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的译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苦饮料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饮酒的译文(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苦饮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陶渊明饮酒的译文

篇1:饮酒其一陶渊明译文

饮酒其一陶渊明译文

《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

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作品赏析

饮酒二十首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篇2:陶渊明饮酒其一译文

陶渊明饮酒其一译文

一、原文

《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二、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三、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

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

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篇3:陶渊明饮酒译文

陶渊明饮酒译文

导读:

这是作者一首表决心不同流合污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九翻译:

清早就听敲门声,

不及整衣去开门。

请问来者是何人?

善良老农怀好心。

携酒远道来问候,

怪我与世相离分。

破衣烂衫茅屋下,

不值先生寄贵身。

举世同流以为贵,

愿君随俗莫认真。

深深感谢父老言,

无奈天生不合群。

仕途做官诚可学,

违背初衷是迷心。

姑且一同欢饮酒,

决不返车往回奔!

饮酒其九字词解释:

(1)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2)好怀:好心肠.

(3)乖:违背.

(4)尚同:同流合污.

(5)汩: 音“古”.搅混.

(6)纡辔:拉着车倒回去.

(7)讵:岂.

(8)驾:车驾,意谓道路、方向.

赏析:

这首诗以对话的方式,表现出诗人不愿违背自己的初衷而随世浮沉,并再一次决心保持高洁的志向,隐逸避世,远离尘俗,态度十分坚决。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篇4:陶渊明《饮酒其一》译文

陶渊明《饮酒其一》译文

《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

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饮酒其一赏析: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人事不定,没有一成不变的盛也没有永远不变的衰,盛衰交替,祸福相倚。《饮酒》诸诗正写于晋宋易代之时,经过桓玄之乱,又遭刘裕篡位在即,晋室摇摇欲坠,这句诗里既有对世局感慨,也有对动荡之中个人的命运的感叹,虽写衰荣交替,但意思落在衰字上。

下两句紧随其意,引用了召平的典故。“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邵(召)平在瓜田种瓜的境遇,比之秦代为侯时的荣华富贵,何止天渊之别!《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这里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召平的故国背景暗指风雨欲来的晋室,而以召平自况,借以抒发对时势和自身身世的感叹,诗句于作者来说,曾祖父陶侃曾为大司马,祖父、父亲亦为太守等职,到他家道衰落,作者当然不是在追慕曾经的显赫,也不是眷恋名利富贵,而是一方面表达对愈加黑暗的朝政的不满,一方面表现出自己在衰荣不定的世事中依然保持着“安贫乐道”的超脱心态。后人在有时常将此典和陶诗并用,如杜甫的《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温庭筠《赠郑处士》:“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等,可见陶诗与此典的相通之处。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人事的盛衰变化,亦如寒暑更替,是自然规律,不可改变,这里由自然之道引申至人事之道,其实意思和诗的前两句是基本一致的,作者在这里反复吟咏,用以强调命运的无常。“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这两句可说是上面几句话情绪上的一个总结,通达事理的人知道这个道理就能荣辱不惊,不会为自己的得失而耿耿于怀,能够放开心胸,超脱于命运之上而怡然自得。前面作者还是用事例暗表心意,这里则直接表达在无常的命运前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面对人生起伏却能坦然处之的态度和《归去来辞》中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以及《神释》中: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的思想是一致的。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随意拎起一壶酒,享受饮酒的欢愉,放开一切想喝就喝。这最后两句看似心中全以安时处顺,出言洒脱,其实心中最是苦得难以排解,这里的酒乃是希望借以求得内心解脱的忘忧之物,但这中方法无疑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可奈何的方法。诗人心中充满了忧患之感,在求得暂时解脱的.同时,是内心还是很痛苦,“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责子》)”,他的终日饮酒,无非寻得情感上的宣泄,而将酒写进诗,是婉转地表达出思想、立场,他的飘飘然实则来自内心的放不下。

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在是透出了无尽悲凉。由自然之道写出人事之道,于平淡的语言中蕴涵深刻的哲理,又引历史的人物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构思细密,耐人寻味,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篇5:饮酒其二陶渊明译文

饮酒其二陶渊明译文

原文

饮酒·其二

魏晋: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注释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

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篇6:陶渊明饮酒其二译文

陶渊明饮酒其二译文

《饮酒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

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

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

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

声名百世怎流传?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

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

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

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

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辩已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篇7:陶渊明饮酒的译文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三∶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 饮酒

饮酒 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

陶渊明为什么饮酒

饮酒其四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诗意

陶渊明《饮酒.其四》赏析

饮酒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饮酒一诗

陶渊明饮酒的译文(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陶渊明饮酒的译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