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ONGMENG1314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共含7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ONGMENG131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篇1: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有的文章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文章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

中心句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互相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更容易更准确。

篇2: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一、超前调控,扎实抓好概括文字主要内容和习作目的的教学。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六年制第九册教材内容编排上体现了这一先后顺序,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本册第二单元的训练做到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它通过讲读课文《赤壁之战》、阅读课文《晏子使楚》、独立阅读课文《唐打虎》这三篇课文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来达到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掌握“段意连贯法”这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的课内外阅读训练,使学生达到准确、完整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与此同时,训练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为概括中心思想做准备。

例如:《唐打虎》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课文写的是在皖南山区一个村子的后山上盘踞着一只老虎,伤害了不少牲口,村子里的却在那几次出动去打它,都没有成功。后来,村民们请来了“唐打虎”祖孙俩。这一老一少进山一下子就把老虎打死了,并且向村民们叙说了打虎的经验是怎样得来的。

学生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后,再把要求提高,即语言要简练些。可将主要内容概括为:课文记叙了皖南山区村民请“唐打虎”祖孙俩来帮他们打虎除害的故事。

在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理解习作目的的教学。例如,学习《草地夜行》时,出这样的思考题:文章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怎样的精神?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感性认识。

二、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通过平时的训练,再加上读写例话《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学,学生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拿一篇文章给学生去独立阅读,让他们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他们仍然感到很困难。或是语言表述不恰当,或是写作目的抓不准。因此,在教学中,方法的传授十分重要。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弄清文章中心思想语言表述结构。例如:《再见了,亲人》的中心思想是:课文记叙了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例子可以看出,中心思想可分为两部分(用“/”分开了):前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部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结构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2)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述形式。记叙文常见的形式是:文章记叙了……,赞扬(说明)了……精神(道理)。童话、寓言故事常用的形式是:文章通过……故事,告诉(说明)了……道理。写景、状物常见的形式是:文章描写(描述)了……景物(物品),表达了作者……感情。

(3)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即上文中“……”中的词语。

(4)掌握常用的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如《伟大的友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伟大的友谊”。

第二,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好和结尾往往和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篇就点明中心思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开头点明中心思想常见于采用倒叙写法的文章。有的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这是常见的点明中心思想的方法。如《登山》,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列宁说的话就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是最主要的方法。如《心愿》,文中有许多句子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是那些不会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做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赶花》一课中的句子“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是艰辛而又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干咱们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些关键的句子的含义,就能较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篇3: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一、把语篇读成语段

语文阅读,讲究把书读薄。有效的方法是在初读阶段,抓主要内容,去细节枝叶般地读薄。把语篇读成语段,就是教会学生运用可行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概括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一)段意串联法

指在阅读课文时,先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根据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纳大段的段意,分出主次,留下主要内容,删去次要内容,最后将它们连成一个语句通顺的文段,形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穷人》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思考哪些自然段说的是同一件事,将它们的意思进行归纳,最后将大段的段意串联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就成了桑娜在一个狂风怒吼的夜晚,抱回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她的丈夫渔夫回来后也主动提出抱回孤儿,两人共同承担起抚养七个孩子的重任。

运用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添加一些恰当的关联词,将段意衔接通顺、连贯。

(二)题目扩展法 《和时间赛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在前、中、后加上一定的修饰成分,把课题进行扩充,使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加具体化。

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在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之后,我让看课题思考:课文中的小英雄是什么时候的小英雄?雨来做了哪些事被称为小英雄?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容易地概括为抗战时期,小英雄雨来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日本人斗智斗勇,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最终也逃出死亡的魔掌的事。

(三)要素补充法

记叙文,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先把这些要素搞清楚了,然后将其合理地连贯成一段通顺的话,即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可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要素:课文讲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什么事?(被宙斯严厉惩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给人类盗火)结果如何?(被海格力斯解救)将了解的要素连起来就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就去盗火给人类,受到了宙斯严厉的惩罚,最终被海格力斯解救。

(四)线索链接法

有的文章线索明晰,可以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整体感知语篇内容。故事的情节线索是由一个个情节点构成,找出这些情节点链成线索,说一段通顺、连贯、完整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学习冯骥才的小说《花脸》时,可先指导学生认真读文,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花脸,再根据情节点买花脸—戴花脸—表演花脸—撕花脸链接线索,可将课文内容概括为:小时候的“我”喜欢花脸,就缠着舅舅买花脸,戴上花脸后的“我”快活之极,没想到一次表演花脸时闯祸,被父亲撕掉了花脸,从中受到教育。

(五)标题归纳法

有的写人文章,所写人物的事件不止一件,我们在整体感知语篇时就可根据事件内容,给每件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将这些小标题的内容连贯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1、教育读书;2、谈“碰壁”;3、观看焰火;4、救治车夫;5、关心女佣。把这五件事的内容合理地连起来,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即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亲友们观看焰火,和爸爸一起救助车夫,关心家里的女佣等五件事,指出他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一篇课文,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爸爸教育我们做有用的人。

二、把语篇读成语句

把语篇读成语句,往往采用的是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学习《太阳》,可抓住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句承接了课文前后的两部分内容,抓住它可将课文内容概括为: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学习《沙漠之舟》,可抓住课文的总结句:“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联系上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可概括为: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如学习诗歌《小河的歌》,可抓住四个小节每小节前的总起句“我是一条小河,一条明亮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快乐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绿色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进行归纳,将课文内容概括为:我是一条明亮、快乐、绿色、奔跑的小河”。

整体感知语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很多,但都要在认真阅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可根据文体、年段特点灵活运用,只要用得得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只要勤于实践,善于反思,还会有更多的方法被总结、提炼。

篇4:小学语文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

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篇5:小学语文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分析题目必须弄清题目的意思,判断出题目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再看看文章是如何围绕题目记叙内容、展开情节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如何从题目中得到体现的。通过这样分析归纳出中心思想。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句,也就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应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中心句;然后再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看看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最后用简洁贴切的语言把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3、用分析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情节就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而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主要情节中。因此,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出主要情节,然后再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为文章中主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往往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因此,在分析主要人物时,必须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描写,特别是要注意文章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特点的刻划。只有把文章内容与人物分析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握住中心思想。

篇6:小学语文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10、套路法。

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

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

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7:小学语文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先将课文理清层次,把每段的意思归纳出来,再将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整理,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刚开始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多使用这种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只抓重点段,非重点段落的意思可以舍去。

方法二:抓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六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扩充课题法。

有些文章,题目中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已经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提问,最后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扩充课题法”。

方法四:抓重点句法。

中年级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有的课文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课文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通常既概括了上文的意思,又囊括了下文的意思。抓住过渡句,常常能迅速地概括出上下两节的意思,为概括主要内容节省时间。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互相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中考语文概括教案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改进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作文名人事例

概括近义词

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通用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