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abby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abb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篇1: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房子图

1、有8只兔子,有2个房子,你认为它们应该怎么住?

2、生动手摆摆、相互说说是怎样分的?

师板书:

1 2 3 4 5 6 7

8

7 6 5 4 3 2 1

出示课件:水杯图

把9个水杯放在两排怎样放?指生说。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小朋友种树图

(1)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不想自己列式?生讨论列式

(3)3+5各指的是什么?同桌说说

(4)想想还可以怎样列试?请你做做小老师,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2、观察三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1)观察讨论

(2)指生汇报

3、算一算

8+1=(  )    8-4=( ) 6+3=( ) 9-2=( )

三、课间游戏:数字扑克牌

二人一组,边出牌边说算式

四、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1)观察鸭子图、苹果图

(2)自己说图意,独立列式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 3+6 7+1 9+8 9-2 9-3

8-7 3+5 9-7 9-6 4+4 9-4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希望孩子们能勤练习,达到熟练。

六、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忆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反思: 课上 内容多,学生不易掌握。

第十课时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2.会看大括号的题

教学重点:观察图意,正确理解和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自己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1

1、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小兔,两棵树)

2.老师告诉你,树里边还有小兔,不过它们藏起来了,已知藏起来的小兔和落出来的小兔共有9只。生:划大括号及问号。在树丛里的小兔有几只呢?老师刚才划的 叫大括号,它表示一定的数量  ?只 树里藏的兔子数量 树里藏的和露出来的一共是多少?(生:已知共有9只小兔,露出来5只小兔问藏起来几只小兔?这题属于知道整体求部分。?代表要 求什么)

3、再看图,你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列式:9-5=4

9-3=6(跑的和不跑的)

9-4=5(树里和树外的)

二、观察图2:1.观察 2.说图意(生:已知书包外边有2本书,书包里边有 7本书,问一共有几本书?这属于知道部分求整体 2+7=9

三、计算比赛2小题

四、观察毛巾图:

1.你看到了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生:第一排有6条毛巾,第二排有3条毛巾。师:求一共有几条毛巾?(6+3=9)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条毛巾?(6-3=3)

2 .请把第2排第2条毛巾涂上颜色?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排比第1排少几条毛巾?6-3=3

五、按规律填数:1.观察2.填数(生:观察讨论填数234□□

10 8 6□□

□□5□□

六、在得数是3 4 7 8 9算式的下面画线

七、作业:8、9的加减法卡片

板书:       9-5=4 2+7=9

9-4=5 7+2=9

教学反思: 手势练习很重要。

篇2:数学教案-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9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羽毛球图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

老师板书:8+1=9

1+8=9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

(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

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

9-8=1

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

(2)比较

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

2.教学摆一摆

(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 ●●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 9-2=7

2+7=9 9-7=2

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

(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

板书:5+4=9 9-4=5

4+5=9 9=6=4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算法

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

篇3:数学教案-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

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0+9=9 9-0=9

9+0=9 9-9=0

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8+1=   7+2=   6+3=   5+4=

1+8=   2+7=   3+6=   4+5=

9-1=   9-2=   9-3=   9-4=

9-8=   9-7=   9-6=   9-5=

3.游戏:送信

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猫捉老鼠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计算.

游戏准备

写有加减法算式的老鼠图片及写有相应答案的卡片,小猫面具.

游戏过程

1.四人一组,围在一起,桌上摆满老鼠图片,学生都头带小猫面具,胸前佩带写有得数的卡片,各自找与自己得数相同的算式(老鼠图片).

2.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捉到的老鼠多

篇4: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 7-3= 7-5= 7-4=

2+5= 6-4= 1+6= 6-5=

3+3= 7-6= 3+4= 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 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 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师问:你们能根据刚才说的意思,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证正,板书:8-3=5 8-5=3

(3)说计算方法.

4.教学例4

师说:现在我们不看图,老师出题,看看谁会算?(板书:4+4=□ 8-4=□)

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会说:想8的组成:4和4组成8,4加4等于8.8可以分成4和4,8减4等于4.

看书第42页,数一数,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了几道加法题,几道减法题.

请同学们在每道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8减几的题,一共14道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先看清加、减符号,再想想8的组成和分解,这样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目相加得8,用线连起来.

3.连线.

4.口算练习.

3+5= 2+6= 8-1= 8-2=

4+4= 1+7= 7+1= 8-7=

8-5= 8-4= 2+6= 8-3=

5.思考题.

( )+2=8 6+( )=8 5+( )=8 ( )+1=8

( )+4=8 3+( )=8 □+□=8 8-□=□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的设计和7的加减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得数是8的加、减法,由于数大了,可能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运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8的加、减法.

二、学生对一幅图列两个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此,在四个例题的安排上,除例1由老师讲解外,其他三个例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多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看图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四道算式做准备;第二层是分别巩固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第三层是加减混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第四层是思考题,有一定的坡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5: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7题。

2.教师出示复习题:

(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每筐25千克。运来苹果多少筐?

(3)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一共20筐。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第(1)题:

“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

“乘法是一种什么运算?”

“乘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再回答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3)题呢?”

“除法是一种什么运算?”教师在上面乘法基本关系式的下面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根据乘、除法问的关系,如果已知商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

“如果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

学生逐题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陆续板书如下: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新课

教师: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求未知的因数、除数和被除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1.教学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χ的例题。

教师板书第(1)题,提问:

“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未知数 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第75页下面),做完后核对。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核对时提问:

“题里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

“最后等于多少?”

2.做教科书第6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教师先说明这是一道文字题,可以先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再解答。

“想一想设χ代表什么?”

“根据题意,你能找出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让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并解答出来。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提问:

“设谁为χ?”

“根据题意,题里的数量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你是怎样列式的?”

“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的第8、9、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核对第8题时,要先让学生说出解答每一题的根据,再说得数。

核对第9题时,要先让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再说得数。如果学生是直接用算术方法列式的,还可以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来解答。

2.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3 题和第14 题。

第14题,这道题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解答,也可以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来解答。但是学生都要明白“书价=书皮价十书本身价”,而题目告诉了“书本身价=书皮价十11”,再让学生想明白“书价”和“书皮价”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或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10、12题。

数学教案-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篇6: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9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羽毛球图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

老师板书:8+1=9

1+8=9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

(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

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

9-8=1

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

(2)比较

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

2.教学摆一摆

(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 ●●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 9-2=7

2+7=9 9-7=2

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

(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

板书:5+4=9 9-4=5

4+5=9 9=6=4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算法

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

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0+9=9 9-0=9

9+0=9 9-9=0

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8+1=   7+2=   6+3=   5+4=

1+8=   2+7=   3+6=   4+5=

9-1=   9-2=   9-3=   9-4=

9-8=   9-7=   9-6=   9-5=

3.游戏:送信

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猫捉老鼠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计算.

游戏准备

写有加减法算式的老鼠图片及写有相应答案的卡片,小猫面具.

篇7: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   7-3=   7-5=   7-4=

2+5=   6-4=   1+6=   6-5=

3+3=  7-6=  3+4=  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 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  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篇8: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4~5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2.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二、 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 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8、3+5=8。

[说明: 先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3. 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两部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互相讨论、交流。

[说明: 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

4.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分类方法,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说明: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课堂能呈现出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新知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得到的,而是自己悟出的。]

5. 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的聪明屋做客,那里有一位智慧爷爷,他的口袋里有很多的智慧星。如果想得到他的智慧星,就得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

三、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出示小兔拔萝卜的画面。

第一次呈现筐里2个萝卜,地上6个萝卜,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板书: 2+6=8、6+2=8、8-2=6、8-6=2)

随后拖动课件中的萝卜,依次使筐里的萝卜数为2、3、4、5、6、7、8,要求根据图意的不同,列出相应的算式。

小结: 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明: 培养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 课间休息: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我们休息一下。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吧!

[说明: 通过课间休息,调整情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 有序整理,深化思维

1. 每组准备0~8这九张数字卡片,要求用这些卡片摆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比一比: 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速度最快?

摆好后,引导学生按顺序整理这些算式。

2. 出示8-1、8-2、8-3,先要求算出上述各题的得数,再要求按规律接着往下编题。

3.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尝试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之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这些算式。

[说明: 下课前五分钟,学生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因此,在课的结尾设计类似游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继续保持饱满的情绪。]

篇9: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拿出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2=5  想:3和2组成几,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在3的后面接着数两个数.)

(4-1=3  想:4可以分成1和几,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减1等于3.还可以用倒着数数的方法,从4往前数一个数.)

2.6的组成

师:同学们掌握了5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和6的组成情况,今天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有关6的加减法.

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及减法教案设计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听后感

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得数是6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是10的加法》的教学设计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