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oshenaideni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oshenaiden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篇1: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待月光照到江面时,点燃蜡烛把“龙灯”放到水面上。谁的“龙灯”飘得快谁就可能嫁得快;飘得远或近,将预示着未来出嫁的`远或近。虽然“龙灯”不能准确的预告人们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龙灯”作为美好生活的祝愿被沿袭至今。

壮族:烧柚子香 中秋传统佳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有的人便将细香插在柚子上,叫做烧柚子香,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表示对月恭敬。柚子壳有特殊香气,细香插破,芳香四溢,可以驱除秽气。 武鸣:壮族民歌对唱 在广西的武鸣,每到中秋的晚上,当地的壮族人就会在祭拜月亮之后,乘着皎洁月光,成群结队在灵水河畔对歌,通宵达旦彻夜不歇。对歌后如有钟情的恋人,便结下百年之好。

篇2: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公园赏月

中秋节晚上到公园观灯赏月是大多数南宁人的首选,呼朋唤友带上各种水果、月饼、香烛到公园圈一块草地,赏月、打牌聊天是不错的选择。青秀山公园、南湖公园、人民公园往往是首选的目的地。青秀山公园是天然的大氧吧,每年青秀山公园都安排精彩的表演为赏月增加乐趣。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李小姐与记者聊起今年到青秀山公园赏月的计划。李小姐是外省人将第一次在南宁过中秋节,听说在青秀山公园赏月很热闹,与几个同事相约到青秀山公园烧烤。唯一遗憾的是今年的中秋节不是周末,赏月活动不能通宵。

放龙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是其一。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节,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节晚上,在湖面或江面上飘着各式的灯,这些灯叫“龙灯”。城市或乡下都有放“龙灯”的习俗,邻居黄阿姨给我讲了放“龙灯”趣事,据黄阿姨说中秋节放“龙灯”是南宁民间的习俗,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想要出嫁的女子拿一个柚子,先小心地挖柚子,放进一支蜡烛,“龙灯”就做好啦。待月光照到江面时,点着蜡烛把“龙灯”放到水面上。谁的“龙灯”飘得快谁就可能嫁得快;飘得远或近,可能嫁得远或近。虽然“龙灯”不能准确的预告人们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龙灯”作为美好生活的中祝愿被沿袭至今。

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

广西侗族的中秋节习俗,晚上,经过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去邻近的山寨赛歌,歌声悠扬,舞姿婆娑,人群仿佛荡漾在如水似的月光里,叫做“行月”;侗族有“赛歌求婚”习俗。中秋之夜,侗族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手持芦笙,成群结队踏着月光,吹奏着美妙的乐曲,跳着欢快的舞步从四面八方涌向赛歌场地,一人领歌领舞,众人相伴相合。观众如云,乐声震耳。能歌善舞的小伙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边,两人对唱对舞。当一双双青年男女舞向山间小路后,赛歌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少,单独离开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来年再抛红线。中秋传统佳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有的人便将细香插在柚子上,叫做烧柚子香;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表示对月恭敬。柚子壳有特殊香气,细香插破,芳香四溢,可以驱除秽气。中秋夜,一般人家都将桌子搬至户外,摆满月饼和新鲜果品,以示供月。不得摆酒,传说月宫仙子是女性,不喝酒。

篇3:广西七夕风俗习惯

乞巧

广西的玉林、梧州、贵港一带保留有“乞巧”的习俗,女性朋友会在七夕晚上聚在一起通过做各种手工活来比手巧。女红的功底是古代评判女性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依据。民间女子通常会在七夕当晚拜七姐祈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储水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赶邪佞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因此在当天,民众会选择泡水祈福。还有的人除了游泳外,还拿个空瓶来河边取水,带回家保存,以求皮肤健康。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烧香仪式

七月七日晚上各地和壮族妇女多举行一些烧香仪式。有的地方姑娘聚集在一起烧香结拜姐妹;一起仰望银河,为自己祈祷将来找到如意郎君;还互相展示各人精心制作的鞋等物品,有的地方则举行各种与神相会的活动。有的地方称为游仙抒或者逛天街。西林一带由一位巫师施术,将想与神或已故亲人会面者的上衣放在一个竹笼上(或鸡笼或猪笼),然后,阳间的人可以在仙抒上见到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还可以说一些外人不知的话。在仙抒中,巫师起着翻译的作用,把双方要说的话,转达双方。

七夕节起源

七夕节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除了我们对于爱情的歌颂以外,也是女子乞巧的一个节日,女生们希望自己可以心灵手巧,德行兼备,拥有一段令人称羡的婚姻和白头偕老的爱情,这是七夕节最主要的意义,也是人们对于七夕节所赋予的一种情感。

七夕节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七夕节鹊桥相会寓意什么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其意义无非是表明人间真情永存、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爱情的美丽和浪漫。

七夕朋友圈文案

1、七夕七夕又来到,短信短信忙送到。我的祝福有疗效,烦恼忧愁都跑掉,幸福快乐都来到,祝七夕快乐,爱情美妙!

2、七夕之夜情更浓,牛郎织女恩爱重。你我同心鹊桥渡,山盟海誓情不移。只愿今生永相伴,开开心心福永驻。祝七夕快乐!

3、生活的快乐,除了回忆还有希望。梦想的追逐,除了汗水还有笑容。节日的祝福,除了情人还有朋友,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4、七夕七夕,喜鹊报喜,欢笑不喜,幸福不息,浪漫不息,快乐不息,美好不息,祝福不息,祝愿亲爱的朋友,爱情之火永不熄!

5、浪漫七夕节,情真意切。牛郎织女鹊桥见,羡煞旁人惹人馋。今日我鼓足勇气把你恋,望你收到短信来赴会。我们相爱甜蜜过七夕。

6、七夕情人节,送你一束玫瑰,聊表我心意。送你一盒巧克力,聊表我情怀。送你一条信息,聊表我内心爱恋,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7、在心与心之间搭一个鹊桥,走近彼此,在情与情的银河里放一抹真诚,爱恋彼此,七夕到,珍惜彼此,愿牵你的手到白头,七夕快乐!

8、我谨代表月老先生祝天下有情人、无情人、痴情人、薄情人、豪情人、寡情人、多情人、真情人七夕节快乐,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9、七夕情人节到了,别人送你巧克力,我要送你短信息,祝愿你和你爱的人天长地久,相濡以沫白头老,携手把幸福进行到底。节日快乐。

10、一生等待,几世缘分,架鹊成桥,彼此执手,晶莹泪珠,洒下凡尘,美好祝愿,倾情奉献,七夕快乐,幸福甜蜜,一条短信,融情万分。

11、星光灿烂,夜柔似水,七夕佳期如梦。迢迢银河延续着传奇,点点纤云承载着爱意。对你的爱恋深似海,对你的祝福永不改。七夕快乐!

12、情人节到了,身为朋友的我为你唱歌庆祝:你快回来,我一人饭做不来。你快回来,饭桌因你而精彩。别让我的胃空如大海!情人节快乐。

13、今夜星汉灿烂,银河璀璨,遥望鹊桥之上,柔情似水,佳梦如花,浪漫之会即将开启,请收到此讯息的才子佳人,自行参加:七夕牵手派对!

14、自己买玫瑰,算了,会被人笑的;买巧克力,算了,会胖;点上蜡烛,算了,没有情人;情人节,愿没有情人的你和我一起度过快乐情人节!

15、一条路,两个人同行;一杯水,两个人共饮;一首歌,两个人对唱;一份情,两个人分享;一条短信,两颗心相连,一个七夕,两个人翱翔!

篇4:中秋节风俗习惯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中秋节

中秋节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民间拜月

民间拜月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8]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8]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7]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月饼

月饼

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7]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篇5:中秋节风俗习惯100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范文二:

今天,陶俣翎的外公――吴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课“月满中秋”。

吴教授先跟我们说了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让我听得非常陶醉、入迷,让我觉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接着,吴教授说了中秋节的习俗,比如:观潮、吃田螺、吃月饼、饮桂花酒、燃灯、吃芋头,还一个个给我们解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听完讲座,我回到教室,洗好手准备吃月饼,不,没过多久,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切成片后,拿到教室分给我们,分完了还剩下一点,老师给了几个同学,我们眼馋了,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抢,可还是有人没抢到,但我们已经满足了。

[中秋节风俗习惯100]

篇6:中秋节风俗习惯

1、偷吃

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是在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还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被“偷吃”得越多越高兴。

2、骂中秋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叫做“骂中秋”。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爱上并嫁给了他。从此,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

3、偷菜求郎

中秋之夜,在台湾流传着一种有趣的“偷菜求郎”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踏着月光,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

4、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5、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6、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

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7、烧斗香

江苏省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则习惯以桂花蜜酒佐食。

8、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江西吉安地区很盛行。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9、抛帕招亲

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

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若“嫦娥”喜欢,则可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

10、抢瓜

浙江省山区流行“抢瓜”习俗。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看谁最先抢到瓜。胜者,意味幸福吉祥,还可得到奖励。

篇7:广西桂平市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苔,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也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这一次,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800字以上;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篇8:中秋节传统风俗习惯

中秋节风俗1、吃月饼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篇9: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 中秋节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月饼 月饼

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中秋节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1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22.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5.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7.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8.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9.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0.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中秋节风俗习惯100

桂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潮汕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作文

广西高考作文

中秋佳节的风俗习惯

惊蛰节气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各地风俗习惯

傣族风俗习惯作文

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西桂平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