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犯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犯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

篇1: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

成功的分型

独创、跟随、依赖型成功

这是从成功的自主性质来划分的,是操作模式。

独创型成功

简单地说就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前人的影子越少,创造性就越高,而且通常是独立完成的,或在早期完全是个人的探索。

跟随型成功

俗语说:鸟随鸾凤飞腾远。在你暂时找不到个人独创的目标时,其实大部分人也跟你一样没找到,此时你应潜心观察和研究你周围的那些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的人,他们在干什么?考研究生是跟随型成功的最普遍最典型的事例,我虽不知道怎样成功,但导师们已经成功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我跟着他,就能省下好多摸索迂回的时间。

在科学上有许多师生承应,最著名的就是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与弟子开普勒。开普勒在病床前倾听生命垂危的老师带给他的遗言:“我一生之中都以观察星辰为工作,我要得到一张精确的量表,我的目标是1000颗,可是我现在才750颗,可是我都病成这样了,我把底稿一切资料都交于你,你一定要观察,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你不会让我失望吧?”把底稿赠予他人显然遭到家属的嫉忌、阻挠和破坏,这更激发开普勒完成老师遗愿的决心。他寒暑往来,日夜观察终于完成了著作。而且他本人也从中发现了行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并且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规律,为后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奠定了科学基础。

居里夫人一家四人五次所获的诺贝尔奖,都是因为研究放射性。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突破导致了激光切削机、打孔机、测距仪、治疗仪等一系列新产品,都是跟随型成功。

依赖型成功

是指在某一研究项目中占有自己的一技之值,或企业在某一大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小市场。如用废铁皮为蚊香厂加工蚊香架,向大餐馆提供野味的养殖场,向大企业提供服务的包装厂、配件厂等,这就像低等生物的寄生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宿主,不需要自己独立地去与大自然搏斗。再如863计划的国家大型项目如基因工程航天工程招聘研究员而获聘。依赖型成功的特点是当依赖对象解散或垮台,你的依赖也就跟着结束。但依赖型成功并不等于就是低等的,只要能使自己发挥最大潜能,能使自己得到最高成长,那都是你人生的成功。

现实型成功与超越型成功

现实型成功者,又可以称健康型,这种人身体健康,他们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在别人看来是与现实融与一体的,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服务于现实贡献于现实。现实型成功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并不完全等同,他们重视荣誉,但脱离了自私,他们不是现实的奴隶,他们一步步地并最终从社会环境中超脱出来,成为环境的引导、创造和主宰者。例如政治家和务实派企业家的所有作为,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嘉诚等,其主要特征是个人的社会意志倾向于使命、责任、服务、公正、完善。他们是实干家而不是沉思和冥想者。他有效力,讲具体、讲实用而不是审判,重视的是现实的体验而不是情感和幻想的体验。

在超越型成功中,虽然有许多健康方面的缺失人士,如贝多芬的耳聋、海伦.凯勒的眼瞎,张海迪、霍金的高位瘫,还有许多害怕交际者,但绝对不是说超越型就一定具有非健康的特征,是在病态中求成功。超越型成功的主要特征是其贡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时代,甚至在本时代看不出他所作的一切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从个人来说,他们已经超越个人情感体验,尤其注重他人体验、自然体验、神秘体验,内在价值和水平对他们有着核心意义。他们看似与环境不协调,他们甚至躲进象牙塔,他们明显地受超越型动机支配,喜欢宗教、哲理、本质、崇高、永恒,他们的日常体验中怀有神圣的、神秘的极度欢乐的成份。比之现实型成功者,超越型成功者高峰体验更加个人化,如艺术、思想家、科

学家等。有很多科学家在地窖里照样搞科研,而不依赖于环境。超越型者接受一切苛刻现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我把成功区分为这两型,是从现象出发的,而不是本质的,不可能界定哪一型的社会贡献更大。一个医生把技术服务于病人,是现实型,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形成著作供后人参考,其作用就是超越时空的。超越型成功者关于世界的看法更倾向于整体论、自然论,如众多的自然科学家们。现实型当然也具有整体论观点,但更倾向于国家、民族、社会,如民族英雄与政治家。这两型人对人生、对集体、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因而处事方法也就不同,如现实型在与官僚浮夸风作斗争时讲策略而超越型则是清高地鄙视,但从内在体验来说两型是交迭渗透的,并非截然割断。

很多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梁武帝萧衍活86岁在位47年,自幼酷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撰写《群经讲疏》三百卷,《通史》六百卷,诗又作得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流传至今,尤让人不可企及的是他还是草隶兼长的大书法家,除了皇帝,随便哪一门都可以名留青史。

再如毛泽东的成功至少有政治抱负、艺术成就、思想建树,毛泽东既是现实型又是超越型。中国古代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其实就是现实型成功向超越型成功的转化。蒲松龄、吴敬梓在追求现实型成功未果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超越型成功。西方历史上既是超越型又是现实型成功者也是非常多的,如达芬奇、富兰克林,只不过某一方面太过耀眼而掩盖了其它光芒。

生活中,大部分人期望通过当权者获得成功,业务员、文职人员、经理、导演、编辑、记者、教师、公务员都希望从雇主或上司那里获取职位。但还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并不期盼那一两个人控制命运的成功,他们希望从大众中获得成功,如作家、政治家,诗人、艺术家、商人、店主、演员、演讲家、牧师等等,那么谁能成功呢?要想赢得当权者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竞争力,更有潜力?要想赢得公众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吸引力,更有感染力?毫无疑问当前跑官买官送礼求情蔚然成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这些事,不管你想赢得谁的青睐,最终靠的是你自己的基本素质、人格魅力、你的爱心。成百上千的优秀人才都在苦等着某一职位,如果他们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另辟蹊径,根

据自己的能力当商人或作家,或许他们的成功并不遥远。

成功的等级

1.大成:改变人类的思想,影响或改变历史进程,他们是彪炳星河的煌煌巨星,他们的星光照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见他们的光芒。如孔子、耶酥、释迦牟尼、穆罕默德、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七人分别规划了人的情感归宿、社会走向和自然界的最高规律,他们都是哲学家。

2.中就:改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现重大自然规律;或是重大社会改造,阶段性的思想艺术成果;重大技术成果、发明创造;缔造政治或商业组织等,它们直接带来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毛泽东;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克伦威尔、彼得大帝、华盛顿等政治家;慧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李时珍,荷马、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莫扎特、贝多芬、顾拜旦等各类思想艺术家;中外科技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如蔡伦、张衡、毕升、袁隆平、瓦特、史蒂文森、爱迪生、笛卡尔、麦克思韦、法拉弟等;诺贝尔本人及现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商界的超级人物松下幸之助、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等等。

3.小作:某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或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播、推广、应用,他们不一定具备原创性,但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他们如繁星密布,古往今来,数量浩大,他们或许名留青史或终而堙没,但却是社会的支柱。

4.平凡:历史的跟随者,不具备载入星河的资格,他们是社会的砖瓦,他们仍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完善着社会组织,同时他们不失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心想事成,在普通人眼里,他们仍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5.平庸:仅仅自食其力,眼界着限于家庭,或者需要分享社会成果,或多或少是社会负担。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辆战车的话,大成者就是战车的设计者,中就者就是战车的制造和驾驭者,小作者是战车的骨架、轮轴等重要部位,平凡者是挡板等非支撑部位,平庸者纯粹是车上的载客。

如果把从平庸到大成者绘制成星系图,那就跟太阳系一样,一个太阳只所以能管理如此庞大的空间,是因为它自个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9%,大成者只所以能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是因为他们胸怀世界,他们把能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篇2:对于成功的定义文章

什么样的人生算是成功的人生?

我们可以列出一大堆关于成功的标准: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生活得有目标有追求、在专业领域有所造就、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对社会有贡献、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每个人的成功概念都不尽相同,因为大家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和对生活的认识都不同。而成功大概也真的要因人而异,我们都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具体的成功标准。

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学业、找工作、婚恋、事业、教育孩子……孔子就规划出了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过去的成功概念是:要尽可能对更多的人有好的影响。影响的人越多越好,影响程度越大越好。我从很早就这样想,我也很清楚这完全是出于自我(ego)的需要。在很年轻的时候我做过电视节目,还当过主持人。很多年后,我当过教师。我发现当老师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而且这影响也更深远,这感觉比当主持人在那娱乐大家要好很多。

我还认为写书能影响很多人,所以写过书。当然很快发现能影响多少人取决于你的书销量如何,你是否会炒作。我还认为电影能影响很多人,所以在国外进一步学了电影,也尝试去写电影。

总之,想到自己做的事情将会影响很多人,就感觉很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后来我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

我的一个朋友,四十岁了,工作失意,没有女朋友,情绪很低落。我跟他说你不见得像你以为的那样不成功。

因为我想到周围一些貌似比他混得好的人,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表现出异常的不平静,极易崩溃。这么一比,前面那个有失败感的朋友能平静地跟我谈话,也就不算太失败。

所以我发现,如果单凭外在的种种标签,我们基本上看不出来谁更成功谁不成功。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内心。

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假设一下:你四十岁,没工作或者职位卑微收入微薄、没男友或女友,总之,你没有你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有的一切。那么,你会是什么感觉?什么状态?

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究竟有多成功了。

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并非世俗含义的事业有成,也不是为了让自我膨胀起来而去影响更多人。事业有成的人算不算成功?有的是,有的不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事业有成的人,每天依旧生活在惴惴不安、忧虑重重之中,内心充满了嫉妒、焦虑、忿忿不平、不安全感等情绪,这样的成功人士自然不是真正成功的人。

而很多地位卑微的人也不见得就是不成功的。我们小区有个保洁阿姨,每次见到我和孩子,都以极其灿烂的笑容跟我们说话。前两天,我们在水果店碰到她。她刚下班,买了一兜杏,看到我们,马上掏出几个杏,非要给孩子。现在想想,我觉得她是个挺成功的人!

我们身边这样的平凡的成功人士随处可见!

篇3:励志英语文章:我对成功的定义

Have you ever thought why there are very few great people? I think there is probably only one great person out of 10,000 at best, and most probably much less than that. But why? Most people want to be great, right? Why are there only very few of them? Here is the reason: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我想,大概在一万个人里有一个人能获得成功就很好了。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不是吗?那为什么成功的人还是屈指可数呢?原因如下:

Most people do not pay the price of greatness.

大多数人没有为成功付出代价。

I think this one is quite obvious. Now, the next question is: why not? If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be great, why only very few of them actually pay the price?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lmost 100% people who want to be great and the much less than 0.01% who actually be so.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那么,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成功,而只有很少数的人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把0.01%真正获得成功的人和几乎是100%想要获得成功的人给区分开来。

The reason why very few people actually pay the price is this: The road to greatness is continuously painful for long time.

极少数人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的真正原因在于:成功之路须要长期痛苦的坚持。

Greatness requires sacrifices and there is no sacrifice without pain. The kind of sacrifices required for greatness is the ones that make the process continuously painful for long time. If you want to be good it will be painful only every now and then, and many people can still handle it. But being great is a totally different level. The pain is much deeper and it is continuous. Very few people can endure this kind of pain and that’s why there are very few great people. Most people naturally choose things that bring pleasures to them. It’s unnatural to choose pain over pleasure, let alone doing it continuously for long time.

成功须要牺牲,而所有的牺牲都伴随着痛苦。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牺牲是长期的、痛苦的。如果你的目标是优秀,那可能只是“短痛”而已,很多人还是可以承受得住的。但是,想要成功,那么所需要承受得就是“长痛”了。大多数人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这是自然的选择。很少有人会抛开快乐去选择痛苦,更不用说是长期的痛苦了。

But that’s what I believe is the secret to greatness: The secret to greatness is choosing pain over pleasures continuously for long time.

但是正是上述原因让我相信,成功的秘密就在于:选择痛苦而不是快乐,并能够长期坚持承受痛苦。

篇4:关于成功的定义的文章

在人类所有的词汇中,不管是形成文字还是未形成文字的,“成功”都像太阳一样关乎着每一个人。中文里“成”指的是成就,“功”指的是功绩、贡献,即你取得什么成就,这成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英文的“成功”来源于拉丁文“succed”,succed本义是接替、替代,即在时间顺序上先后发生,我们的发明、设想、尝试变成现实了,叫成功,也就是说现实接替了梦想。

美国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的定义正是如此: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义,但人是有情感的是有道德的,历史上大奸大恶之人,他也认为他的理想是有价值的,但我们的价值观并不许可他们,有必要把那些恶人从定义中排除。于是就有了田中孝显的定义:成功就是有步骤地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这个定义又似乎太高贵了一点,它把太多的普通人排除在门外,所以我再推荐居里夫人的定义:成功就是把未来变成梦想,然后把梦想变成现实。因此,成功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成真。不管是崇高理想还是小小愿望,你把它实现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把它做成了,都是成功。

三种定义的核心都只有一个:实现。很多人把成功看作是大把的票子、尊贵的车子、豪华的房子,某一特定的职位、职称、头衔,或是融入某种交际圈,这些是你在成功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些目标,也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但不是成功本身。成功是能让你拥有这些东西的某一事实。你拥有这些东西不等于成功,你成功了,也不一定非要去拥有这些东西,它们只不过是贴在成功上使之更醒目的标签。

要真正理解成功还必须定义什么是失败。成功的核心是“实现”,那么失败的核心显然是“没实现”了,否!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没实现的原因太多太多,中国明朝的万户坐着爆竹椅子,不但没实现升天的愿望,反而落得粉身碎骨,可是后人照样以他的名字命名月亮上的一座山。你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你没有释放出应该释放的能量,这才是失败。也就是说失败的核心是“不去实现”或实现不到底。古人生产力低下,但古人有古人的梦想,实现了就是成功,今天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梦想不能实现,则只不过是作了一回高等动物。一个农民在一个村里率先脱贫,这就是成功,一个天才毫无成果,哪怕戴着教授的头衔,仍是失败。

成功=资源+组织

人类的一切设想都必须基于材料来实现,成功也毫无例外需要材料。所谓实现就是转化,成功是什么东西转化来的呢?显然还是物质、能量、信息,因为这世界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东西。但是物质、能量、信息是从最基本的哲学层面来说的,它并不具备操作性。你这一辈子可操作的资源不过八种:财富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品质资源、人际资源、健康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

一、财富投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句话没钱决不会成功。从你降生一刻起,从你喝第一口奶始,物质就开始左右着你的命运。你的成长、你的教育以及人生的一切收获都是财富投资的结果。在你不能独立之前,财富决定着你,在你独立于社会后,财富影响着你,即使是成功的人也要为此耗掉半生精力。

二、吸收信息。是信息造就了我们人,当然也是信息造就了我们的成功。一切创造、认知、判断都来源于信息,成功就是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变成积木,然后按照你的规则把它搭出来。

三、挖掘潜能。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没有智力资源,我们的自然资源就没有用处,就要给人家用,不一定要挂殖民地招牌,可以在各种名义下成为殖民地。”智力的遗传度高达80%~96%,所以我们先天性地就获得巨大资源,但这还不是一个人全部的心理资源。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能力是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经验与心理支持,极大地依赖于后天锻练与发掘,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心理资源,它与外界一切资源一样是取之不尽的,一个人到底能干些什么,谁也不知道,即便是爱因斯坦也只是用了他潜能的一小部分。

篇5:关于如何定义成功的文章

我和领导者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常常会主动讨论起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中一个不会回避的字眼就是“成功”。当我再问,对于他们而言成功意味着什么时,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念。最普通的回答是“找份好工作赚钱”,更深入的交流可以发现,成功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它不仅不能量化,而且都有一种痛苦的领悟。

了解你的成功偏好

我采访了160名管理者,对他们而言这项研究的好处可以用两千年前刻于德尔菲阿波罗寺的话语来描述,即“认识自己”。他们中许多人都说,想要自己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但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所谓“与众不同”正是指的成功,但他们都没与对成功的界定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所以我要求他们列出哪些感受会让他们产生成功感,大多数的回复都超过了一项。依据提到的次数,成功的指标包括:家庭、财富、事业、名声、权力、迎接挑战、友谊以及人生的意义。

家庭 关于成功,被提到最多的指标是家庭,尽管有些受访者在别人看来是“工作狂”。不管别人如何描述,受访者将成功描述为与家人关系和睦而不是金钱财富、职业生涯等等。对于他们而言,快乐并不是源自赚钱。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成功就是看着他们成长为有责任心的成年人,”一家科技公司的COO说,“我想给予他们我的童年所没有的东西。”这种想法很有共鸣。我采访的管理者中,很多人都是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不同的成长环境,能够快乐。

家庭的重要性在于价值观与信念,这些决定了他们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并有赖于他们自身的经历。当成功被界定为“维护家庭和睦”时,我们可以看到成长于不同家庭的人具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我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个底线,”这位COO说,“对我而言,无论职位有多高,都要维护与家庭的联系。”

事业 相当多的受访者认为,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或事业才是成功。对他们而言,追求满意的职业是最大的满足。一位女性企业家说,她就喜欢每天早晨起来带着微笑去工作的感觉,并且坚信一个信条——做你喜欢的事,幸福就会来。另一位引用伏尔泰的话说,工作可以赶走三大罪恶——无聊、堕落和贫困。

有些受访者认为,努力工作是完成生活中所有目标的唯一途径。一位受访者说,努力工作使你与众不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画家、演员、医生或者商人。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停下来是无法保持平衡的。对他们而言,努力奋斗就是在坚守着人生理想。一个杰出的银行家说,那些爬到山顶的人说明他们没有在中途倒下。尽管工作未必带来结果,但不工作肯定没有结果。

财富 拥有财富是界定成功的第二个指标。对于大多数的受访者,财富很重要,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者正在决定着他们的生活轨迹。这种成功的界定可以理解为追求财富,保持尽量少的债务。一位运动服装品牌的CEO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整天为缺钱发愁,我7岁的时候就曾发誓,绝不要那样的生活。”

出身贫寒的人以经济保障作为界定成功的指标并不奇怪,但当他们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后却感到空虚,正如这位CEO所说:“我现在创造的财富几辈子都花不完,但讽刺的是,我却越发被追求财富的欲望所支配。我不再与父母当年比较,而是开始和有钱人比较,时时想着在财富上超过他们。金钱已经成为我人生的分数,它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惩罚。”

名声 把出名视为成功表现的人数不可低估。这些人希望自己的成就被别人接受并欣赏,积极的反馈对他们非常重要。对一些人而言,对出名的渴望缘于不甘心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社会成员。鉴于这种自恋的性格,他们想要让自己的存在被其他人觉察到。极端情形下,这种倾向会导致名人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因为名气,即使是恶名也会加强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感知。人们反应越强烈,就会加剧这种行为。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出名和取得成就的关系越来越不紧密。从长远来看,逻辑告诉我们通过成就赢得名誉是最好的途径:帕丽斯•希尔顿和她的母亲特里萨,谁才是理想的榜样呢?

权力 作为一项成功的指标,权力不仅是指静态的拥有,还包括其不断壮大的过程。这组人群纠正以前错误的情绪很强烈,很多人早期处于权力较少的境地,因此将权力视为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权力带来的自信让他们感觉良好,并从中建立自我价值和能力。他们迷恋权力,也深知权力的破坏力。他们十分警惕权力的阴暗面,并直言滥用权力的风险。

将权力视为成功重要因素的高管倾向于认为,如果能够有选择的、建设性的使用权力,那将是一股非常积极的力量。他们认为有必要把权力和责任联系起来。一位高管说,权力可以发挥或好或坏的作用,所以自己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明智的使用权力,自己在行使权力时通常伴随很多道德的考量。

迎接挑战 当俄罗斯寡头罗曼•阿布拉莫维茨被问到为什么想购买英国足球俱乐部时,他回答说:“我们的目标是取胜。这不是为了赚钱,我有很多低风险的赚钱方式可供选择。我之所以投资足球是为了成功和奖杯!”

挑战可以让人们找到过去不曾发现的新特点,受访者把它表述为发展自己的需要。一位投资家说,他必须让自己保持最高水准才会感觉良好,远离安逸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因此通常在竞争中找到存在感。竞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和环境也加大了竞争的强度。不得不说,有时候竞争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带来卓越。具有竞争精神的人总是卯足了劲儿去试验、创新并迎接新的挑战。但问题也会随之而生,因为一场胜利总是不够的。一位高级政府官员感慨道:“我喜欢竞争,喜欢赢,这使我陷入了与任何人、任何事的竞争状态而不能自拔。即便赢了也是不够的。这意味着你马上要加入新的比赛,刚爬到一个高点又到了一个新起点。”

友谊 一位电讯公司的CEO说:“能结交优秀的朋友说明我生活中的成功。这需要你善待别人,如果你不快乐或者自信,就很难建立真正的友谊。”那些把结交好的朋友并保持深厚友谊的能力视为成功标准的人倾向于认为,没有友谊他们就不能达到最终的人生目标和梦想,某种意义上,友谊是实现最终梦想的手段。当谈到如何保持友谊时,他们认为要付出多于索取,分享朋友成功的喜悦并同情他们承受的苦难。一起做事情能够建立可以共享的新经历,也许是保持友谊长久的重要因素。

人生的意义 年龄较大的受访者倾向于将成功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他们会问自己:有没有让这个世界比他们来到时变得更好?有没有做足够的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已经超越了组织领导者的视角,而是从人类的视角看自己在利他行为方面是否做得更加杰出。一位CEO到坦桑尼亚去建立学校,他说:“即使是无私的行动,也会包含自身行为的原因。比如被视为追求远期的回报和名声等,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对我来说通过无私行为所带来的感觉非常重要。”这位高管的态度包含了互惠利他主义,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天然类型。

谁在为我们鼓掌

如果没有方式进行验证,无论我们怎样精彩地计划和完成,成功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不能得到测量并认可,成功就不称其为成功。施瓦辛格以其独特的方式来战胜心中的恶魔。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每一位接受调研的领导者都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成功的观众。当问及谁是你的观众时,有人回答说自己就是观众,他们在寻求自己内心的验证。有的则需要从外部寻找观众,有的则两种方式都需要。

一个乐队的指挥曾经对我说,他不觉得成功在于观众的掌声,而在于取得自己满意的演出效果。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进一步指出:“我知道自己做了出色的工作,这的确值得别人去欣赏,但我并不需要他们告诉我。”当被问及他的新戏是否成功时,他回答说,巨大的成功,只是观众太失败了!这显然是不需要外部验证的例子,依靠他们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成功已经足够了。

另一位来自艺术界的著名女演员Sarah Bernhardt向我们揭示了寻求外部验证的压力,她说:“一旦帷幕拉开,演员就不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的作者和公众。”她必须艰难地做到既保持自我,又忠于作者,还不能使观众失望。也许我们并不应该把外部验证看成是完全不需要的事情,通过外人尤其是陌生人来验证自己的成功,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平衡。

结合受访者描述的成功标准,我们发现,优先看重家庭和意义的人更多的寻求内部验证,而那些把金钱和获胜看得重要的人则倾向于外部验证。他们定义成功的具体方式而不同。一个人绝望的来源可能是另一个人喜悦的来源,被人称赞虽然是好事,但当我们没有足够的底气认为应该得到称赞时,称赞也不是那么好。所以,自己觉得好比别人觉得好更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衡量成功要依赖于自己而不是别人,成功是我们实际做到的与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的竞赛。内在的成功标准使我们注重完成目标过程中所展示的真实、诚意和善良,而不是财富、名声和外在表现。

老鹰还是鬣狗

没有人天生是成功的,我们对成功的看法形成于生命的早期。当书写最早的性格脚本的时候,照顾我们成长的人就是编剧,会影响我们并使得对成功的幻想内化。有一个来自非洲的故事,爷爷和孙子坐在篝火旁讨论人生的意义。爷爷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场鬣狗和老鹰的战斗,它们都是顽强的战士,想要打败对方。鬣狗可以带来愤怒、仇恨、报复、悲伤和绝望的情绪,这些可能会毁了我们的灵魂。老鹰则带来了新的希望、欢乐、信心、大方、乐观、弹性、笑声与爱,这会使得我们的灵魂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孙子问,哪一个动物会胜利呢?爷爷看着男孩的眼睛说,“我们能够养活的那个!”

那么,究竟该如何确保你的行为是在喂养老鹰而不是鬣狗呢?

聚焦 对许多人来说,成功就意味着使梦想成真,那么你首先要确定你的梦想。人生的悲剧不是没有实现目标,而是根本就没有目标!我采访过的最杰出的经理人几乎都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们在头脑中构想目标的蓝图,然后在行动中逐渐完善细节。这要求你将努力聚焦在目标上。

自我控制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有三种东西最坚固,钢铁、钻石和自知之明。如果不了解自己,不知道我们内部世界的运行规律,人就会成为自己的奴隶。真正的成功开始于对自己思想的控制,尽管我们不能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但可以掌控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态度,并时刻处于自我掌控的情形。成功的人,往往认为自己能行,或者克服了感到自己不行的情绪。

坚持 取得成功的人不是坐等着成功的到来,而是积极的追寻成功。一位企业家告诉我,对成功的渴望就是最好的刺激,所有的决心和承诺都是源自于此。成功人士都是极具坚持力的,他们不接受NO的答案,从不放弃,在其他人放手的时候仍然继续坚持。坚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成功需要大量的实践,并不是只有天分才能决定。最新的研究表明,任何领域的杰出成就都需要1万小时的持续投入,以我的观察,成功的人不仅视努力工作为理所当然,还懂得如何从失败中获得成功。

很多人尽管有明显的成功经历,还是会缺乏自信或自我怀疑。他们需要做好直面问题的准备,并努力对自我情绪进行控制。一位旅游公司的CEO对我说,他做事的秘诀就是什么都不怕,成功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你想要成功,就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来看待吧!

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信心和信仰,当你相信自己能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表现得很显眼。奥巴马在总统选举的时候,用Yes.we can!这样果断的表达方式来为自己造势。

了解自己看待成功的标准会有所帮助,分析成功的不同方面,使我们更加确定哪些因素让我们有成功的感觉。掌握人的内部因素是怎样影响成功的感觉,可以使我们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是靠别人来选择。一旦对这些有了深入了解,我们也将学会如何驱动别人获得成功,并有效的分配精力。采访中,更多的高管倾向于认为在追求成功的目标时为了他人的幸福比自我的物质获得意义更大。许多人在看到自己的行为改善了世界后,会感到深层次的满足。这种强烈的共通情感可能意味着,任何成功最终都要通过对他人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直到我们做出了其他人无法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我们的行动时才是真正的成功!

关于成功的定义的文章

沟通成功的定义

公司成功的定义

对自己成功的定义让你快乐吗

人生是什么的成功定义

成功的女人是什么定义

成功的定义英文作文

关于成功定义的观点

揭秘创业成功的定义

成功的定义英文名言

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成功的定义的文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