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汶川地震触发青川县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共含6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安静的莉莉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汶川地震触发青川县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以汶川大地震触发的青川县地区次生地质灾害为背景,介绍了由地震诱发的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并对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做了统计分析.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
作 者:丁月双 马志刚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9(4) 分类号:P315.2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不稳定斜坡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垂直破坏陕西省南郑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对陕西省造成了较大影响,并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南郑县与四川省毗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灾情、险情.通过对南郑县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调查,对其险情及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
作 者:程俊英 赵岩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陕西,铜川,727000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1(11) 分类号:X43 关键词: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南郑县 滑坡 崩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深重的原因
20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中国人乃至世界刻骨铭心的时刻.由于印度板块长期对欧亚板块的.碰撞和挤压,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上出现应力集中和调整,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西南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壳在不到百秒的瞬间,沿龙门山断裂向东北方向破裂了300km.
作 者:武玉霞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刊 名:城市与减灾 英文刊名: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连云港市区重要地段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及发展趋势
通过现场巡查、排查调研,查清了连云港市区重要地段水库、塘坝、冲沟、山坡等地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情暨市区软土带未进行抗震处理的房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划定了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的`区段,研究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毛太銮 禹会成 胡锦生 黄小林 胡琏 MAO Tai-luan YU Hui-cheng HU Jin-sheng HUANG Xiao-lin HU Lian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地质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2009 33(3)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影响分析 发展趋势 江苏连云港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影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进行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模拟,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和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诱发滑坡灾害发生特点与岩性结构和地形条件有较明显的关系,在硬岩、软岩和松散堆积物分布区,滑坡的'启动、运动和停积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都具有高速、高动能、强大动力等特征.强震诱发的崩塌主要包括高位大型崩塌;小规模块石崩落、抛射;崩塌诱发大规模滑坡3类.强震条件下大多数崩塌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抛射特征.强烈的地震动力使极震区众多山体大范围震裂松动,形成了大量震裂山体.这些震裂山体的地表裂缝具体又可细分为断裂裂缝、震裂裂缝和滑裂裂缝3类.汶川地震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再加上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在今后数年内,泥石流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作 者:许强 XU Qiang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刊 名: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年,卷(期): 20(2) 分类号:P315 P694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震裂山体 灾后重建 动力特征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及汶川震后次生灾害防治与管理的探讨
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地震灾害及其影响,从灾害系统论和风险角度出发,将地震灾害风险分为可能性要素和后果性要素,并指出防震减灾的关键在于控制其后果性要素.由于地震有突发性、强破坏性等特点,更易引发诸多次生灾害,致使最终损失可能超过地震直接造成的'破坏,因此结合汶川地震实例,进一步探讨了次生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工作.
作 者:杜晓燕 黄岁�� Du Xiaoyan Huang Suiliang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2008 23(z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风险 地震灾害风险要素 防震减灾 次生灾害 汶川8.0级地震★ 汶川地震作文
★ 汶川地震作文
★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 汶川地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