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露节气啥时候_白露节气
2023年白露节气啥时候
2023年9月8日5点26分31秒迎来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关于白露节气的来历
古人以四时搭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所以以白形容秋露,将这个节气命名为白露。
古人在《孝纬经》中云:“处暑后十五日(平气法划分的节气)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时节,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在此时节,清晨时分,人们会发现地面和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露珠,细小的露珠密集的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清透洁白,尤其是经过晨光的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
白露是每年的农历几月?
白露是第15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7日~9日交节。农历时间则是不固定的,需要计算太阳达到黄经165度的时间才是真正入白露的时候。综合以往几十年的白露节气时间,可以看出,白露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农历的7~8月份,属于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气温大概多少度
25-30度左右不等。
白露表示天气已经转凉,白露节气的时候太阳公转到了黄经165°的位置,日照开始减少、紫外线强度下降,受到冷空气影响后,晚上的温度急速下降,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慢慢拉大,开始出现明显的昼夜温差,所以在大部分地区,白天的温度可能还有三十几度,但是到了夜晚,温度就下降到二十度左右,昼夜温差相对比较大。
当然,具体温度还是应依照具体地区而定。
降温幅度大:白露节气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降温幅度大,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了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体感受会比较明显。
南部地区雨水增多:到了白露,中国北方降水明显减少,比较干燥;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明显增多,有时候会形成暴雨或者连续的低温阴雨,会对秋季作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白露时节“秋冻”注意事项:
中国早有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就是指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这两个时间段里人们的衣装打扮容易出现“混乱搭配”的现象,而在阳历上,这两段时间也是冬春换季时和夏秋换季时。
“乱穿衣”的族群中,有的是跟着身体感觉走,还有则主张“春捂秋冻”,后者强调经受“秋冻”,人的体质才会越来越强,不过专家的观点是,“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秋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对于有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防寒尤其重要。专家表示,这部分人群如果也尝试“春捂秋冻”,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比如穿着拖鞋虽然比较时髦也比较舒服,但末梢循环节奏被打乱,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症状。气温波动大,体质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护头、手、足这三个关键部位。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 白露节气吃什么
★ 白露节气吃什么好
★ 白露节气饮食禁忌
★ 白露节气文案句子
★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
★ 白露谚语24节气
★ 白露节气的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