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any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n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篇1: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唐代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韵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解

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鉴赏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篇2: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释

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唿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篇3:《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及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飘入了芙蓉帐中。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篇4:《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及译文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篇5: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鉴赏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篇6: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历来被视为诗中之谜,千余年来注家蜂起,众喙不一,评骘几至互为抵牾,为历代诗家所难。要索解其意,我们不妨先看看原文阅读及赏析,欢迎浏览!。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七律,历来争论较多。有人说是诗人思念情人的情诗,有人说是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有人说是写给亡故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有人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还有人说抒发的是君臣际会无期的慨叹。可以说,这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一。

哪怕不知其背后的深意,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李商隐爱情诗那典丽的语言,往复的结构和灼热的感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人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

句解: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你曾说要来相会,结果却是一句空话;自从分别之后,你就不见了踪影。我思念着你啊,夜不成寐,但见窗外朦胧的月光斜照高楼,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五更钟声。天快亮了,主人公又度过了一个寂寞清冷、相思难耐的不眠之夜。

也有人认为,第一句是写梦中相会的情景。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说“来是空言”;梦醒后幻影消失,所以说“去绝踪”。第二句写梦醒后的情境,月光斜照,晓钟在耳,传达出清冷惆怅的情味。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日思夜想,终于相见,不过是在梦中。然而就是这虚幻的相聚,也充满了痛苦。主人公梦到两人远别,自己不胜悲伤地啼哭起来,他拼命呼喊,却叫不出声来。醒来后,喉咙哽塞,泪痕犹在。相爱的人最盼长守,最怕别离。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心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骨的相思。

梦犹如此,人何以堪!主人公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不假思索地走到案前,奋笔疾书,要把自己的思念与孤苦写成信,告诉她!写完之后回头再看,才发现墨迹是这样的轻淡,原来自己心急情切,连墨都还没有磨浓。墨虽淡,情深浓,区区纸墨又怎能诉尽满腹相思!这样的细节描写,完全符合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很富生活实感。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黯淡余光半照着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蜡照”,即烛光。“半笼”,即半掩。“金翡翠”,一说是睡觉时用来遮挡烛光的绣有金丝翡翠鸟的灯罩。“麝熏”,古代用雄麝的分泌物制成香料,用来熏被帐衣物。这里指麝香的芬芳气味。“度”,透过的意思。“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花图案的被褥或帷帐。

颈联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是实境与幻觉的交融,很富象征暗示色彩。“金翡翠”、“绣芙蓉”,本来就是往昔美好爱情生活的象征,在朦胧的烛光照映下,更笼罩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物融成一片,恍惚中几疑梦境是真实的存在,甚至还仿佛可以闻到飘散在被褥上的余香,日夜思念的人真的来过?这自然只是一刹那间产生的幻觉。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室空人杳的寂寥和怅惘,往事不可复寻的感慨。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蓬莱的遥远。而我心中的你呵,更在那与蓬山相隔万千重的地方!“刘郎”和“蓬山”,表面上是指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的故事,实际上是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遇仙的典故。东汉的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后来迷了路,遇见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与她们共同生活了半年之后返回家乡,发现自己的子孙都已经历七世了,这才知道自己遇上了仙女,等到再回天台山找她们时,早已不见踪影。李商隐以刘郎自比,暗示自己与心上人本来就存在阻隔,相会无期,现在会合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评解:

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以意传情,虚多实少。看似意象繁多,细寻起来却是处处云遮雾绕。这首诗围绕“远别”,抒写与心上人爱情阻隔、相见无期的痛苦。作者时而写梦,时而回到现实,将梦境与实境杂糅在一起,既具体又模糊,既沉重又飘忽,于朦胧之中见渺茫,于繁艳之中见凄凉。恰恰是这种如梦如织、真幻莫辨的含糊把梦一般的爱情与人生表达得真切而生动。

诗人淡化了时间,淡化了地点,淡化了事件,却突出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慕至深而杳远难寻的失落。曲折的结构、精美绮丽的语言、含蓄朦胧的意境,让人似懂非懂,只觉情深缈缈,韵味深长。诗歌的张力在这知与不知之间迅速地突现。

赏析: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

2.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

3.李商隐《无题两首 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4.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5.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

6.李商隐《流莺》诗词赏析

7.李商隐诗词《筹笔驿》的诗意赏析

8.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

2.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

3.李商隐《无题》教案

4.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5.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

6.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7.李商隐《无题 其三》翻译赏析

8.李商隐《端居》阅读答案

9.李商隐《无题二首》

篇7:缘来缘去是水散文

缘来缘去是水散文

很多遇见总是沧海一粟般地在风霜雨雪之后,美丽而又苍茫地笼罩长河的上空,温柔着漫漫人生路。

春雨和风云是以原告和法官的身份相识的。风云是这一民事离婚案件的受理者,案子放到风云案头时他并没有对这个简单的离婚案有过多的关注,通知春雨录口供那天风云把积压的离婚案件放在了一起。春雨到他办公室时,屋子里已挤满了人。她被一个个“不同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迷蒙着眼睛和心神,并不时地打量着风云老练的工作谈吐和举止。

已中年的他个子不高,相貌不扬,但成熟男人的魅力彰显出独有的优点。而29岁的春雨雾般的凄清的淡然和美丽容颜在风云抬眼看她的第一眼被她落寞的美烙进视网膜,传遍周身神经。他突然有爱光照射下疲软的无力感,过去的生活轨迹暗淡背影里。

春雨不能感受不到他作笔录时不时的凝眸和异样温柔的举动,这一切软化着她情感的冰块和刺痛着心中多年的渴求。而她曾一度想要封存冰中安安心心地寄付于丈夫身上,一心一意要相守终老,哪怕变质发霉。然而事件往往不按要定的方位移动,生活是细碎漫长的,细微处的磨砺往往磨练出人的伪真,诱惑着摇摆的思维,感情的'脆弱和异变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扭曲变形,更何况原本就没有深厚爱的底衬。他们的关系一步步僵化,甚至离婚的今天都无法心平气和地想见,只能靠外力——法律来解决而不愿彼此面谈。

春雨此时此刻心弦不规则地乱动着,对于风云闪出的流光溢彩在离开法院后融化车水马龙中,落寞在熙攘人群中滋生。

第二次相见是一个月后春雨到法院拿开庭通知单,她那天安排好工作到法院已是上午9点多,他办公室的门紧闭着,春雨敲了很久见没人应时才踌躇后给他打电话,电话接通后许久没有声音,春雨正踌躇着是不是打扰了他工作,他终于说话了。

“我正在开庭,你等一会儿。”

春雨挂了电话任思绪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横穿着。心绪在大海中窒息地游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第三个小时又来了,下班时间眼看快到了。春雨感到她所谓为他流溢的情丝也会在这不可知的等待中飞流时间的漩涡里。情感的旋转是谁所能把持呢?缘来缘去,有何胜于无呢?

将近中午十二点,风云终于大步走向他办公室,春雨能看到并感受到他沉静表情里隐藏的深意。灵魂深处的寂寥隐隐地痛着,拉动一直漂流不息的爱的渴求。春雨强压住激起的情波,表情尽量平静地走向他,但眉宇间的愁丝不能不让因爱而细心的风云看到并读懂。

风云拿出法院通知单,惯性地坐在椅子上并没有急于给春雨,而是缓缓地说:“他录了口供,你们没有发生过口角之争,为什么坚决要离婚?”

“心灵期望和空落的痛苦是无法言传的,也没有‘为什么’之说,让身心放刑的感觉没有共鸣是体会不到的。感情是心灵的历程,过程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感受,爱与不爱,舍于不舍是搏斗权衡后的选择,我从未为自己重要的抉择懊悔过。”

屋里刹那的寂静,几个办事人员于此拥进。春雨拿了通知单离开他办公室,那抹复杂的情珠在正午的热光下瞬间蒸腾,她无论如何调整不了唐突悲冷的情绪,雾气罩上双眸在放纵中散开……

如果结婚的滋味是对前路的冒险和闭眼赴坟墓般的悲壮,离婚则是走出坟墓时的沉重中的轻松的哀伤,其间抽丝的疼痛被身体的病痛覆盖,春雨常常靠药物输液支援着年轻的生命。

开庭日到了,春雨一夜无眠后终于熬到天亮走进法院的大门,风云正坐在椅子上,是在等待又是在正常工作,春雨出现办公室门口时他的目光正急切的投过来,四目将要相对,春雨急急地到把目光转向别处,风云的目光匆匆另一处……

那天只安排了她这一案件,离婚在风云的调解下也异乎寻常的顺利。春雨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长舒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说了声:“解放了。”“希望你以后快乐幸福的生活。”风云看了看露出笑意的春雨一眼说,或许他也只能如此说。春雨的心颤动一下,声音颤抖地说:“谢谢。”

春雨第三次离开法院的大门,也是最后一次了吧?她能感到门在身后为她关合的响动声,风云的影子定格法院中,她则不敢轻易回望。

他们的故事就这样没有开始更没有结局的结束了,各自行走在各自的生活轨道,永无绕合的时候,春雨的回忆渐行渐稀,由浓变淡。没有过多土壤的养分,最好的保持是永恒成原样,绵亘有生之年的终极。

李商隐的诗——《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暮来朝去成语解释

散文诗情来情去情随缘

你是来工作的

圣诞节是怎么来的

三八妇女节是怎么来的

缘来是你现代诗歌

虎去兔来新年致辞精选

自信是玩来的作文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教师节的由来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