为她自己家境贫寒,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

当渔夫出海归来时,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篇4: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一、文题扩展法

文题是课文的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时间、人物、事件,包括重点、主旨,都能从文章的题目上看出端倪。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对题目的审视、质疑,然后围绕题目适当展开,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式。

二、段意串联法

所谓“段意串联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段地概括出课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接起来。一篇文章的意思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课文的大体内容也就显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联法,让学生逐段阅读,逐段概括,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

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分段读文,在读段时,让学生说出这段写的是什么,然后再把每一段的意思连接起来。当然,教师还需让学生进行取舍,保证语言的精炼。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红马说小骆驼长的难看,小骆驼很委屈。

第二段写的是:小骆驼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写的是:骆驼妈妈在沙漠中告诉小骆驼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写的是:小骆驼知道身体部位的用处,认为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三、情节铺展法

所谓“情节铺展法”就是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情节,进行铺展,瞻前顾后,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及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中,比如小说、童话、神话等。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九色鹿是个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有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

师:最主要的是哪两个人物?

生:九色鹿和调达。

师:这个神话故事就是围绕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铺展情节的。故事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找一找,是哪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调达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调达为国王的军队带路去捉九色鹿。

师:课文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师:第一次相遇写的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生: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奋不顾身救了他,调达郑重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师:第二次呢?

生:调达看了皇榜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气愤地揭穿了他,调达受到国王重重的惩罚。

师:谁能结合两次相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生:故事写的是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路过,奋不顾身地救了他,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他为了发财恩将仇报,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国王的惩罚。

师:抓住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词句扩充法

所谓“词句扩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由词句展开、扩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中心词或者中心句,这些词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从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海底“景色奇异” “奇异”在哪里,学生可以根据第二段,从海底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异。然后再说说“物产丰富”在哪里,学生就会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从动物、植物、矿物的描写中,感受到物产的丰富。这样,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就很清楚了。

学生在问题的追问下,就会把阅读的眼光聚焦到课文的语言上来,并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篇5: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鲁迅的祝福内容概括

中考语文概括教案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精美文段

小学语文阅读改进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方法

励志优美文段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