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Unit 22 Do you have an eraser?练习(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拉杀杀服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内容
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
教学目标
1、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
整理与练习
教具准备
写复习题用的小黑板、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学生动手摆圆片,一个同学横着摆,一个同学竖着摆。
横着摆:每排摆个,摆4排。
竖着摆:每列摆4个,摆5列。
(2)提问:
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20个圆片)
如果用加法计算,你该怎样列式计算呢?[5+5+5+5=20(个) 4+4+4+4+4=20(个)]
板书:5+5+5+5=20个
4+4+4+4+4=20(个)
(3)教师指着5+5+5+5=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工表示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5×4=20(个) 4×5=20(个)]
板书:5×4=20(个) 4×5=20(个)
乘法算式中的4是怎么来的?
在乘法算式中,“5”叫什么数?(5叫乘数)
“4”叫什么数?(4也叫乘数)
“20”叫做什么?(20叫做积)
5×4=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5×4=20读作5乘4等于20)
4×5=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4×5=20读作4乘5等于20)
(4)教师指着4+4+4+4+4=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5个4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4×5=20(个) 5×4=20(个)]
乘法算式中的5是怎么来的?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各有几个几相加。
(1)2+2+2+2+2 ( )×( ) ( )×( )
(2)4+4+4+4+4+4 ( )×( ) ( )×( )
(3)6+6+6+6+6+6+6+6( )×( ) ( )×( )
3、读出下面各个算式,并用圆片摆一摆。
(1)3×4=12 (2)4×2=8 (3)6×3=18
二、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1、投影出示挂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教师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你是怎样计算的?[5×3=15(个) 3×5=15(个)]
板书:5×3=15(个) 3×5=15(个)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每件衣服有5个扣子,有3件衣服,求一共有多少个扣子,就是求3个5相加得多少,求3个5相加得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连一连
(小黑板出示)
2+2+2+2+2+2 5×3 4个6
3+3+3+3+3 8×2 6个2
6+6+6+6 6×2 3个5
8+8 6×4 5个7
7+7+7+7+7 7×5 2个8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
练习liàn xí[释义]①基本义:(动)反复学习;以求熟练。~武艺。(作谓语)
②(名)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
[构成] 并列式:练+习[例句] ~题。(作定语)交~。(作宾语)(3)总复习(三)
(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化聚。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整理
(1)“千米”“吨”的复习。
① 按顺序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提问:对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你有哪些了解?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 ← 千克 ← 克
②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米 8000千克()吨
15千米15米=()米 2900千克=()吨()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各题化聚的思考过程。
③ 用多种方式表述划横线的部分。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500米。
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5吨50千克
④ 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A、6040千克 6吨400千克 6吨4千克
B、8千米 8001米 8千米100米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① 引导学生说说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哪些了解?
②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名称 图形 特征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
()
正方形 □()
③ 计算下列个题的周长。
A、长28米,宽25米。
B、边长35分米
C、长8米,宽15分米
2、综合练习
(1) 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多少圈才是4千米?
(2)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4米。一条短边靠院墙,其他三边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3) 剪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哪一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古诗词三首练习
一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注音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泊(bó pō)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án)
欲作家书意万重(zhòng chóng) 钟山只隔数重山(shǔ shù)
二 我能在带点字词的正确意义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 A 长江 B 江河
行人临发又开封: A 捎信的人 B 走路的人
故园无此声: A 老的',旧的,过去的 B 本来,原来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 A 书本 B 信
三 我会填。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① 红杏枝头春意( )。
起、动、翻、皱、拂
②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①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
如何练习英语听力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现在英语听力资料很多,如VOA/BBC/CNN/CRI等等,很多童鞋有选择恐惧症,一直纠结哪个是最适合自己的,听两天VOA,觉得不行,再听几天BBC,各种资料来回换,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不要纠结,不要贪多,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当的材料。
采取正确的练习方法:
怎么听?泛听(了解其主题及梗概)——精听(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听,将文本写下来)——反复(注意没听懂的地方)——测听(用测试的方法来自我检测)———反思学习(对于其中好的句型,词组摘录下来,认真研究其含义,利用网络搜索权威例句,并学会迁移应用)。
泛听
如英语泛读一样,只求听着,不求甚解,只求量的`增加与积累,不求听懂每个句子。就泛听来说,还可分为两个方法,方法之一是当你在家吃晚饭时或做功课感到累时,就放些英语听力,看看英语新闻,听听英语广播,充分浸润在英语氛围中,就像处在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方法之二是下载音频在手机上。如果是乘车或步行上学,或在小憩休息时,就可戴着耳机听英语,都不占用整块的学习时间,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或零星时间,使自己尽可能增加“听”的输入量,听的量增加了,有些语言情景与单词短语反复听了,也很自然慢慢听懂了,英语听的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精听
仔细认真听,而且必须要全部听懂,句句听懂。如同学习语文一样,有一本教科书是精读课本,篇篇要仔细分析,看懂每个词语、句子。精听也必须“正襟危坐”,高度集中思想,力图听懂每个词语、句子,捕捉信息。训练的方法是先把录音文章听一遍,通晓大意,然后再重放,一句一句地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句子,就倒了再听,一遍不行两遍,甚至三遍,直至听懂为止。然后再下一句,等到每个句子都听懂了,再把全文从头至尾放一遍,的确全听懂了,精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测听
用测试的方法来自我检测,评定自己的听力水平。一方面是自我英语听力评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学将面临的中考、高考、考研的需要。听英语录音、看英语电视毕竟不是英语听力考试,英语听力考试还有个熟悉考试题型的问题。如中考有听句选图、句子应答信息填表等,而高考则是短对话、长对话、文章理解等。要在中考、高考等听力考试中考出优良成绩还须通过测听的方式,来熟悉这些听力考试的题型与形式。所以面临不同听力考试的学生,要了解自己听力考试的水平。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模拟考试的情景,非常认真地听,然后再参照答案给自己打分。
坚持每天练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是绝对不可取的,好不容易练得有些起色了,由于某些原因断了,这下就前功尽弃了。记住,半途而废是永远无法成功的,只有将梦想的翅膀插在心中,并且持之以恒,你才能自由地飞翔。
寓言故事两则练习
一、比较括号内的形近字,选择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还可以跟同学比比看,谁能够用这些字组成更多的词语。
1.他在村口遇到了一条冻 (僵、疆)了的蛇。
2.(它)在农夫的胸 (铺、脯)上,凶狠地咬了一口。
3.一天,农夫带着他的儿子上山 (坎、砍)柴。
4.农夫痛苦万分,拿着板 (斧、爷),守在蛇出入的洞口。
5.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 (垦、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
二、仔细阅读第二则寓言,回答问题。
1.“忽然,一条毒蛇从树洞里窜出来,咬了农夫儿子一口”,“(农夫)把洞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劈成两半。蛇吓了一跳,缩在洞里再也不出来了”,这两句中加点的两个词很能表现蛇的特点和心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你认为农夫妻子的看法有道理吗?
答:
3.假使农夫听了蛇的话,知道和解是没有希望的,决定和蛇斗争到底,请求你帮他出谋划策,你会替农夫想出什么办法来制服毒蛇?
答:
发展空间
一、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的故事,思考问题。
有一个姓张的人,偶尔一次在山谷里行走时,听到山崖上有很大的响声,心生好奇,就找了一条路登上去察看。看到一条碗口粗的蛇,在树丛里摆动颠扑,尾巴打在柳树上,柳枝都噼里啪啦地折了。看它翻转跌打的样子,好象有东西在捉弄它,让它痛苦难忍,可是细看,根本看不到什么东西,他非常疑惑。慢慢靠近它仔细观察,才看到一只小螳螂在蛇头顶上用它那镰刀状的前脚死抓住不放,蛇怎么颠扑也弄不掉它。过了不久,蛇竟然死了。看它额上的.皮肉,早已被割得裂开了。
(选自包启新主编《中国寓言故事200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弱小的螳螂是怎样战胜强大的毒蛇的?
答:
2.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3.与课文比较,两位比蛇壮大的农夫反而被蛇打败,比蛇弱小得多的螳螂却能置蛇于死地,在比较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答:
二、阅读《伊索寓言8226;受伤的狼与羊》,说说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狼被狗所咬,伤势很严重,痛苦地躺在地上,不能外出觅食。这时,他看见一只羊,便请求他到附近的小河里为他取一点水来。他还说:“你给我一点水解渴,我就能自己去寻找食物了。”羊回答说:“如果我给你送水喝,那么我就会成为你的食物。”
答:
参考答案
收获平台
一、1. 僵;2. 脯;3. 砍;4. 斧;5. 恳。
二、1. “窜”写出蛇袭击时动作迅猛凶残,让受害者措手不及;“缩”表现蛇看到对手强大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2. 妻子觉得蛇太凶狠,为善良的丈夫担心这是有道理的,但“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这个想法是错的,往往是你越怕它,它越嚣张。
3. 略。
发展空间
一、1. “在蛇头顶上用它那镰刀状的前脚死抓住不放”,让蛇在想方设法要甩掉它的颠扑中死亡。
2. 在貌似强大的敌人面前,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弱可以制强,小可以胜大。
3. 对敌人不能心慈手软,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生它。
二、这故事告诉我们千万别上那些伪善的恶人的当。
★ 句子练习
★ 练习十
★ 练习3
★ 练习二
★ 初中英语作文练习
★ 初中作文练习
★ 《慈母情深》练习
★ 拟人句练习
★ 代词练习题目
★ 享受练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