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让同学掉队名人故事(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蒸汽猫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让同学掉队名人故事
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平山堂,有一个幽静的石洞。山洞里,藏着作家朱自清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朱自清在扬州两淮中学读书的时候,是个诗歌迷。他和几位爱好诗歌的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诗社,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平山堂的石洞中赋诗作文,切磋学问。
一天下午,按惯例诗友们又该聚会。可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唯独朱自清还没来到。他到哪儿去了呢?大家正纳闷地猜测着,忽然,朱自清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洞口,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同学——李星。
“同学们,李星也来参加咱们的诗社了,大家欢迎!”朱自清拉着李星的手,激动地说。说完,又带头鼓起掌来。
原来,李星因为功课不好,常挨老师的`批评。昨天,他考试又砸了锅。
老师一气之下,不让他再来上学了。
朱自清暗暗同情李星,心想,李星学习成绩差,主要是由于性格孤独、死啃书本造成的。只要大家亲近他,帮助他,他一定会后来居上的。于是,朱自清一放学就跑到李星家里,请他来参加诗社活动。
诗社真是个火热的集体啊!同学们有的向李星介绍历史掌故、人物趣事;有的帮李星学习功课、写诗作文。没有多久,李星的学习就赶上来了。他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老师批阅,老师读后,大为吃惊,连声赞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李星决非不可雕琢的朽木啊!”
从此,李星又回到班上学习,并一直参加诗社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特在他的著作中曾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作 者:杨伟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第二中学,江西,石城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英文刊名: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 关键词:孩子 爱 自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小学班主任教学随笔
读过这样的一则小故事,看了之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灵很受触动,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后,沙滩上遗留下很多未被海水带走的小鱼。在沙滩上,一个孩子一直在拣这些小鱼,每拣一条往海里扔一条……一位路人见了,笑了:“孩子,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大海不会在乎的……”孩子听了,没有停下来,依然拣起了一条,往海里用力扔去,边扔边说:“这一条在乎……”又拣起一条往海里扔,说:“这一条也在乎……”当你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是啊,对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说,那一个会不在乎呢?面对所有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这是一个怎样的深刻的启示啊!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哪一个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哪一个会不在乎自己的存在呢?爱要给予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一个教育者最起码的良知。
20**年我带出了一届毕业班,其中有一个同学非常“出名”,非常让老师头疼。他是一位不爱干净、会小偷小摸的男同学。在我接班的时候,就听到其他老师的讨论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经过很久时间的观察,针对他的问题找出了原因——个人习惯没有养好,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母亲不管(不管伙食费给他去学校食堂吃;每天随便给个1、2元钱让他去外面吃午饭等)。因此我针对这些原因,就找他好好聊了聊,告诉他不讲卫生,不爱干净,小偷小摸是不好的习惯,会别人看不起的,也会给自己带来生病的细菌等;希望他上课要安静,不要去影响别人的学生;跟其他老师说说平时要多多表扬他;找来了父母告知了情况,希望父母要保证他的卫生和午餐,这样他能保证有得吃和身体干净。
在每次的'班级活动比赛中,我必须要他参加,告诉他和其他学生“你是我们班的一员,就要来参加班集体活动。不要怕给班级影响分数,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不能放弃你。”经过我、他、他父母、科任老师的交流,这位学生终于能吃饱午饭了,少了些吵闹、少了些偷东西,个人卫生也好了许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师爱,使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教师用爱心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待优生,特别是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慈爱的甘露浇开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不放弃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班级管理随笔: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宜阳县思源实验学校702班班主任:侯宜娜
我是宜阳县思源实验学校一名英语老师,工作中我敬业奉献、以身作则,生活中我热忱大方、乐于助人,我用自己人格魅力赢得了他人的尊敬、信任和好评。
参加工作以来,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是沟通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桥梁。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有更深的感触:一位好班主任,就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给学生以无私的爱,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民主的氛围。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做到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因此,我的核心管理理念是: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努力做到最好。
一、用心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后进生工作做好了,班级整体质量才能提高。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后进生转化,我是这样做的:
(1)用爱心感化:因为人都是有归属感的,每个人需要爱、需要关怀。班主任对后进生要有爱心,不仅关心其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爱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内心深处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班现在有几名问题学生,其中三名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精神之爱,缺少关注和沟通,平时在班里为了寻找存在感和关注点,经常违纪,课上乱说话,逗大家笑,随意走出教室,跟老师顶嘴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就耐心地跟他们谈心,聊天,了解了他们特殊的家庭情况,我还跟家长多次沟通,说明情况,以及利害关系。终于让家长们能克服困难陪伴孩子。现在这几名孩子们不同程度都有进步,他们懂得了感恩,守纪,能及时进班静心学习,上课在说话、睡觉。只要用爱感化孩子, 用心做教育,孩子们就会有进步!
(2)用平衡心对待后进生:平衡心,即公平、公正之心。我们在对待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时,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没有任何偏见和偏心,不歧视任何一名后进生。我们的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体现在排座位上,我采用均衡分组的方法来排座位,每组中按照学习成绩都分有优良中差各层次学生,便于兵教兵地互助学习。开学初,我们就告诉孩子们,无论你底子再差,只要你肯努力懂上进,你一定能成为进步之星。现在后进生在我们班,他们没有被歧视感,得到的是关注和呵护、督促与教育。
二、用行为带动学生。
有人说过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这让我深感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我们教师的专业职责就是培养人,我们要凭借自身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我们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俗话说,人勤春来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书山有路勤为径等等……早读课,我要求学生6点前到教室进行早读,我自己一定会5:50到教室等候,我们班子成员、年级主任、级部管理人员更让我们感动,他们五点都到校园里检查指导工作,孩子们在老师们以身作则的精神带领下,6点前基本都能按时到班激情早读。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适量的运动,学校安排了上午4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我作为班主任,坚持天天下楼陪伴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跑步,一块儿跳绳。午写时间,我提前到达教室,拿着字帖陪孩子们一起练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熏陶孩子们,让孩子们能静下心来做学问。
三、用丰富的活动陶冶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积极开展班级工作,并通过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学校组织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和主题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的熏陶下学生们集体主义观念大大加强,并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学年初国庆节歌咏比赛,在要做就做最好,争做No.1精神的带领下,我们班年级第一。考试前,为了调节生活,年级部组织了拔河比赛,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适当的放松,我们得了第二名,孩子们哭了,我安慰道你们已经很棒了,你们尽力了。临近期末,在紧张的复习中,还要为孩子们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周,让孩子们的才艺得到尽情的发挥展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由于全心全意,不抛弃,不放弃,我所带的702班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均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所参加的各项活动也总是名列前茅,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我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才桃李满园。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会用真心、动真情、全心全意、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新型魅力的班主任。
师德师风征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块金子发光
文/任绍清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是这样,性格、爱好、特长、习惯、成绩等各有不同。尤其是面对学困生,作为老师, 我们更应该有博大的胸襟,有一颗爱心和善心,还要有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块金子发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我校老师们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罗辉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代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下面,我就以罗辉老师转化学困生邓先覃为例,谈谈他的平凡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工作方法吧!
在一次学月学情监测中,罗老师本计划收集在数学学习上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还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教学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当时一个叫邓先覃的同学的试卷引起了罗老师的注意。经过罗老师观察分析,这个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平时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每次轮到他回答问题,总有一些学生嘲笑他;邓先覃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错误率较高。同时,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经常拖拉或抄袭,成绩一落千丈。在这次学月学情监测,他的字迹也是潦草不堪,很多题也是胡乱解答。
在经典着作《给教师的建议》说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渴求成功,一些暂时出现掉队情况的学生往往有着比优秀生更强的自尊心,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期盼平等和成功。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除了主观方面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周围人的影响,他认为有威信的人给予的肯定会促使他充分展现自身能力,适当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他在学业成绩上达成良性循环。
之后,罗老师找这个学生交流了几次,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吐露心声,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由于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时常扮演失败者的角色,普遍存在的自卑、焦虑、逆反等消极情绪,使得他们本能地抗拒老师的教育辅导,这就使师生间的正常沟通受阻,使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遇到了困难和阻力。由此,探寻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与学困生进行良好互动沟通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罗老师为了“拉拢”像邓先覃这样的学生,他首先和孩子们做起了朋友,进行平等交流,成为互相信任的伙伴。
罗老师一是从所有师生共同相处的活动中寻找交谈机会,如集体活动、课间、文体活动时;二是先期把与学生交流的重点放在似乎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方面,使学生注意不到老师是在刻意有意识地施教而处于放松状态,倾情而谈,激发学生积极回应。校园里,罗老师经常同这些学生比肩而行,经常互动交流沟通,顺利地融入到了他们所在的班集体中,继而把老师当作了他们的知心朋友,经常可以在课间耳闻孩子们亲切地称呼“罗大爷”,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矣。
随后,罗老师通过与邓先覃的父母交流,了解到他父母都是火爆脾气,家庭教育更是简单粗暴。罗老师找到家长,诚恳地要求他们多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很快,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与父母和老师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接着,罗老师便开始分析与邓先覃类似学生的以往的作业和试卷,观察他们课前课后的学习状态,分析研判这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比如邓先覃,主要问题是懒惰、散漫,学习主动性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缺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人都有探索和学习的本能,而学困生的学习通常自主性差,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随后,罗老师帮助这些学困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如邓先覃的学习计划中,学习要求方面是这样的:①一定要进行课前预习,动脑筋去思考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②专心听讲,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天功”。③认真笔记,老师对概念解释的关键点要牢牢记下,不仅是记在笔记上,还要时刻回顾,记在脑子里。④老师讲典型例题时,首先听老师分析、解题,最后再把答案抄下来,课后要关上书本自己独立思考重新做出答案来。⑤课后及时复习,把学过的内容都想一遍,直到基本理解后再去做题,否则只能是敷衍了事。⑥同其他学困生一样,面批这个学生的作业,及时纠错。
要让每块金子发光
后来,罗老师又发现邓先覃等不少学困生喜欢形象思维,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并善于记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课堂上,罗老师也尽量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情境创设,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参与激情。课堂上,循序渐进,先把简单的题目留给这些学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有成就感,收获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分层要求,对这部分学生特殊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这部分学生的不断进步,罗老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到他们达到与其他学生相同的要求。
为了督促这部分学生课堂上集中精力和注意力,罗老师还与其他任课老师协作,对这部分学生多提问,及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或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同时建议班主任给这部分学生安排责任心强、数学成绩基础好的学生同桌,让同桌的行为习惯引领他们成长。经过努力,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习惯和其它各方面发展都进入到了良好的状态。
总之,对学困生群体的教育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的、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因此,像罗辉老师这样,对学困生的教育,我们老师对他们尤其要“偏爱”,多帮助、多辅导、多鞭策、少批评、少指责。
正如罗辉老师所言:教育之路漫长,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并紧紧握住属于自己的那根“拐杖”,每天不断前进,每天,然后又每天,这就是教育!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
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每一个销售人员员可否像富兰克林那样,检视自己的缺点,并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搏斗,直至胜利为止!
★ 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 经典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300
★ 残疾名人故事
★ 杜牧名人故事
★ 名人资料名人故事
★ 枯木逢春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