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若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窝阔台简介(共含10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若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窝阔台简介

篇1:窝阔台简介

蒙宋战争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至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南宋端平元年至祥兴二年,1234—1279年),蒙古(元)军攻灭南宋,统一中国的战争。

12,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后,相继攻灭西夏和西辽。窝阔台继承汗位后,联宋灭金,成为北方统治者,形成了蒙宋对峙形势。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南),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钦察、斡罗思,东征高丽的同时,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从而揭开了蒙(元)宋战争序幕。

窝阔台的连续进攻

蒙古灭金后,南宋仍沿袭御金部署,实施对蒙古防御。四川战区,以七方关(今甘肃康县东北)、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阶、成、西和(今甘肃武都东南、成县、西和西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四州及天水军(今甘肃天水西南)为重点,部署四支御前诸军;荆湖战区,以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江陵(今属湖北)、鄂州(今武汉武昌)为重点,沿边一线分点屯兵;两淮战区,以淮河为屏障,屯兵庐州(今合肥),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等诸军事重镇。

窝阔台针对南宋防御部署,采取削弱南宋实力、迫其臣服的方略,分遣两路大军,实施连续进攻。七年六月,窝阔台命皇子阔端、将领达海绀卜等率西路军攻蜀;命皇子阔出(一作曲出)、宗王口温不花等率东路军攻荆襄。八月,东路军破唐州(今河南唐河)、枣阳(今屑湖北),西掠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邓州(今属河南)后北归。十一月,西路军攻占沔州(今陕西略阳),前出至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被权差利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友闻击退。八年三月,东路军再攻荆襄,占襄阳,破郢州、荆门(今屑湖北)。九月,西路军分兵两路入川,避开仙人关要隘,迂回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老勉县),全歼曹友闻军。十月,东路军主帅阔出病死,忒木台率军进逼江陵(今属湖北),被宋军孟珙击退。西路军攻占成都后,主力退回陕西。九、十年,东路军因进攻荆襄受挫,遂将主攻方向转向两淮,先后于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庐州被宋将杜杲击败。十一年春,宋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兼知鄂州孟珙遣军收复襄阳、信阳(今属河南)、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等城。遂以江陵府为基地,大兴屯田,训练军伍,经理荆襄,策应四川,使荆湖战场出现转机。八月,阔端遣达海绀卜率军入蜀,再占成都,攻掠成都、潼川两路及重庆周围州县。蒙古汉军汪世显部越渠江而东,破万州(今四川万县市),克夔州(今奉节),企图出三峡入两湖,至归州(今湖北秭归)大垭寨,遭孟珙截击败退。孟珙乘势收复夔州。十三年十一月,蒙古军复入蜀,再破成都。旋窝阔台病逝,蒙古军留部分兵力屯驻要地,主力北归,对宋战争暂告一段落。     蒙哥的战略大迂回     南宋在同蒙古军作战中,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以固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加强了四川、荆湖、两淮三个战区的设防。四川战区,余玠采取守点控面的防御措施,建立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梯次防御体系。荆湖战区,宋安抚制置大使孟珙招兵置军,大兴屯田;为阻止蒙古军过夔门沿江东进,实施了梯次防御。江淮战区,在军事重镇和要点加筑城寨,增兵守备,并于城寨百里以内,三里一沟,五里一渠,遏制蒙古骑兵长驱奔袭。同时还造轻捷战船,以水、步混编组成游击军,屯戍长江,拟随时应援。     蒙哥继汗位后,针对南宋防御部署,命四川、河南、山东诸军开辟屯田,与宋军争夺城镇与堡寨。蒙哥鉴于水军缺少,难以越过长江天险,遂采取战略大迂回,从翼侧及侧后攻宋。     蒙哥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九月,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军征大理(今属云南)。忽必烈分兵三路南进,自率中路经满陀城(今四川汉源北),再渡大渡河,取古清溪道南下,穿行山谷多里,三路会师后全歼大理军主力,占领大理城。旋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台等继平大理诸部。六年六月,蒙哥以对南宋的侧后包围已告完成,乃由两翼攻宋。右翼,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帖哥火鲁赤、带答儿自利州(今四川广元)、兴元(今陕西汉中),南北对进攻四川;左翼,命宗王塔察儿、驸马帖里垓攻宋两淮。十二月,右翼,兀良合台、帖哥火鲁赤等会师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附近后,各按原路返回。左翼,塔察儿军至山东,因军纪不严被召回。八年二月,蒙哥亲率大军攻宋。命兀良合台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命忽必烈南攻鄂州;自率主力攻四川,企图东出夔门,浮江而下,待三路会师鄂州后,合兵攻临安(今杭州)。七月,蒙哥率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千阳西北)经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南进。是年冬至利州,先后克降苦竹隘(今四川剑阁北)、大获(今苍溪东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大良平(今四川广安东)等城。先期入蜀的蒙古军,由纽璘率战船200艘沿江东进,占领涪州(今四川涪陵),造浮桥以阻宋军援蜀,又于铜罗峡据险为垒,阻扼重庆宋军北进。九年二月,蒙哥率军围攻东川防御要点合州。守将王坚依托险峻地形和坚固壁垒,固守力战。蒙古军连攻5月不克。后蒙哥亲临现场督战中炮风,卒于军中,进攻四川的蒙古军撤军北归。同年九月,忽必烈率军进至长江边,虽得蒙哥死讯,仍令诸军自阳逻堡(今武汉东)渡江,围攻宋要地鄂州;并派兵接应兀良合台军北上。忽必烈督军攻城两月未克,闰十一月,得知阿里不哥准备在漠北称汗,决定北归争夺汗位,遂扬言攻临安,以迷惑宋军。宋军统帅贾似道在各路援军集结鄂州附近,又得知蒙哥死讯的情况下,不乘机反击,却擅自遣使以划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向蒙古军乞和。忽必烈趁此允和,撤军北归。。     忽必烈的中间突破战略     宋开庆元年(蒙古中统元年,1259年),贾似道隐瞒乞和真相,谎报战功,被擢为右丞相,唯恐阴谋败露,极力打击陷害作战有功将领。度宗赵祺继位后,贾似道专权,军政愈加腐败,民力益竭,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忽必烈继汗位、平定内乱后,即著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进行灭宋准备。并制定了先取襄樊,实施中间突破,浮汉入江,直趋临安的方略。     蒙古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包围襄樊,后以枢密副使史天泽主掌军务。鉴于襄阳、樊城城池坚深、军储充足,史天泽决定长围久困,待机而破,并于六年六月完成对襄樊的包围。此后,蒙古军多次击退宋军援兵。襄阳守将吕文焕曾多次出击未能打破被围局面,襄阳、樊城孤立无援。八年,蒙古改国号大元,令军加紧攻城。十年一月,元军水陆夹攻,配以威力较大的回回炮,破樊城。二月,吕文焕以襄阳城降。     元军破襄樊,忽必烈强令征兵10万,增加攻宋兵力,决定乘胜直捣南宋腹地。命驻蜀元军进攻各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淮西行枢密院使合丹、刘整攻淮西,淮东都元帅博罗欢等攻淮东,牵制两淮宋军;以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等率领主力,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趋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十一年九月,伯颜率水、步军进至郢州,绕过宋将张世杰的阻截,顺汉水趋汉口,以声东击西之计,袭占沙芜口,屯军江边。以捣虚之计,突破宋军防线,占领鄂州。旋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战抚兼施,顺江东进,宋沿江州府纷纷归降。十二年二月,伯颜率军于丁家洲大败宋军精锐,继而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今属江苏)等重镇,逼近临安。时张世杰、文天祥等奉诏率兵入卫临安。宋廷命文天祥扼守平江(今江苏苏州),屏蔽临安;命张世杰率军向镇江方向反击元军。七月,张世杰率舟师于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江面列阵,欲与元军决战,遭火攻,溃不成军。忽必烈命伯颜乘势率主力攻取临安。为分宋军兵势,牵制各地宋军入援临安;令阿术率军攻扬州;阿里海牙攻湖南;宋都带等攻江西。十月,伯颜分军三路向临安进发。十三年(宋景炎元年,1276年)正月,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宋廷拒绝张世杰、文天祥提出的背城一战以图求存的建策,一面送益王赵是、广王赵昺南逃,一面遣使向元军请降。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相继离去。二月初五,宋恭帝赵显率百官于临安降元。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淮西降元。     五月,右丞相文天祥、制置副使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在福州拥立益王赵罡为帝,出兵闽北失败,流亡海上。江西、湖南、淮东皆被元军占领。十四年五月,文天祥率军反攻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所至克捷,后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十五年四月,赵是病死,赵昺(八岁)继位,徙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忽必烈遣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李恒率军分水陆两道追歼南宋残部。十六年二月,张、李两军在崖山会师,全歼宋军。时四川亦平。南宋亡     点评:蒙(元)宋战争持续46年,忽必烈总结前两次攻宋的经验教训,适时改变主攻方向和发展水军,采取牵制两翼、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浮汉入江、直捣临安的方略,缩短了战线,割裂了南宋的东西联系,致宋军被动挨打。同时,实行招降安抚之策,形成政治、军事优势,终于灭亡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篇2:窝阔台简介

窝阔台

窝阔台(1186—1241),又作斡歌歹、谔格德依等。即元太宗。蒙古国第二代大汗1186~1241即元太宗。蒙古国大汗(1229~1241年在位),军事统帅。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

初随父统一漠北诸部,在合兰真沙陀之战中率部与克烈部王汗激战,受箭伤。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从父南下攻金,与兄术赤、察合台共统右军,分掠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东胜、武州、朔州(今属山西)等地。八年,与术赤、察合台率右军,沿太行山东麓南下,直抵黄河,复绕太行西路北行,攻掠二十余州,并与诸军配合,围攻金中都(今北京)。十四年,蒙古军西征前,被成吉思汗定为大汗继承人。后随父西征,与察合台率军攻克讹答剌城(在今锡尔河中游),擒其酋长哈只儿只兰秃;十六年(1221),统一指挥术赤与察合台两军,攻拔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十七年,与成吉思汗合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不获,十九年班师。西征后,受封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首府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后随成吉思汗攻西夏。二十二年,在成吉思汗病卒后还师叶密立河封地。时过近两年,于1229年被诸王贵族拥为大汗。即汗位后,建立必阇赤机构佐理政务,以镇海、耶律楚材为长,定诸路课税,颁律令,置仓廪,立驿站。

在位期间,蒙古的军事活动继续发展。窝阔台汗二年(1230),率军攻金,克天成(今山西天镇)等堡,旋渡黄河,连克韩城、凤翔(今均属陕西),迫金弃京兆府(今西安)迁民于河南,占据潼关以西之地。三年,遵其父成吉思汗联宋灭金遗训,与拖雷、斡陈那颜分兵三道攻金。四年初,自领中军从白坡(今河南孟县西南)渡河,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策应借道于宋、绕至钧州(今禹州)的右军拖雷,歼灭金军精锐,连下河南十余州。形成对汴京三面围攻。留速不台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自与拖雷北还。是年底,遣宣抚王楫使宋,订联宋灭金之约,争取宋出兵共围蔡州(今汝南)。五年(1233)春,攻占金新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六年正月,蒙、宋军合破蔡州,金哀宗自杀,灭亡金朝。七年,以宋败盟攻汴京为由,派兵攻宋。次子阔端由陕入川,招降亡金将领所据秦、巩二十余城。兴建和林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为蒙古国都。遣宗王拔都、贵由、蒙哥等西征,因诸王、那颜均派长子从征,史称“长子出征”。历时七年,相继攻灭不里阿耳(在今伏尔加河上游)、钦察(里海、黑海以北之突厥语部族)、斡罗思(俄罗斯)诸国,十二年(1240),破乞瓦(今基辅),随后分路侵入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次年连破布达、佩斯,进军至维也纳附近。次年占成都;三子阔出占襄阳。九年下光州,至黄州受阻,罢兵。

在位期间,取耶律楚材等建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立朝仪,制定诸王拜见大汗礼,提高汗权;建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定赋税制度,汉民以户计,西域人以丁计,并建十路课税使;再次颁行大札撒(法令),约束诸王大臣,以巩固和强化汗权;使用文士,设编修所、经籍所,编集经史,保存典籍。同时在蒙古地区确立百分取一的赋税制度;改变诸王驸马聚会时向百姓征敛的作法,由各千户提供聚会之需;置仓廪,以贮金帛器械;创建和林城,建造万安宫;派人察视荒原戈壁,掘井取水,以供牧民驻牧;设站赤,供使臣来往之需。八年(1236),括中州民户,得续户一百一十余万,按蒙古体制,将民户分赐诸王勋戚,定新税法,行五户丝制。每二户出丝一斤交朝廷,每五户出丝一斤交给受封诸王。其统治时期,蒙古政权的建设,法令的增颁,赋税的确立,驿站的建立等都有新的发展,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时称治平”。十三年十一月,酗酒暴卒。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追谥英文皇帝,庙号太宗。

篇3:元太宗窝阔台的生平故事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生平简介

1225年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尔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

1229年9月13日(农历1229年八月二十四日),在拖雷、察合台,铁木格斡赤斤等宗王的拥戴下登基即位。

1230年,亲伐金朝。1231年召开官山会议(今内蒙古九十九泉),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金。三年内占领陕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带。1234年联合南宋攻蔡州,1234年2月9日,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但与此同时,由于与南宋接壤,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后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下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罗斯诸国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12月11日(农历1241年十一月初八),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迫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後,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去世后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马真专政,直到1246年8月24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任为止。

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庙,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任本地议事官外,还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1238年,将中原课税以二百二十万两卖给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并命他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1240年命张柔伐宋。

严酷残暴

公元1237年六月,斡亦刺部落中谣传说有诏令要将该部的少女去配人。人们忙把他们的闺女在族内婚配,有些直接送到男家。窝阔台闻讯后大怒,下诏把7岁以上的少女都集中起来,已配人的从夫家追回。将4000少女聚集到了一处,命令兵士当众糟踏她们。其中有两个少女当场毙命,剩下的则让她们列队,有的送往后宫,有的赏给奴仆,有的被送至妓院和使臣馆舍侍候旅客,有的则让在场的人领去。而她们的父兄亲属,则必须在旁边立着观看,不能埋怨和哭泣。

在蒙古宫廷斗争中,窝阔台更是严酷、刻毒。四弟拖雷一直是窝阔台稳固汗位的隐患,他掌有蒙古军队的百分之八十,具有坚实的军事实力,在攻金的战役中,拖雷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不能不引起窝阔台的忌恨。

在从金国班师北还的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假装病得奄奄一息,拖雷在他身边侍奉。珊蛮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一只木杯中。对兄长非常爱戴的拖雷拿起杯子祈祷。他喝下珊蛮涤除疾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拖雷告辞启行。由于他所饮的咒水中被其兄长投放了毒药,几天后他就死去了。窝阔台借助于迷信除去了他最大的政敌。

豪饮致死

窝阔台认为:“这人世一半是为了享乐,一半是为了英名。当你放松时,你自己的束缚就放松,而当你约束时,你自己就受到束缚。”灭金之后,他指派朝中的大将率师征伐,自己则不愿再受亲征之苦。他在不断酗酒和亲近妖娆美姬中打开欢乐的地毯并踏上了纵欲的道路。

他本人嗜酒如命,到晚年更是溺情酒色,每饮必彻夜不休。耶律楚材见多次劝谏无用,便拿着铁酒槽对窝阔台说:“这铁为酒所浸蚀,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脏远不如铁,哪有不损伤的道理呢?”但窝阔台秉性难改,依旧是射猎饮乐,荒怠朝政。

公元1242年二月,窝阔台游猎归来,多饮了几杯,遂致疾笃。召太医诊治,报称脉绝。后又复苏醒来。楚材奏言此后不宜田猎,窝阔台休整了几十天,渐渐好转。

十一月,隆冬降至,窝阔台再次出猎,骑射五日之后还至谔特古呼兰山,在行帐中观看歌舞,亲近歌姬,畅饮美酒。窝阔台兴致很高,纵情豪饮至深夜才散。左右在第二天入内探视发现窝阔台已中风不能言语,不久便死于行殿之中。时年56岁,共在位。

窝阔台的遗体被葬埋在起辇谷。后追谥为英文皇帝,庙号太宗。

篇4:简介

简介_作文

我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在学校尊敬老师,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我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等。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学校组织了捐款活动,我踊跃参与,把自己的零花钱就按了出去,与此同时还为他们捐赠了一套文具,并向他们寄去了一封慰问信。

作为一名学生,和班上的班干部一起管好班级,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当同学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会耐心位同学分析,让他们明白为止。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并且维持好课前纪律,课前让大家安静的读书,或唱唱歌;课间时,我会组织好大家做眼保健操,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作为一名大队委干部,则配合辅导员调查学生卫生、检查仪表。我诚实待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每一人,不抄袭及不作弊,拾金不昧。

我很珍惜集体荣誉,每一次学校组织得的`检查中,从不为班级丢分;在一三五按时穿校服。每个星期五,我都会带着锦带,站在校门前,给每一位走进校门的同学、老师敬礼,向他们问好。

在家中我尊老爱幼,经常帮家人做家务活,使他们的好助手,邻居眼里的好孩子。

在学习之余,我会到市场卖卖报纸,偶尔到大街上去采访,珍惜每一次的锻炼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让自己近距离接触社会,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做是有些粗枝大叶,经常写错别字。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一定会做得更好!

篇5:简介

集合的三要素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要么在集合中要么不再,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里相同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比如{a,a,b,b,c,c}是错误的写法,应该写成{a,b,c}。

3、无序性,集合里的元素的排列不考虑顺序问题,例如{a,b,c}与{a,c,b}表示同一个集合。

篇6:简介

简介样本

简介:是为阔大组织或产品的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或产品形象,广泛地对社会进行宣传、沟通信息而常用的传播性应用文。也可配以图片。

格式:1.标题。

2.正文:主要内容(要抓住独特之处)。

3.联系线索: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传真等。

范例:

某航空馆

某航空馆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馆。其宗旨是向社会普及航空航天科学知识,交流航空科技信息,同时担负某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任务。航空馆展览厅面积1600平方米,专题展出世界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工业之窗。展品数百架飞机模型、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大型画廊、飞行原理演示设备、飞机设备、发动机、火箭、导弹等。停机坪面积70000平方米,陈列不同时期各国珍贵飞机数十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特别受到广大青少年欢迎。

篇7: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 ),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 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 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 20多首,有 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 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 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四 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 作的时间很 长,名气也很大,有元代“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 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 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惜缘

[马致远简介]

篇8:张良简介

张良简介

张良

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张良隐藏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 !”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著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十三年后,张良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当做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     数百年后,李白经下邳,作诗以记其事云: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祀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张良住在下邳时,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后来项伯曾经杀人,跟随张良一起藏匿。     十后年,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也聚集百余青年起事,当时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投靠他,却在下邳西面与已被推为沛公的刘邦相遇,便归附了他。刘邦攻下下邳后,拜良良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常采用他的计策,而张良对别人讲《太公兵法》,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从此便一直跟随刘邦。

刘邦在薛邑(今山东滕县南)与项梁会见时,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趁机劝说项梁立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张良作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游击于颍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地区。     刘邦、项羽奉楚怀王之命分兵南北两路进军关中。刘邦从雒阳(河南洛阳)南出圜辕,张良率兵跟随刘邦,攻下韩国十余城,击杨熊军。于是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南下攻宛(河南南阳),西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兵力进击秦蛲关(今陕西省商县西北)下的军队,张良献计说:“秦军尚强,不可轻视。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市哙之人,很容易用钱财打动他,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营垒,派人先行一步,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并多多张挂旗帜于各个山头上,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携带贵重财宝收买秦将。”秦将果然背叛秦朝,愿意跟刘邦联合一道进击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要求。张良说:“现在只是秦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不一定服从,士卒不服从必然给我们带来危害,不如乘著敌人麻痹时袭击他们。”刘邦于是率军攻击,大败秦军,追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军崩溃,沛公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     刘邦进入秦的宫廷,看到宫室,帷帐、狗马以及贵重宝物,美色宫女以千计,他“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下。樊哙进谏,刘邦不听。张良又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史记・留侯世家》)沛公这才领军队回到霸上。     刘邦顺利入关的时候,项羽正与秦将章邯的军队在巨鹿作战,等到项羽消灭秦军主力要入关时,刘邦已经派人距守函谷关,项羽闻之大怒,即派英布等攻打关口,很快破关进至戏西(今陕西临潼县东),又听刘邦叛将曹无伤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更大为震怒,决定第二天一早就犒赏士卒,奋全力攻击刘邦军。     这时,项羽的叔父,楚左尹项伯为报张良之恩,连夜奔往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把张良拉走,不让他别跟刘邦一起死。张良心向刘邦,认为现在事有急难,自己就这样偷偷逃走是不义气的,于是便把项伯的话仔仔细细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大惊,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问:“您果真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短小愚陋教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说这样可以在关中称王,所以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张良问:“您自己估量能有力量抵挡项羽吗?”刘邦沉默良久,说道:“本来就不能够,如今该怎么办?”张良知道这时项羽有兵四十万,而刘邦不过十万,力量对比悬殊,就出主意让他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于是张良坚决邀请项伯会见刘邦,刘邦把项伯当兄长接待,举酒向项伯祝福,又攀结婚姻,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详细地说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项伯嘱沛公“明天早些来亲自对项王道歉。”等到刘邦到鸿门会见项羽,婉言卑辞对项羽表示臣服,表示忠心,项羽设宴招待,范增授意项庄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也赖项伯“以身翼蔽”脱险。     汉王元年(前2),项王主持分封,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属巴、蜀、汉中地区。赏赐张良金百溢,珠二斗,张良把这些都给了项伯。在汉王要到封国去的时候,张良送到褒中,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劝告刘邦说烧掉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返的意图,用以稳定项王,免去他的疑心。刘邦乃依计而行,一边行进一边就把所经过的栈道统统烧掉了。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自己一道东归。张良告诉项王:“汉王烧绝了栈道,已经没有东归的心意了。”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文告报告给项王,项王由此没有担忧西边汉王之心,而起兵北上攻击齐国。正是因此,刘邦才得以乘隙回夺三秦(即关中地区,因项羽三分秦故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故名。)。项王终竟不肯派韩王成到封国去,改封成为侯,又把他杀死在彭城。张良逃走,抄小路投奔汉王,刘邦这时已经派韩信平定三秦了。

张良归汉后,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东进攻打楚国。到了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刘邦下马靠著马鞍问道:“我愿意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赏,看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刘邦于是派隋何游说英布,派另外的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便派韩信带兵去攻打魏王,乘势攻占了燕、代、

篇9:章学诚简介

章学诚

(1738~1801)  清代史学家。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实斋。早年博涉史书,中年入京,遍览群籍。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去职,历主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讲席。五十三岁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主修《湖北通志》。晚年目盲,著述不辍。身处乾嘉汉学鼎盛之世,力倡史学,独树一帜。

以“六经皆史”说纠正重经轻史偏失,反对“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学风。主张“史学所以经世”,“作史贵知其意”。阐发史学义例,表彰通史撰述,重视方志编纂,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因其说与一时学术界好尚不合,直至晚清始得传播。所编和州、永清、亳州诸志,深受后世推重。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学术价值甚高。另有《方志略例》、《实斋文集》等。后人辑为《章氏遗书》刊行。曾辑《史籍考》,志愿宏大,惜未成书,稿亦散失。

篇10:载沣简介

载沣

(1883~1951)  清末监国摄政王。满族,爱新觉罗氏。

字伯涵,号静云。光绪帝胞弟,宣统帝溥仪之父。八岁承袭其父奕譞的醇亲王爵位。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充清廷专使大臣,为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时被杀事赴德道歉。次年,由慈禧太后指婚,娶荣禄之女为福晋(夫人)。1908年,任军机大臣。11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宣统帝继位,载沣以摄政王监国。他畏忌袁世凯权重,在皇族成员支持下将袁开缺回籍。为了集中军权,遂代皇帝任全国海陆军大元帅,设立由他亲自统率的禁卫军,并以其弟载涛、载洵及皇族毓朗等分掌禁卫军、海军、军咨处等军事实权。载沣生性懦弱,缺少统治经验,加之内有隆裕太后、奕劻等掣肘,外有各省督抚抵制,所以没有多少作为。

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迫于全国形势,下谕裁撤旧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成立责任内阁。新阁多数要职由皇族亲贵充任,被称为“皇族内阁”。载沣原来企图进一步加强皇族的权力,结果却更加暴露了预备立宪骗局的真相,遭到全国的反对。他起用盛宣怀为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路权收为国有,并向四国银行团借款,激起铁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载沣无法控制局势,不得已再度起用袁世凯,又以宣统帝名义下“罪己诏”,宣布赦免政治犯。11月,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颁布《宪法信条》。在革命力量的打击和袁世凯挟制下,载沣于12月6日辞去监国摄政王,退归藩邸。

清帝退位后,载沣在京深居简出。1912年9月,孙中山到北京,曾访晤载沣,慰勉他和平交出政权之举,并题照相赠。1928年,载沣移居天津。1934年,曾去东北探视溥仪,月余即归。1951年2月3日,在北京病死。

刘公岛简介

柳公权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隆基简介

竺可桢简介

徐世昌简介

张骞简介

道光简介

戚继光简介

孙思邈简介

窝阔台简介(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窝阔台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