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杳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杳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

篇1: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

德兴市新岗山镇新岗山小学:曹国青

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语文课只须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即可。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观念。

有人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应该是传统语文课堂的特点,语文课堂上不应该是模模糊糊的,语文的系统性和阶段性也和数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做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弄清楚在具体的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语文课的目标清晰,效果显著。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呢?切入点一般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有的是题目拟得好,有的有耐人寻味之妙句、结构……选择好了切入点, 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

一、从文章的题眼切入。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从题眼“壮”字切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用“战士、勇士”,而用“壮士”?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他们为什么要全部献身?他们牺牲的经过是怎样的?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如在讲《小珊迪》时,开篇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高贵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然后将中心句分解为“饱受饥寒”、“高贵品质”、“打动人心”三层意思,再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三层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三、从文章的人物切入。有些作者在安排文章中的人物时,总会穿插有关键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主要人物,有时却是次要人物。在具体的文章中,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是引起事件,有的是穿针引线,有的是扭转局势……。分析课文时找准关键人物,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如《全祌贯注》一课,常规的教法当中,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其实仔细研究课文,茨威格这个人物对于我们分析课文很重要,他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还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茨威格作为罗丹的挚友,又是罗丹邀请的客人,却受到了冷落,从侧面烘托出了罗丹对艺术工作的认真态度。而且,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也是通过茨威格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另外,茨威格这个人物的品质也是可贵的,在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他依然怀着敬仰之情欣赏着罗丹的一举一动,还将漫长的等待和罗丹的冷落当作是一次重要的收获。抓住了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了思维的深度。

四、从文章的情节切入。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节很精彩的文章,比如《田忌赛马》《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这些文章的情节有的是紧张迭宕,有的是峰回路转,有的则是妙趣横生……最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以情节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能引起学生在学习上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开篇教学此类课文时,一般可以引导学生从情节的精彩处对全篇质疑,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不能就此放弃精彩情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突破重难点。一般地,既然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那也会是最主要的部分,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品质,作者的感情抒发、价值取向,在这些段落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把握住这一点,师生共同欣赏故事情节的精彩之处,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从文章的背景切入。在教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断。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讲给学生听。譬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最好是讲一讲在朝鲜战场是某一次具体的战斗经过,将当时的历史条件穿插在故事中加以说明,不要古板地分析当时的国际环境。从背景切入的优势就在于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 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思维有其年龄特点 ,对文章的感悟和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中都有节选,但在这三个学段中,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在小学可能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切入,在大学则可能以文章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选好文章的切入点学习理解课文,不仅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阅读能力。从现在我们教育的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教授学生知识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经常性运用和训练,利用“选好文章的切入点”学习理解课文正是如此。 作者邮箱: zxr_916420@163.com

[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

篇2:选择好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选择好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总任务、大目标。具体到每个学校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好切入点,把工作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是个整体概念。它要求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各方面都要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进入学校后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受到提高素质的教育。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校内形成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这其中,学校干部教师自身的良好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全校干部教师都应努力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品德、文化、业务素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的无声的教诲。同时,还要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法武装自己,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的.心智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内课外密切配合,校内校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如鱼儿一样,畅游在素质教育的水中,而不是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框架内,外加几节活动课。这样的环境谁来创造?就一个学校而言,还是要由本校的干部、教师共同创造。而要创造好这样的环境,就要选择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第一,要解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在提高本校干部认识的基础上,挖掘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潜能。群众的积极性起来了,办法就会有的。

第二,要根据本校实际来选择。

要选择本校的特长或最易成功处入手。防止一般号召,空泛布置,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我们农村校而言,一般难以具备普遍开花的条件,所以还是根据本校条件先选择易成功处入手为好。况且素质教育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事,如果小有改动便认为是实施了素质教育,恐怕还会如过去的许多教育改革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了过常所以,只有由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广开去,才是选择好切入点的可行办法。

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切入点。为什么这样确定?根据县教育局的规划,要将我校建成县里的又一个职业教育中心。近几年,昌平县的经济发展很快,需要的各类人才数量多、专业面广。如果学生仅靠学校传授的一些特定知识和技术,恐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只有那些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才会有较好的适应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大课题:课上怎么培养,各科教学各承担什么任务;课下怎么配合,活动课怎样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都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选好了切入点,仅仅是个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但如果没有这个切入点,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议论的话题,不得要领;只能是朦胧一片,不着边际。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应该选择在以下两种结合点:或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本校特长的最佳结合点,或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本校特长的结合点。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更是如此。

篇3:选择最佳切入点,高效使用多媒体

选择最佳切入点,高效使用多媒体

选择最佳切入点,高效使用多媒体

陈国强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中心小学)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尽情感受、领略过去的或遥远的事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加深学生的体验。然而,我们发现不少的课堂,教师从头到尾忙着播放、演示课件,学生情绪空前高涨,欢呼雀跃,整堂课热热闹闹,看似精彩,实则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怎样才能让多媒体对于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观点是选择最佳时机,选准最佳切入点,进而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

一、在开课处使用多媒体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巧妙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课伊始,情即生”.如何在一开始上课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呢?除了教师富有吸引力的导语之外,莫过于多媒体课件了。

比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

生:我从以前学过的课文《梦想的力量》,知道非洲是一个缺饮用水的地方!

生:非洲黑种人居多,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生:非洲是个贫穷落后、怪病丛生的地方。

师: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的,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请大家读一下,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师: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答)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师播放课件:非洲风光视频)

学生马上被非洲的美景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赞叹不已。见此情景,我因势利导,那么作者笔下的非洲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一份关注,形成了一种期盼的欲望,从而撩拨起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交流的激情。

二、在重点处使用多媒体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学生期待着和作者会面,()而学生能否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对某些课文,多媒体的桥梁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比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小嘎子的人物性格,我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嘎子这个人物的性格,老师特意把嘎子在摔跤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用一段简要的文字概括了出来。请看屏幕。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老师把小嘎子摔跤的过程概括成了几个环节?

课件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只见小嘎子虎势儿一站,俩人便对阵起来。接着小嘎子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最后俩人在揪的过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气了,想用脚腕子去钩小胖墩的腿,结果摔了个仰面朝天。

师:老师把小嘎子摔跤的'过程概括成了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一个描写嘎子动作的精彩词语,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请你找一找,并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边读边找,很快找出了重点词语,我用多媒体高亮呈现,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词语细细品味。正是这恰到好处的“沟通”,使学生抓住了关键句子、关键词语,进而透过字里行间,从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上领悟出嘎子的性格特点,心中流淌着阅读的欢乐,绽放着思考的花朵,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内蕴,读懂了作者心灵的话语,使学生达到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自我的境界。

三、在难点处使用多媒体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生来说,它们就是一个个抽象的、枯燥的文字符号,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鲜明的画面,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就很难入情入境地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了,这样,学生学习便出现了难点。

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再现圆明园的毁灭昔日的辉煌,体会敌人的残暴与野蛮,我是这样引导的: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然后我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当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象,对圆明园产生了无比热爱之情以后,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由爱到恨。

四、在练习处使用多媒体

课堂即时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品味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有效地实施课堂即时练习呢?多媒体呈现省时省力,既能唤起学生注意,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学《彩色的非洲》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可以做一下摘记,读后同桌之间交流。然后我结合此处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出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媒体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器”、积极思维的“推动器”、情感共鸣的“催化剂”,让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孙克宁。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生物课教学[J].生物学杂志,(06)。

篇4:小学语文练笔切入点的选择论文

小学语文练笔切入点的选择论文

一、依据学段目标,选择练笔的内容

1.写法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段集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景况。教学重点不是体会圆明园昔日有多辉煌,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偌大的圆明园用简单的六句话概括出来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作者采用的是“对照”的写法。园中金碧辉煌的大建筑物与玲珑剔透的小建筑物形成对比;热闹的买卖街与宁静的田园风光对比;现代的名胜古迹对照古人的诗情画意;各具形态的民族建筑对照西洋景观。正是这种鲜明的对照写法,使得作者笔下的圆明园如此了得,使得读者眼中的圆明园如此精湛。顺势而导,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写自己熟悉的建筑物。这就是很好的练笔点。

2.表达方式

还是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作者着实在写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大部分的笔墨却写圆明园昨日的辉煌,作者用意何在?因为只有辉煌的东西毁灭之后,我们才会更加痛心疾首。所以同学们要想写一件今日物体之毁灭可以先写昨日之辉煌,此处也是学生写作的切入点。

二、依据文本的特点,找准练笔的切入点

1.在情感交融处练笔,目的是升华情感

当学到《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是昔日圆明园的景象,而今天园的样子呢?(教师此时用多媒体展示其断壁残垣)它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请你读读第五段。听你读,老师能感觉到你的气愤,你为何这么生气?“”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这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已酝酿良久,落笔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并非难事,而且此时的练笔也能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

2.在文本经典处练笔,目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生活中,无论是要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还是需要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离不开说明性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说明文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说明文的语言具有鲜明、准确的特点,小学阶段的说明文虽浅显易懂,但仍具有基于小学生已有认识经验鲜明、准确、简洁的特点。二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介绍的是动物尾巴的.特点,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此处就是很好的文本经典练笔点。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学着作者的样子,问一问,编一编。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练笔“: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最好看?”

3.在文本留白处练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我再也忍受不了了,趴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此时,母亲和父亲还在客厅争吵。“”同学们,爸爸妈妈在客厅是如何吵架的?你能写一写么?用上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在文本留白处选择练笔的切入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在意犹未尽处练笔,目的是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描述了一对极其穷困的夫妇,在他们潦倒的情况下,拉开帐子有一排的孩子,这时他和她的丈夫会想写什么呢?留白处的练笔巧妙地拓展了文本内容。

5.在改写诗文处练笔,目的是创设情境,联想入境

一提到改写诗文,我们往往误解为诗文翻译。事实并非如此。常言道,会读书的人是把文字读成一幅画。诗文改写亦如此,是将作者诗的语言描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给人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潜移默化中读者就已入诗入境。

三、总结

练笔,有众多的切入点,维度多、渠道广。要想使我们练笔的效果优质,除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文本特点外还要优化评价方式,因为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只有指向明、学段清、评价准、切重点、关注差异的评价,才能起到评练相长的目的,保障练笔的效果。

篇5:好文章摘抄

600字好文章摘抄3篇

好文章摘抄600字(一)母爱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文字赋予她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她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诗歌的撼人心魄,没有惊卷大海的**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绵长深远。

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伴随着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眼中就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洗去铅华浮饰,留下清新自然。她纯而不梁、真而无邪、诚而无瑕,她能洗涤一切污浊。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学以母爱为题,其文章便滋润蕴藉;音乐以母爱为题,其曲调便轻柔优美,余韵绵绵。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生长。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排除旅途荆棘。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我们撑起头顶上的绿荫,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 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好文章摘抄600字(二)读书真好

书,像一双千里眼,让我们了解世界;书,又像一条时间隧道,带我们回想远古,想象未来;书,更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慈祥的老人,把深奥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从我识字开始,书便成了我朝夕相处的朋友。 在我的书柜里,存放着厚厚薄薄、大大小小上百册少儿读物。什么《启蒙》、《红领巾》、《少年时代》、《童话大王》等杂志,《少年百科知识全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爱的教育》等名着。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都会坐下来捧着书本有滋有味的阅读起来。 听妈妈说,当我还在摇篮的时候,只要我一哭爸爸就拿着《启蒙》杂志用他那不标准的普通话给我读故事,好多时候,爸爸的故事竟成了摇篮曲,几个月大的我听着、听着居然不哭了,而且渐渐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后来,我上幼儿园了,能够自己看小人书了,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捧着小人书看得津津有味,还常指着图画自言自语。睡觉前我总会缠着妈妈读故事,或者和妈妈一起看看着图画编故事、儿歌等。 六岁那一年,我上小学了,学会了拼音,可以读一些读物了。《格林童话》、《天方夜谭》、《三百六十五夜童话》、《少儿学百科》等书都是我的最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读书的最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成了一只“小书虫”。我之所以这样热爱读书,是因为读书不仅让我吸取了许多知识的营养,而且让我获得了许多快乐。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一节自然课上,老师突然提到一个课本以外的问题,同学门都不知道,而我却刚在《少儿百科》上见过,于是我就骄傲地举起小手,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也就从那时起,同学们都知道我最大的特点--爱读书,还给我取了个“小书虫”的雅号。 去年的`一天,老师布置数学家庭作业,老师先写了几道简单的题,大家一看挺容易,有些高兴,后来老师又写了几道题,同学们一看傻眼了,老师笑笑说:“别着急回去多翻翻书联系以前和今天的知识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们能解答。”回到家里我幂思苦想,怎么也做不出这几道题。妈妈说:“你先翻翻书吧。”我就去翻妈妈给我买的《小生数学疑难解答》,终于翻到了与这几道题相似的题型。于是我就照着书上的解法并结合当天学习的内容,把着几道题做对了,做完了这几道题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现在,我上六年级了,每次作文讲评时,老师都在班上夸我的作文写得好,因为我用了许多好词好句,而这些好词好句都是我平时读书积累起来的。 读书真好!读书使我开阔了眼界;读书使我头脑丰富;读书使我充满自信;读书使我的生活乐趣无穷。

好文章摘抄600字(三)感恩父母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摘抄好文章

好文章赏析

好文章摘抄600字

好文章摘抄400字

收集好文章摘抄

英语励志好文章

毕淑敏好文章摘抄

自述好文章摘抄

伤感好文章摘抄

人生无奈好文章摘抄

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网友来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