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密性骨炎诊断治疗(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aq”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健康,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人得了致密性骨炎,致命性骨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对健康影响很严重,因此有很多患者,为了尽快让自己康复,想了解一下他的诊断治疗,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一同了解一下下面介绍。
本病常见于髂骨,病因可能和慢性劳损、血供应障碍与感染有关。肥胖女性多见。X表现:多发生在单侧,病变位于骶髂关节前缘之后面呈三角形。病变区出现均匀浓白之实密现象,骨小梁消失,边缘模糊,病变宽度约为0.5-3.0厘米,而髂骨关节,完全清晰,宽度不超过3毫米。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病的诊断不难,主要根据:
1. 既往史:多有妊娠、外伤及盆腔感染史。
2. 主诉:骶髂部疼痛,80%为一侧性,尤以步行、站立及负重为剧,但多可忍受。
3. 体征:
①骶髂关节部叩痛及压痛。
②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及盖氏试验等均阳性。
4. x线平片:早期无变化,后期显示髂骨面骨质硬化,但无骨质破坏。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硬化改变,常累及关节远侧1/2区域,有时两侧同时受累。为可能是分娩前分泌松弛素作用于骨盆关节的骨质反应。
1.轻者:以紧身裤,有学者报告早期服用移山参(白参,每天3分,连服1~2月)多可痊愈或好转,但未经验证。
2.重者:指影响步行及工作者,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一般仅需上方关节融合即可,勿需全关节融合,以免误伤臀上动脉而引起严重后果。
3.各种非手术疗法,如中药、理疗、推拿、针炙、火罐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均可选用。
致密性骨炎诊断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先充分了解一下他的诊断治疗,针对这种疾病的一种熟悉,而且通过详细的了解以后,就能尽快地选择一家大的医院,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让自己的致密性骨炎,得到有效的治疗后尽快康复。
骶骨关节致密性骨炎出现,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会出现腰骶骨或者下腰部位疼痛,以及在大腿后侧出现放射痛,这种疼痛感是非常折磨人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家就需要了解一下,骶骨关节致密性骨炎的症状表现,提醒自己重视治疗,降低它产生的不利影响。
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偶尔在臀下部及大腿后侧出现向臀部的放射痛,但不属于向下肢放射的根性痛。患者体型丰满,且腰骶角较大,骶棘肌多处于紧张状态,骨盆分离试验及“4”字试验阳性。患者血细胞沉降率正常,且无细菌性炎症表现。
用药治疗
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症状轻者,可适当卧床休息,下床后宜用弹性围腰保护;症状严重者可服用止痛剂,并用支架保护,待疼痛减轻后鼓励患者做腹肌锻炼,并继续用弹性腰围保护。对有顽固性疼痛者,可考虑行骶髂关节融合手术。
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就是骶骨关节致密性骨炎的症状特征,以及在生活当中科学治疗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常识的认识和了解,大家可以对这种疾病引起重视,尤其是在日常饮食上,也应该注意做好饮食的搭配,这样才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
骶骨致密性骨炎好发于女性,但是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谁,它产生的影响都是一种疼痛和折磨,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注重预防,尤其是对女性而言,那么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就会增高,所以现在我们就去了解,骶骨致密性骨炎的一些病理学,以及病理上的分析,女性朋友需要警惕了。
髂骨致密性骨炎系好发于女性,20~40岁和中年女性多见。患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但不是根性疼痛,下腰活动时可加重症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病,常有近期分娩史。
骶髂关节髂骨侧、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但关节间隙则无改变。因位于骶髂关节,且该关节症状明显,故又称之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病因学
髂骨致密性骨炎90%以上为中年女性,以妊娠后期、尤其分娩后为多见,亦可见于尿路或女性附件慢性感染后,或盆腔内其它感染。此外,作者发现臀骶部的外伤亦可诱发或引起本病。
病理解剖
妊娠、分娩及外伤均可引起能F关节的撕裂乃毫而易使局部的血供受阻。因此早期局部呈现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加等,渐而局部出现增生与变性反应,随着胶原纤维的致密化而向硬化演变;血管形成厚壁血管,易闭塞而引起髂骨耳状面处缺血和缺氧,骨质呈现硬化性改变,以致手术时局部出血较少。骶髂关节囊壁显示纤维增生、弹性降低及松动样改变。继发于盆腔内炎症者亦出现相类似的病理改变,可能系细菌内毒素作用所致。
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问题,其实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再加上是生活当中不注重预防和护理的话,那么产生的伤害就更加严重,所以希望在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女性朋友,都能够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尽量降低不利伤害。
软骨本身无血管, 其血供主要来自软骨膜。软骨膜感染后, 软骨因无血供而坏死, 使感染迁延不愈, 并可穿透皮肤形成窦道。感染性肋软骨炎即是肋软骨膜受感染导致软骨缺血坏死而引起, 并与对抗生素的不敏感有关。由于解剖上的特点, 第1~ 4肋软骨单独存在, 感染发生后一般不向邻近的肋软骨蔓延, 第5~ 10 肋软骨由于相邻的软骨互相连接, 并借胸骨剑突与对侧相连, 感染后炎症可相互蔓延, 使同侧多根肋软骨受累, 并可通过剑突向对侧扩散, 使感染范围扩大。感染肋软骨周围有脓液及肉芽组织形成, 缺血坏死的肋软骨表面不光滑, 呈虫蚀样改变, 有些变细呈鼠尾状, 有些可完全被吸收。感染性肋软骨炎多属继发性, 如今以胸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引起的肋软骨炎多见。其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细菌。这就需强调以预防为主, 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肋软骨膜的损伤, 以减少其发生。
中医治疗:
中医将肋软骨炎列为“胸肋骨痹”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形成有内、外两大因素。在中医方面治疗来说,营卫表里不和,阴阳失调、筋骨失养;外因则是偶尔胸肋部闪挫,风寒湿邪入侵,瘀滞筋骨,阻塞脉络,致气血运行不通所致。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不通则痛,中医推荐万金膏治疗。
手术治疗:
采取手术治疗是西医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奈之举,但肋软骨炎并非能够“一切了事”,手术切除一方面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机体正气损伤极大;另一方面,手术后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如各种肺炎、软组织坏死、脓肿等,更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患者自身痛苦。
西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依靠各种激素类药物实现镇痛效果,但只能暂时性缓解疼痛症状,对于疾病治疗意义不大,更不可能对肋软骨炎实现根治。而且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副作用,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更加迁延难愈。
1、天气转凉时,首先要避免感冒。
2、要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4、身体出汗时不要立即脱衣,以免受风着凉。
5、衣着要松软、干燥、避免潮湿。
6、经常感冒者,必要时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7、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
8、劳动时,注意提高防护意识,搬抬重物姿势要正确,不要用力过猛,提防胸肋软骨、韧带的损伤。
1、夹层动脉瘤的症状义其不同的部位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如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进行心血管造影技术时,可以发现在动脉影膨隆部分,注射造影剂后显示动脉腔变窄,动脉壁增厚。造影剂可通过动脉壁上的裂口进入动脉夹层,使真假腔显示为两条平行的致密管道影,其中有一细的透亮线影分隔。若夹层动脉瘤假腔内有血栓,则不能或不完今为造影剂所充盈。
3、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到血管内的双腔改变
1. 内科治疗:未破动脉瘤,表现为脑干或小脑缺血,选择内科治疗。其中,有出血倾向者,禁忌抗凝治疗;卒中机制为血栓栓塞者,选择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2. 外科治疗:适应证包括出血动脉瘤;持续缺血症状,内科治疗无效;夹层动脉瘤逐渐扩展。
外科治疗方法:①未破动脉瘤,尽量重建血管真腔、闭塞血管假腔——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②出血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孤立手术;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梭形/复杂性不适合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的夹层动脉瘤可采用血管搭桥或血管重建。
一、主动脉瘤
1、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 X线表现:
(1)正、侧位胸部平片可见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局部或广泛性膨隆,如能观察到主动脉内膜的钙化影与主动脉外缘的距离增宽(正常为3mm),则提示有夹层动脉瘤的可能。
(2)主动脉邻近的器官,如气管、食管或腹部脏器受膨隆的主动脉推压移位。
(3)心影增大,搏动减弱提示心包积血或心衰。
(4)20%-25%的夹层动脉瘤可破入左侧胸腔,表现为迅速增加的胸腔积液。
心血管造影
在主动脉影膨隆部分,注射造影剂后显示主动脉腔变窄,主动脉壁增厚。造影剂可通过主动脉壁上的裂口进入动脉夹层,使真假腔显示为两条平行的致密管道影,其中有一细的透亮线影分隔。若夹层动脉瘤假腔内有血栓,则不能或不完今为造影剂所充盈。
二、动脉粥样硬化
1、 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2、(1)、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3)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1、夹层动脉瘤的症状义其不同的部位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如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进行心血管造影技术时,可以发现在动脉影膨隆部分,注射造影剂后显示动脉腔变窄,动脉壁增厚。造影剂可通过动脉壁上的裂口进入动脉夹层,使真假腔显示为两条平行的致密管道影,其中有一细的透亮线影分隔。若夹层动脉瘤假腔内有血栓,则不能或不完今为造影剂所充盈。
3、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到血管内的双腔改变。
1、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高脂肪含量食物
2、注意血管方面的疾病,一有原发病应立即治疗
犬瘟热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对3-4月,米东区畜牧兽医站门诊就诊的病犬进行调查,共计接诊犬病25例,其中患犬瘟热的病犬有3例。介绍了三例犬瘟热患犬的治疗情况,主要以二联高免血清为主,并结合对症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治疗,两例患犬康复,一例死亡。 关键词:犬瘟热;二联高免血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04-0044-03 犬瘟热(CD)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犬的急性、接触传染性传染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也经常发生。除犬外,犬科其他动物如狼、豺等易感染,鼬科,浣熊科和猫科动物也易感染。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为双向热、急性鼻(支气管、肺、胃肠)卡他性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和二次感染,死亡率可高达80%。患病动物在康复后还易留下麻痹、抽搐等后遗症。随着我国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病毒变异以及异地交流的增多,CD在犬只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升高的趋势,并且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当前对宠物饲养、犬科类经济动物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一 1.1.1 病史 患犬为哈士奇,3月龄,雄性,体重 4 kg。主诉:该犬最近刚从犬市购得,未免疫,买来时该犬食欲正常,精神良好,比较活跃,在给犬洗澡后的第2天,该犬开始流清亮鼻液,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偶有咳嗽。 1.1.2 症状 临床检查:体温39.6 ℃,呼吸30次/min,脉搏172次/min,咳嗽,干呕,流清亮鼻液。下眼睑,睫毛以及内外眼角均粘附着脓性分泌物。出现呼吸困难,湿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历,有湿音,腹泻,拉恶臭气味的稀粪。 1.1.3 实验室诊断 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犬瘟热,通过CDV快速诊断试纸检测显阳性,确诊为肺炎型犬瘟热。 1.1.4 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①5%葡萄糖溶液100 mL,维生素C 0.5 mL,双黄连 0.5 mL,利巴韦林 0.4 mL。②复方NaCl溶液 100 mL,氨苄青霉素0.5 g,地塞米松2 mg,一天两次,连用4 d。皮下注射:炎毒咳喘王 0.7 mL,犬二联血清 4 mL,1次/d,连用4 d。 1.2 病例二 1.2.1 病史 患犬为雪橇犬,4月龄,雌性,体重 3.5 kg,主诉:该犬以前食欲正常,精神尚好,突然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偶尔有咳嗽,鼻子流浆液性鼻液。 1.2.2 症状 临床检查:体温40.5 ℃,呼吸40次/min,脉搏182次/min。犬的上下眼睑和睫毛均有很明显的泪液浸湿现象,咳嗽,干呕,鼻镜干燥和龟裂,流浆液性鼻液,出现呼吸困难,湿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历,有湿罗音或捻发音,喜饮,腹泻,拉恶臭气味的稀粪,并混有少量血液和气泡。 1.2.3 实验室诊断 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犬瘟热,通过CDV快速诊断试纸检测显弱阳性,确诊为肺炎型犬瘟热。 1.2.4 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10%葡萄糖溶液100 mL,维生素C 0.5 mL,氨苄青霉素 0.5 g,复方NaCl溶液100 mL,地塞米松 2 mg,利巴韦林 0.4 mL,一天两次,连用3 d。皮下注射:炎毒咳喘王 0.7 mL,二联王血清 2 mL,犬瘟热单克隆抗体4 mL,1次/d,连用3 d。 1.3 病例三 1.3.1 病史 患犬为博美,2.5月龄,雄性,体重 1 kg。主诉:该犬以前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突然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偶尔咳嗽,有时有呕吐的现象,粪便稀软,送至附近的宠物医院就诊,通过3 d的治疗,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偶尔还会出现呕吐现象,治疗过程中给患犬打过驱虫针,发现患犬好些以后就没再治疗。2 d后,犬主发现犬又开始发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咳嗽加剧,并且有腹泻的现象,粪便有少量的血便。 1.3.2 症状 临床检查:体温40.8 ℃,呼吸42次/min,脉搏186 次/min,眼,鼻流大量脓性分泌物,偶尔有抽搐的现象,出现肌肉震颤,兴奋不安,步态步稳,共济失调,口吐白沫等。 1.3.3 实验室诊断 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犬瘟热,通过CDV快速诊断试纸检测显强阳性,确诊为神经型犬瘟热。 1.3.4 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5%葡萄糖溶液100 mL,维生素C 0.5 mL,地塞米松 2 mg,双黄连 0.2 mL。皮下注射:强力解毒敏 1 mL,犬瘟热单克隆抗抗 1 mL,炎毒咳喘王 0.4 mL,犬二联血清 2 mL。 2 治疗结果 2.1 病例一 在应用并结合对症治疗1 d后,该犬的精神就有所恢复,食欲也开始恢复,第3 d体温恢复正常,经过4 d的治疗,患犬的精神和食欲恢复,患犬康复出院。 2.2 病例二 由于患犬是早期的犬瘟热病,所以容易治疗,通过输液和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患犬经过3 d的治疗,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无咳嗽现象,康复出院。 2.3 病例三 由于患犬属于神经型犬瘟热的中后期,所以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治疗,患犬的食欲有所恢复,还是很少进食,体温居高不下,在治疗的第3 d患犬抽搐频繁,心跳减弱,在抢救中死亡。 3 小结与讨论 对这三例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对以往犬瘟热的治疗的记录,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治疗方面总结分析以下几点: 3.1 流行特点 春季犬瘟热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根据米东区畜牧兽医站门诊病历记载,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多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各种年龄,性别的犬均可发生,但以3~12月龄的犬常见,发病率很高,可达到62.5%。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而且病情重,死亡率高。该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与康复带毒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尿液和眼分泌物都可以感染。 3.2 鉴别诊断 由于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和感冒、化脓性结膜炎等病的临床症状很相似,所以在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误诊,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种病与犬瘟热临床症状的区别。 3.2.1 感冒 从病例一和病例二中可以看出,犬瘟热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流清亮鼻液,很象感冒的症状,所以在疾病早期,因症状与受凉感冒相似而易被误诊。此类病例无论是否给予治疗,病犬将经过2~3 d的无热或低热期,精神食欲会有所好转,畜主会因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时机。犬瘟热与感冒的临床表现在病初就有所不同,感冒一般不出现流泪,尤其不会出现犬瘟热特有的上下眼睑和睫毛均被泪液浸湿的所谓“流泪”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会再度升高,眼、鼻分泌物由浆液性转为黏液脓性,间或出现咳嗽,呕吐和血便等症状,绝大多数病犬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此时症状与感冒截然不同。 3.2.2 化脓性结膜炎 从病例三中可知,该病的典型特征为上下眼睑,睫毛以及内外眼角均粘附着黏液脓性分泌物,这与普通的化脓性结膜炎仅见的内眼角有多量分泌物有着显著区别。个别病犬体温达40 ℃以上,精神食欲正常,犬主携带病犬前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诊治所谓的眼病。这时若不进行体温及上呼吸道检查,不识犬瘟热的眼部变化,便会误诊。 3.3 治疗 3.3.1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大剂量使用犬二联高免血清、犬干扰素、胸腺肽等。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时,使用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3.3.2 对症治疗 犬瘟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双相热,高温,上下眼睑,睫毛以及内外眼角均粘附着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等。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犬,应尽量少输液,以免对肺造成伤害。若有必须输液可慢输 。为制止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可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为缓解呼吸困难,可应用咳喘定,氨茶碱。控制体温过高可使用双黄连静脉输注。 对有消化道症状的犬,应大量补充平衡液,以防脱水,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以防止酸中毒。止吐可用胃复安(灭吐灵),爱茂尔等,止泻可使用硫酸庆大霉素等。黄连素对犬应慎用,可能会引起中毒。 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犬,应让其安静,避免刺激,输液时尽量少输等渗液。为缓解抽搐,可使用安定。为降低颅内压,可选20%甘露醇注射液,25% 山梨醇注射液或使用右旋糖酐静脉注射。为缓解感觉过敏,可肌肉注射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但在治疗早期尽可能不用。为恢复神经机能,可应用维生素B1 缓慢肌肉注射。 对体温低下的.,代谢水平低的犬必需补充能量如足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等,对白细胞减少并且体温低下的患犬要慎用抗生素,可肌肉注射肌苷注射液。对贫血严重的犬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右旋糖酐和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 3.4 预防措施 3.4.1 定期预防接种 临床发现好多犬瘟热的患犬都没有免疫或没有定期免疫,所以定期免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犬瘟热的发病率。 目前我国产生的犬瘟热疫苗主要是犬五联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应按以下免疫程序接种。仔犬6周龄时为首次免疫时间,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10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2次,每次的免疫剂量为1头份,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疫苗接种后需经一定时间(7~10 d)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而目前犬瘟热的流行比较普遍。有些犬在免疫接种前也已感染犬瘟热病毒,但未呈现临床症状的,应减少应激(疫苗接种后的一周内不要给犬洗澡,减少出去溜狗的次数,禁止和其他犬接触)。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减少感染率,在购买仔犬时,最好先给仔犬接种犬高免血清,1周后再注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犬五联疫苗,这样既安全可靠,又可减少发病率。 3.4.2 及时隔离治疗 及时发现病犬,早期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这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的初期可肌内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或犬五联高免血清)或犬瘟热康复犬血清(或全血)。血清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及犬体大小而定,通常使用5~10 mL/次,连续使用3~5 d,可获一定疗效。有资料报道,在用高免血清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抗毒灵冻干粉针剂,可提高治疗效果,其用法及用量为: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0 mL将抗毒灵溶解,中等大的犬静脉滴注2~4瓶,月龄较小的犬,用量可酌减。据近期资料报道,在病的初期应用犬病康注射液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与高免血清同时使用时,其疗效都要比单用的好,犬病康的用法及用量为0.1~0.3 mL/kg,肌内注射,1~2次/日,重危病例可酌情加量。此外,早期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并配合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病犬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3.4.3 加强消毒 加强消毒对预防犬瘟热有重要的意义,如用百素杀,消毒剂,次氯酸钠等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对犬舍和犬运动场所定期消毒,能有效的预防犬瘟热。 4 小结 家犬未注射过疫苗,抵抗力弱,和患犬亲密接触易发本病。 在给家犬洗澡后未干出去溜狗,引起感冒易发本病。二联高免血清的应用,结合对症治疗,能提高犬瘟热的治愈率,并减少死亡率。
作者:何生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04期
摘要:对2008年3-4月,米东区畜牧兽医站门诊就诊的病犬进行调查,共计接诊犬病25例,其中患犬瘟热的病犬有3例。介绍了三例犬瘟热患犬的治疗情况,主要以二联高免血清为主,并结合对症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治疗,两例患犬康复,一例死亡。 关键词:犬瘟热;二联高免血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44-03
犬瘟热(CD)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犬的急性、接触传染性传染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也经常发生。除犬外,犬科其他动物如狼、豺等易感染,鼬科,浣熊科和猫科动物也易感染。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为双向热、急性鼻(支气管、肺、胃肠)卡他性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和二次感染,死亡率可高达80%。患病动物在康复后还易留下麻痹、抽搐等后遗症。随着我国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病毒变异以及异地交流的增多,CD在犬只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升高的趋势,并且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当前对宠物饲养、犬科类经济动物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一
1.1.1 病史 患犬为哈士奇,3月龄,雄性,体重 4 kg。主诉:该犬最近刚从犬市购得,未免疫,买来时该犬食欲正常,精神良好,比较活跃,在给犬洗澡后的第2天,该犬开始流清亮鼻液,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偶有咳嗽。
1.1.2 症状 临床检查:体温39.6 ℃,呼吸30次/min,脉搏172次/min,咳嗽,干呕,流清亮鼻液。下眼睑,睫毛以及内外眼角均粘附着脓性分泌物。出现呼吸困难,湿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历,有湿音,腹泻,拉恶臭气味的稀粪。
1.1.3 实验室诊断 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犬瘟热,通过CDV快速诊断试纸检测显阳性,确诊为肺炎型犬瘟热。
1.1.4 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①5%葡萄糖溶液100 mL,维生素C 0.5 mL,双黄连 0.5 mL,利巴韦林 0.4 mL。②复方NaCl溶液 100 mL,氨苄青霉素0.5 g,地塞米松2 mg,一天两次,连用4 d。皮下注射:炎毒咳喘王 0.7 mL,犬二联血清 4 mL,1次/d,连用4 d。
★ 诊断证明
★ 诊断报告
★ 诊断证明
★ 教学诊断心得体会
★ 出院诊断证明书
★ 诊断证明书模板
★ 医院诊断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