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学圣天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共含8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学圣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霜霉病的防治 1.生物农药.可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2.化学农药.①烟熏法:可667平方米(1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放4~5处,密闭棚室,暗火熏蒸1夜,每7天1次.②粉尘法:667平方米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防霉灵粉尘剂)1公斤粉防治,隔8~10天1次.

作 者:李光河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局,453100 刊 名:农村百事通 英文刊名:NONGCUN BAISHITONG 年,卷(期): “”(2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

什么是生理性病害?

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0%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黄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黄瓜幼苗异常、黄瓜茎叶异常、黄瓜花果异常、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药害、肥害和缺素症、营养过剩、流胶病等

黄瓜幼苗异常

1、黄瓜苗“戴帽”

黄瓜苗“戴帽”

症状: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

(2)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

(3)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

(4)幼苗刚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

(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

(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从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症状:

幼苗子叶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两片子叶大小不一、不对称,有的子叶展开方向不在同一条线上,有的子叶抱合在一起,有的子叶开裂,有的子叶粘连在一起。

子叶是黄瓜幼苗生长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叶畸形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例如:粘连在一起的子叶会影响真叶的伸展,减少黄瓜幼苗的光合面积。

另外,子叶的质量是黄瓜种子质量和幼苗质量的标志,子叶畸形,往往说明种子质量差,将来这样的幼苗的产量和瓜的品质往往也较低。

致病原因:

子叶畸形主要是种子质量本身造成的,如种子不成熟,发育不完全,放置时间过长,留种时选择母株不当,母株不够健壮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种时,要选择植株中部大瓜留种,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种,因为下部瓜发育时植株幼小,环境条件差,授粉不良,种子质量差,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或漂洗,剔除瘪籽,残破籽,小籽。

黄瓜茎叶异常

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症状:

对产量影响较大。

早春栽培的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间尚可恢复,到后期整个植株叶片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时,要选泽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

例如:栽培过水稻的地块是不宜栽培黄瓜的,如果确实需要在低洼地种植黄瓜,则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

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2、黄瓜叶片边枯

黄瓜叶片边枯

症状:

枯边叶又称焦边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

病叶叶缘发生干枯,深达叶内3~5mm。

致病原因:

(1)盐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浓度过高。

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突然放风,致使叶片急速失水量过多。

衰老,植株下部叶片自然衰老。

(2)药害,喷农药时,因药液浓度;偏高或药液偏多,或药液积存在叶缘而造成药害,这类叶的坏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追施化肥要适量,均匀,尽量少施硫酸铵等有副成分残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洗盐,对于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盐渍化土壤,可在夏季浇大水,连续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土壤中。

(2)科学放风,切记放风过急,过大,即使需要大放风,也要逐渐加大放风量。

黄瓜花果异常

1、黄瓜花打顶

黄瓜花打顶

症状:

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致病原因:

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导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

(2)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

(3)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烧根所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

(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

(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

(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伤根。

追肥应采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2、畸形瓜

(1)黄瓜尖嘴瓜

症状: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

病因:

(1)温棚内北部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

(2)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

(3)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危害,或遇连阴天;一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多施骡马粪等热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2)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2)黄瓜大肚瓜

症状:瓜条基部和中部生长正常,瓜的顶端肥大。

病因:

瓜条细胞膨大时,温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强,浇水过量,不均匀。

防治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控制温度,避免出现大的温差。

(3)黄瓜细腰瓜(蜂腰瓜)

症状:

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病因:

在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钾素供应不足;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亩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亩施硫酸钾15公斤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重施腐熟有机肥料,亩施5000斤以上。

(4)黄瓜曲形瓜

症状: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病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

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

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遮阴或夹长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过小。

(5)黄瓜苦味瓜

症状: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黄瓜苦味的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

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分以下几种:

(1)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4)湿度。

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黄瓜苦味瓜的防治方法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6)黄瓜化瓜

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1)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

(4)白天温度高于32℃,夜温高于18℃,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骤增,致营养不良;

(5)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

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棚室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

篇3: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合理轮作 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虫草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并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2.间作套种 通过蔬菜与某些作物的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如玉米与辣(青)椒问作,由于玉米的遮荫作用,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轻50%~70%;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50%~60%;马铃薯与大蒜间作,可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受到抑制;大蒜行间栽白菜,可使白菜软腐病减少60%.

作 者:张敬德 周丽娟  作者单位: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农业站 刊 名:吉林农业 英文刊名:JILIN NONGYE 年,卷(期): “”(10)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4:李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永业科学研究院

李树在四川分布较广,以崇州市、简阳市、眉山市、泸州市、宜宾市、广元市以及凉山州、阿坝州等地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品种主要以清脆李、脆红李、布朗李、杏李等为主。据统计,全省李栽培面积28.4万亩,产量9.4万吨。

目前,四川盆地李树上主要病害有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李小食心虫、李实蜂、红蜘蛛、蚜虫等。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一)红点病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李子红点病也称叶肿病,初期危害叶片,后期危害果实。在叶面上产生红黄色圆形微隆起的病斑,严重时,病叶变黄早落。果实染病时,在果面上产生红黄色圆形隆起的病斑,病果生长不良,易脱落。李子落花后至硬核前、多雨年份发病重;反之,干旱年份发病轻。四川地区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特别是在植株和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重。

2、主要防治方法

(1)做好清园工作。夏季采果后和秋季落叶后,将李园病果、落叶进行清扫焚烧。冬季修剪后,全园喷洒一次5°石硫合剂。

(2)关键时期药剂防治。刚露芽时喷0.3-0.5°石硫合剂。谢花后喷0.5∶1∶100倍波尔多液或琥珀酸铜2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同时,注意排水,勤中耕,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

(二)细菌性穿孔病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李子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枝梢、果实。在排水不良的果园和多雨年份发病重,造成早期落叶,树体衰弱。叶片受害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易脱落成穿孔,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果实染病,在病果果皮上先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展到2mm时,病斑中心变褐,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

缘具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表面硬化粗糙、呈现不规则裂缝的病斑,达35mm 左右。湿度大时,病部出现黄色溢脓,病果早期脱落。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 使病势加重。核果开花后,病菌溢出传播。叶片一般在5-6月间发病。

2、主要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土壤粘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彻底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减少初侵染菌源。

(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石硫合剂或1∶2∶120 倍波尔多液(只在休眠期使用)。谢花后每隔15d 左右喷1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或0.3-0.5°石硫合剂,或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

(三)褐腐病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花器受害,产生褐色斑点,并在潮湿时产生灰色霉层,造成花腐。果实受害,初为褐色圆形病斑,几天内很快扩展到全果,果肉变褐软腐,表面生灰白色霉层,病菌通过梗和叶柄向下蔓延至嫩枝,并进一步扩展到较大枝上,形成灰褐色长圆形溃疡病斑,常伴有流胶。病菌主要在僵果上越冬。越冬病菌在翌年3月雨多时侵染花而形成花腐,侵染幼果造成果腐和落果,侵染新梢产生枝枯。尤其在近成熟期,当雨水多,发生裂果时,病害最易流行。在氮肥施用过多的密植园发病多。有些感病品种在贮运过程中,常造成大量烂果。

2、主要防治方法

(1)清除地面及树上的病僵果、病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

(2)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果实伤口,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

(3)萌芽前喷5°石硫合剂或1∶2∶200波尔多液,在开花70%左右及果实近成熟期,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

二、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一)李小食心虫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李子食心病为害的果实常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不能继续正常发育,逐渐变成紫红色而提前脱落。其虫道内积满红色虫粪,呈“豆沙馅”。成虫是灰褐色小蛾子,幼虫淡黄或粉红色。该虫1年发生2-3代,以第2、3代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下越冬。李树花芽萌动期,越冬幼虫出土;李树露萼、露瓣期直到终花期前,越冬幼虫化蛹;李树落花后期,始越冬成虫;越冬成虫盛期,李果呈绿豆粒及小豆粒大;越冬成虫末期,李果呈蚕豆粒大;李果生理落果期,第1 代幼虫老熟,开始入土;李果采收期,第2 代成虫产卵。随着李果成熟,危害也增加。

2、主要防治方法

(1)防治李子食心虫的关键时期:一是各代成虫出现和产卵盛期,进行药剂防治。第1 代老熟幼虫随生理落果入土,在生理落果前,对树冠下土壤喷1 次40%毒死蜱乳油800 倍液。二是当越冬成虫盛发期及产卵盛期,采用90%敌百虫8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进行防治。

(2)一般落花末(95%落花)、小果有麦粒大时,喷第1 次药,可用毒死蜱、、新农宝、博乐等药剂,每隔7-10d 喷1 次,效果很好。

(3)应用生物防治,如土施白僵菌或李园放鸡等。

(三)李实蜂

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以幼虫蛀食杏李的.花萼和幼果,使受害果提前脱落,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过冬,翌年杏李开花时羽化为成虫。该成虫喜在午间气温高时活动,交尾产卵于花托或花蕾组织内,早晚及阴雨天静伏在花中或花萼下;初孵幼虫在花托和花萼处串食,后蛀入果内危害。在四川盆地3月中旬萌芽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期成虫羽化。产卵于花托或花萼的表皮下。幼虫孵化后蛀入幼果核部。幼虫老熟后,自虫果爬出,在地上选择裂缝或土块下结茧。

2、主要防治方法

(1)羽化前深翻树盘,将虫茧深埋入土。

(2)在成虫羽化出土始期和幼虫脱果人土始期,松土后在树冠下地面喷洒2500倍2.5%溴氰菊酯+永业生命素500倍液,或2500倍20%杀灭菊酯。

(四)山楂红蜘蛛

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以成虫危害杏李叶片,开始使叶片产生黄色失绿斑,严重时叶片变黄进而干枯,每a可发生9~10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树皮缝过冬,花序分离期出蛰活动,展叶后转移到叶片上危害,7~8月危害最重,干旱年份发生较重。成虫喜在叶背面活动,多集中在叶片的主脉两侧取食危害。

2、主要防治方法

(1)发芽前喷布3-5°石硫合剂。同时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掉。

(2)花前、花后及生长期,根据虫情,用0.3°石硫合剂,或5%的阿维・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倍液防治效果佳。

(五)蚜虫

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蚜虫主要为害李树新梢叶片,被害严重时,生长不良;并大大削弱树势叶片被害时影响光合作用呈卷曲状,严重时则失致脱落,影响果树产量及花芽形成以后又转移到花和叶上为害。

2、主要防治方法

(1)发芽前喷3-5°石硫合剂,开花前喷10%吡虫啉3000倍液+永业生命素500倍液。

(2)在蚜虫发生盛期,对树冠喷打植物性杀虫剂0.3%印楝乳油0.李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药液,效果较好。

(3)利用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可抑制蚜虫的发生。

(4)李园挂黄板,每2株1张,可有效防治蚜虫成虫。

篇5:韭菜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韭菜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详细介绍了河南省韭菜主要病虫害韭菜灰霉病、菜疫病、韭蛆和潜叶蝇等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韭菜病虫害的单项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

作 者:孟详芬 MENG Xiang-fen  作者单位: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原阳,453500 刊 名:种业导刊 英文刊名:SEED INDUSTRY GUIDE 年,卷(期): “”(10) 分类号:S4 关键词:韭菜   病害   虫害   防治技术  

篇6:杏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杏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介绍了杏树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原因、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防治杏树病虫害提供参考.

作 者:赵天宇 郑晓东 王坤宇 马征  作者单位:赵天宇,郑晓东,马征(河南省周口市林技站,河南周口,466000)

王坤宇(周口市林科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436.629 关键词:杏树   病虫害   症状   原因   规律   防治技术  

篇7: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结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作 者:陈颖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桥区永镇乡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435.12 关键词:小麦   病虫害   危害特点   防治措施  

篇8:温棚黄瓜病虫害重发原因及防治

温棚黄瓜病虫害重发原因及防治

宁陵县程楼乡温棚黄瓜生产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该基地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温棚黄瓜生产基地,并获无公害温棚黄瓜产品认证.可随着生产的发展,一系列的病虫害也随之发生.

作 者:吕磊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农业局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S4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冬季苹果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木瓜种植技术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

病虫害防治突击月方案

浅谈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小暑时节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

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

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