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资增速放缓 行业差距明显(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奶泡泡跑路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工资增速放缓 行业差距明显
国家统计局6月2日发布的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各行业工资继续增长,但增速出现放缓,行业差距仍然较大,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应该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减少收入差距。
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1474元,实际增长7.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2706元,实际增长10.9%,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去年平均工资增速放缓主要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企业效益也在下降,效益不好对工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微博)也认为,在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工资增长肯定会受到影响,毕竟工资增长是需要经济效益为基础的,
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996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582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50%,相差近四倍。
“对城镇非私营单位而言,多数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坦承,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仍然明显。平均工资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就业人员仅占34%,其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工资排名后九位的行业,就业人员占66%,其年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陈克新表示,我国应该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减少收入差距。目前私企收入分配已经基本实现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收入分配改革主要还是集中在国企、事业单位、垄断领域等,目前各地陆续在出台国企改革方案,提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预计未来收入分配改革在国企破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行业点评|销售增速继续放缓,土地成交托底投资
置顶:点击上方蓝字“观点指数”,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更多专业数据资讯、研究报告、深度干货。商品房成交同比减少38.25%,环比减少3.05%上周我们重点覆盖的31个大中城市商品房市场合计成交388.41万平米,同比减少38.25%,环比减少3.05%。年初至今周均成交431.95万平米,低于去年全年平均33.21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成交62.71万平米,同比减少54.08%,环比减少3.85%。年初至今周均成交87.66万平米,低于去年均值37.13个百分点。北上广深分别同比减少61.95%、53.30%、55.40%、12.85%。二线城市合计成交185.53万平米(天津数据缺失),同比减少41.33%,环比减少12.94%。年初至今周均成交204.19万平米,较去年平均水平减少36.52%。重点覆盖城市中仅有大连、厦门实现同比增长,增幅分别达到60.33%、13.48%。三线城市共计成交140.17万平米(昆明、合肥、石家庄、三亚数据缺失),同比减少19.48%,环比增长14.61%。年初至今周均成交140.10万平米,较去年均值减少24.54%。东莞、长春、江阴同比增速居前,分别达到76.92%、67.88%、65.39%。总体来看,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依然延续了较高的成交景气度,热点一二线城市在连续的定向加息效应下量价水平加速调整,尤其是一线城市二手房价价格延续了较强的'调整力度。我们认为价格对成交量的引导作用或进一步凸显,三四线区域独立行情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图:31个重点覆盖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汇总库存去化一线城市连升两周上周我们重点覆盖的14个城市商品房可售面积合计为13593.99万平米,同比减少12.56%,环比减少0.22%,去化周期较上上周减少0.10周至44.51。其中一线城市商品房可售面积4746.02万平米,同比减少15.51%,环比增长0.40%。去化周期环比增加0.15周至39.08。重点二三线城市可售面积8847.97万平米,同比减少10.89%,环比减少0.55%,去化周期环比减少0.27周至48.10。7月份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35亿平米,较6月末减少1081万平米,依然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连续改善趋势。当月成交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在高同比基数下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了1.40pct至11.00%。虽然行业面临着庞大的广义库存压力,但是在销售回流放缓以及资金流入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广义库存竣工转入狭义库存的比例和节奏难以超预期提升,未来中短期真实的库存状况将更接近于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动态博弈。土地市场年初至今周均成交金额高于去年16.15个百分点根据8月22日最新数据(不完全统计,后续实时更新),上周全国百大城市供应土地111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183.54万平米,同比减少7.31%,环比减少57.88%。上周全国40个大中城市成交土地54宗,成交总价276.02亿元,同比减少60.16%,环比减少50.66%。年初至今周均成交金额460.58亿元,高于去年平均水平16.15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成交33.92亿元,同比减少86.70%,环比减少85.20%。年初至今周均成交107.62亿元,较去年周均增加31.8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成交总价242.09亿元,同比减少40.74%,环比减少11.54%。年初至今周均成交289.62亿元,同比增长10.39%。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放缓,达到7.9%。其中施工面积增速回落0.20pct至3.20%,新开工面积回落2.6pct至8.00%,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提高2.30pct至11.1%,土地成交价款增速提高2.50pct至41.00%。年初以来行业投资数据的边际增长空间重点依赖土地投资规模和土地价格的上涨,施工方面则维持低增速区间。销售端平稳向下的调整预期下,融资端或成为影响新开工和施工意愿的重要因素。近期龙头房企公司债尺度悄然放松,在热点城市的补库存需求下,下半年投资回落幅度预期有所趋缓,不排除呈现阶段性的反弹。图: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数据(来源:首创证券)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榜单一项对1978年-所有行业收入的研究表明,自以后,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一结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者对1978年-20十几个大行业的人均实际工资的概率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经从“单峰”分布向“双峰”转变,即从大多数人的收入分布在平均收入水平附近,转变到一部分人集中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另外一部分人集中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附近,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格局。
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社会服务业”人均工资之比仅为2.17倍;年,全国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人均工资之比高达4.69倍,全国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经接近6倍。
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
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以1993年为界,中国各行业的收入分配在此前后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1978年到1992年间,行业工资分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十几个大行业的实际平均工资始终呈现出“单峰”分布的格局,行业收入分配没有发生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行业工资收入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反而有一定的缩小。
顾严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时正是我国改革重点向城镇转移之际,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各行业的积极性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行业的实际工资收入增长提速,行业间收入差距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
具体到各个行业来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建筑业”三个大行业在1979-1982年间稳居行业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位,这三个行业的工资增长率也位居前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行业工资增速的相对位次发生了下降;原先工资水平较低的“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实现了工资水平的加速上涨,
而前述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工资增长率12%-13%,但其增长率排名仅为倒数第六、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二;1979年工资排名居倒数第一、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三位的“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实现了16%、24%和15%的名义工资年均增长,增长率分居第三、第一和第二位。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起,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拉大。
两极分化趋势加强
顾严表示,从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工资水平迅猛提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到了缩小行业差距的作用。
但是,这些行业在工资收入跃居各行业领先水平以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了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 动力源 (行情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资增速的上涨加剧了行业差距的扩大。
顾严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20以后,行业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年以来,工资收入排名前4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了12%、20%、15%、和16%的年均工资增长;除工资收入第一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其他三个高收入行业的工资增长率显著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
而收入水平位于倒数第一位的“农林牧渔业”仅实现了9%的工资年均增长,排名倒数二、三位的“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工资年均增长率不及12%。
到2006年,两极分化的趋势进一步更强了,顾严表示,尤其是在平均实际工资8000-1万元(2006年名义工资3万至4万元)左右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收入较为集中的“矮峰”,很有可能成为加剧行业收入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
在处于这个“矮峰”位置的有四个行业,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金融业”具有垄断性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则是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新兴行业。
打破行业垄断 工资差距扩大势头将被抑制
有关部门已对电信、金融等垄断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工资差距扩大势头。前些年民间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这种说法虽不尽准确,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事实。
苏海南多年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研究,他认为,通常人们对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以及个人能力等获得的高收入并无异议,对那些专业性很强、技能要求高、人才稀缺的岗位,如证券分析师、飞机驾驶员等获得较高收入也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人们不满意的主要是凭借垄断获得的'高收入,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平均收入水平过多高于其它行业。
不过,对于有效调节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偏高,苏海南还是表示了信心。他介绍说,国家对部分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问题一直很重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此都有多次论述,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目前有关部门已对电信、金融等垄断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控制,即工资总额的确定要剔除非市场因素对工资水平超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倍的要加强调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工资差距扩大的势头。
当然,双控机制还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苏海南也认为,从根本上说,最重要的还是打破行业垄断。对一些自然资源垄断行业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则应通过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使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及时上缴国家。他介绍说,最近,财政、国资部门正在研究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制度,打算实行国有资本金占用多、利润上缴国家也应多的办法。苏海南认为,这是改变部分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有力手段之一,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项对1978年~2006年所有行业收入的研究表明,自2002年以后,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一结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的研究者对1978年~2006年十几个大行业的人均实际工资的概率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经从“单峰”分布向“双峰” 转变,即从大多数人的收入分布在平均收入水平附近,转变到一部分人集中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另外一部分人集中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附近,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格局。
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社会服务业”人均工资之比仅为 2.17倍;2006年,全国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人均工资之比高达4.69倍,全国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经接近6倍。
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
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以1993年为界,中国各行业的收入分配在此前后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1978年到1992年间,行业工资分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十几个大行业的实际平均工资始终呈现出“单峰”分布的格局,行业收入分配没有发生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行业工资收入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反而有一定的缩小。
顾严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时正是我国改革重点向城镇转移之际,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各行业的积极性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行业的实际工资收入增长提速,行业间收入差距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
具体到各个行业来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建筑业”三个大行业在1979~1982年间稳居行业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位,这三个行业的工资增长率也位居前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行业工资增速的相对位次发生了下降;原先工资水平较低的“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实现了工资水平的加速上涨。
而前述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工资增长率12%~13%,但其增长率排名仅为倒数第六、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二;1979年工资排名居倒数第一、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三位的“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实现了16%、24%和15%的名义工资年均增长,增长率分居第三、第一和第二位。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1997年起,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拉大。
★ 差距650字作文
★ 工作差距范文
★ 励志故事:差距
★ 收入差距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