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观后感(共含12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风中斗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我们看的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的名字叫Pi,而同学们却给他取外号“撒尿”,刚开学,每个科任老师点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就会上去讲解一大排,后来因为写圆周率而在学校出了名。
有一天,他和他的哥哥来看一只老虎,他非常喜欢这只老虎,甚至还亲手喂食给这只老虎吃,因为他认为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灵一性一的,但是被突如其来的父亲给阻拦了。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他们要离开印度,那些动物也得带走。就在船上的这一天,海上出现了暴风雨,把船给吞噬了,而Pi在一艘救生艇上活了下来。他还救了一只斑马,第二天早上红猩猩踩着香蕉浮了过来。这是从船里跑出来了一只猎狗,他把斑马和红猩猩给咬死了,Pi生气了便对着猎狗乱跳。这时老虎突然从船里窜了出来把猎狗给咬死了,便对Pi发出了攻击,Pi便时刻防备着,时刻都提心吊胆,这才让Pi成功地漂流了两百天,其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岛,在白天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各处都是可爱的猫鼬,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这个小岛便呈现出一个女人躺在水面上,Pi在这个岛上发现了一个人类的牙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于是他便急忙的带着那只老虎走了。
原来这座岛是食人岛,在白天看似漂流者的栖息之地,在晚上便会吸收人气,然后至那人死亡,没过多久他就漂到岸上了,老虎回归了大自然,Pi被人救了,他却很伤心因为他没有亲自跟老虎说再见。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有了别人的威胁,你才能努力向上冲!
《鲁滨逊漂流记》应该谁都看过,可有一个故事你是否听过?
有一个男孩,被班上同学取叫“撒尿”。他在一学期中受尽屈辱,下一学期他时时刻刻都为自己辩护,是自己是派。后来他和他的父母还有那些动物们一起出海,可在海上遇到暴风雨,他的父母都与船只一起沉入海底,他则和一些动物逃入救生艇中,一起漂流。
他的漂流历程便开始了,他的船上有一只收伤的斑马,还有一只鬣狗,后来有救起一直红一毛一猩猩,红一毛一猩猩就上来后很听派的话,但是打不过鬣狗,被鬣狗给咬死了。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都没有想到船上还有一只老虎在船上,老虎把鬣狗吃了,过了几天后由于饥饿便陆续把红一毛一猩猩和斑马也吃了,船上只剩下他和老虎。
那只老虎名叫:PichardRarker。一次老虎不辛落水,派本不想去救它,可由于他信仰多个教会,其中就包括佛教。把老虎救上来后老虎让他时刻保持谨惕,这样也就让他坚持着活了下来,回来后有人问他,他便把斑马说成水手,把红一毛一猩猩说成一妈一妈一,鬣狗说成厨师,把自己说成老虎。
派在船上时一直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希望。他说的对,在无数的困难与危险中绝不能放弃希望,要坚持,要会分辨善与恶,让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这样一只老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
一个叫派的少年和他的一家人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快乐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因种种原因迫不得已卖了动物园,带上所有动物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轮船。暴风雨来临,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幸丧生,只有派和凶狠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侥幸地逃到了救生艇上。派和孟加拉虎从对峙到相依为命,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直到派获救,理查德・帕克重返大自然。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惊险神奇。观影后静下心来思考,少年派的漂流只有一个“奇幻”可言吗?
不,不是的。派不仅要面对海上生活种种突如其来的危险,还要随时提防一只凶狠的老虎,那处境让人无比担忧。可若是没了那只老虎,派也不会存活下来。正国为他要随时提防老虎,他才会时刻不放松警惕,为了让老虎不吃自己而为老虎捕鱼。在海上求生,最可怕的就是精神恍惚,无所事事,寂寞地等待死亡来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派回忆起那段漂泊大海的日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失去,而最痛心的是,没与他们好好的.告别。”是啊,派与他眷恋的故乡,不辞而别;派与他深爱的家人,不辞而别;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虎,不辞而别,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珍惜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虽然人或许不会一下子就生老病死,但光阴的流逝总让人觉得不知不觉。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说自己那些发自内心的话。把握当下,这才不会错过一些十分珍贵的东西。
正因为派有信念,没有绝望,才会让他绝处逢生。学会在绝望处希望,就会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力量会帮人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生活环境比海上漂流好了很多很多,更不应一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只要有勇气,有信念,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第一次粗略地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我确实没什么太多的感想。一贯的好莱坞视觉特效,场面华丽新奇。其中,影片中几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我反而觉得的可笑,以为就是一部靠画面特技出彩的平凡故事片。直到这部电影获了奖,我这才好奇。总觉得既然能获奖,其中肯定有其原因。于是,我仔细查询了相关的评论,又对照着反复翻看了影片,我这才恍然大悟。电影中的画面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确实有些东西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
影片的大部分都在描述主人公“π”与老虎一起经历海难,从相杀到想爱的奇幻的冒险故事,仅仅是在最后的几分钟,派在医院里跟保险公司调查员最后的几句话,使整个故事重新串联了起来。使之前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打破了原本轻松、新奇、冒险的故事基调,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隐情故事展现在眼前,使人不寒而栗。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虽然十分意外,但确实合情合理。第一个人与虎的故事,纯粹的梦幻。第二个派轻描淡写看似有些残酷的故事,仅仅是导演为了引发观众深入思考之后,对影片第三个真实故事的猜测。主人公“π”才是真正的“老虎”,他为了生存活生生吃掉了自己的母亲。一个本是可以当成悲剧片的弑母题材,竟可以拍成奇幻文艺片。我对李安导演佩服的五体投地。
几天来,我一直在品味其中的滋味,于是便有如下的想法:
1、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我个人觉得李导演深得中国人的精髓,说的和做的绝对是两回事。表面上是美好的,积极的,实际上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也是就表面上是一副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普世济人。实际上对待他人做起实事来,全是法家,看谁比谁更有用,更现实。结果呢?对待自己则是道家那一套,道法自然,表面上无为而治,其本质全是血淋漓的统治镇压。看似矛盾,却深含中国人的处事之道。总之一句话,跟你客气呢,你可千万别当真哦~!最后弱弱地反问一句: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当真呢?国学答:该当真时,自然当真~!
2、关于自己。感觉这段时间,我的心一直处于焦躁的状态。干什么事情都很急躁,什么都想尽快的完成。可现实又不得不让自己放下了许多欲望。习惯了看刺激火爆的商业大片,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这部影片。结果匆匆地看过,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看了也是白看品不出其中的滋味。人生中的事情难道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如果缺少了对了自己的反思,结果却徒增不少可有可无的欲望,压力便接踵而至。于是,整个人便跌入了做的少却想得多的恶性循环。除了焦虑,浪费时间的悔恨之外,剩下便是对自己无限的失望。看似积极,其实焦虑。与其贪多的盲目开始,何不如在最开始的地方,就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做。总之一句话: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这些年来,在尝试了不少有用或者无用的努力之后,失去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我渐渐学会了爱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对自己“发狠”,对自己的做不到无比疼恨。我深信了没有失去哪有收获的道理。
我需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万物皆有不同,正因为不同我才是唯一。做好当下事,善待自己的不足,仅仅是慢慢地改变。
Ocean, the magnificent ocean, the way we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way we've never seen, or could ever imaging...
海洋,与宇宙星空 ,与它的原住民,以非凡的,奇异的角度在PI的眼前展开,在戴着极其隔阂的三维眼镜的人们眼前展开,海洋,PI的流亡地,PI的家,还有Richard Parker, 他的唯一家人...
这是我们从未听过,从未见过的海洋,以它的'暴烈衬着PI不可战胜的灵魂; 以它的温柔,给予PI求告上帝的时刻。海中的城市,深邃可达他父母兄弟的墓冢,在海的深处,侧卧的沉船中,灯火依旧; 海中的荧光,旋动中现出毗湿奴口中的宇宙,海在空中,星空在海里,一切在流转,PI与Richard Parker同时遇见了神,无比严厉,无比爱怜,如PI把Tiger垂死的头颅放在膝头,神的怜悯在PI的心中如镜面映照...
Richard Parker难道是更决绝的神的使者? PI提供了饮水,食物,相互的陪伴,但它没有任何的告别仪式,伤透了PI的心,神给人告别的愿望,柔软敏感的心灵,或悲或喜,这非同一般的恩赐,让我们得以贴近神所造的万物,也贴近神...
PI告诉小说家,“我的故事会让你遇见上帝”,作为三个信仰的追随者,他将他的经历放在一个通透的器皿中,展示神迹,展示无限的爱与怜悯。不可思议的故事,不可思议的一个关于十七岁男孩的遭遇,关于海,关于自然,关于万物的缔造者,神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冒险风格的影片,从故事层面看,它讲述了一个印度少年在海难之后如何与一只同船的猛虎结伴同行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通常情况下会被笼统地归纳为“成长”或是“友谊”的主旨。更何况影片还动用了3D技术以及灾难类型的时髦元素,这就很难不让人进入到商业片的逻辑体系中去理解。
李安的电影都是剧情片,所以在故事接受的层面上,从来就不设门槛,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提炼情感因子。但是,要想真正走进李安的电影世界,却非易事。在各种场合,我曾完整地看过不下几十几遍的《卧虎藏龙》,也许对迷影群体来说,这个数字都不值得拿出来说事。我想表达的是,即使如此,当我在研读李安的自传以及徐浩峰对《卧虎藏龙》的解读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卧虎藏龙》的门口逗留,根本没有走进去。一部好电影一定是超越了浅层故事,抵达到人类最原始的情感状态。《卧虎藏龙》的玄妙之处我就不做多说,大家可以参看徐浩峰在他的影评集《刀与星辰》中的解读,真的非常独到。
在我能够理解的层次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个少年、一只猛虎、一片汪洋,李安以封闭性的空间调度、瑰丽的视觉影像、虚实相间的手法,提炼了高度隐喻的人生: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
看过后我很有感触,我感叹影片带给我的惊险与刺激,我回味影片带给我的意境与感受,我甚至怨恨老虎为什么这样显得无情,毕竟派给它吃喝,供他住。它还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到最后要散还是回来的,派知道他得生后会与虎分别,但是没有好好道别,尽管一个眼神交流,一个转身都是好的。派在海上暴风雨中失去父母,哥哥,没有与他们告别,成为他心中的一道伤痕,当天跟朋友讲到这儿时,同样也哭了。
我还有个感受, 就是弱小与强大作斗争时,弱小必须靠智慧与勇气,就像派把在船上老虎摇的晕船,以致能够成功驯服它。在强大的东西也有弱点。就像老虎,它强大把,但它没人聪明,智慧比不过人。再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甚至灾难,你也不要绝望,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体力,时刻激励着自己。就像派在影片中说“don not lose hope”。我也很受鼓舞,派连这种困难都渡过了,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只求每日多读书多学习,就行了!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我看过许多的电影,不过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叫做“派”的男孩和一些动物们,在海上顽强生存的事。一开始,派生活在印度,由于在印度经济很吃紧,所以一家人计划移民去澳大利亚生活。在旅行中途,海上出现了大风暴,派所乘的'船上,除了他,无一幸免。后来,他坐在救生艇上,与一只老虎共同生存了半年时间,最后成功获救。
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是用什么活到了现在?是运气吗?过了几天,我又在网上浏览了一下这个影片,我知道了,是他乐观向上的精神与顽强生存的耐力。平时,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真正的乐观面对困难?又有多少人经历过生与死的折磨?我虽然没有遇到过像派一样的困难,但我经历过一些困难。
当时,我去杭州旅游,正在西湖旁玩时,别人都走了,只有我和我妈妈的同事与他的小孩在这里。正玩的尽兴时,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回去了。当我得知这个“噩耗”后,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哭闹了起来。这时,我妈妈的同事说:“要不,先去我家等等吧!”“不了,谢谢,我自己回去吧,我……知道回去的路。”其实,我现在根本不知道东边在哪,西边在哪,连太阳在哪都要找半天。“额,行吧,注意安全啊!”说了一句,他就走了。
我昏头昏脑的走在路上,不时找人借下电话,想与妈妈联系。可是,妈妈手机没电了,打也是打不通的。最后,我绝望了,因为这个困难可一点都不简单。最后,我忽然听见一些脚步声,我心里的乌云被驱散了一些。仔细一看,真的是妈妈!我哭着,闹着,跑着到了妈妈的身边。妈妈说:“这个困难你都能克服,你真的太厉害了。”
现在想想这件事吧,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是真的。我的困难并非有派那样艰巨,但是也很令人伤感。我当时要不是走到了那个路口,弄不好真的找不到她了呐!你知道吗,西湖与那条路之间差2千米!能走那么远,真的是我克服困难的决心帮助我完成的。
遇到困难时,要学习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记得这句话吗: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希望大家在面对困难时能想到这句话!
最近有部电影上映——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讲述的是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进行的最艰难的生存考验这样一个故事。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所以引起了我对该部影片的浓厚兴趣。这部影片是由加拿大作者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在观影过后,我翻开了这本小说并一口气读完了。也说不清是这是一篇影评还是书评,总归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之后迫于生计Pi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可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齐应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我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经历了无数饥馑和风雨,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仅有少年和老虎存活了下来。可是如果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一篇漂流记。可是直到少年派应对调查人员的时候,讲出最终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而是搭载了四个人——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于是Pi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终的结局是,仅有Pi存活了下来。这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只剩下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故事摆在我们眼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彩之处在于,每个人看完都会感觉很复杂,心里有许多感想可是纷至沓来,不明白从何说起。根据我的记忆,大概能够分为几层。
第一层是事实,什么是事实?海难是不是事实?孟加拉虎是不是事实?由于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亲自见证事实,所以事实不得不依靠于他人的转述。可也正因为这样,当一个人开始叙述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捏造了。也许,捏造这个词太重了一些,那么他就已经在创造了。而当个人的创造开始,就距离真相远了,因为真相本身不是人类创造出来。你能够归结为上天,也能够归结为上帝,或者说是命运,但都不应当是人类本身。
第二层是自我。真相不可得,那么反求诸己,是否能够认识真我呢?少年Pi讲述了一个227天的海上漂流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自然是他自我。可是当我们听到第二种可能性的时候,整个漂流故事瞬间就崩塌了,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神经病的胡言乱语。可是细细分析起来,每一处细节又都十分贴合逻辑。唯一的破绽是这个故事里的少年勇敢坚强聪慧,显得太过完美。所以,那里少年Pi叙述的自我,究竟是他自我呢,还是他想象中的自我?小说在那里还有一个巧妙的扣子:强大的孟加拉虎和少年Pi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一切故事从头到尾都建筑想象之上,大概孟加拉虎才是少年Pi自我内心的投射,一个勇敢、强大、无敌的存在。
最终一层是宗教。读者到了最终,面临的困境和调查官员是完全一样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你选择哪一个?前一个是孤独的少年和三只动物漂流227天,目睹无数的海上奇景,一人一虎彼此对望,相互提防也相互依存,最终大家上岸一拍两散。后一个是四个人无水无粮,如何捱过227天,以至于最终仅存一人。可能的真相让人颤栗不安,于是前者这种明显的现实扭曲显得更让人容易理解。为什么不呢?反正结局都是少年一无所有,孑然一身活在世上。现实太过残酷也太过狰狞,那么想象力让人超拔其上,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慈悲么?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天堂也好,极乐世界也罢,何以会让人深信不疑,也就找到了答案。这也许就是是这个关于冒险、期望、生存的故事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
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4
一只老虎、一个少年、一片大海、一条救生艇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导演是李安。他是唯一一位获得过奥斯卡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华人。他就用这部电影,讲了这么一个古怪的故事。
故事讲了印度少年派和他的爸爸、妈妈、哥哥要坐船到其他国家去定居。在途中,发生了海难。仅有一只老虎、一只梅花鹿、一条猎狗、一个猩猩和少年派逃到了小救生艇上。开始,老虎没露面,它一向藏着。在猎狗咬死了梅花鹿和猩猩后,老虎跳出来咬死了猎狗。少年派为了让老虎不吃自我,每一天都要想方设法给老虎吃东西。之后,派和老虎来到了一个小岛上。小岛上有很多水池,水池的水白天是淡水,黑夜是海水,人掉进去会莫名其妙地死去。派就和老虎离开了小岛,漂流了227天之后,他们到了岸上,老虎头也不回地跑进了森林,派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还没有呢!在船难保险员的追问下,派又说出了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残酷:逃到救生艇上的没有动物,是4个人。这四个人是水手、厨师、派的妈妈和派。厨师杀了水手和派的妈妈,派又杀了厨师。派一个人漂流了227天到了岸上。
究竟哪个故事是真的呢我觉得第一个故事是真的。因为整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第一个故事。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有很多关于冒险的细节,十分精彩。老虎和派相处让我感到惊奇。我一向在想:“要是我和一只老虎在一齐的话,会怎样样呢”真叫人毛骨悚然。
这两天看完少年pi,来来回回刷了几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影片,李安导演在片中给观众留了无数的空间去想象,去探索,何为真假,善恶,逻辑思维与宗教(信仰)。以下是我关于少年派的一些猜想与感悟:
厨子很恶心,储存的粮食够吃好几周,但他逮到一只老鼠,吃了它,那个人就像野兽,提建议搭木筏钓鱼的就是他,没有他,我们头几天就死了,吃肉汁拌饭的佛教徒,跳船时摔断了腿,。厨子说再不截肢他就会死,厨子自告奋勇,pi和妈妈要按住他,我也相信这是万不得已,于是我一直说对不起,他死了,第二天厨子掉到一条鬼头鱼,妈妈和他争执,水手的下场和老鼠一样,厨子毫不浪费,一个星期以后,pi放走了一条乌龟,厨子很生气,妈妈和他打起来,他把妈妈的尸体扔下海,鲨鱼吃了她,我杀了厨子,他知道他太过分了,他是个很坏的人,但更糟糕的是他激起了我的邪恶。关于这个海上事故,我说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无法说明沉船的原因,也没人能判断孰真孰假,你更喜欢哪一个。--pi的叙述
pi讲了两个故事,而在我看来,其实两个故事都不是完全真实的,父亲是鬃狗,哥哥是斑马,母亲是星星,而pi是老虎。
第一个故事从动物一出来就开始进入作者想象的世界了,pi回去救爸妈,遇见斑马从卧室出来,动物都被打了镇静剂,谁放的?船上在意动物的只有这一家四口,那就说明很有可能父亲早就醒了,叫醒哥哥,和母亲或者独自去放笼子,不然pi不可能在门口了都不进去救他父母。但pi没找到他们,不确定大家有没有上船,后来斑马(哥哥)跳下来摔断了腿,厨师和水手被浪冲走了。为什么这么大的风浪船板上只有几个人,可能是醒不来,联合前面的镇静剂,说明很有可能他们吃的肉被下了药,这也就是pi始终没有说明事故的原因,同理若是逃出来的是水手和厨师,大家总会讨论下出事原因,pi也不会避而不谈。因为想到父亲做的事情,所以在pi的心中父亲变得可怕起来,联系前文,父亲吃羊肉的话,处理老虎的方式,以及和厨子快打起来的样子,父亲无疑也是很有像鬃狗的特性的。
鬃狗怎么上的船不知道,极有可能父亲跑出来就在搬物资到船上,他崇尚理性思考,这也是最可能的情况。pi说,是厨子救了他,而第一个故事里,救上老虎是pi,之后老虎就躲进了船舱,鬃狗也不见了。pi问猩猩你的儿子在哪里,猩猩悲伤的看向了海面,之后的一个镜头是头上飞满苍蝇的斑马。以后就是狗咬死斑马,其中有个镜头给到狗的腿有点瘸(父亲患过小儿麻痹症)再和猩猩打斗起来最后老虎冲了出来咬死了狗。
第二个故事里面,pi说最后是厨师良心,没有怎么还手。我理解为,父亲不得已杀了哥哥,此时他也处在崩溃边缘了,用人肉钓鱼吃人肉什么的,而pi这时候还能因为心软放走难得的口粮乌龟,他一怒之下要教训pi,于是和母亲打起来,错手下杀了母亲,以后他自己也愣住了,pi愤怒之下又向父亲冲了过去,而父亲没有反抗。
但是这段经历中,有一个矛盾就是,pi说厨子吃的老鼠,但老鼠又是被老虎吃掉的,而且是在所有动物死掉以后。并且还有一个情节,厨师用人肉钓上一条鬼面鱼,pi尝试用饼干钓鱼,没成功,后来网住一条鱼。按照对应选择,这两件事情发生了人物的错位和时间的颠倒。
对此我的理解是,吃老鼠,是pi认同的为了生存可以做的事情,可能在后来他的某个行为和父亲这个行为重合了,因此,老虎和父亲都吃了了老鼠;另外我还有一种看法:理查德 帕克明明是猎人的名字,却被叫成了老虎的名字,并且理查德 帕克明明是实际中被吃的人的名字,却在影片中成为吃人的老虎的名字。这是否蕴含着无论是着吃与被吃,被误解都不是我本身的意愿,这是被生活所迫的一种无奈的抉择,又或许是神给我的考验。
而时间极有可能是平行时空,pi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思维开始出现了混乱,同时他接受不了父亲的作为,将父亲像自己一样割裂开来,包括后来的海上求生指南,哪个海员会写如何在海上与大型掠食动物相处呢。只有后来pi回忆说没能感谢爸爸教他那么多事,没有来得及告诉他没有他的教导根本混活不下来(这段时间的背景特别美平静的海面和金灿灿的阳光仿佛一个理想世界)
关于到底pi吃了人肉没有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争论。第一个宗教神话里雅修达说黑天吃土,问小黑天,吃土了没有,小小pi说他明明没有吃呀,第二个故事里提到有可以吃好几周的粮食,那以三个或四个人的食量来说,应该还是不少,中途还一直有钓鱼的补充,pi一共漂流了227天,32周,我注意到在pi登离岛的时候船上刻了30个符号,那说明他从山穷水尽到被救已经不远了,从我内心来说我相信他没有吃过人肉,最多就是尸体上的蛆虫。
在老虎看海的那一幕,一条大鱼被绳子紧紧绑着,而另一条鱼咬碎了它,大鱼化成无数的动物,然后出现一些符号,莲花和母亲的脸。关于这里,我的解释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我们都被一些社会规则所束缚,道德法则,或是自然规律,而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束缚被打破,我们显示出内在的天性(兽性),但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在指引着我们的内心,对pi来说,是信仰,母亲的或是神的指引。
但是风暴又一次袭来了,pi变得一无所有,直到神秘岛的出现。
这个小岛不是真实的,或许是来自母亲神的指引,或许是阿南迪的守护,其实我不觉得有区别,母亲,莲花,莲花阿南迪都是反复强调的本体喻体,她们都体现神的意志。而这个岛是pi构建出来的,母亲的尸体,女人或神的轮廓,令人厌恶的狐鼬,胃里没消化的鱼,身体想要臣服,意识却还保留一丝危机,他看到老虎在夜里跑回回船上,潜意识发现了藏在莲花中的牙齿,快要迷失的pi找回了正确的方向。
下面是宗教的故事:雅修达误会小黑天吃土,张嘴却从黑天嘴里看到了宇宙万物,
哥哥和pi打赌,pi,感谢毗湿奴让他找到了基督,
pi问神父,神为何派其子来为凡人的罪恶受难
因为神爱世人,我们无法尽窥神的完美,但我们理解神之子的苦难,就像是对自己的亲兄弟那样(注意此处神像图和pi杀鱼的那段)
成年pi:这段话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牺牲无辜的人来救赎凡人的罪孽,这算什么爱
上帝之子我始终无法理解,要是神如此完美,而我们不是,他为什么要创造万物,创造我们。
神父,你只需要知道神爱世人……
pi,我听神父讲的越久,就越喜欢这位神之子。
其实这段话还是有疑点,感谢毗湿奴是感谢命运还是隐喻哥哥是毗湿奴,那上帝之子的喜爱何解?影片结尾处女儿叫adita,儿子叫ravi不是父亲的名字,假如斑马是水手,为何不是无辜的水手名字,偏偏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哥哥。我感觉出处此,毕竟妻子没介绍名字,只有女儿和儿子必定有某些含义。
伊斯兰教通过仪式让他感觉与神同在,仪式,阿南迪绑的绳子,以及后来绑在岛上的绳子。
最后是老虎,在溪边喝水的老虎被取名为thristy,喝圣水的pi被神父做thristy,老虎是pi的欲望,或者是本能,亦或是纯真,我不觉得老虎代表的就是凶恶,食肉是本能,你吃素我吃荤,无所谓对错,这种东西是天生原始不加束缚的。上岸后老虎头也不回的走掉,这是全程成年pi讲述时最动情的地方,老虎是我想偷偷的喝一口圣水,想和理查德帕克成为好朋友,pi以为这只老虎陪伴他度过漫长的孤独,已经被自己驯养,可老虎却头也不回的消失了。我们经历生活,接受洗礼,寻找人生的道路和方向,但是那些纯真的东西却一去不复返,甚至连告别也没有。
关于哥哥,全部给到哥哥的只有在pi喂老虎的时候去通知了父亲,以及和pi打赌让他去偷喝圣水,在餐桌上嘲讽弟弟,这个人物影片着墨不多,却在结尾似有点题之意,如果少了这个神之子的喻义很多关节串不起来。前提是我相信一步高质量的精美的影片,是可以环环相扣自圆其说的,但也或许有其他更合理的见解。
所以,其实这一个关于成长与挣扎的故事,如何坚守内心,把握自我,而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多少遗憾,承受了多少痛苦,又失去了什么。
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看法,无所谓正确与否,只是探索答案的一条道路罢了。
少年派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也就是电影演的主线故事,简称为少年派和一只老虎的海上漂流记。但这个故事是主人公自己幻想出来的,海上漂流被救后,主人公讲述了真实的情况,也就是第二个故事:在海难发生之时,有四个人上了救生船,派,派妈,厨师,水手。根据派的描述,厨师杀了水手并吃了他,厨师也杀了派妈并扔下海被鲨鱼吃了,派杀了厨师并吃了厨师。
但是根据整个影片的演绎,最真实的海上漂流是厨师没有把派妈的尸体扔到海里,但是派杀了厨师后,面对船上三个尸体,他最后不得已吃水手吃厨师,以至于后来食母
注:少年派原先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从来不吃荤。
有老虎的故事是派幻想出来的,老虎代指他自己,带着兽性的自己。他用这样一个故事来遗忘那个残酷的考验人性的故事,真实的故事里厨师杀了水手和派母,派杀了厨师,最后将三具尸体吃了。一切幻想都来源于他的精神寄托,即各种宗教信仰,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选择遗忘人性的残酷,选择遗忘爆发的兽性,选择相信上帝爱人,即跟随上帝。
影片之前有大量的对派的宗教信仰作介绍,以及对家庭背景的介绍,看似无用,实为铺垫。一个人有如此之多的信仰,那么就代表了他并不是很具体的信仰某个宗教,而是相信神的存在。派在海上漂流之时用幻想躲避现实,在幻想里用神的旨意来解释一切。其实他所相信的神便是他自己内心的一切倒影与人性。现实是残酷的,在幻想中时美好的,虽然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一次海难改变了派的人生,考验人性的残酷经历烙在他的记忆中,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选择遗忘与用另一个故事代替,才能更好地直面未来。
当我看了将近40分钟的铺垫时,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进错影厅了..“怎么和我看的简介不一样..”
在正题来临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相当棒的..3D效果的确是不错的..但当我看完这部片时,我苦苦思索了一晚上,我觉得剧情是更加的吸引人。
而我想也出了第3层结果。我认为派的前两个故事都是为了遮掩真实罢了。
我认为此剧的第一层便是指老虎和派的故事.。 但我觉得这个故事根本就是派编出的。 在食人岛上.有数以万计的狐獴,而且它们还会上树 .其实这好像不科学的。 狐獴是很警觉的动物,不会那么呆的..而且狐獴一般是50个一起的.. 相对于上树 ,它们更擅长于打洞。 所以派没见过狐獴,他是乱编的。
第二层便是由派所说的斑马是水手,鬣狗是厨师,猩猩是派的妈妈,老虎是派自己也可以认为是派自己的内心欲望。.水手因为跳下来时脚受伤需要治疗,但厨师治疗不慎将水手杀死,后来他便开始吃水手的肉,而素食主义者的母亲在愤怒情况打了厨师一巴掌。也导致厨师将派的母亲杀死。而厨师因为心里内疚被是老虎的派杀死。 这是由派所说出的第二个故事。 但我认为这也是他编的。
因为厨师并不是那种会内疚的人,如果像派所说厨师因为内疚而被他杀死。我认为在厨师在生存的欲望下,也是不可能让派杀死的,厨师绝不是个心软的人,所以我觉得还是第三层可能比较符合。
我分析出的第三层是 鬣狗是派的哥哥——拉维 斑马是派的父亲 猩猩是派的母亲
大家都知道派的父亲是个瘸子,所以正中斑马。而从大船上跳下使腿严重化,急需治疗。如同前面一样派的哥哥拉维帮他父亲治疗,治疗不慎而致父亲死去。 派的妈妈也从海上漂了过来。在相处几天后,拉维因为饥饿而开始吃他父亲的肉。母亲痛心疾首所以打了拉维一巴掌,拉维也因为漂泊海上,饥饿和吃了父亲的肉诱发出内心的疯狂,和母亲扭打一块。将母亲杀死。 拉维内心痛苦又内疚,所以让派杀死。
影片中有一幕是派和老虎作斗争,其实就是派和自己内心的欲望作斗争。他用肉使老虎臣服。所以他吃了他家人的肉以平息自己。
还有一幕是派在海上漂泊时遇上了暴风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老虎的害怕。是因为派内心的欲望让派无法面对上帝。而也是派最后精神上的挣扎,因为经过这轮挣扎,他要吃他母亲的肉了。(至于为什么是母亲后面会提到)
而当派登上了食人岛时,其实大家仔细看便会发现食人岛是个女人躺着的形状。 地面上那些派一上岸就吃的茎叶,我觉得像极了人的血脉。 也就是说派在吃他的母亲。晚上的时候,派吃到他母亲牙齿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癫狂。但派还是为了生存而留下了母亲一部分的肉和血(也就是第一个故事里的那些肉和水)。 再将他母亲的尸体扔下海岸,我也记得是海洋里面有镜头提示出他母亲最后被鲨鱼分尸。所以解释了为什么是吃母亲。
至于派为什么要在树上绑上绳子。我朋友认为派奸了他母亲的尸体,- -!好吧,因为他发现派上岸后,他雄起了,而绳子绑在树枝上的样子就像极了那个什么的样子...我不多说,大家应该懂的。他应该有点恋母情结吧,毕竟他在海下看到的人不是那个跳舞的女孩——阿南蒂。而是他母亲
而最后登上墨西哥海岸后,老虎没有回头也就是说明他内心的欲望终于终止了,都不忍回想。还有结尾的最后派的孩子,男的叫拉维,女的叫什么来着,我也不记得了。可是却没有取他母亲的名字。我觉得他对他母亲应该是很愧疚的吧。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华籍导演李安不负众望,凭借《少年派》成功斩获三项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家和最佳原创音乐,以我的看法应该是可以获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电影奖的。很多观众评价少年派故事简单、情节乏味、叙述拖沓,简单的说一点都不好看,我这里要替《少年派》辩解下,如果你这样看这部电影,那我要对你说:你一点都不了解这部电影,你没有用心去看。
获得最佳导演奖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看,很多人认为开头叙述派的名字的由来、派的多种信仰、派在动物园的故事毫无意义,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些情节,如何来体现派的善良,派的信仰、派的幸福,也就无法和后来海上漂流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产出强烈的心里反差和外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的挣扎。你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个屠夫在海上漂流,他会为杀鱼而痛苦吗,他估计会把老虎也杀了。这是一直爱、一种信仰,宗教里的博爱。宗教各有差异,但是它都告诉我们博爱,不杀生,爱世间万物。故事的结尾,派被救了,他失声痛哭,他痛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被救的激动,而大部分是因为孟加拉虎走了,而且没有回头看他一眼。很多时候你爱一个人,而他只是你生命的一个过客,走了以后再不会回头,永远的失去了联系,就像那只孟加拉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里,有没有在意过你,而你只是希望他走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转身,也足以安慰这一段缘分。
因为保险公司的调查者的怀疑,他们不相信派和孟加拉虎的故事,也不相信那个食人的漂浮岛,派无奈说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他说好吧,故事是我和我的母亲还有一个厨师、一个水手在救生艇上,最后厨师杀了水手和母亲,并吃了他们的肉,我也吃了一些,后来我把厨师杀了。。。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细节,后来记者在派家里看到保险公司调查者的结论书上,明确的写着他们相信了派说的第一个故事,那个他们一开始完全无法相信、无法接受的荒诞离奇的故事,甚至有些魔幻。他们为什么没有采用第二个看起来更加真实、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故事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哪个故事呢?
我是看完电影后看完了《少年派》全书的, 书里更加细致的描写了派的成长、派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海上漂流更多的故事,甚至看到海上漂流快结束的是时候,我已经无法分清梦境、幻觉和现实了,这一点才是《少年派》最具价值的一点,人有时候不能活的太现实,太现实必将残忍、必将无情、必将违背良心、必将泯灭人性、必将争名夺利。
最佳摄影奖也有人质疑,就有一位知名导演说最佳摄影家给《少年派》,完全是不合情理,说《少年派》根本就没有摄影,画面全是合成。我觉得这就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老兄合成也是需要技术的,没有摄影师的取景角度、拍摄手法、精湛的技艺,后期合成也无法完美的融合幻境与现实。《派 》的摄影就是最好的幻境与现实的融合,才给我们以享受梦幻的画面、唯美的意境。
至于最佳原创音乐,我这里就不想多说什么了,我也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对音乐只能凭自身爱好来评量。只想说好的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一部电影是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深思、让人回味,全靠音乐,正所谓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于耳, 音乐是唯一让人拥有的灵魂的享受。
最后说,朋友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请回家看下吧,用心的去慢慢品味,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他的思想上的高度,甚至超越了我之前最喜欢的<阿凡达>,它所表达的爱不局限在人和人直接,它涉及万物,请用爱对待这个世界。世间不只名利、金钱、点头哈腰、勾心斗角。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个人观后感
★ 《少年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