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松倖真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松倖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篇1: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泼水节的由来

著名的泼水节,流行于滇西和滇南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地区。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举行,此时也正是傣历的新年。

一般认为此节日起源于印度,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由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而来。故又称“浴佛节”。它大约随小乘佛教时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传入我国傣族等地区。一般举行三到四天,第一天是除夕,第三或四天为元旦,中间的一至二天为“空日”。节日开始,妇女们要清扫竹楼,街道,清洗家具、衣物等。青年们采摘野花到佛寺献佛,并堆沙造塔几座,围坐听佛爷念经。

中午,将一尊佛像置于院内,担清水浴佛。佛寺礼毕,青年们和男女老幼四出互相泼水为戏,表示祝福。不少人被泼得全身湿透,但却十分高兴,认为能够吉祥如意。各家要制作传统的“毫咯素”(糯米粉加红糖及一种叫咯素的香花,用芭蕉叶包成小包、蒸食)、“毫火’’(用蒸熟的糯饭舂烂,加红糖、制成圆片,晒干后用火烤或油炸而食)、烤鱼、青苔菜和饵铗等民族风味食品。此外还有赛龙船、青年男女间丢包、放火花、放高升(长竹竿顶端缚以装有火药的竹筒,点燃后飞升天空)、放孔明灯(用宣纸糊成长圆形灯,高约六米,直径二米,下留小孔,以热烟熏孔,并点燃缚在孔上的沾油布团,产生热力使其上升,如明灯悬空)等活动。人们在锥锣、象脚鼓的伴奏下,尽情歌舞。孔雀舞、篾帽舞等优美动人。活动场所附近就是赶摆(赶圩)之地,各种食物及日用品一应俱全。

德昂族过泼水节时,男青年将自己编织的竹篮,在节日前送给中意的姑娘。在节日时,姑娘背的就是这个竹篮,表示她已爱上了这个小伙。阿昌族过泼水节时,姑娘们清晨采鲜花供佛和浴佛。泼水时讲究礼节,同性别及年龄相差大的,不能互泼,对方不愿意时也不能泼。

篇2: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接福。根据缅甸的传统信仰之说,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罪的。人们相信这些罪过可以用干净的水来洗刷,净化心灵与思想,从而在新年来临之际确保自己是清白之身。

过去每年,为了欢度泼水节,举国放假5天。今年,政府大惠于民,放长假10天。据说,原因有二:一是希望将泼水节打造成象西方的圣诞节一样的主要节日;二是让在新首都内比都辛勤工作的各级公务员有更充裕的时间返回仰光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有了“长假”的概念,节前的市场供应立马呈现“经济规律”,人们纷纷抢购年货,带动菜价上扬。节日里,商场、餐馆几乎全部歇业,想找个地方买东西、吃顿饭,都很难如愿。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人人载歌载舞,相互泼水。泼水象征着温馨、清凉、吉祥。缅甸人以泼水送旧迎新,祝愿来年去除污秽,消灾减难。

泼水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也有文雅与狂野之分。所谓文雅型,这主要是对一些贵宾。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至于狂野型,主要是青年之间对泼。这些人泼起来简直是不要命,他们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管喷浇。而泼洒的水,往往是由大冰块溶化的冰水,浇在身上,冰凉刺骨,寒意顿生。

缅甸人大多信奉佛教,男女老少温文尔雅,谦恭有加。可到了泼水节,他们象换了个人似的,尽情宣泄,无所顾忌。年轻人可以从早到晚恣意狂饮,醉酒当歌;也可以当街狂舞,引来围观者一片喝彩。此刻,纵观满街的年轻人,竟找不出一个身穿传统服装—“纱笼” (缅甸全国上下,男女老少,均着此服,俗称:国服)的,取而代之的尽是入时、前卫的奇装异服,多数年轻人则更钟爱黑色文化套衫加牛仔裤。

泼水节期间,有三种人不会被水泼身,一是穿着袈裟的僧侣,二是身怀六甲的孕妇,三是老年人。除此之外,人不分男女,位不论高低,财不区多寡,彼此之间,即使素不相识,也可以相互泼水。这个时候,男人“欺负”女人,小孩“犯上”大人,也不会被责骂。相反,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在缅甸,4月份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大家互相泼水过年,既感受到了节日带来的喜悦,又给炎炎夏日带来了难得的清凉。这个时候,城市的主要街道两旁一下子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临时舞台(泼水站),都是由市民、企业自发组织或由政府出面搭建而成。今年,仰光的大街小巷旁搭建的泼水站有300多个,短短1.3公里长的茵雅路上竟汇集了130多个。有的宏大气派,有的小巧玲珑,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向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尽情泼水,让人们以水为纽带分享节日的欢乐。泼水站周围,到处可见年轻人狂欢的场面:舞台中央男女青年载歌载舞,舞台临街一边大家手执水管把水洒向过往的人群和车辆;一辆辆敞篷泼水车从泼水平台前依次缓缓通过,车上的人们更愿意在台下多逗留一会,甘心接受这清凉的祝福。

缅甸的泼水节一直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但现在也逐渐渗进了商业味道,可谓是与时俱进。一些公司、企业抓住泼水节商机大做宣传,它们的泼水站搭建得非常气派,广告味十足,还邀请明星站台走秀、尽情放歌,时而也会在现场派发免费的商业宣传品,吸引的围观者众多,场面十分火爆。

在街上,一些驻缅外交官、来缅旅游的外国人也加入到泼水行列,他们在充分感受这异国风情,分享缅甸人的节日快乐。有几个西方游客虽被浇得浑身水淋淋,但仍乐此不疲,游兴不减,其中的一位女“老外”更是兴奋异常,忘乎所以,毅然脱去外衣,露出比基尼,引得目前文化尚未完全开放的缅甸青年久久驻足,欢呼雀跃,不愿离去。

篇3:泼水节的来历习俗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期间,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

篇4:泼水节的来历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外国泼水节

泰国泼水节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每年的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德昂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

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篇5:泼水节习俗作文

有关泼水节习俗作文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篇6:关于泼水节的习俗:泼水节习俗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篇7:泼水节的习俗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

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

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篇8:泼水节的习俗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但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其他有趣的习俗哦。

采花浴佛

节日当天,一清早人们就要进行采花活动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丢包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龙舟比赛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放高升及孔明灯

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泼水节注意事项

1、泼水时请不要泼老人,孩子,孕妇及开车的人。在泼水节期间为了自己和小宝宝的安全孕妇就不要出门了。小朋友想泼水的话,要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方可出门泼水。

2、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泼湿后影响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泼湿冷不容易干。

3、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泼水,以免有些人乘机占便宜。以前也有过衣服当场被扒的情况发生,在狂欢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4、泼水节期间用水汽球的话,不要直接砸别人的眼睛或者头部,水气球砸到身上非常的痛,文明一点,泼水是表示祝福的,不要把别人砸得轻一块紫一的。去参加泼水节的最好带上眼镜。

5、贵重物品不要随身携带在身上,可以买一个手机保护袋,将手机和零花钱装在里面,其余的物品就不要带了,带上几个创可贴,以防追逐中磕磕碰碰的后果。

6、不要穿高跟鞋或者人字拖,泼水时不方便,跑得也不够快。女士头发长最好扎起来,不然被水泼后看起来会很狼狈。

7、女士一定要注意防晒哦,泼水节期间正好是最热的时侯,不要只顾着玩,要是被太阳晒上几个小时,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篇9:泼水节为什么泼水习俗

泼水节简介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的意义是什么?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目录

泼水节的起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

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返回目录

篇10:泼水节为什么泼水习俗

1、泼水代表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祝福,尽情的泼向每一个你想祝福的人。

2、泼水代表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丢包”游戏外,相互泼水之间,泼得越多代表越多的祝福和关心,在一来一往的泼水间,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代表消灾免难

泼水节分三日,其中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4、泼水代表新的开始

泼水节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因此,人们相信,泼水能让自己心灵变得干净,以迎接“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来新的美好一年。寄托了人们对善良正义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泼水可以忘记烦恼

泼水节相互泼水,除了表意上用水洗净烦恼以外,人们在相互泼水的快乐之中也确实能让人们忘记眼前的烦恼。对于性格内敛的缅甸人来说,泼水节无疑是个“狂欢节”。公司放假,商店停业,忘记工作,抛开烦恼,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欢乐气氛中。

6、泼水可以消暑

4月的东南亚实在是太热了。每年四五月份的许多地区酷暑难耐,气温达到约40摄氏度。政府气象部门不断发布高温预警,劝告人们不要在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出门,否则容易被紫外线晒伤。

泼水节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清凉世界”。年轻人站在泼水台上,手持高压水管,向台下过往的敞篷小货车和行人喷水。台上的人们喷得不亦乐乎;台下则是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尽情享受“漫天飞雨”。

<<<返回目录

泼水节习俗作文

泼水节习俗作文:泼水节

泼水节的来历和传说: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

小学六年级泼水节的习俗作文

中秋节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傣族泼水节节日习俗作文:奇葩傣族泼水节民俗

泼水节习俗作文:为什么傣族要过“泼水节”

写泼水节节日习俗作文: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泼水节的来历、习俗、活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