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冒险片观看笔记(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n91815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日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的,听了这个名字,我很奇怪,少年派,是什么意思?之后我从教师的口中还有这部电影中明白了原先是有一个少年,名字叫做派。
看这部电影时,我虽然座位往前去了,可是还是看不清楚,而电影里说得话我听懂,因为是英语,这部电影有的资料我是听教师讲的。这部电影是说:一个名叫派的少年,家里是开动物园的,所以派很喜欢动物,也很愿意与动物交流。可是之后派的父亲竟然要出海把这些动物都卖掉。可是因为暴风雨的原因,船沉没了,派一家无可幸免,除了派。之后派把掉在大船上的小船绳子解开后,就漂走了。可是派却和一艘装有动物的船飘到了不明白到哪里。当派看到水里有东西的时候,连忙用桨打算把它救上来,可是一看是父亲养的一只老虎,名叫理查德·帕克,派赶忙丢掉桨,便跳入了海里,派的水性很好。之后爬到了船的顶头捉着。
第二天,天晴了,派便爬上了船,把船里的水往外倒,不想因为船过重,而沉入海里。休息一下后,突然从船里出来一只猎狗,又把头缩了回去,派吓了一跳,连忙爬起来,把桨拿在手里,准备随时出击。当猎狗钻出来后,派立马爬到了船头的救生圈里,之后猎狗咬死了斑马,咬死了大猩猩。忽然,理查德·帕克出来了,吃掉了猎狗。于是之后的这些天,派一向都在与理查德·帕克的斗争中或者。他一向有个信恋,那就是:不能放弃,要不然就会被理查德·帕克咬死。所以派一向都好好的活着。
然而,之后遇到了大暴雨,浪开始翻滚,派晕了过去,理查德·帕克也是,之后船飘到了食人岛,那里有很多的丁满,还有人的骨头。慢慢的,派明白了,那个岛能吃人,能吸人的陽气,所以派当机立断的和理查德·帕克走了。
不知飘了多久,最终到了人类的岛屿,然而理查德·帕克下船了,走到了丛林的口子那里,停了下来,派认为理查德·帕克会回头看自我一眼,可是没有,理查德·帕克径直走到了丛林深处。派哭了,哭得很悲痛,像个孩子一样。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就算我们的身体到了极限,就算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也不能向死神低头。因为你一旦低头,那你从开始就输了,输的很彻底。在这部电影中,正是派有了理查德·帕克这个生命威胁,才会坚持到等人类来救他。然而这不就和我们的学习一样吗,如果生活中没有竞争对手,那你的生活会很无趣,没有光彩,可是有了对手,你就会付出全部来超越他,所以只要
我们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
今日是星期五,我们又看了一部新电影,名字叫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先开始出现的是两个中年人在谈事情,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们心里都不禁生出一丝好奇来,因为电影的名字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中年人在谈话,根本不是什么少年。心里又多出一丝疑惑,直到看着看着其中一个年轻的人说起他的故事来,那人便陷入回忆之中。
在他的回忆中,他还是一个大概十岁的少年,突然画面转到陰暗的房间,房间之中还有一扇铁门,那个少年派正站在铁门的前方,手中拿着一个垫子,垫子的前方掐着一块鲜肉,之后就看到在铁门的里面走出来一个威武的老虎。老虎正一步一步向他逼近,就在老虎快吃到那块鲜肉时,派的继母过来了把派一把拉开,父亲吧派训了一顿,你看那么近干什么,你不明白它会咬死了吗?你以为它会和你作朋友吗?它不是人!派反驳说道:“可动物也有人缘,我从它的眼中看到了我自我。”父亲愤怒的说道:“你看到的只是它眼中反射出你的影子。”
派长大了,他的父母开始让他学音乐,把他送到舞蹈社去别人在那跳舞,他就在那伴奏。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女孩,在与女孩的相处中,他喜欢上她。之后派一家带到他们的动物去航海。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只母猩猩产下一只小惺惺。在哪个晚上,派出去了,可是因为暴风雨太大了,他被吹到了海里,就这样他越飘越远。第二天,他看到一艘小型的船,他认出来了那是动物的船。于是他爬了上去,那上头有一只斑马,可是之后又上出来一只猎狗。再之后,他看到海上有一只大猩猩向这边飘过来,他把它救了上来。他认出来了那是刚产下小惺惺的母猩猩。之后猎狗把斑马和大猩猩都咬死了。就在这时,船底下又窜出来一只凶猛的老虎。之后这只老虎在这只小船上与他共处了很久,他们在海上看到了鲸鱼。之后他们也不用担心没吃的了。
途中,他们来到了食人岛,派发此刻白天看似平静的小岛上,到了晚上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河里的白色的水变成了酸,吞噬了河中的鱼。晚上这个小岛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诡异的。数、地、水,到了晚上都开始吞噬。第二天,派离开了这个小岛,呼唤来了和他结伴已久的老虎,与他继续漂流。历经200多天他们最终到达了大陆,到了大陆。
之后那条老虎便径直走向了丛林,派悲痛的哭了,他想这只老虎跟他结伴已久,应当会回头看自我一眼的,可是那只老虎里都没有理他,径直走向了丛林。之后便回到了两个人谈话的画面。派说道:如果没有那只老虎,不想办法去对付他,我根本不可能活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必须要经历过磨难,才能获得成功!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仅有两个互相克制的在一齐,有挑战的磨难,最终才会战胜自我,取得最终的成功!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主人公派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在之后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因为父亲打算把它们趁机以高价卖掉。然而货船中途沉没,帕特尔的家人全部遇难。
日本货轮失事,派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老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先活吃了斑马,然后咬死了猩猩,理查德·帕克又出来吃了鬣狗。之后,16岁的少年派海上生存,来到了一个食物丰富,而又会腐蚀人类的人形岛,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最终成功获救。这个,是派讲给作家的故事。
然而,在结尾处,日货轮船的负责人来问他——唯一的一个幸存者,派给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而他们不相信,于是,派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船上,原有四个人——一个断了腿的水手,一个厨子,妈妈,还有他。厨子说:“这个水手,活着很痛苦,还是将他杀了,让他欢乐一点吧。妈妈不一样意,而厨子,硬将他杀了。晚上,厨子又将死了的水手吃了,妈妈发现了,大喊着畜牲!畜牲!厨子一气之下,将妈妈杀了,我愤怒了,用他对付水手的方法对付了厨子……”
也就是,水手,是斑马。妈妈,是猩猩,而老虎,就是被激怒了的我。
故事好像很简单,可是仔细一想,派,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有人说,是船上的饼干,有人说,是打来的鱼,有人说,是老虎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可答案,很残酷:派,是靠吃人活下去的,仔细一想,确乎是这样:“我愤怒了,用他对付水手的方法对付了厨子”,厨子,将水手吃了,这么说,派是吃了厨子,再想想之前的故事,那个拥有丰富的食物,却会腐蚀人的人形岛,就是这个意思啊!可是,派有没有吃他妈妈呢?
这部电影,实在令我影响深刻,从他求生的毅力,到抛给我们的一个个问题,无不使我们思绪万分。去推荐给你们的朋友吧,听听他们的想法。
很久以前就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电影,觉得这是一部很有哲理的影片,看完后让人意犹未尽。暑假逛书城是恰好看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书,于是就决定看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原作。
小说中的描述其实与电影差不多,没有了那些美轮美奂的3D效果,淡淡的文字反而能勾起我无尽的想象。虽然读完整本书后,我依旧无法判断究竟哪个故事真实,即使我一遍又一遍的在书页中寻找我需要的线索。不过,其实在我的心里,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我更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是真的,面对飘渺的真想,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信仰,相信上帝!
全书散发着淡淡的宗教哲思。阅读这本书,就仿佛上帝一直都在身旁,就如派所说:我只相信上帝!这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复杂深刻的哲学解读:理性,欲望,宗教,克尔凯郭尔宗教的人,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科学,人的本质对于少年的派信奉多种宗教,他的父亲曾一语道破: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此时的派貌似是宗教信徒,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宗教信徒。他不过是看似虔诚却又一无所知循规蹈矩的人。在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眼里,这些人说到底不过是遵循着教规和仪式的伦理阶段的人,而宗教阶段的人,都是体验着人生的莫大痛苦,当痛苦到生活对他毫无意义,上帝就会降临。真正宗教的人,是“信仰骑士”,惟有信仰才能在荒诞偶然的存在中,仰
天大呼“啊,请赐予我力量吧!”。在派遭遇了海上的一系列磨难后,他从理性的人变成非理性的个体,他的内心生活痛苦神秘,终于,当生活对他而言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另外一个意思上的神终于出现,派最终获救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宗教的人。食人岛是印度神毗湿奴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世界早期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肚脐中长出了莲花,莲花孕育了梵天,梵天创造出世界。书中小岛是浮在海面上的孤岛,而小岛的形状是躺在大海上的毗湿奴。派童年时,派的父亲带他与哥哥一起参加看宗教祭祀活动,父亲曾指着毗湿奴语重心长地对派讲:“有些东西看似繁华绚丽,实则是虚幻。”于是,我们抽丝剥茧,食人岛的象征涵义逐渐清晰:
当派和老虎在大海上将死不活时,他们遇见了这个救命般的充满生机和绿意的小岛。小岛看似完美无瑕,有无数份满足老虎的口粮——狐獴、有食用类植物、有淡水天池。派欣喜若狂地以为自己找到了人间乐土,决定在此安顿。晚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狐獴上树老虎上船,天池的水夜间泛酸腐蚀鱼类,而派打开一株像极了森林里的莲花时,莲花却包裹着一颗人类的牙齿。真相大白:小岛白天是天堂,夜间是食人地狱。宗教所谓的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绮丽的梦终归是虚幻,于是派带着老虎再次起航。
信仰,让我们相信上帝,相信奇迹。
倘若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那么就是只老虎和位少年在海难中幸存,共同征服大海的故事;倘若向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时,那么只能简单地讲成只老虎和位少年相伴克服重重困难在大海上幸存的善良梦幻的故事。
可真正的故事远非如此,这是个冒险的童话。
看完这个时长2个小时6分59秒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并没有被那里面梦幻壮观的场景所打动,也没有被电影中所谓的情感主线所打动,唯打动我的只有里面的句话,那就是幼时派偷喂老虎被父亲发现时说自己能从老虎的眼睛里看到它的灵魂,父亲反驳他的话:当你看到它的眼睛时看到的不过是自己感情的倒影。这句话需要用颗善良的心去理解。
小时候家里养了条黑狗,因为周围没有同龄的孩子。所以它成了我最好的玩伴。可悲伤的事从来就没有预告,年之后这条狗死了。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它躺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睁着眼睛死亡的场景,那时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这是永恒的失去,因为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所以只能味地哭泣。那时我也曾相信自己能从动物的眼睛里,看到它的灵魂,或喜或悲,味地带着感性的心去和它们交流,从未想过它们是否会伤害自己,可长大后,总会不自觉地带着种警戒,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去触碰它们。这时,我从它们眼睛里分辨的只是善是恶。我相信影片中的派是善良的,因为他在老虎的眼睛里看到了善意,所以才会伸胳膊给饥饿的老虎喂食,而他的父亲并非邪恶的,对动物没有爱心的,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不要过于感性地面对只存在潜在威胁的老虎,要理性地去看见危险的存在,我想这就是派在向别人讲述故事时要感谢他父亲的原因。
派的父亲交给派种理性,让他在理性的支配下,在茫茫大海中能够与只孟加拉虎漂流227天逆境重生。我没有看过原著,不过我特意去看了柴静采访李安的视频,从那里了解到在原著小说中的那只孟加拉虎是主人公在海上为了生存虚构、刻画的。在看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对李安所说的话印象最深刻的个词就是“纯真”,他非常关注人性中的这品质。整部电影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场关于生存的冒险,还是场关于成长的冒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生俱来的感性,更多的是要学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但是越来越多的理性会带来另种伤害,那就是人性中纯真的丧失。对于成长来说,这也是种冒险,电影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思考。
看看我们的周边,面对个摔倒的老人,人们第反应不是本着天性中的怜悯即刻去搀扶,而是冷静地考虑自己去搀扶的后果,最终的局面是很多人围观而已,最多打个报警电话。这种所谓的理性带给我们人类的,是多么让人心酸的结果啊!
电影的意义因人而异,有时它只是为了骗取人们的眼泪,有时能发人深省,而对于我来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部唤醒我理性思考的冒险的童话。
周日上午,我和老爸老妈去科文中心看了场Imax的电影,名字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开场镜头是在印度的个动物园里,那里有很多的动物,有犀牛、狒狒、大象、还有斑马等等……
有个小孩叫便辛,很多同学取笑他,给他取个绰号叫“小便”。为了让大家改变对他的名字的看法,他在全校师生面前把圆周率π全部背诵出来了,还写在了黑板上,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以后大家再也不嘲笑他了,对他刮目相看,都叫他“派”(π)。这个故事告诉我:不要在意别人鄙视的眼光,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次他看到只老虎,他想和老虎做朋友,就拿了块肉去喂它。结果被他老爸阻止了,还让他亲眼见识了老虎的危险和凶残。从此,他再也不敢单独去见老虎了。这里又告诉我们:不能用人类的眼光和思想去认识野兽,有时候人和兽确实有区别的。野兽是没有思想和情感的,这也是我们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标志。
有天,父亲要把动物园的动物都卖了,全家都搬到加拿大去,但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海上航行。在出发后的某个晚上,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派”被吵醒了,独自来到甲板上,但是他不会就听见有人发出警报,船舱进水了,马上要翻倒了。“派”急忙回到父母的船舱,可是下面全都被海水淹没了,他的父母和哥哥全被海水吞没了。派伤心极了,他独自个人在艘白色救生艇上和只斑马、猩猩、鬣狗和老虎在起。凶残的鬣狗把斑马咬死了,之后和它作战的猩猩最后也被咬死了。派痛苦极了,想打那只鬣狗,这时只老虎窜出来,口咬死了鬣狗。船上只剩下只老虎和派个人。为了能和老虎和平共处,派想了很多办法,每天钓鱼给老虎吃,还训练它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地盘。就这样,日子天天过去,突然有天他们飘到了个无人岛上,岛上有无数狐獴,到了晚上,大家都抢地盘睡觉。派看到荧光蓝鲸和水母,并且在朵发着荧光的花心里发现人的颗牙齿,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是个食人岛。第二天派就装满了水和食物,和老虎起离开了小岛,继续他们的漂流旅途。有次,看到艘轮船,派使劲发信号,但是没人看到。于是在绝望中,他们继续漂流,在他们将近支撑不下下去的时候,他们终于飘到了墨西哥湾,派晕倒在沙滩上,被当地的居民发现并救了上来。那只老虎晃晃悠悠地走入了墨西哥湾的大森林里。
他们共在海上漂流了227天,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活了下来。电影告诉我们,只有要有希望,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挺过去,克服困难之后,后面展现的就是幸福的彩虹。
还没有到电影院去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已经被办公室的同事们剧透得七七八八,而且似乎都很有道理,就像是在电影院看《柯南》,忽有一人从最后一排站起来嚷道,“大家注意,这个就是凶手!”索性全部不去听。
说有一家印度人,为了继续动物园的生意,不惜远渡重洋,为了给自家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巨大的邮轮上带着动物园的动物和许多乘客。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夜晚,巨轮遇海难而沉,唯有这一家人中的小儿子派和一只斑马成功的上了救生艇。紧接着发现漂来一只猩猩,然后在船舱内又发现一只猎狗,最后还有一只老虎。
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食物。猎狗一直觊觎着由于跳上救生艇时受伤的斑马,但是派一直在阻碍它。在饥饿的促使下,猎狗终于还是吃掉了斑马。义愤填膺的猩猩出手打了猎狗,不料却被猎狗反过来吃掉,最后老虎冲出来几下吃下了猎狗。船上至此就只有派和老虎两个生物,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派从救生船上找到了罐头、饼干、自救手册、铅笔等救生物品。一日一一夜的耗下去,终于漂到了墨西哥的海边被救起。
日本航运公司的员工找到派,询问沉船原因以及后来他是如何活下来的。派告诉了他们这个故事,但是这个奇幻的故事并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也无法为保险理赔作出决定性的帮助。于是他们让派说一个大家能“懂”的故事。
派说,和他一起在救生船上漂流的是一个水手、一个厨子,还有他母亲。厨子很恶心,为了活下去,他把在船上发现的老鼠晒干了吃。实在饥饿难耐的厨子杀了水手,派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动手打了他,结果被厨子杀掉扔进海里。然而最后只有派一个人活了下来。
影片的最后,小说作家推论说,斑马是水手、猩猩是派的母亲、猎狗是厨子、而所谓的老虎就是派。
其实故事到此为此,答案已经给各位观众了。并没有跟随上帝与否这层意思。神性、人性、性格。这部故事在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派和这只孟加拉虎怎么活下来的,而事实上,这只老虎就是派自己。
派从小坚信和神的存在,离开印度之前他就已经是基督教徒、回教徒和印度教徒。他深信着神,然而在救生船上派绝望的时候,他叫道“我臣服于你,你到底想要什么”,事实上派从小就臣服于神明,但是神到底在哪里?在这段艰苦的漂流当中,派数次几近崩溃,但是他坚持了过来,其实不是因为神和神性,而是以神为载体的信仰!信仰代表着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才能度过难关。
派的第二个故事中,以人为载体,道出了性格。为了活下去,就只能把受伤的吃掉。这样来说很自然的大家会觉得那么第一个故事是以动物为载体说出了人性的善良,驯服、感化了孟加拉虎,两个故事相互呼应,李安的电影果然很厉害。其实远不止如此而已,第一个故事是影片的主体,说的不止是人性,还有人和自己的斗争。这部穿着《泰山》的“外衣”,以讨论神、人、兽三者为主体的电影,其灵魂其实是如何战胜自己,其实是如何面对“我”的心。我要活下去,但是我又不能吃肉,如果我杀了人,吃了人,以后我怎么面对我自己?还是说,我就这样放弃?
孟加拉虎存在于自己的心中,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派是不吃肉的。为了活下去,怎么办呢,必须要有食物充饥。在和自己心中的老虎斗争的过程中,渐渐的和解了这中间的矛盾。最后派在获救的时候,老虎头也不回的走掉了,回到了那片属于他的丛林。那么派呢?是不是吃了肉以后就不再信教了呢?不是的,后来他又信了犹太教。如果一定要纠结为什么吃了肉、破了戒还可以继续做教徒的话,影片的开始就已经给了答案。派去偷教堂的圣水喝,神父并不责怪他,只说了一句“你一定是渴了”。在遭遇海难,四下无助的情况下,难道会因为为了活下去而吃肉遭到神的惩罚吗?如果是这样,这种神,大可不必去信。
回到现实生活的派依旧信教,过着幸福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他吃了人就一辈子活在阴影当中,从小,派就在寻找着生命的意义,寻找着活着的意义。
人是要有信仰的,可以是耶稣、可以是阿拉、可以是希特勒、也可以是你的母亲,甚至可以是一本书。但是一定要有信仰,心存相信,才会有希望。
派的父亲的话充满着哲理,他告诫小时候的派,他并不是要派相信他所相信的,派可以去相信任何父亲不相信的东西,但是不能照搬全收,一定要以一颗理性的心去对待,要思考。
漂流之后,派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精神财富,而他的生活,从此才真正开始。派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且能够面对它。
最后看完全片,我只有一个想法,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四下无助、孤独无援、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东西支撑你吗?
你,有信仰吗?
曾看过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男主孤身一人,被困在海上,还要同白虎斗争。他在寂静中思考逃脱,在搏斗时听从内心,最终走出困境。
孤身一人固然壮烈,但试想一群人被困,各抒己见,方向不明,还能成功逃离吗?由此可见,指引前方人生道路的信念,在只有自我、独立时出现,在人多盲从时消失。
独立时的信念,是心灵的灯,照亮前程;是海上的塔,指明方向;是路边的标牌,通往前方。
我认为,独立审视的作用,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它能让你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惧艰险。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时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独立能让你在受到束缚的情况下,保持特有的思考。”有了特有的思考,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对未来有良好的规划,并为之坚定地、不舍不弃地去执行。
我想,独立的存在自有它的意义。龙应台曾说过,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我们每个人都是千百年流转中的一粒,都有其不同于另一个体的存在,若是千人一面,那岂不太可怕了?我们选择独立,便是选择对自我的尊重,那种指引前方的信念,便自然从心底上流淌漫溢。正如顾城所说:“他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
反观现在众人,好友圈里朋友新发一张照片,一段鸡汤文,都纷纷点赞,可他甚至没有点进去看过;苹果公司出了新品,管他是否需要是否浪费,先购入手再说;某地发生医患纠纷,也不弄清事件原委,先痛斥医院无良。他们盲从至极,还谈何拥有信念,来指引自己的前方?还谈何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有良好的规划?《大公报》主编张纪鸾曾说,不愿限于盲。我想,他的所为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吧!
我觉得,一个人想做到独立,勇往直前也并非难事,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常在暗夜寂静无人时审视自己的内心,让独立的信念不像流沙般倾颓,便足够了。
冰心先生曾有这么一句话,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愿像影片中独自逃脱的小男孩,做自己的摆渡人!
独立才高贵
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特别提出了独立与自由的重要,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是高贵的,人之为人,正在于人是可以思考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正是我们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独立,才能不盲从,才能活得千姿百态,活成每一个不同的人,不轻易受蛊惑,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如作者所说,有独立的精神,才能摆渡自己,到达想要去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