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收入差距英语作文(共含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鸡脚芝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收入差距英语作文
Income Gap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over the growing income gap now. Some people hold that the gap is natural because it reflects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hat different people make in their work.. In their view, those people with high income work hard and long.
Besides, these people bring high efficiency, and create more wealth. Accordingly, they deserve high pay.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ways some people who view this gap negatively. They believe that a lot of CRImes happen as a result of this income gap. Some people make so little from their work that they risk taking CRIminal acts to get rich. In fact, experts have long found out that most cases of CRIm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low income. There is another point to back up a negative view against income gap. For most people, income gap may destroy the satisfaction that they obtain from work.
As anything has two sides, so has the problem of income gap.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this gap may motivate people to compete better in job market. When this gap is growing too wide, however, our government should make some policies to get rid of its negative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让我们一起看吧。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 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公积金缴存的肥瘦不均一直饱受诟病,继缴存额设上限后,媒体报道称央企的住房公积金提取额也将设定上限。
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汪丽娜对人民财经表示,提取设限依然不能改变公积金劫贫济富、助长贫富差距的事实。“取消公积金,设立个人住房基金账户,让专业的机构来运作,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今年5月,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被曝出其所有高管的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额均超过1.4万元,最高者竟然高达18018元,大约高出当地制定缴存上限的3倍。该事件再次把公积金缴存的肥瘦不均推向公众视野,“公积金成隐性福利,以达到国企为高管避税的目的。”汪丽娜介绍,公积金是不纳税的,很多企业通过多发公积金来帮助避税。
央企天价住房公积金被曝光后,多地公积金出台政策,对公积金缴存设定限额,如11月25日,中央国家机关住房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做好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年度调整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20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3760元。通知还称,根据《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属违规行为,不允许月缴存住房公积金突破月缴存额上限。
虽然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对缴存设定了最高限额,然而多家央企的内部人士依然告诉人民财经,央企内部依然存在缴存超过限额的情况,“肯定远远超过 3760元。”一家央企员工向人民财经透露,“我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公积金都快到3000元了,公司的中层领导,一般在四五千左右,公司高管就更高了。”
对于公积金设定限额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汪丽娜认为,这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有关,公积金管理中心吃利差,依靠的是收取管理费,自然希望能收拢越多的资金。“单位缴存的越多,公积金管理中心越开心。”因此,汪丽娜表示,出现超过设定上限缴存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此之外,公积金从5%到20%的缴存比例,也有助长贫富差距,劫贫济富之嫌。多位私企员工向人民财经反映,公司为他们缴纳的公积金都是按照最低缴存比例,一个月算下来,只有300多元的公积金。而另外一些企业,动辄就是三四千的公积金,差距是他们的10几倍。
汪丽娜认为,这样的缴存不公会导致一种极端:工资越高的,福利越好,公积金缴存越多,越有能力买房,提前使用公积金。而工资越低的,福利越差,公积金缴存越少,越没有能力买房,公积金只能长期存在账户里,看着贬值。“公积金演变成养老金,等到退休后才能取出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公积金助长了隐性福利,已涉及公平问题”。汪丽娜直言不讳表示,公积金玩的是金融,却又不想承担金融的风险。因此应该让公积金的管理去行政化,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汪丽娜认为取消公积金也未尝不可,把单位和个人的这部分资金用来设立个人住房基金账户,让专业的金融机构来运作,这样的话,这部分资金除了能够起到投资增值的作用,还能用于买房、装修、租房、物业等与住房有关的活动,真正起到老百姓的住房保障功能。
探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内需的扩大。本文基于山东省1980-的年度数据对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造成这一差距产生的各方面原因。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农村收入;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25.45亿元增长到20的33896.65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7.55%。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并已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然而,伴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就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者间的差距由1980年的237.98元扩大到年的11692.27元,扩大了49倍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居民分配结构中最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剧山东省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混乱,对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一、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现选取《山东省统计年鉴》中1980-2009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参考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两个指标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不能准确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但毕竟是比较直观的分析指标,是现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经常使用的指标。图1表明了1980-2009年间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地增加,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高水平的`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增长之上,而且两者的绝对差值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山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抽样调查推算结果表明 :全省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809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2549元 ,农民收入水平仅占城镇居民的 43.9%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 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48.21元到2009年的1781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210.23元到2009年的6118.77元,两者的差距由1980年的237.98元扩大到2009年的11692.27元,收入差距扩大了49倍多。
而且,山东省各地区之间的收入也有很大差距,下面用2009年各市的数据来说明。
从图2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地区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城镇居民来说,收入最高的济南市和最低的菏泽市相差10387.83元;而在农村居民方面,收入最高的青岛市和最低的菏泽市相差6786.75元。而且,从总体来说,山东省东部地区的收入要高于西部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无疑是山东省现阶段的一大严峻的挑战。
二、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一)城乡收入来源结构不同
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为72.33%,是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63.73%,是其最主要的来源,工资性收入仅占28.75%。而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要远远大于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再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多,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我国目前仍是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先进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依然主导着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集中体现。
首先,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城市的产业发展迅速,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增加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就不够,使得农村发展动力不足。
其次,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向城市流动,可是户籍制度又使得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就业和享受各种待遇上比不上城镇居民。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进城后就算从事一样的工作,收入仍然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农民在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距,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造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这些制度性因素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待遇的差异尤其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还会延续到下一代的身上,使农村孩子的起点就比城市孩子低很多,这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三)城乡文化教育水平不同
从下面的表2和表3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占城镇居民的一半以上;而农村居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少数,2009年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7.28%,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
(四)农村金融服务的欠缺
邓小平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应该承认,省内现有的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龙头企业和部分大户方面的贡献确实不小,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服务一般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上的力度却很不够。
从表4可以看出,2009年年底末山东省农业贷款在短期贷款总额中仅占24.25%,商业银行一般选择把资金投向那些效益好、收益高、风险小的行业,而农村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影响大、农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拥有的财富和抵押品严重不足等特点而不受这些金融机构的青睐。这就使得农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难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有利影响,这些都和金融服务十分发达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 三、缩小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发展我省农村经济,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发展科技,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深专家,了解国内其他地方和国际市场,实现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其次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出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层次。最后,还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产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适宜环境
政府应尽可能地改变城市倾向性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发展动力。
同时还要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提高他们在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障及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和权力保障,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公平发展的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更多地创造价值,增加自身的收入。
(三)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村居民提供足额的金融服务
积极进行农村金融的发展创新,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保持农村经济生活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民间借贷法制化。并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信贷投资,确保农村投资总额。三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端明,蔡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03).
[2]聂维亮,黄宜广.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11).
[3]秦克成.新时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04).
[4]郑彩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
[5]高彦彦.城市偏向 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农业增长[J].中国农村观察,2010(05).
[6]梁淑英,杜程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10(12).
[7]苏允平,董雪.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03).
[8]王越,李玉江.基于ARMA模型下的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2010(05).
[9]吴艳美.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北方经济,(12).
[10]张应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9(增刊).
[11]周虹,方天堃.我国经济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01).
[12]章国荣,盛来运.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及对策[J].调研世界,(08).
摘要:如其他一切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该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大小不同的劳动力通过职业选择而进入生产力大小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劳动力反过来会影响到行业生产力,不同价值的劳动力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程度不同。劳动力价值和生产力水平通过职业这个纽带的相互作用是人们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劳动力价值;工资;收入差距;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跨越。但是人们的收入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增长,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更是从过度的平均主义发展为收入差距过大, 1985 年最高行业收入是最低行业收入的1.81倍,而到2009 年时该差距已扩大到4. 2 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 ~ 10 倍之间。①1988-2007 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 从7.3 倍上升到23 倍。② 我们看到,在收入差距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最为严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行业之间如此打的收入差距呢?下面笔者就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马克思指出,计算商品价值时,应当采用类似几何学里比较图形的方法,即是把任何一个图形的面积还原为全然不同于他外形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化为他们共同尺度的东西。而在商品里,这个东西就是社会劳动,因为每一个商品的生产都要耗费一定的社会劳动,是人们共同劳动的结晶。只有按照社会劳动这个尺度才能比较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商品的价值是由耗费于,体现于,凝固于该商品中相应社会劳动量的总和来决定的。③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因为人们使用和出售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也如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必须的劳动量来决定的,一个人的劳动力只有他活着的时候才存在。④人们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延续自己的生命,必须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所以,劳动力的价值由三部分的价值组成:1.维持自己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促进自己发展即学习,劳动培训等花费的价值。3.延续自己的生命即养育子女花费的价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既然不同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价值,那么在劳动力市场上按照不同的价格来支付劳动报酬当然理所应当。也就是说劳动力价值大小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工资。那么劳动力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实现的?
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必须要通过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托马斯.霍布斯所言:一个人的价值或所值,像其他东西的价值或所值一样,就是他的价格,即是他的能力被人使用时应获得的报酬。我们从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规律出发: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的劳动力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在积极地出售,而不同的部门要求不同的`劳动力价值,最后市场配置的结果就是不同价值的劳动力进入不同部门。那些劳动力价值高的人更容易进入高收入的行业或部门,而劳动力价值小的大多数只能在低收入行业或部门,劳动力价值大的获得的报酬要比劳动力价值小的多。但是却存在劳动力价值和工资不对等的情况。
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
人们的工资要受到他们生产出商品价值的制约,他们的劳动报酬可能是他们生产商品价值的1/3,1/2或某个数。那些收入高的行业,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往往也相对较高,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劳动力价值而分属于不同部门他们的工资会不一样,因为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工资要受到所生产商品价值的影响。而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或一定劳动量所生产的商品的数和量,取决于所用劳动的生产力,而不取决于这劳动时间上的伸延或长度。⑤所以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水平的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
四.结论: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生产劳动力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劳动力的价值越大,需要支付的工资就越多,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是事实并不这样简单。劳动力是活的商品,能够自身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而交换的过程即是职业的选择过程。劳动力价值对工资的影响是通过从事不同的行业来实现的,表现为具有相同价值大小的劳动力向相同的行业或部门积聚,因此造成了行业间的劳动力价值分化。但是无论怎样分化,一般总是表现为同一行业的劳动力价值大小相同,不同部门的劳动动力价值大小相异的倾向。行业之间由于生产力差异的原因造成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大小不一,进而影响到工资。劳动力价值大的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机会进入生产力较高的行业,由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所以反过来劳动力价值大群体更容易促进本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也容易获得更高的工资。而劳动力价值小的只能进入劳动生产力较低的行业因而只能获得较低工资。而这些行业的生产力往往也发展得相对缓慢。这就造成所生产产品的价值悬殊,从而制约自己的收入,长期这样循环,造成巨大的收入差距。
五.启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总是把资源引向利润较高的部门而实现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干预。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劳动技能低下,劳动力价值小,生产力水平低,收入低,出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严重分化。两者收入的差距相当大。国家要关注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从业人员较多的基础产业的发展,努力促进产业间的均衡发展。要努力提高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生产力。改革教育制度和内容,使教育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掌握该项劳动所必要的基本技能,提高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生产力,促进行业之间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赢政.我国行业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面数据分析[J].知识经济,(20)
[2]贾建国.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一、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探讨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应采取的对策。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对策;
三、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到XX年我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32,二者的差距绝对值扩大到11020元。实际上这个结论还不能完全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真实差距。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住房、公费医疗和实物收入再扣除农民必须支付而城镇居民一般不用支付的生产资料费用,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为4倍多;如果再考虑到住房、城乡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本原因。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向工业倾斜的政策。依照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工业化实现过程中也是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转移的过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应由非农产业部门来提供。但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和工业本身发展的不稳定,既定目的没有达到,而且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一些高风险、高科技企业的职工收入远高于从事一般性行业的职工。而在农村,由于粮食品质不高,而成本却是很高,加之农产品本身又进入了买方市场,因此农民收入基本上只能维持温饱,大部人被迫进城务工,这样城乡居民之间这收入差距自然拉大。
3、户口限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禁止农业人口的自由流动,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务工,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而他们大部分是处在城市中的最下层,待遇和工资都是最低的,而且常常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国家干部或国家职工编制。
4、负担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可要交的税却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多年来,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的代价是收入一直低下,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这是多么不平等的国民待遇。
二、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不能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应该给农村居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广开渠道,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让广大农民切实从发展中得到实惠,让农村居民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步使城乡居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把广大农民也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同时在农村也应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救济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农民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中就业。其次、加快城市化步伐,重点是发展小城镇,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二、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新模式。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第三、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第四、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经费投入,建设现代新农村。第五、走科教兴农之路,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该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其次应大力发展农村实用职业技术教育。再次应该加快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xx”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新的区县功能定位、新的规划实施以及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将在加快建设新城市的同时,着力做到城乡统一规划,全面推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改造农村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发展农村产业、创新村庄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面貌,促进农村向社区化、城镇化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些影响因素,从计量意义上得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城乡差距过大原因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 者:黎泉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刊 名:商情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8) 分类号:关键词:中国 城乡收入差距 原因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形成城乡较大收入差距的原因,既有改革前工业化战略剥夺农业剩余等原始因素,又有城乡在承担改革成本、占有公有资产上的`不公平等继续存在的亲城市、歧视农村的因素.这种不合理收入差距不但削弱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 者:叶文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刊 名:商业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OMMERCIAL RESEARCH EDITORIAL DEPARTMENT 年,卷(期): “”(15) 分类号:F0144 关键词:城乡分离 歧视农村 社会稳定 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应根据收入差距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措施对其进行合理调节,但这种调节并不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缩小的`结果,税收在当前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
作 者:郭亚冰 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税务系,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年,卷(期): 17(1) 分类号:F244 关键词:收入差距 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分工原因解析
摘要: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工是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产生并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马克思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讨论如何运用马克思分工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关键词:马克思;分工;劳动;行业收入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由来已久,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行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很小。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分配形式多样化,行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现今,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已经很悬殊,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必须引起重视。
一、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我国基尼系数为0.490,为0.481,为0.477,为0.474,为0.473,为0.469。自20以来,虽然基尼系数连续六年下降,但超越0.4警戒线仍须引起高度关注。当前,我国存在的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包括三种,即地区间收入差距、城乡间收入差距和行业间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是城乡居民感受最直接的一项收入差别,已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平均工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与20相比,20各行业工资排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年,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平均工资达到了108,273元,最后一名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是28,356元,行业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的绝对差距为79,917元,相对差距达到3.82倍。不过与年的3.86倍相比,2014年行业间相对收入差距有所减小。我国的行业收入排前10位的行业中有5个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包括资本市场服务、航空运输业、其他金融业、货币金融服务和烟草制品业。另外,排名最后10位中,平均工资最低的4个行业全部属于农林牧渔业,其次是餐饮业,倒数6位到10位的行业中有3个属于制造业。
二、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劳动力要素的质的差异,对行业收入差距有着深远的影响。高素质技能的劳动者,由于其市场需求远大于市场供给,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却处于似乎无限供给的状态,这两方面的因素加剧了行业收入差距。
在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素质技能积累越多的人(教育水平越高、工作技能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关系越广等),生产效率越高,个人也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因此,个人收入是建立在素质技能差异的基础上。总体上看,素质技能存量与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可见,素质技能的积累是决定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是流动的,如果一些行业由于垄断等原因使得相同的素质技能导致收入不同,于是劳动力向收入高的行业流动,进而这些行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素质技能高的劳动者,收入差距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所以说,劳动者的`分工是行业收入差距产生并扩大的主要原因。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如何科学地看待中国当前的分工及所存在的问题,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三、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容
(1)马克思分工理论与其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是《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指出,分工使劳动者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化。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同时却使工人陷于贫困直到变为机器。
(2)马克思分工理论与其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马克思指出,分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尺度,还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条件。对于分工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3)马克思分工理论与其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认为,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4)分工的消灭。所谓消灭分工,并不是要消灭不同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划分,而是要消灭使分工产生对抗性质的私有制。马克思主张用自愿的、主动的分工去取代自发性的分工,以达到扬弃异化的目的。
城乡收入的差距分析论文
一、文献综述
由于中国的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王小鲁、樊纲考察了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制度因素等方面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并不带来收入差距先升后降的结果,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将减少收入差距,财政转移支付虽然有助减少收入差距,但作用不大,而且市场化本身并不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年)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王韧考察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度,城镇化程度,相关制度因素(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某些制度性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的影响。最终发现,经济开放对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帮助,用于支援农村的农业财政性支出并没有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而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实行工农业剪刀差的赶超战略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影响。
二、城乡收入差距待考察的原因
由于我们获取数据的渠道有限,我们考察下面几个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入,二元经济体制和农村的金融支持。这几个因素从政府投入、经济体制等方面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三、模型建立和统计检验
LOG(GAPt)=a(1)+a(2)LOG(ROADt)+a(3)LOG(EDUt)+a(4)LOG(TOWNt)+a(5)LOG(LOANt)+et.
其中GAPt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OADt是当年的公路通车里程(单位:万公里)。EDUt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TOWNt是城镇化率,用城镇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表示,LOANt是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a(i)是待定系数,et是随机扰动项。
我们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统计数据库上找到1990年至的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后得出下面结果。
四、结果分析
在上面的回归过程中,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的回归系数是不显著的,所以回归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再来考虑三个显著的解释变量。公路的通车里程的系数为正的,意思是通车里程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似乎与预期有出入,但这恰好说明了在1993年至20的时间政府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远远大于对农村的投入,由于两者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极大的影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使得农村缺乏实现跳跃式发展,享受技术进步和增加收入的物质基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的系数是正的,这说明加大教育投入会拉大城乡收入的差距。看似不合常理,但我们仔细想想看,政府和其他团体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投到哪里去了?我想主要还是高等院校和城市里中小学教育。从农村里进入大学的孩子与从城市里进入大学的孩子相比比例要小得多。而农村里的孩子也不可能更多的进入城市里接受中小学教育。因此,农村里的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的投入占很小的一部分,从而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不管是从考试还是从其他方面,都会吃亏。他们没有得到更好的进入大学的机会,大多数会留在家里务农。但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又不可能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创造更多的财富,由此与城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镇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的系数是负的,说明提高城镇化率有助于减小城乡的收入差距。这与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相一致。中国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在改革开放后,这些劳动力逐渐流入城市,并与城市的居民融合,同时也可以将城市的财富转移至农村。这确实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看到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了与城市人不同的待遇。他们处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有着最简陋的食宿,并处处受人奚落,并在劳资关系中处在不利的地位。农民工的后代的生存状况也是现在社会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他们的教育,饮食,心理等许多方面,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团体与个人的关注和帮助。
五、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政策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的新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最近几年,政府在农业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对乡镇的小学和中学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农村的孩子能接受到和城里的孩子同样水平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给他们更好的机会走入大学。
3.加快城镇化改革,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在城市里,要给予农民工与其他城里人同样的待遇,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关注农民工后代的教育抚养问题。要确保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研究,1994,(12).
[2]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10).
[3]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管理世界,2005,(11).
[4]王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成因分析——兼论“倒U”假说的适用性.统计研究,,(4).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些影响因素,从计量意义上得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城乡差距过大原因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
中国收入分配类型、差距及其政策取向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铁饼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中间的最高收入人群和边沿的最低收入人群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分配类型,其可能的有利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多少可攀比的;其不利之处是每个人的经济贡献不能够显示出来,人们在收入水平上铁板一块,不能做到奖勤罚懒、优绩优薪。所以,铁饼型收入分配不能适用于发展中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
尖帽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社会上很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有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但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仅仅是处于贫困线和温饱水平之间。因此,宏观经济分析上使用的人均收入指标在这一分配类型中,无法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状况。尖帽型收入分配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局面,鼓励冒尖和竞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缺陷是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大多数人陷入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的发展陷阱,社会不稳定,经济无法持续的发展。因此,尖帽型收入分配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刚刚转轨过来的初期阶段。就是说,它只能适用于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具备了关于基本人权、公平竞争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时候,尖帽型收入分配的负面作用就可能会超过其正面作用。
橄榄型收入分配类型在现代经济学中被研究得最多。橄榄型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不过需要注意,“橄榄型”常常存在一个误解,即这个“橄榄”被躺着看,认为分配状况是左边和右边都小,只有不左不右的中产阶级的收入大;但是,正确的视角是把它立着看。橄榄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腰圆膀大、小头小尾,即最富有的人口较少,社会的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构成人数最为众多的中产阶级,而最贫穷的边沿人口也占很少数。所以,与铁饼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分配的优势是有一定收入差距,便于人们之间展开竞争;但与尖帽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没有那么大,处于收入底层的人口较少,便于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障社会稳定。
那么,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相当于什么类型呢?由于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多重转型时期,其中包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主体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型、从乡村经济向城市化经济的转型、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从区域严重不平衡经济向各区域同时进行大开发经济的转型、从二元结构经济向新型现代化经济的转型、从经济活动包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等等,这些转型所形成的各种因素中有推动各阶层人群的收入都得到提高的因素,但是影响更大和更普遍的效应是促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合理或不合理的方式扩大。例如,不同经济成分员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同一工作岗位在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新兴和传统产业就业者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岗位者与下岗失业者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等等。另一方面,经济的多方面转型也意味着原有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纪律、公德、个人道德等方面的规范)的`破坏和个人获取“不义之财”的空间的扩大。由此形成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侵吞国有资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乱”现象、逃税漏税、走私贩私等等非法“创收”手段的泛滥,又使得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以上这些因素造成的差距扩大,虽然也有不可避免的部分,属于建立新体制过渡时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是总体上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因此,虽然经过第一阶段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800美元的底线,整个社会从总体上看也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远远没有达到既有公平竞争又有稳定保障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状况,而是处于尖帽型收入分配阶段。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在中国的全部居民储蓄存款中,最富有的20%的人群拥有全部存款量的80%,而其余80%的人口才拥有存款的20%。另据有关学者两年前的估计,中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财产的居民有100万人左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显然,这里的100万~130万最富有人口构成了中国尖帽型收入分配的帽尖部分。占另外少数人口的帽身部分,无疑就是城市广大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少数的先富农民。这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即4.5亿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仅不足“帽尖阶层”10万元的8%。在占中国总人口64%即8.3亿左右的农村低收入水平人口和少数城市贫困人口中,20的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只有2476元,在城市的受贫困救济人口平均水平只有
[1] [2] [3]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收入差距属于经济问题,受生产要素的效益和分配方式制约.贫富差距属于社会问题,主要由社会制度决定.在市场经济下,收入差距直接导致贫富差距.但是,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
作 者:李宝怀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5(3) 分类号:F124.7 关键词: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 相互关系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变迁及分析
运用相关数据,描述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变迁的'状况,并对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解释了其内在原因,同时对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问题提出了相应思路.
作 者:朱瑾 作者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0042 刊 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年,卷(期):2003 19(4) 分类号:F014.4 关键词: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城市 农村 中国期待个税改革调节收入差距
期待个税改革调节收入差距2005-03-16 10:59:21 南方日报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建立并运行了20余年,为促进国家税收增长,调节和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适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
适当提高个税免征额,有利于调节和平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社会地区之间、家庭之间、劳动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收入上的两极分化,衍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这与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不符,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节。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则很难达到缩小上述收入差距的目的。如目前我国各地一律都实行20多年前规定的800元的个税免征额,将几乎所有地区的大部分劳动者都纳入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畴,这在表面上似乎体现了纳税平等,但实际上却不利于贫富差距的缩小。而个人所得税征缴上的分类制及按月征收方式,更是方便部分具有多元收入的纳税主体通过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的手法达到偷税逃税避税的目的,自然难以实现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调节。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改革,如适当提高个税免征额,改分类制征收为混合制征收,改按月征缴为按年征缴,等等。这些改革,将不仅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而且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下调过高的个税税率,有利于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从而积累和创造社会财富
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发展,发展需要民间财富的充分涌流。经验表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经济主体对未来收益的良好预期和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比率。目前,我国民间经济主体对投资的激情与能力仍显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现行个税法规定了过高的税率。实事求是地说,与国际社会相比,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平均水平是偏高的,特别是工薪收入部分的税率偏高,最高要达到45%.实行高税率表面看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从长远和本质来看却并非如此。因为过高的税率,往往会削弱民间投资的能力,并严重挫伤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而破坏社会和谐的根基。因此,全球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调低税率、拓宽税基。因为,随着个税税率的下调,民间投资的激情与能力大增,国家的税收也就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因此,我国要想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着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就有必要将过高的个人所得税率下调,其基本思路就是将原来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降低为五级,对收入在5000元或4000元以下的个人一律实行低税率,以达到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堵塞“黑洞”,有利于抑制个税领域的失信违法行为,实现公民依法诚信纳税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发生各种形式的.纳税人逃税、偷税、漏税等失信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削弱了国家发展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仔细分析纳税人失信违法行为的原因,除了有道德素质不高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我国的现行个税体制本身存在着便于纳税主体偷税、逃税、漏税的“黑洞”。如长期以来,我国的个税征收一直实行源泉的代扣代缴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只是被动缴税,而无主动纳税的记录,甚至没有个人纳税的申报和税票证明,这自然极不利于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的觉醒。又如征税单位“自由裁量权”的随意发挥,常常会给部分富人逃税、偷税和漏税留下可乘之机。再如纳税人权力体系的失落和征税人权力的不受限制,导致不少纳税人产生强烈逆反心理。还有,纳税法律责任事实上的缺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不少纳税人非法逃税的不良心理预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只有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个税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作者系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主任)(编辑:李美仪)
★ 差距650字作文
★ 工作差距范文
★ 励志故事:差距
★ 收入证明
★ 收入证明
★ 收入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