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共含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沉默的大多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茄子是北方夏季蔬菜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生产上以城郊大面积种植和农村田园小面积种植为主,由于常年重迎茬种植,茄子病害的种类增多、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茄子黄萎病是北方茄子栽培生产中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0‰~20%,减产15%左右,严重影响着北方蔬菜的生产和市场供应.
作 者:王宝芝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津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S4 关键词:茄子黄萎病的防治
茄子黄萎病是我国茄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0%~40%,大发生年份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对于茄子黄萎病的防治,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措施,但由于该病菌为典型的`土壤习居菌,抗逆性较强,加上保护地的周年连作,防效甚微,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做的试验结果,对目前生产上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为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提供参考.
作 者:常志隆 刘彩云 张宝仁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261061 刊 名:植物医生 英文刊名:PLANT DOCTOR 年,卷(期):2009 22(2) 分类号:S4 关键词:茄子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危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随着我省茄果类蔬菜面积的扩大,茄子黄萎病逐年加重.本文阐述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作 者:杨芳 丁俊杰 李志强 作者单位:杨芳(南阳农业杂志社,河南,南阳,473000)丁俊杰(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李志强(嵩县植保植检站)
刊 名:种业导刊 英文刊名:SEED INDUSTRY GUIDE 年,卷(期): “”(10) 分类号:S4 关键词:茄子 黄萎病 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0 引言近几年,哈密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棉花枯萎病又叫半边黄、萎蔫病,黄萎病又叫黑心病,都属于维管束、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灌水、种子、农具等多种方式扩散传播.病菌为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叶片、株形等表现异常,常常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混合发生.
作 者:帕提古力 亚库甫 阿曼古力 作者单位: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哈密,839000 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S4 关键词:蜜柚主要病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1 蜜柚发生的主要病虫 我县蜜柚发生的'主要病虫有螨类、介壳虫、橘实雷瘿蚊、橘小实蝇、潜叶蛾、潜叶甲、柑橘花蕾蛆、炭疽病、褐腐疫霉病、黑星病、黄龙病等,其次有木虱、白蛾蜡蝉、蚜虫等.病虫种类多、病虫并重、发生危害时间长,成为蜜柚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作 者:蓝良能 钟永保 邱玉梅 梁秀莲 作者单位:广东省大埔县农业局,514200 刊 名:果农之友 英文刊名:FRUIT GROWERS' FRIEND 年,卷(期): “”(2) 分类号:S4 关键词:1.发病症状
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出现近菱形的水渍状斑,后变成黑褐色凹陷斑,环绕茎部扩展,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
叶片受害,先在下部叶片出现苍白色圆形至不规则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褐色或灰白色,斑面轮生小黑粒,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叶片干裂穿孔、脱落。
主茎或分枝受害,出现纺锤形或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 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斑面密生小黑粒,以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被风吹折断枯死。
果实受害,多在中腰部或近顶部开始发病,病斑椭圆型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斑中部下陷,边缘隆起,病部明显轮纹,其上也密生小黑粒,病斑不断扩大,可达半个果实,后期病斑发展为灰白色。
发病严重的,病果易落地变软腐,挂留枝上易失水干腐成僵果。
2.侵染循环
茄褐纹病属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茄褐纹拟茎点霉菌。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残体上越冬,同时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通常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a,在土表病残体上可存活2a以上,成为翌年的初侵染。
病原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条件下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也能通过伤口侵染。
病苗及茎基溃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为当年再侵染的主要菌源,然后经反复多次的再侵染,造成叶片、茎秆的上部以及果实大量发病。
种子带菌常引起幼苗猝倒和立枯,土壤带菌常引起茎基溃疡,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进一步浸染叶茎和果实,分生孢子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昆虫以及人工操作传播,经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
病菌可在12d内入侵寄主,其潜育期在幼苗期为3~5d,成株期则为7d。
3.发病因素
3.1气象因素
该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
病菌发育最低温度为7~11℃,最高温度为35~40℃,当田间气温28~30℃,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时间比较长,连续阴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2栽培因素
连作,田间病残体多,病原菌基数大;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播种过早,定植过晚的易发病;苗期受地下或地上害虫危害的发病重。
3.3土壤因素
土壤黏重,偏酸;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
3.4农事因素
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3.5品种因素
一般圆茄、紫皮茄、黑皮茄较感病,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北京线茄、羊角茄、灯泡茄、牛心茄、等较抗病,可因地选用。
建议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2)清洁田园。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
土壤瘠薄的要实行改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3)科学轮作。
和非本科作物实行3a以上的轮作栽培,消除土壤病菌危害。
(4)及时排涝。
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以保护根系。
适时采收,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
(5)培育壮苗。
提倡营养钵育苗,尽可能早播种、早定植,使茄子生育期提前,减少茄子生长后期与褐纹病发生适期重叠的时间。
育苗的苗床宜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精心管理苗床,培育壮苗移栽,提高其抗病能力,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
(6)加强管理。
可以实行地膜覆盖起垄栽培,能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在定植后于茎基部周围地面,撒一层草木灰,可减轻基部感染发病;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生育中后期实行小水勤灌,降低湿度;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
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或去掉下部老叶,保持通风透光。
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7)配方施肥。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一般要求每667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kg,配合鸡粪 5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一起混合发酵后施入田间,然后深翻。
4.2物理防治
先用冷水将种子预浸3~4h,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min,或用50℃温水浸种30min,立即用冷水降温,晾干播种。
4.3化学防治
(1)苗床灭菌。
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g拌细土2kg制成药土,播种时,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铺垫,2/3药土盖在种子上。
(2)种子灭菌。
用 300倍福二马林溶液浸种15min,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min,浸种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凉干播种。
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一份与干细土三份混匀后,用种子重量的0.1%拌种。
(3)早期防治。
苗期发病喷施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77%护丰安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5~7d喷一次,交替使用上述不同药剂,共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中期防治。
坐果时期发病可选择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5)熏烟法防治。
在温室大棚内可采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250g,或20%速克灵烟剂,或10%百菌清加20%速克灵混合烟剂,每667用药300~400g,每隔5~7d一次,共2~3次。
【摘 要】茄子褐纹病是茄子的常见病害。
该病为害茄子的叶、茎和果实,常造成苗期猝倒或立枯,叶片枯萎脱落,茎部皮层脱落,容易折断,果实腐烂或者干缩。
掌握茄子褐纹病的发病机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从而减少田间产量损失。
茄子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茄子黄萎病、茄子褐纹病、现就上述两种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
病株早期枯死,结果少而小,减产十分严重。
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 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
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
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该病由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
除茄子外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
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
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所以连作田发病重。
在农村,农民家中房前屋后的园田,因年年栽茄子发病很重。
病菌借种子、土壤、有机肥料和灌溉水传播。
栽培病苗、连作、施用带菌有机肥等发病重。
土地干旱,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6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种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育苗土应选用6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
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病土,育出无病健苗。
或按平方米育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播种时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床面,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4.选栽嫁接苗: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做砧木,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法轮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病菌和侵染。
6.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0%甲霜噁霉灵(瑞苗清)水剂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升,隔10天灌1 次,连灌2-3次。
(二)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果实受害腐烂减产严重。
叶片病斑椭圆形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
茎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环茎一周时,引起全株枯死。
果实病斑椭圆形黑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果实腐烂。
该病由茄子褐纹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借种子调运、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病斑上多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引起病害流行。
夏季连续阴雨、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重。
保护地比露地栽培茄子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
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中耕培土,尽可能采用覆膜栽培,促进增温保墒,提高抗病力。
4.田间卫生: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