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索咧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共含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索咧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

篇1: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

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

记得在UCLA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找工作,简历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投了很多美国大公司,如:微软、IBM、摩根士丹利、高盛、P&G等众多知名企业,几个星期后,这些大公司开始到学校开招聘会,招聘比较看重的先是你读的专业和专业的平均分数(GPA,这些大公司要求学生的GPA都要3.5以上,除非你有一些过人之处),再就是你在学校里参与活动多不多,人际关系怎么样。幸运的是这几家大公司都有通知我去面试,而最让我难忘记的就是申请微软SOLUTION IMPLEMENTATION CONSULTANT的面试。

那天收到微软人事经理电话,安排星期一上午11点约在UCLA学校的专门给大公司招聘的面试中心面试。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微软的资料,我非常重视这次面试,因为微软公司是我最想进的公司,而这次面试也可能是改变我一生的机会。

第一轮面试我的是一位女士,部门经理,南美洲人。她很有礼貌,也没有架子,一坐下来她没有问我技术上的问题,只是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到微软公司工作?还有我对微软的公司的看法?于是我回答:“微软公司能给我最大的成长空间,因为微软公司在技术领域是最具影响力的公司,它所做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的每个用户……”。可能是第一轮的问题,所以比较简单。最后感觉还可以,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通过,能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二天后接到微软电话,通知我进行第2轮面试,地点同样在学校的招聘面试中心。

第二轮面试我的是顾问部经理。他对我态度很好,可能是因为我常微笑的原因吧。开始时,我和他以闲聊的方式聊了一会,整个面试过程气氛变得很轻松,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他对我主要问的问题是:“在你以前实习的经验中,面对最大的困难用什么方法解决”。我回答说:“我在摩根士丹利公司实习的时候碰到一个关于股票系统数据技术难题--当时摩根士丹利公司好多股票分析员和股票经纪经常使用一套叫Bloomberg System的系统来分析不同公司股票的数据,因为当时这个系统还未升级,所以很多公司的用户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这系统里面处理和搜集他们找出来的数据。而我写了一个程式解决了用户的这个难题,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程式,只是公司忽略这个问题而没人去采取措施。听我说完之后,他没说什么,只是时不时的点点头,从他表情上看得出来他对我的回答还是很满意的。之后他让我三天后进行第三轮面试。

第三轮面试我的是一位白人总监,比之前两位严肃一些,给人很威严的感觉,一开始的时候脸上根本没有笑容,然后问我一些离奇数学和电脑程序的难题,而且只给30秒来思考,比如说0.9的平方根是什么?我当时是这么告诉他的:1的平方根是1,0.81的平方根是0.9,那么0.9是在0.81和1中间,那它得平方根就肯定是在0.9和1之间,

他说我的思维很清晰很正确。之后,我看到他手上的戒指,于是我问你结婚了?有小孩了?几岁?这是他终于露出一些笑容,他很喜欢谈论一些关于小孩的事情,整个气氛融洽了很多。面试完之后,他笑笑对我说:“你很会观察细节,这是做一个技术人员最需要得素质”。

第四轮面试是微软公司在学校附近的餐厅组织了聚会,有经理、员工和应聘者等差不多五六十人。这次聚会面试他们主要是想更了解应聘者在社交方面的`能力。我想,这只是一个聚会而已,用不着很拘束,就像自己平常跟朋友一样聚会聊天就好了。于是,我就和几个微软员工聊了起来,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后来我看到经理,于是走过去很婉转地问了有没有可能进入下一轮面试。他只是笑了笑,然后拍拍我的肩膀,讲了一句话:“乐观的面对,享受今天晚上聚会吧”。很幸运,聚会之后,临走时一个微软员工通知我让我三天后去微软总部进行第五轮面试。

对于这第五轮总部的面试,我非常兴奋,面试前一天就去了一趟微软公司总部了解路线,避免堵车迟到。第二天去面试的还有三个其他学生,其中一个是我的校友,我们八点到了前台报到,前台让我们等了15分钟后,人事经理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带我们去会议室,介绍当天面试流程,让我们不要太紧张。当天第一轮面试,看到从来没有见过的女经理,她也跟我一样是中国人,面试过程中一直很友善地问我问题。今天这第一轮面试比我想象中简单。第二轮面试,印度人,都问些技术上面奇怪问题,比如说:总共有3000只香蕉,有一只骆驼每一次只能带1000只香蕉,每1公里吃1只香蕉,没有香蕉吃它是不肯走的,A-B点距离1000公里,如果这个骆驼要从A点到B点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香蕉剩下来?如何做到?如何最有效率的运最多的香蕉到B点?我想了一下,拿了张纸分析了一下不论对错,就告诉了他我的思考过程。(这个问题主要是想看应聘者的思考过程,思考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谁有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写上来一起探讨)。

第二轮面试过后,人事经理跟我说我刚才的表现很好,有90%机会会被录取,下面是最后一轮面试了(当天第三轮面试),等一会部门老板(不是盖兹哦)面试。面试内容是他问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这几年的计划,我大概回答是希望在微软成长,成为微软最好的技术工程顾问,为微软的客户增值之类的话。最后我半开玩笑的跟他说:“其实我想开一家start up然后再卖给微软,赚几千万之后提前退休”。老板听了哈哈大笑。

最终,我幸运的通过了微软的面试,拿到了Microsoft的工作offer。

篇2:我在美国骑单车

我在美国骑单车

美国的'城市跨度都比较大,经常需要长途跋涉,不会开车是很不方便的.只是,由于我对汽车天生就缺少一种悟性,学了一周之后,还是找不准挡位,在老公还没有失去耐性之前,我自己已经没了耐心.

作 者:吴荣杰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在美国面试, 如何谈判薪水(salary negotiation)?

在美国面试, 如何谈判薪水(salary negotiation)?

在美国面试通过之后,会谈到薪水问题,一般对方会问你这些问题:

--How much salary do you want?

--What is your current salary?

--What is your salary in your previous job?

--OK, I don't care how much you earn in the past, tell me how much salary do you want.

--How much salary will make you happy to join us?

错误的回答:

-- I am open.

-- I want $xxxx.

-- I don't know.

-- I don't care.

你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去回答.

1) 如果你是新手,没有工作经验的话

I fully understand how challenging this position is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the company. After the previous interview, I am sure there is a perfect match between my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this position. I am very confident I can do the job well. Since you are the HR/Manager, you must know the budget,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is the salary range for this position?

HR: the range is between $xxxx and $xxxx

Answer: Thanks for letting me know. Based on my quality and my background, I am definitely on the higher end. I will be very happy to start from there.

HR: We can't tell you the range.

Answer: Fully understand. Since you are the expert for HR, I am sure there are many other similar positions in the company,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is the salary range for the similar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2) 如果你是高级技术人员, 并且有工作而且你对你的'技术很有信心的话:

I fully understand how challenging this position is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the company. I anticipate I can use my expertise to make contribution for the company from day one. As you can see, with my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I have a very competitive salary so far,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is the salary range for this position?

HR: the range is $xxxx to $xxxx

Answer: I am definitely in the higher end, we can start from there.

总之,最好是让对方报个范围,尽量不要自己先开价.

篇4:我在美国读大学

我在美国读大学

作为讲述海外学子生活的栏目,本版的“飞跃重洋”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关注,被认为是了解国外大学生活的一扇窗口。之前,该栏目的供稿者大多是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随着目前中学毕业即出国读大学本科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读者希望了解在国外读本科的情况。

于是,此次本版就集中选登了部分在中国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后,前往美国一些名校读大学的年轻人的作品,希望能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更多的人能对美国的本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及其所带来的机会有更真实的认识。本版刊出的文章由名为“雁思”的美国大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发展协会(ACCEC――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f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Career)所提供。

生活篇 在哈佛当清洁工

“清洁工”的意外收获

哈佛的清洁工分两种:一是专职的工作人员,二是学校自己的本科生。我属于第二种,还没有等开学就先开始了工作。作为宿舍清洁工(DORMCREW),我们参加的第一项活动便是“秋季打扫”,那是让报名参加清洁工的'新生在开学前的一周里挣400美元的“苦力”活。

我们十二三个新手分成一组,由一个高年级的组长带队。我们中很多人连扫帚都没拿过,我本以为校方安排的工作会很轻松,却不知道学校发一个人的工资就指望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彻底地打扫一个房间有七个不同的步骤,做厕所清洁的步骤更多,我们200多个同学要在五天内为1600多名学生准备好清洁的宿舍,一天干下来不腰酸背疼可就怪了。不过埋怨归埋怨,做事归做事,无论吃晚饭时如何的“怨声载道”,但是第二天一早出工时总是人人到齐,一个不缺。

其实,我做宿舍清洁工并不是为了工资,而是想在开学以前了解一下学校环境,结识一些朋友,同时受一些难得的锻炼。抱有和我相同目的之人也还真不少,因为很多清洁工的父母不是医生就是律师,甚至有几个大款生意人。儿女在哈佛打扫宿舍,心疼的父母便跟着留在波士顿陪伴,只盼着等孩子下班后一家人能一起聚一聚。不知内情的人或许难以理解,学生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可是扣去税后,一周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够父母在学校附近住一天旅馆的开销呢。

不过除了正式工资外,我们多少能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倒垃圾或扫地的同学总能在桌椅下、墙角里找到零碎的硬币,少的一天能捡五六毛,多的加起来能有四、五块美元之多。到了房间清除完毕,前房主留下的东西不是进了垃圾箱就是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做清洁的最后一天下班,大家像是赶集归来:全套的畚箕扫帚、穿衣镜、沙发垫、折叠椅、电风扇……连溜冰鞋和打印机都有。

我和小戈尔同班

在哈佛,所有一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住在专门给新生安排的宿舍(DORM)里。这样的宿舍一共有17栋,其中的13栋在哈佛老校园里,另外4栋虽然在校园外,但是离上课的教室都比较近。

宿舍楼大小不一,大的可容300人左右,小的仅可住20几人。所有宿舍楼都是男女生混住的,当然同房的室友必须是同一性别的。在开学前的那个夏天,上哈佛的新生都需要填写一份宿舍调查表。他们需要在表上介绍自己,填上想要室友的数量和对室友性格、爱好的倾向,以

[1] [2] [3] [4] [5]

篇5:我在美国的resume

我在美国的resume

OBJECTIVE:

Seeking accounting/finance related positio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UNCG)

B.S in Accounting, August

Relevant courses: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rial Accounting,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Business computing I, Business Proc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tudies, Business Ethics

ADDITIONAL EDUCATION:

HR Block

Tax course (September -November 2007)

SKILLS:

Computer: MS Office (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 Internet, Ralph, PeopleSoft, QuickBooks, AS400, Concur

Languages: English, Chinese

WORK EXPERIENCE:

ENTERPRISE RENT A CAR

Area Accountant     May 2006-May 2007

 Provide internal support to 12 rental branches

 Approve cash receipts and petty cash

 Review / train branches on journal vouchers

 Key Accounts Payables into PeopleSoft

 End of month accruals

 Work on Accounts Receivable reports daily

 Work on group accounts weekly

 Fixed asset audits / setting up fixed assets

 Work on car sales reports weekly and EOM

 Work on deleted units reports weekly and EOM

Title Coordinator

 Process 200-500 car sales per month

 Make out titles / key car sales

 Handle title requests from various regions and states

 Generate title requests

 Familiar with NC state law regarding vehicle itles

 Work on Greensboro auto auction block summary weekly

 Work on units transferred to inventory daily

 Train other title clerks at various regions

LANDMARK AVIATION

Charter Accountant    June 2007-Present

 Code Corporate VISA Card

 Code Accounts Payables

 Reconcile monthly reports against General Ledger

 Handle any clients request

 Approve expenses report

 Reconcile end of month accounts

 Accounts Receivable collection calls

 Generate invoices and create billing sheets

 Write / Post Journal Entries

 Create monthly reports for plane owner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Volunteered at Big Sweep     Summer

Cleaned areas around the rivers

Volunteered at East Brach Library    Summer

Organized children’s program

Volunteered at G&J Speedway Gymnastics

Winter -present

Office assistant

篇6:我在美国读大学

我在美国读大学

作为讲述海外学子生活的栏目,本版的“飞跃重洋”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关注,被认为是了解国外大学生活的一扇窗口。之前,该栏目的供稿者大多是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随着目前中学毕业即出国读大学本科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读者希望了解在国外读本科的情况。      于是,此次本版就集中选登了部分在中国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后,前往美国一些名校读大学的年轻人的作品,希望能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更多的人能对美国的本科教育及其所带来的机会有更真实的认识。本版刊出的文章由名为“雁思”的美国大学教育与发展协会(ACCEC――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f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Career)所提供。      生活篇 在哈佛当清洁工            “清洁工”的意外收获      哈佛的清洁工分两种:一是专职的工作人员,二是学校自己的本科生。我属于第二种,还没有等开学就先开始了工作。作为宿舍清洁工(DORMCREW),我们参加的第一项活动便是“秋季打扫”,那是让报名参加清洁工的新生在开学前的一周里挣400美元的“苦力”活。      我们十二三个新手分成一组,由一个高年级的组长带队。我们中很多人连扫帚都没拿过,我本以为校方安排的工作会很轻松,却不知道学校发一个人的工资就指望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彻底地打扫一个房间有七个不同的步骤,做厕所清洁的步骤更多,我们200多个同学要在五天内为1600多名学生准备好清洁的宿舍,一天干下来不腰酸背疼可就怪了。不过埋怨归埋怨,做事归做事,无论吃晚饭时如何的“怨声载道”,但是第二天一早出工时总是人人到齐,一个不缺。      其实,我做宿舍清洁工并不是为了工资,而是想在开学以前了解一下学校环境,结识一些朋友,同时受一些难得的锻炼。抱有和我相同目的之人也还真不少,因为很多清洁工的父母不是医生就是律师,甚至有几个大款生意人。儿女在哈佛打扫宿舍,心疼的父母便跟着留在波士顿陪伴,只盼着等孩子下班后一家人能一起聚一聚。不知内情的人或许难以理解,学生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可是扣去税后,一周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够父母在学校附近住一天旅馆的开销呢。      不过除了正式工资外,我们多少能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倒垃圾或扫地的同学总能在桌椅下、墙角里找到零碎的硬币,少的一天能捡五六毛,多的加起来能有四、五块美元之多。到了房间清除完毕,前房主留下的东西不是进了垃圾箱就是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做清洁的最后一天下班,大家像是赶集归来:全套的畚箕扫帚、穿衣镜、沙发垫、折叠椅、电风扇……连溜冰鞋和打印机都有。      我和小戈尔同班      在哈佛,所有一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住在专门给新生安排的宿舍(DORM)里。这样的宿舍一共有17栋,其中的13栋在哈佛老校园里,另外4栋虽然在校园外,但是离上课的教室都比较近。      宿舍楼大小不一,大的可容300人左右,小的仅可住20几人。所有宿舍楼都是男女生混住的,当然同房的室友必须是同一性别的。在开学前的那个夏天,上哈佛的新生都需要填写一份宿舍调查表。他们需要在表上介绍自己,填上想要室友的数量和对室友性格、爱好的倾向,以便学校在这方面尽量做到“人以群分”。      分配宿舍和分配室友不同,据说是随机的,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讲究。世代上哈佛的家族一般都住在同一个宿舍,甚至同一个房间。戈尔一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前副总统的儿女们上哈佛一年级时都住他们爸爸原来住过的房间。现在轮到戈尔的儿子小戈尔和我同班,他也是住在那同一间房。而且据说,该房里还安有直通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话,以防意外。      我所住的MASSACHUSETTS HALL(麻塞楼)建于17,是全美第二老的教育建筑。楼下三层是哈佛大学校长及有关领导的办公室,第四层楼住着一年级的新生。我们这栋楼今年一共只住二十一个学生,是17个宿舍楼里最小的一个。学校的导游向大家介绍说,住在这儿的学生都是经过学校精心挑选的“黄金儿女”(golden boys and girls),不知是真是假。但经过我们自己内部调查,发现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宿舍调查表上填有诸如“喜欢安静”、“爱好看书”、“讲究整洁”等字样,却是确有其事。我想大概是校长们不喜欢学生在他们头顶上“大闹天宫”吧。      “过关斩将”吃食堂      哈佛所有的住校大学生都是凭卡进餐。伙食费和住宿费一样,都已经包括在学费里了。每位学生每个星期在学生卡上都记有21餐饭。学生卡上每个学期还记有五十元的零用钱,可以用来在食堂里“请客”。      大多数的新生都在学校专门为一年级开办的食堂里吃饭。食堂就在一栋高大的教堂建筑里,摆有800多人的位置。食堂两侧装满了两人多高的彩色玻璃,玻璃上的图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或学术界人物。以至于到校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吃饭时都只顾东张西望,对具体的食物倒没有怎样注意。      除了一年级的食堂以外,每个高年级的宿舍楼也都有自己的食堂。高年级的学生只能到一年级的食堂吃早餐,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却能到大部分的高年级食堂吃饭。所有的食堂每餐都做同样的饭菜,但是因为厨师不同,味道自然也有差别。离哈佛校园最近的高年级食堂做出来的味道不错,学生上完课都喜欢到那儿去吃,最后导致该食堂只为该宿舍的学生开放。这对于那些好强的哈佛学生来说,设法蒙混过关,“战胜”守在食堂门口查“身份”的工作人员,只是又多了另一类有趣的挑战罢了。      食堂每餐的主食都不同,除此之外还有沙拉、三明治、素菜和点心。为了体贴学生功课做到深夜的辛苦,星期日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学校还有夜宵,一般是面包、水果、牛奶和果汁。每年食堂还要举行几次特殊的节日饭菜,比如龙虾宴、意大利餐等,也只有这时,学生们才会很短暂地感到花在伙食上的费用不那么冤枉。      (作者1984年生于中国武汉。6岁赴美,14岁那年开始在克里夫兰当代中文学校担任中文教师。17岁时,以其优秀的表现被哈佛、麻省理工、布朗等校同时提前录取,目前是哈佛大三学生,专攻经济和统计)      探险篇 一次露营冒险       ■文/侯钧      刚收到哥伦比亚的录取通知书,就有许多学生组织发来新生活动的邀请。我在五颜六色的信函中一眼就注意到了一个叫“露营生活导论”的小册子。说实话,虽说我在高中一直住校,自恃有一些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但对野外生活还真没有实战经验。管它呢,不也就帐篷加烧烤嘛,能有多难!没怎么想我就选了中级队(按这本小册子的说法是“没多少经验但是人够壮”)。在上飞机前几天又一股脑儿买了双Niche牌(当时以为是Nike)登山鞋和一条所谓“防雨裤”。      到学校后的第三天,我们就整装待发了。组织者们告诉我们中级队人数太少不能组队,于是瞅着我们模样把我们随机分到了高级和初级队。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分到了由John领衔的由七人组成的高级队。我随手掂了掂放在屋子一边的行李包分量――起码有五十斤重。John看我一脸凝重的样子,好心地问我要不要由他来分担一点。我刚条件反射般地回答完“谢谢不用”就开始后悔了――这包里还没装水呐!      John是一个学政治经济的三年级学生,但他对山上一草一木的了解却让人觉得他是学生物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经常有各式的浆果进补,尽管有一次他的错误判断使得男男女女不得不兵分两路在山脚挖坑上厕所。      到了第四天晚上,也许是汗臭和泥浆起了什么反应,大家突然意识到一件这些天来一直忽视的洗澡问题。John打开手电从行李包中取出勉强看得清的地图。尽管有塑料膜保护,连着几天的大雨还是把地图淋得难以辨认。找了半天我们发现在不远处的山谷有一个淡水湖,于是当即拍板在那儿把问题解决。在接下来的半小时,我们得以在夜幕的保护下真正的亲近自然。      第五天的行程几乎是灾难性的。John不小心把我们的地图丢了;更糟的是,雨越下越大,把本来就不好辨认的山路冲得看不见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地在岩石上摸索方向。夜幕慢慢地降临,可是我们还没有走到平地。要知道这样在山脊上过夜是很危险的,万一睡着了滚下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这时候筋疲力尽的我再也爬不动了。John不由分说地抓起我的行李包,并号召其他队员们在后面给我鼓劲。我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我跟着队伍往前爬。好几次腿一软几乎就坚持不住,但是我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成为队伍的累赘,以至危及队友们的安全。我唯有不停地往前走才能把自己和大家在天全黑之前带出险境。当我们最后打着手电到达一个较为平缓的山谷时,满身泥浆的我倒在地上立即睡了过去,浑然不觉旁边的队友们开始生起火来煮通心粉作宵夜。      我们七天的露营生活导论以无病号和伤亡胜利告终。当然我也陪上了一双穿烂了的登山鞋和在美国开始上课前几天珍贵的休整时间。但这段再好不过的团队合作经历还是给了我很好的回忆。      (作者中学时就读于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哥伦比亚大学以本科最高荣誉毕业,专业计算机系,副修经济学。现在加州硅谷工作)      学习篇 康乃尔的FWS      康乃尔大学规定,每个入学新生必须上两堂写作课,可以从FWS的100多不同的课程里任意选。      ■文/张高峰      在美国的大学里,康乃尔大学的“新生写作讨论班”(简称FWS)是出了名的。康乃尔大学规定,每个入学新生必须上两堂写作课,可以从FWS的100多不同的课程里任意选。FWS与普通的专业课不同,它不是授课形式,而是由讲师主持的讨论班;班一般都比较小,每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每人每学期须交六篇以上的文章,内容依课堂而定。FWS的课程,几乎囊括学校里所有的专业,文学,美术,电影,电脑,农业,工程……同学可以任选感兴趣的科目,而不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以内。因为FWS课程的多样,它不仅训练了写作能力,也打开了通往别一门学科的窗户。很多同学毕业以后,都认为上过的课里面,FWS是印象最深的。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打开学校发下的选课本,翻看着100多堂FWS的介绍,真是兴奋,太多感兴趣的课了。到底选哪一堂好呢?犹豫再三,我选了“音乐家之苦难”。讲师说,这节课是以音乐家生平为主,虽然也联系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但并不需要读谱,只要有一双好耳朵,能听就行。      然而我的问题马上就来了。我们第一个讨论的人物是古希腊传奇音乐家奥菲俄。课堂上,讲师发下一出古希腊悲剧,咏奥菲俄的,让我们轮流朗读,边读边讨论。英译者为了传达原诗的庄严与高贵,用了好一些我并不认识的古词,而那些长串的古人名,更让我傻了眼。轮到我读时,读错了好几处。讲师当场纠正,却窘了我。我当即下定决心,课后一定要读熟它。      在我们读过了希腊悲剧,并了解了现代歌剧之父蒙特罗第的歌剧后,讲师决定带我们去欣赏该歌剧。康乃尔大学所在的倚色佳,是一个小城,并没有歌剧院。我们坐了一个钟头的车,到塞拉球斯市的歌剧院观看此剧。塞拉球斯市歌剧院的建筑,有雅典建筑宏伟与庄严的气魄,在里面观看关于古希腊的歌剧,更有一番神奇之感。而对于初次欣赏歌剧的我,更是终身难忘的经历!      看完歌剧后,讲师让我们写一篇论文,讨论两个结局的不同。我想,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就此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写起来不会很费力。可是不然,尽管脑子里满是主意,当提起笔时,连开头都不知怎么开了。费力了两个晚上,一点东西没写下。正沮丧,忽想起在课堂上,讲师鼓励我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直接找他。于是,我就踌躇着敲开他办公室的门。讲师开始捡问题问我,并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苦恼。刚开始,是他问,我被动地答着。答着答着,我慢慢觉得有了条理,思路也跟着清晰起来。讲师接着引导我怎样以自我问答的形式,把脑子里的思想有机地组织起来。从他那里回来后,自己掰开那本书看,果然收获良多。以后,我经常到他办公室找他,关于文章,关于课上的讨论,我都获益匪浅。有时,谈着谈着,我会禁不住扯到学业上的苦闷,他也耐心地听着。在摸索中前进着的大学第一年,他对我助益不少,我也早把他当作了良师益友。      (作者为康乃尔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      放弃剑桥的读研机会       我没用多少时间考虑就接受了圣地亚哥,婉拒剑桥的信却拖至很迟才写。毕竟剑桥二字在我心里牵连着一种情怀,是虚荣吧。      ■文/孟磊      康乃尔大学第三年的冬季学期,我选读了梅祖麟教授的中国唐诗课。梅祖麟教授的父亲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兄弟(因英文讲的是uncle,是兄还是弟我没问过梅教授)。10多次大雪或纷飞或暂歇的中午,在农学院那曾是马车车库的大红仓吃午餐时听梅教授东南西北的回忆评说。唐诗课上到中途,听他说这是最后一个学期正式任教,要退休了。      大四的秋天我犹豫着报考研究生,选择学校有点盲目。我并非一心一意想读经济学。我内心也很想编剧本写歌词,回中国参与电影或音乐创作,却怕空有一番热忱。对报考的学校,我考虑的是母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想母校九成会录取,感觉是垫背;选洛杉矶明显是因为近水楼台,经济读不好可以争取就地转读电影。我为到底报不报考研究生徘徊。按照我在经济系的指导老师的说法,先尝试,再决定,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时最好不要一门心思。我很信任他的意见,同时也很想听听梅教授的意见。可是我只知道他其时在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教授,我贸然写了一份电邮给科技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的Samuel Cheung,希望他能转告梅教授我这个大四学生在找他。第二日就接到梅教授的电邮,直白“我在此,有何事?”      听了我的`询问后,梅教授的意思是研究生的训练难得,有机会就要考虑,而写剧本作歌词并不急在一时。我考虑了以后,请他写考研的推荐信。他对我报考的学校有意见,且认为报得太少。我想了一夜,想起一个人名Barry Naughton,是我的经济指导老师颇赏识的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专家。一查,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我就又加了这所学校。于是梅教授为我写了这三所学校的推荐信。后来我的另一位计量经济老师建议我也可读经济硕士,所以我又报考了剑桥大学和加拿大皇后大学。      结果我最具信心的母校拒绝了我,加州洛杉矶分校也拒绝了我,皇后大学迟迟未答复,后来来信问我是否仍是属意皇后,我说不了,因为已决定了去处,它便正式来了拒绝的信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经济博士课程和剑桥大学的硕士课程前后来了录取通知书。我的指导老师和梅教授都很明确地认为圣地亚哥是合适的选择。我没用多少时间考虑就接受了圣地亚哥,婉拒剑桥的信却拖至很迟才写。毕竟剑桥二字在我心里牵连着一种情怀,是虚荣吧。      而今日,我已读完第一年的课程,有矛盾,有快乐,却不后悔读研的选择。如果那时我的指导老师没有提醒我不可莽撞的“一门心思”;或者梅教授未有“微词”,而我又不曾记起为我指导老师所认同的Barry Naughton,那这过去的一年,我在另处度过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借助研究所的磨练,我盼望不断做出适合自己的更为明智的选择。      (作者康乃尔大学文学士毕业后,考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系就读博士学位,现为经济系二年级研究生)      学在哥大      在哥大,专业一点都不受限制。即使定了专业,也可以选修不相关课,只要能完成本专业的规定即可。      ■文/沈怡婷      曼哈顿在别人眼里是不夜城、社交区和竞技场,而我却在曼哈顿找到了我的学之家――哥伦比亚大学。      阳光明媚的下午,哥大草坪上风景灿烂。十五六个学生拖鞋加短裤,不规整地坐在草坪上。乍一看,这是哥大的校园里一道熟悉的聚餐风景。细观察,这是一个无边界的大草坪课堂。时不时会听到激昂的读书声,紧接着一段热情的辩论。学生和教授没有明显的界线,大家似乎都沉醉在柏拉图式的对话飨宴中。我没有西方文学史的背景,却和一大帮不同肤色的学生共同探讨。虽说这人文学科是哥大的一大特色,我却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当我还不能完全领悟精要时,就自吟诗一联:不识雅典真面目,只缘生在世纪后。      大三的时候,我很幸运地通过面试,成功地选修了钢琴课。在哥大,专业一点都不受限制。即使定了专业,也可以选修不相关课,只要能完成本专业的规定即可。学工程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演奏音乐的探险历程。我的导师每星期才给我上半小时的课,一对一的学习氛围对我却有很大的促动。不像国内很多的传统钢琴课,我的学习完全是开放式的。我的导师鼓励我选自己喜欢弹的曲子,有时也给一些推荐曲目。他会饶有热情地介绍一段旋律的不同的演奏手法。一章奏鸣曲,一段夜曲,一首圆舞曲,我与导师各抚一琴,你来我往,

[1] [2] 下一页

抑扬顿挫,用音乐语言交流。即便是很简易的练习曲,顿时有了一股灵性,拓宽了我的视野。      哥大工科学习有师生同堂、实战演习的传统特色。即便是在课堂外,学生和教授也常常打成一片。我的系统设计课就是一个范例。整个课程的项目是分小组设计数据库。我们的教授极其欢迎去课堂外与个别小组讨论。      华尔街是新开辟的战场。金融工程课的兼职教授来自华尔街。课堂上,教授常常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复杂的计算背后总是融会贯通着精彩实例。尽管常常为作业忙过凌晨,一想到离现实生活只有半步之遥,我的干劲十足。期末居然还没有考试,但是我们要到兼职教授的办公室作汇报。从曼哈顿上城到下城的短途旅行意义不同反响。我们的兼职教授是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信用风险交易平台主管。教授带我们参观了整个交易平台,让我们有了第一手的感性认识。我和组员们,边走边问,轮到实战报告的时候也就轻装上阵,驾轻就熟了。      (作者从哥伦比亚大学系统工程系学士毕业,20金融工程系硕士毕业,现在瑞银华保投银行工作)

上一页  [1] [2]

篇7:我在美国扫雪散文随笔

我在美国扫雪散文随笔

十月,我和老伴刚到波城时,秋高气爽,枫叶正红。想不到,十一月二十日下午,忽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转眼间波士顿成了冰雪世界!地面上,房顶上堆起了厚厚一层白雪,足有20厘米。大约两个小时后,雪花还在飘,但见左邻右舍纷纷出动,挥舞那特制的宽大雪铲,在各自院落前的人行道熟练地铲起雪来。女儿正在休产假,女婿上班未归。我自告奋勇,赶忙穿好大棉袄、载上帽子手套,拿起雪铲,活跃在异国的风雪中。我先将院子前的人行道铲出一条约半米宽的小路,然后将通往车库路面上的积雪铲除。最后,老伴和我一道将房前走廊、屋后露台清扫干净。一口气紧张地干了一个多小时。只觉得浑身酸疼,真有些累……

晚饭时我好奇地问女儿,美国人为什么对扫雪这么自觉又在行。女儿说,波士顿冬季寒冷多雪,年均降雪达108厘米。一次特大暴风雪就可能降雪半米。甚至5月和10月也降过雪。为保证车辆行人安全,及时清扫积雪成了与每个人都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公路、公共场所由市政部门负责用铲雪车清除,各家院落前的人行道则由住户负责。如果因未及时清扫积雪而造成行人滑倒至伤,要追究该户主的法律责任。原来如此!那以后,每逢下雪,我都把握时机,及时清扫。一个冬天下来,少说也铲了十多次雪。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极好的锻练,也是体验异国风情的机会。

寒冬,波士顿家家户户视铲雪为大事。东侧的房子虽然总亮着灯,其实平时并不住人。但每遇下雪,房主一定准时赶回这里,将门前的人行道清扫干净。马路正对面居住的美国老太太大概年近八旬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她索性花钱将铲雪的工作发包出去。每逢下雪,都能见到到她在雪地指挥雇工铲雪的忙录身影。西侧邻居是一位带着七、八岁孩子的单亲妈妈,上班、家务十分繁忙,但从不误铲雪之事。女儿家通往车库的路,与她家进院子的路仅隔两排常青树相邻。有一次,待我出门铲雪时,她己完工,而且将铲雪的范围往女儿家这边扩大了一米多。这使我十分感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原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也是很讲邻里关系、人情世故的。那以后,每次下雪,我都不等雪停就动手,并且有意思地把铲雪的范围向外扩大一些。心里想,让美国佬也见识见识咱社会主义中国老人的精神风貌……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现在比喻只管自己的'那一份,不管别人的事情。然而,许多时侯,在许多地方,“自扫门前雪”之类份内的事也难以做好,或懒得去做。究其缘由,我们崇尚的东方文明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而道德又并非刚性约束。西方国家则将诸如“自扫门前雪”之类事关公益的种种纳入法制范畴,硬性规定必需人人遵守。如此,在“遵守”的过程中逐惭形成风尚,久而久之,也自然地密切了相互依存、相互邦助的人际关系。

20在美国度过的那个冬季,皑皑白雪也让人留下一些回忆,激起一些思考。那时,每当我和老伴在雪后的小路上悠闲的散步,或是隔窗看着异国老人牵着话蹦乱跳的小孙子从屋前积雪中铲出的小路上经过,我就会自然地想起几十年前我们这里提倡的一句既响亮、又富于哲理的口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必然会使人类同住的地球村变得和谐美好!

篇8:小学作文:如果我在美国

假如我在美国,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对自己的国家非常熟悉。我的国家——美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世界都非常羡慕我们,我为美国感到自豪。

美国?美国?大家肯定不知道美国的全称吧,告诉你,叫“美利坚合众国”,就和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英文缩写U.S.A。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由13道红、白相间组成,左上角是个小正方形,50颗白色的五角星。

美国本土在北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海。政治体制是只有民主制,生活在这937万平方千米的人民快快乐乐,友好相处。

我生活在纽约,离首都华盛顿不远。今天是七月四日国庆节,去城市逛逛。一出门,人木互相问好:“hello!“

街上的人横稍,尽管今天是庆祝的日子,还没有中国成都平时的人多。据书上说,美国一平方千米只有320个人,而中国达1000人以上。走进纽约的繁华区,一幢幢高楼大厦直冲云霄,其中两栋大厦在80公里外也能看的清清楚楚。走进一幢“商场”,高80层,卖各种商品,电脑占大多数,想到全市都用我们美国的Windows操作系统,真实自豪。这还有其他的电脑、衣物,都远销国外,就连在我祖国的小县上,也有卖的。上面是旋转餐厅,还有办公的,五花八门。我打的去海边,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港了,来来往往的集装箱货船一艘接一艘,港上还盛放着千千万万的集装箱。真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斜阳快落下了,浮在海平线上,望着辽阔的大海,我想到了远在地球对面中国,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虽然现在我仍在中国刻苦读书,但等我长大之后,去美国生活学习的梦想已不再遥远,希望那时的我在美国已不是“假如”!

微软面试

假如微软在中国

微软面试笔试试题大家谈

我在美国的圣诞节中英

魔鬼计划

面试技巧:微软面试:不是刁难而是启发

微软招聘面试笔试题目及答案

我在美国当幼师的心得体会

美国研究生留学面试技巧

美国高中留学签证面试要点

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在美国微软的魔鬼面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