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手足情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共含19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手足情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篇1: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一千年前是一家噢!”这个星期刚好有让我们研究姓氏。于是,我和我的家人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百家姓的书籍,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名人。

2.问老一辈人,了解陈姓族谱。

3.通过教科书与因特网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网络

陈姓的来源

传说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找到顺后人胡公沟,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书籍、教科书、报刊

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陈元、陈胜、陈寿、陈亮、陈子昂、陈玄奘、陈毅、陈景润……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陈姓人口总数已超过8000万以上

爷爷的讲述

陈姓的族谱

在湖南韶山,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四:结论

1.我国陈姓历史源远流长,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最要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从资料中发现,北魏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2.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向下了辉煌的一笔。春秋时有孔子弟子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唐朝高僧陈玄奘, 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还有近代数学家陈景润……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

篇2:关于陈姓历史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姓陈的同学,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几百年前是一家,

关于陈姓历史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为什么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呢?这个问题搞得我好纳闷,有一次,老师让我们选择姓氏进行研究,于是我就以陈姓历史现状作为研究的课题,希望能找到答案。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

四.结论 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注: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平,西汉开国功臣[注: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陈汤,西汉大将,曾千里奔袭击杀匈奴郅支单于,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注: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陈琳,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陈庆之,南梁常胜将军[注: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曾以7000精兵大破北魏70000之众;陈霸先,南陈开国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我真为我们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评语:作者以研究自己姓氏为兴趣的出发点,得出了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些资料,并亲手整理出来,是课外主动学习、扩展视野的好榜样。(指导老师:蔡少勋)

篇3: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中有许多姓张的同学,当我学习了语文书上的.研究报告后,我就对自己的姓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上网查询,了解中国张姓的人口。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

涉及的方面:书籍、教科书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张良、张九龄、张翰、张问陶、张子祥、张骞、张衡......

张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已近一亿。

四、结论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2、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清代诗人张问陶、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三多的姓氏,已过一亿,在百家姓中排第三。

篇4:关于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到大,爷爷总是对我说:“你是林家的后代,我们林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林家子孙遍布中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你要做一个林家的好子孙。”这让我很好奇。林姓的历史是什么?现状又是怎么样?我想借这次活动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2、上网浏览,了解林姓的来源和历史;3、向人请教,了解林姓的现状。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书籍、报刊涉及的方面;林姓的来源。具体内容:林姓起源于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720―77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林字为姓。

信息渠道:上网,涉及方面:林姓人口数,具体内容:林姓在全球约有2千多万人。

信息渠道:爷爷的讲述,涉及方面:林姓族谱,具体内容:近日在安溪县湖头镇一古厝里被挖出。

四、结论:

1、林姓起源于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770年)的小儿子姬开。

2、林姓历史上的名人有忧国忧民的林则徐,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清海军将领林永升......

3、林姓现在有2千多万人。

4、林姓族谱在安溪县湖头镇被挖出。

[关于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篇5: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周围有很多人姓赵,有大人,有小孩。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呢。有一次语文课上,蝴蝶妈妈对我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调查研究。于是,我对姓氏有了很大兴趣,决定对姓赵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报刊、有关书籍查阅,上网浏览,了解赵姓的来源及赵姓历史名人。

2、其它途径,搜集历史上的赵姓名人及故事。

3、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赵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通过调查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赵姓的来源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历史书籍

历史上的赵姓名人

赵公明、赵宣子、赵盾、赵鞅、赵括、赵充国、赵晔、赵婕妤

上网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至少有23个。

父母的讲述

赵姓族谱

江苏地区58部.

四、结论

1、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赵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为造父。  战国时赵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秦朝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秦代时,赵佗任南海郡县令,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两广一带。汉以后,赵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苏、江西等地迁移。赵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宋代。

2、在历史长河中赵姓人才辈出。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人”而著称;赵云是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山西沁水人,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

3、赵姓是当代中国第七大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

篇6: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拥有的就是姓氏,所以我对刘姓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 通过上网浏览和查阅书籍这些方式获得的信息。

2. 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作出的结论。

三、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1、刘姓的来源:(1)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传说为上古陶唐氏之后,居于刘(在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

2.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子孙亦为刘氏。

3.是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

四、结论

据《史记》所载,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女嫁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当时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冒顿子孙遂姓刘氏。刘汉王朝赐姓。据《汉书》所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其姓刘氏。遂改作刘敬,又项羽之伯父项伯缠,在鸿门宴保护刘邦有功,赐项伯家族姓刘氏。

刘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252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刘姓在当代中国为第4姓,占5.38%,总人口大约在6千5百万。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篇7: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杨姓的起源

一、出自姬姓 二、赐姓转姓 三、少数民族杨姓

四、出自姓 五、出自扬姓

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杨姓名人

杨纂、杨坚、杨广、杨炯、杨玉环、杨行密、杨延昭、杨士奇、杨延和、杨慎、杨震、杨振宇、杨利伟……

上网

杨姓人口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约有400万。

书籍资料

百家姓排名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网

杨姓宗谱

《弘农杨氏重修房谱》、《墨杨氏家乘》、《武林杨氏宗谱》、《杨氏谱书》、《杨氏族谱》、《杨氏谱系》、《杨氏家谱史》……

上网

杨姓迁徙史

台南佳里杨氏 台北半线杨氏 台中杨氏 台中沙鹿镇杨氏 香港杨氏 海外杨姓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孟加拉杨氏 缅甸仰光杨氏 菲律宾杨氏 新加坡杨氏 泰国杨氏 印度尼西亚杨氏欧美澳洲杨氏

上网

地位

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四、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篇8: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张。所以我们也总是开玩笑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一次听别人说,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决定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关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性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询问家长和有关部门,了解张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外族改姓也是其一。

书籍、报刊、历史上的张姓名人张良、张骞、张衡、张仲景、张飞、张辽、张颌、张居正、张学良、张爱玲……上网张姓的人口数量据统计,张姓人口已超过了一亿。上网张姓族谱 在江苏、湖南、山西、等都存有张姓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张姓源远流长,传说黄帝的第五子挥在观察天象时得到启发,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挥被黄帝赐为弓氏,然后又成了张氏。后来,又有许多姓氏先后改为张姓,比如聂氏、诸氏……还有少数民族改为张姓,有匈奴张姓。这也是张姓成为三大姓氏之一。

2、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三国名将张飞、张颌、张辽;明末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历史辉煌而感到自豪。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据统计,张姓人口的总数也超过一亿。

篇9: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篇10: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说明文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 妫满 」,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湖南韶山,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篇11: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说明文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河南淮阳)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氏后,谥号陈胡公,陈氏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这也是后来陈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2.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末文学家陈琳,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西晋史学家陈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陈毅,清臣陈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陈贞慧,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我们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

篇12: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说明文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被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篇13: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著名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著名书法家崔瑗明代著名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篇14:阮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900字

关于阮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900字

关于阮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有很多人姓阮,我国的朋友说:“我 们 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妈妈说姓李是一种文化,很值的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阮的同学对阮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二、・・ 调查方法1.・    查阅有关中华姓李的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阮姓的来源和阮姓历史名人。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阮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  书籍,报刊阮姓的来源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书籍,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阮姓名人 阮玲玉,阮啸仙,阮若琳 、阮宝光,阮岩,阮双庆 阮观东 阮荣春 阮齐林 阮吉强 阮雪榆。。。。上网阮姓人口数量 网上流传着一份人口姓氏数量排名,据说是国家统计局根据XX年的统计数据得来的。一共有200个姓氏,本人的姓居然也在其中,名列第189位。     外婆的讲述阮姓族谱。。。。。。。。四、结论阮姓起源参考之一 阮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阮是第九十三大姓。远祖起源于商代。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渭水之间(山西泾川县)。与周部落相邻,后来被周文王所灭。后世子孙世代以“阮”为姓。阮姓起源于偃姓。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阮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陈留阮氏出了许多名士,比如在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禹;他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和阮籍之侄,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   家族名人 阮r(?~212)字元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於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为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 (210~263)字嗣宗,阮r之子,三国时魏尉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官至兵部校尉,人称为阮步兵。因有贤名,世称为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著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阮咸 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於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篇15:陈姓的研究报告

五(2)班徐若琳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的很多人都姓陈,所以,我想了解和研究一下陈姓的来源和历史。

二、调查方法: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翻阅有关书籍。

三、整理资料:

四、结论:

1、陈姓的来源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白氏、刘氏等都曾被改为陈氏。

2、满族也有人姓陈。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字,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字。

3、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中,陈氏排名第五。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为省内第一大姓。

篇16:陈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姓陈。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陈的同学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 推荐陈姓按人口统计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但陈姓的由来有一段故事。相传舜当天

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旻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在妫旻一带,就是妫姓。后周武王找到舜帝的后裔妫满,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溢号陈湖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这就是陈姓的由来,至宋朝时,93世陈仕林长子即陈宠移居赣州府长宁县(寻乌县)。94世后裔分迁信丰县,赣州府等地,繁衍成为赣南客家大姓----陈姓

2.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

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3.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均有7000多万。

篇17:陈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姓陈。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陈的同学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陈奕锴)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 推荐陈姓按人口统计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但陈姓的由来有一段故事。相传舜当天

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旻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在妫旻一带,就是妫姓。后周武王找到舜帝的后裔妫满,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溢号陈湖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这就是陈姓的由来,至宋朝时,93世陈仕林长子即陈宠移居赣州府长宁县(寻乌县)。94世后裔分迁信丰县,赣州府等地,繁衍成为赣南客家大姓----陈姓

2.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

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3.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均有7000多万。

4. 陈氏起源

陈姓最早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篇18:陈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陈。

有一次,我看语文书上一篇课文叫《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看完后,觉得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

2. 访问有关人士,收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3.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陈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杂志

陈姓的来源

陈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内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第五大姓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

爷爷的讲述

陈姓族谱

在江苏溧水保存一卷较早的陈姓族谱

电视、广播

历史上陈姓名人

陈独秀,陈景润,陈三立,陈毅、陈子昂、陈胜

四:结论:

1.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武王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为陈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陈候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

2. 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政治家陈独秀、数学家陈景润、诗人陈子昂、军事家陈毅……等等,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 陈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之一,据上网调查,目前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

金卓的话:我为自己是陈姓人而感到骄傲,立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我的“足迹”!

[陈姓的研究报告]

篇19:朱姓历史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好朋友姓朱,刚好,在小区里面也有几个同学姓朱。我常常和她们开玩笑:“你们上辈子是不是一家?”我问我的妈妈:“妈妈?朱在全世界排第几?”妈妈说:“你想知道?如果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查。”于是,我一个人对姓朱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书,上网查有关的信息,了解朱姓的来源和朱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朱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朱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朱姓的来源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书籍、历史上姓 朱然、朱治、朱俊、朱熹、朱恒、朱建平、朱庆宇、朱思本、

教科书、朱的名人 朱世杰、朱升、朱一贵、朱德、朱启……

上网 朱姓的人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

口数量 之一。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

四、结论

1、朱姓起源只要有五大支系:朱囊氏之裔、曹姓、理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自朱囊氏。朱囊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亦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准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氏氏族或为朱囊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

2、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97万,占32.9;A型437万,占28.9;B型440万,占29.1;AB型138万,占9.1。朱姓总人口1512万。 617字

[朱姓历史研究报告]

李姓的研究报告150字

百家姓对联 姓氏对联——陈姓及陈姓来历

不曾杀陈佗的历史典故

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作用和要素是什么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

中考政治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个人现状和计划怎么写

个姓签名

铅笔姓什么?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整理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