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露节气准确是哪一天
2023白露节气准确是哪一天
2023年白露的时间为:2023年9月8日 05:26:31,农历癸卯(2023)年七月廿四
白露节气的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白露代表的寓意
白露代表天气渐渐转凉。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传统习俗介绍
1、吃鳗鱼:在白露这个节气,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2、吃龙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石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3、推燕车:在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午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4、吃番薯: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5、喝白露酒: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白露十样白是什么
“十样白”是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子、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和白晒参。
白芍:正名为青羊参,可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头痛眩晕者也可服用。
白芨:即互叶醉鱼草,主要用于消肿生肌。也有防止各类出血的,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白术:利尿、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抗菌、促进造血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白扁豆: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味甘,性微温,鲜嫩可口,可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
白莲子:口感略甘,蛋白质含量高达60%,富含淀粉、蛋白质及棉子糖等,是药用价值极高的滋补品。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晒干后入药,也有像甘蔗一样生咬着食用汁液的,滋味些许甘甜。
白山药:补脾健胃,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可直接当蔬菜一样食用,多与鲜肉搭配着做,用炖的口感会更好。
百合:有镇咳祛痰、镇静、滋阴润肺、强壮之作用。
白茯苓:味甘,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还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具备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白参:一种加工过的人参,补气血、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